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我国现代艺术教育主要向西方学习,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艺术设计教育尤其是实践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二类和三类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突出矛盾,以便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思路与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论文 篇1: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

摘要:现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改革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等院校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这些拓展也同样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过去以往传统的教育体系模式之下,所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确实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实际需求,很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由于缺少对应的实践教学操作、综合能力,所以在工作上的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挑战。高等院校的职责本身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整体现状,以及具体的创新思路,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创新思路

引言: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进步,目前国内诸多高等院校都在招生中扩大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有的高等院校原本没有这一专业,但是却专门为此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信息时代的到来,促动了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社会各行各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愈来愈高。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在高等院校中的广泛普及开展,已经是国内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根据高等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提升,这同样也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践教学,对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也是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手段方式,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虽然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也挺高的,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来说,所占据的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去重视实践教学这一部分,不断的来创新实践教学,为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具体现状

(一)教学理念与方式较为落后

对比高等院校其他学科专业来说,艺术设计这一类型的专业学科在日常展开的过程中,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与艺术相关的理念、呈现的具体形式都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丰富、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式与理念,并且还需要第一时间对专业学科课本中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新,这样一来,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高校学生可以接受全新的专业教学理念,最先进的艺术手法。但是根据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由于资金投入,或者是其他一些客观原因的诸多限制,所以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总,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亦或者是教学内容,其更新的速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本、理念、方式、内容,几乎从始至终都采纳了一种单一的形式。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尽可能的去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需要自身不断的去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去丰富、创新教学内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依然采纳的还是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重视向学生灌输基础的理论知识,或者说只重视学生单一的一种艺术能力,从整体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力、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传统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学生与社会行业对该专业需求的相应脱节,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自身的个人价值也没有办法得到彰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不断的针对实践教学展开创新,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冲破,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对于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实际上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很多其他专业领域中都融入了艺术设计,但是说实话,该专业的学生在日常接触到的知识学习中,过多的还是依靠基础理论知识,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差的。所以就算是在未来步入社会工作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将其解决,很多时候都是手足无措的状况,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还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都没有独特的思路。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这些学生也并不是少数,而是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匮乏,对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如今社会艺术设计领域对人才要求愈来愈高的前提与基础下,这种实际现象确实还是非常显著的。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亦或者是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这些所有的专业领域,都需要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拥有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擁有遇到实际问题也会去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工作的能力,尤其是随着现在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要求的提升,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团队意识比较差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毕业后,步入工作的时候,所展开的每一项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依靠团队来进行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很多工作的设计任务或者是目标,都是需要通过团队配合来努力完成的。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在高等院校的学生中,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中,还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一定的团队意识,与良好的沟通、交流、协调能力,所以说,在实际工作任务展开的过程中,团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会直接受到个人的影响,直接导致团队工作质量与效率低下。

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社会工作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在广告设计行业、室内外设计、各类产品设计、动画影视设计等这几个方面。实际上,这些具体的活动,全部都是群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只有团队的所有人员能够共同协作,才能够将团队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所以说,高等院校一定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尽量的顾忌团队伙伴的感受,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与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为未来顺利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具体的创新原则

其一,目标性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一定需要围绕着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要目标,不断的强化学生应用艺术设计能力的大力培养,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让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专业的需求,令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企业岗位职责的实际需求。其二,系统性原则。高校需要遵循现代化高等教育事业的规律,遵循认知规律,应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尽可能的结合在一起,重视实践教学内的各个环节,避免哪一个环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被直接忽视,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尽可能的结合在一起,将其更好的贯彻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三,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能够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各项能力,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其四,规范化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制定对应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制度,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特征,不断的强化内部各个实践教学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的优化、完善各项管理体系制度,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创新思路

(一)了解掌握具体的流程,全面的提升业务素质

一个质量较佳的艺术设计作用,是建立健全在全方位了解、掌握所设计产品的材料、技术、流程的前提与基础之上的。比如说:课本书籍的装帧,高校的学生如果仅仅只是从课堂学习这方面来对其具体的书籍排版、色彩搭配、工艺制作等等基础知识理论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如果说学生只是学习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全面的擦遇到实际的书籍编排、生成、印刷中的一整个过程,将没有办法将作品的品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书籍制作,或者是其他的动画制作、影视制作、印刷制作等等也同样亦是如此。

(二)强化实地调研,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于高校内的其他专业学科,更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但是就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来说,如果学生整个设计作品基本功还比较扎实,但是确实缺乏一定的潮流感、时代感、创作力,甚至有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模仿的痕迹大大的存在,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会借鉴别人的设计作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低下的,大多数的学生欠缺对服务对象的直接、间接接触,以及对于其他对象之间的横向、纵向之间的对比,严重缺乏一定的创新动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就更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三)强化团队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小组实践教学的形式,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明确布置作业的具体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意愿,也可以自行组成小组,随后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优势,对专业作用进行相应的分工,小组成员可以与教师坐在一起,互相探讨、交流、分析、協作,一同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四)模拟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模拟实践教学,是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模拟相应的场景来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手段、高科技手段,通过作品的设计、制作加工等等,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真实环节,令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内,可以不断的提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模拟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重复性训练的机会,这样一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五)顶岗实习、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需要强化与一些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将符合实习标准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派送在社会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员工正常上下班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学生可以在企业内部真实的环境下,来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实习实训活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六)走进设计作品,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时候,最基础参照的就是设计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涉及到的产品进行充分的了解,无论是产品的工艺流程,还是材料的选择,在这个实际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尽可能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加高层次的艺术设计手法,以此来更好的展开高层次的艺术设计工作,当然,这些都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从事设计工作的时候所面临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具体设计作品的深入理解,更好的将艺术设计手法与相应的理念与具体的作品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完善作品的艺术设计。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技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需要尽可能的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来进行。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创新培养,建立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不断的优化、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模式,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的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一种产业、学习、研究为以及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晨光,廉晨.浅议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艺术教育.2017,03(24):166-166.

[2]齐丽丽,周晓杰.构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推动高校创新文化建设[J].科技展望,2017,09(25):145-146.

[3]高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07):111-112.

[4]李德真,蔡婉云,倪娜.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询与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4):123-124.

[5]汪奂谦.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工业设计,2017,(05):107-108.

作者:孙瑞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论文 篇2:

地方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摘 要:我国现代艺术教育主要向西方学习,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艺术设计教育尤其是实践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二类和三类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突出矛盾,以便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体现了艺术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意设计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创业界就曾提出“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口号,我国也大力提倡发展创意产业。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1 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所谓艺术设计教育,从狭义上说,就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1]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型学科,其培养目标并不在于知识的累积,而更多地与生活相关,即希图建立一种于“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其最终目标在于学生创意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2 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2.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欧洲,进入21cn为了适应创意设计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建设和变革,而这些改革多集中在实践体系的建构上。如设计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美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就提出以市场效应为导向的目标体系,倡导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几乎每个学期都安排“项目设计”即实践课。“项目设计”要求有明确的设计目的和产品定位,可以是模拟项目设计、自由项目设计、真实项目或进行校企合作。学校里设有各种工作室,工作室365天,24小时开放,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联系各个工作室进行实践创作。

2.2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为代表的重点院校多是先引入国外的教育理念,再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起各自的设计教育体系。在设计教学中提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上仍沿用西方的校企合作、建立工作室、建立校办工厂、工坊等方式。在教育思想上,也有很多高校以自身优势为契机,借助优秀的地域文化,提倡设计教育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2.3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增长,培养了一批创意设计人才,但我国教育基础薄弱、人均教育资源匮乏、同时存在资源配置向重点地区和重点院校倾斜、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难以享受到政策优势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就暴露出更多问题。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只求数量的增长,而不问质量,甚至有些院校在师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自开设设计专业。为了弥补学校设备的严重不足,往往采用定岗实习或是将实习生推向社会的简单做法。盲目扩大数量、缺乏调研,导致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产业需求终端的错位,这些高校并不是很清楚社会产业领域所需人才类型,最后用人单位往往要负担额外的职业教育成本。不仅造成社会教育成本的上升,更加剧了社会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失望与不信任。

3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调查分析

目前已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高职院校除外),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重点大学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二是普通二本院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三是三本院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这包括民办三本和公办院校所属的独立院校。[2]其中重点大学一般综合实力较强,能获得较多财政支持,师资、生源也比较优质;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第二、三类,这两类高校软硬件条件均不如第一类,生源质量也比较差,但是数量更为巨大,反应出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3.1 调查样本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是教学效果的直接承载者,学生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成败得失。为了获取学生对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看法,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地方普通二类本科和三类本科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和在校生,涉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工业造型、数码媒体等专业。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50份,收回312份,其中已经毕业的111份,在校生201份,无效问卷6份。

3.2 调查分析

3.2.1 实践教学总体效果评价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校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总体水平评价不高,好评率仅为13.72%,但差评率也仅有12.42%。已毕业学生的被调查组和在校生的评价呈现近似的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态势,但在校学生选择较差的比率高于已毕业的被调查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校生对于学校教育的体会更加直接、依赖更多造成的。如表1所示。

这种评价趋势也表现在学生对影响实践教学的因素上,如图2所示,学生认为对实践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分别是能最大可能提供实践机会的“工作室/校企合作制”和为艺术设计提供整体教学思路的实践教学理念,分别占到28%和26%。而认为设备起到重要作用的仅占到9%。

3.2.3 现行实践手段评价分析

毕业实习是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手段,是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学校实践教学,也是耗时最长的一次实践活动,时间通常从大三暑假延续至当年11月。毕业实习制度从教学层面而言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合作:

(1)学校。目前大多数一般地方高校几乎未对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仅从制度上以实习报告试图考察学生的实习效果。

(2)教师。虽然学校会指定相应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但教师由于和学生时空上的不统一,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使指导教师空有其名。

(3)学生。学生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实力,像找工作一样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再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进行实习,有很多学生由于时间(考研)或能力的限制,未能够取得本专业的设计岗位或者假造实习结果。

(4)实习单位。企业希望利用实习生形成人力资源的有利补充,但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考虑实习生低廉的人力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利用实习生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难以促成学生创意能力的有效提升。

图3显示了学生对外出实习的评价,其中持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几乎各占一半,显示出毕业实习制度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依赖。即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社交面广、甚至综合社会条件更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实践机会,得到更好锻炼。反之,性格内向或社会活动能力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体会到挫折感。这与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4 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不满与期待,这种期待将是教育者前进的动力与方向。通过调查我们应意识到硬件条件的建设只是一个方面,软实力的提升才能触及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本质,我们不仅应考虑艺术设计实践方式、方法的改革,更应该将艺术设计实践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屏.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2]张红颖,张宗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同质化与特色

化[J].

作者:闫丹婷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论文 篇3:

对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能理解很多道理,积累工作经验;二是动手能力,艺术和设计都需要表达,必须通过培养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创造力;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是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众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其独特性在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现状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设计人才已成为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缩短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适应期,以适应社会快速、持久发展的要求,也成为当前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努力探索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对教学实践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究与尝试显得十分重要。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也是艺术文化的繁荣时期,而艺术设计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先期过程。它之所以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该区域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把设计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来看待。比如,美国将设计列入“国家关键技术”,将设计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来开发;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明确指出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提出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工业的设计,否则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而二战后的日本更是充分利用设计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了经济神话;韩国的现代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已快速步入世界设计的先进行列,并将“亚洲的世界设计”确立为国家战略。可见,现代设计是当今科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实力。从这个意义上看,艺术设计同样是一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艺术设计的发展动力强劲与否、对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的大小与否,取决于“设计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以间接的形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专门人才为重要使命、以发展科学为重要职能、以服务社会为延伸的职能体系。也就是说,艺术设计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来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社会、市场对于艺术设计需求的一个供应环节,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并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活动领域,是国民经济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要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科类结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的本质,艺术设计院校大部分课程都属于实践教学。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学特点是实用性强、市场需求变化快,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期间,除能熟练地运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表达设计意图外,还应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

而现今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尤其是综合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授课形式基本上是课堂讲授和虚拟的作业训练,对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否有用则无人关注,学生对所学专业也缺乏兴趣和动力,其创造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践环节不到位直接造成学生所学非所用、学习与实践相互矛盾等现象。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自然会出现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对设计制作、生产流程、工艺及材料分析、设计服务环节缺乏了解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与企业对接、与项目对接、与社会对接是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应该探讨的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根植于不同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对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应取决于学校所传授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与实践脱节问题,促进设计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设计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重要的过程,是融合理论与应用的、动态的、整体性的教学过程,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构成。

1.校内实践模式

校内实践可通过课堂实训教学、项目教学和实验教学等三方面实现。

第一,以课程结构和内容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应围绕课程中的知识点展开有效的技法训练、思维引导等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以创作为核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激发其创造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规律和节奏,体验消化理论专业知识,属于一种体验式、感悟式、印证式的实践教学。例如:在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根据某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发现其规律,再结合这一形式进行创作。

第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设计成品的认识为目标的实验教学。高校艺术设计的实验室建设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可有效地促进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提高授课质量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参与科研开发和社会实践的热情,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亲手做出模型,实现自己的构想,并通过这种实现来调整和丰富自己的创意,这是一个创意实现的过程。例如:在丝网印刷设计教学中,学生可将自己的设计通过实验室的制版、印刷设备,制作T恤衫成品,在实验中不断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关联性。这对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以理论研究或设计项目为主体的项目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可结合教师工作室教学,由指导教师将社会中的一些实际项目引入教学,全面培养、锻炼学生从实际调研、目标规划、创意设计、创作制作到营销及管理分析等整个流程的素质和能力,在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中提升整体专业素质,属于一种创造式的实践教学。例如:在企业形象设计(VI)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社会中的形象设计项目引入课堂,从资料的整理分析、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定位入手,使学生对设计工作的程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就如何依据企业理念寻求视觉元素、形象定位、色彩定位及各种应用效果等展开工作,最终在与企业的沟通中验证其形象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实用性。经过整个项目的参与、设计过程,学生会对艺术设计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功能有所感悟,并不断提高专业认知水平。

2.校外实践模式

校外实践教学是指学校开展实习、实训,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可利用的、非学校所有的社会资源。校外实践模式可通过认识实习、市场调研、实习基地建设等形式实现。

一是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即通过对市场、企业的参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比如,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可组织学生到与设计生产相关的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使学生了解设计制作的流程、制作的工艺,同时了解设计生产部门的结构、机制及每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从整体上熟悉设计的制作流程:市场需求——创意——设计制作——后期处理——生产工艺——市场,进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与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其专业整体意识和市场意识。

二是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就是系统、客观地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有关的市场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作出有效的设计、销售决策,较系统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调研技巧,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比如,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如果教师布置的课题为茶叶包装设计,那么学生就要通过对茶叶包装的市场考察明确以下问题:竞争对象——相同或近似定位的产品种类及其包装的色彩设计状况——包装的色彩特点——消费者的口味爱好——消费群体色彩心理倾向——市场对现有类似包装的反馈等。经过调查,学生会找到合理的包装形态、视觉元素和色彩设计方案,使课堂训练更加符合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

三是实习基地建设。由于学生毕业后缺乏工作经验,而用人单位又不愿用一定的时间去培训新员工,学校实习基地的建立就成了校企之间相互服务的最有效途径。一方面,学生通过实习既能实践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能缩短就业的不适期,为顺利进入就业岗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校与实习用人单位的发展也是一体的,这对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社会功能的最大实现至关重要。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专业实习就是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的必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论是对学校而言还是对实习基地而言,都要坚持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原则,加强对话。

四、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是在最广阔的空间中全面培养包括设计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伦理观、价值观的全面生成、培育过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能理解很多道理,积累工作经验和工作规律;二是动手能力,艺术和设计都需要表达,必须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创造力;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是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设计技能和艺术功底,还要具备务实的设计观念、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建设态度;不仅要有设计创意的阐释、表达、实现能力,还要有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设计服务的商业运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迪人.世界是设计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蒋尚文.设计与设计教育[J].装饰,2003,(11).

[4]许佳.谈设计教育中理论教育的几个问题[J].装饰,2003,(3).

[5]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责编:赵东

作者:李辉

上一篇:财务风险度量方法分析论文下一篇: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