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音乐艺术实践的深入思考

2022-09-11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能否拥有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 确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之大事, 而人才的培养, 教育至关重要, 其中, 高等学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而艺术实践是检验和进一步实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1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一种交叉学科的教育, 要体现出教育的创新精神

这里浅谈一下对2005届高校音乐公共艺术硕士的艺术实践活动——小音乐剧《屈打成医》的一些感受。参加演出《屈打成医》音乐剧的学生有:资环系地理专业学生、法律系学生、中文系学生、音乐系学生、美术系学生、计算机系的学生等等, 都是选修学习音乐。他们选修音乐专业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的学习, 尤其理科学生, 他们运用严密逻辑思维, 联系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思维习惯, 去创造音乐, 编写剧情, 美术系的学生运用自己的美学思维去设计人物造型和演出服装, 这样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创新, 是一种突破。突破以往成为定式的音乐创作规律, 这种创造性学习正是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造性学习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在知识结构上, 求新求博。新即淘汰旧知识, 增补新知识。博即既精通本行专业, 又知识广博、基础扎实。第二, 在智能结构上, 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全面发展。思维有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逻辑思维三种形式, 有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两条路线, 特别是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 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对于创造型人才来说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能力、组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第三, 在个性结构上, 注重培养创造性个性, 包括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性格特征等“非智力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创造个性的主要特征概括为: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精神, 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严谨的思考习惯与刻苦的工作态度, 富有幽默感, 爱好文艺等。大学生要想成为宽口径、后基础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 必须特别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2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体现出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学生都是副修的学生, 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精通自己的本专业, 所以他们可以从本专业的角度去认识音乐、学习音乐、去感受音乐。在音乐教学中,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自觉不自觉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很早就是使用了综合的方式。因为任何学科既不可能孤力的存在, 也不可能独立的发展。有一种观点认为, 在学科上, “没有什么是奠基的的, 所有的都是关联的。”这段话说明了综合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科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渠道, 让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 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问题。穆塞尔曾提出一个关于综合教学的观点:教学要有两个融合, 一是内部的相互一致, 二是外部的相互联系。如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的欣赏课可以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应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计划里去, 而声乐和器乐的教学工作必须融合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对外部联系, 他认为, 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因此音乐教学应该同其他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相互交织在一起, 这样可以相互增强活力。

3 艺术实践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从以往的主角变成了配角或幕后指导。教师只是给学生一种启示、思考, 给学生指一个思路的方向, 引导学生向实践的目标迈进, 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能力、研究能力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争取作到“使科学成为艺术, 使艺术成为科学”这一长远目标。在要求艺术实践活动的质量的同时, 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 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调节能力、配合能力、还有超越自我的能力等。

而作为主角的学生, 在实践活动的构思、编写、排练等具体过程中, 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独特个性, 让每个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教育的真谛——审美教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存在于生活之中, 而对于美的发现, 则要靠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高尔基也说:“美, 是人自己从他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强烈的审美情感, 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 水乳交融, 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精神得到充实, 事业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 积累音乐创作经验, 升华情感。

4 艺术实践的评定

要超越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 向更高的目标——培养人的目标出发去评定艺术实践的意义。人们研究音乐的教育功能, 并不只是为了把教育的各种功能呈现出来, 实在是为了对教育功能进行某种调适或选择, 以使教育更好地遵循某种目的、教育价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人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而且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过程, 教育一方面将文化赋予人, 使人获得人之为人的本性, 另一方面又使人得以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从而创造全新的文化。同时, 在与教育相联系的诸多“事物”中, 文化与人是直接与教育相联系的, 以至离开了文化与人, 教育便失去了意义和规定性。

总而言之, 艺术可以对人的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影响, 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角落, 可以塑造人的完整的个性, 所以他着力于挖掘、调动、创设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使高校公共音乐艺术实践走的路既宽又深, 朝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的目标迈进。

摘要:通过高校公共音乐艺术实践的探索, 进一步认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面向创造性教学、学科综合交叉教学、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换位思考与艺术实践评定的改革等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验, 为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朝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做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音乐艺术实践,创新精神,交叉学科,综合渗透

参考文献

[1] 曹理编著.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 张应强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 何士青, 陈少岚著.素质教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4] 郑莉著.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论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解构与重构下一篇:滚动涮墙机隔膜泵的阀芯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