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2022-04-20

[摘要]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有三个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小型创新企业管理教育。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探索

[摘 要]本文以隐性知识视角来审视河北省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从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入手,来分析隐性知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基于隐性知识提出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隐性知识

1 隐性知识理论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隐性知识理论首次出现在英国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的《个人知识》 一书中,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叫显性知识,即一切由有形媒体所携有的知识,它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用文字和数字来表达;一种叫隐性知识,即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属技巧性、由情景限定、个人独自体验但“知而不能言者众”的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其名言 “我们知道的比能说出来的多(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成为隐性知识研究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少学者们开始关注隐性知识理论,也曾给隐性知识多种解释。但归结起来,隐性知识就是高度个人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的知识。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解力,一种领会。

鉴于以上认识,创业教育隐性知识理论就可以认为是,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并深植于个人的行动与经验(更多的是靠创业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感悟)之中,难以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能力。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非正式又不规范的知识。

基于隐性知识理论,笔者对河北省5所地方院校和3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就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途径做了调查,事实证明:以隐性知识传授的创业能力形成方式获得了大学生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高度认同;以显性知识为主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2 河北省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2002年教育部在我国9所本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的影响下,河北省的创业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相当成效。如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多种形式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系统的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设置(某些高校),产业孵化园的建立(某些高校)等。在现有的成绩中,河北省的地方院校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河北省的地方性院校由于自身特点,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教学角度看,该课程真正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发展课中脱离出来,自成体系,也是近两年的事情(有的个别院校,还是融在就业指导课中,没有自成体系)。在知识的传授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以文字、资料、图片等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显性知识的传授。从实践教学角度看,很多院校建有自己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学生的就业实习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院校已经有了产业孵化园的构想,但未真正为此行动起来;甚至有的院校直接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但由于基金数量有限,反而加大了基金会下行的难度。因而,具体到实践教学上,在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的,还是外请企业家或是创业指导专家的讲座,和创业大赛的举办。因此,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产物——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薄,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者很少,即便有,也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且创业成功率低。

3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探索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因此,基于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让创业教育发挥它的实效,就要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注意隐性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逐步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让创业教育真正可以落到实处。

3.1 实践体系深层化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要想凸显它的实效性,就要使实践导向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上至校园领导,下至老师和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加强实践基地的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创业氛围。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交流与合作(比如: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尽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顶岗实习;动员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强化社会多方参与,并使之经常化,让创业者精神、素质和能力在潜移默化间渗透到整个校园。

3.2 评价体系动态化

河北省的地方院校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院校自身特点,本着科学性、激励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培养发展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建设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制定加入各实践环节在内的动态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并使之量化。希望通过动态的教学评估体系,学校能真正的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同时也希望学校在动态教学评估体系的激励下,能够让创业教育的隐性知识体系在接受创业教育的主体身上产生深刻影响。

3.3 保障体系健康化

笔者认为,应该从组织机构的设立、课程体系的开发、专职师资的培养、教学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着手构建我省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尤其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补充与完善。比如,河北省的地方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代理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在内的创业导师体系,紧密结合专业创业特点,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应该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办学资金,补充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所应用的相关器材设施。

3.4 监督体系的完备化

针对河北省地方院校现有教学监督体系单一化的特点,即河北省地方院校中,现在教学上行使监督职能的,基本都是学校的教学督导系统。其特点:人员配备单一,基本都是教书匠;职责重点放在以显性知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环节上。笔者在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基础上,从组织机构与监督职能完善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河北省地方院校的教学监督体系在人员配备中应加入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代理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社会精英;在监督职能重点上,由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参考文献:

杨永超.隐性知识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基金项目]201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SZ2011389。

[作者简介]张素薇,女,(1979—)衡水学院管理学讲师。

作者:张素薇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模式

[摘 要]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有三个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小型创新企业管理教育。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结合模式 小型创新企业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课题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SGH10111)。

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正在觉醒,创业意愿逐渐增强,创业精神正在养成。一旦条件具备,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会投入创业,而且已经创业的大学生中也不乏创业成功者。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7年《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问题调查白皮书》显示,在“你对自己是否要创业的意愿”一项选择中,有25.93%的大学生表示“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有53.02%的大学生表示“有过想创业的意愿”。可见,近80%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尽管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很低(有调查表明这一数据低至2%),但是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却在逐年提高。而过低的创业成功率反过来要求我们加强创业教育,探寻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可行模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度不高,还没有形成一个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启蒙教育,很多院校没有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或讲座。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对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对促进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没有一帮有管理热情和创业激情的人去实践都是空谈,纸上谈兵不是管理学的教学,看书做作业也不是管理学的学习。对于一个年轻的穷学生来说,小型创新企业正是他们的所想所愿和所能。

西部是一片创新和创业的热土。我省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部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西部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

1.拓宽大学生创业途径,以创业提升就业。

当前,西部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大都依托毕业生就业教育,学校和地方政府尽管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针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切实有效的观念引导、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的力度仍然不大。在宝鸡这个蓬勃发展的西部中等城市建立起大学生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具有引导示范作用。

2.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发挥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优势。

地方本科院校在未来面临巨大的办学压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园区建设的形势进行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寻找一条可行的、既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又不同于名牌研究型大学的第三条路径,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出路之一。为此,要努力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创业教育的战略计划。

3.通过创业教育引导价值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在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和普及创业学学术研究,对国民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开放创新价值观念的引导发挥积极作用,影响企业、政府和市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努力。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内容

1.建立以小型创新企业管理为主体的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工商管理类课程为基础,结合细分专业方向开设创业管理课程,重点开设小型创新企业管理课程,建立富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课程特别是小型创新企业的创业管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并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培训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心理、国家创业政策、小型创新企业管理和行业发展趋势等课程,课程名称如下:(1) 大学生创业心理学(性格、智商与情商)(2) 企业战略与企业家精神(3) 商业计划书撰写(4) 商务礼仪与谈判技巧(5)项目管理(6)小型创新企业管理(7)技术创新管理。

2.建立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三个模式。

城市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意产业园区的小型创新企业既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又非常适应创新型节能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求。

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园区建设与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城市现代功能拓展服务。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实训和企业实习实践为基础,结合地方经济园区企业招商和孵化的实际需要,拓宽学校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形成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三个模式:

一是院校创业教育与政府和社会机构创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创业培训(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是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经营机构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其实施模式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政府公益性的SYB(SIYB)/KAB培训模式。这是一种三段式培训模式。将整个创业培训过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和后续扶持阶段。

SYB(START YOUR BUSINESS)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型企业创办者的需要而专门开发的一个培训项目,已在世界80多个国家推广。SYB培训于2001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引入中国,现已在包括我省西安、宝鸡等在内的上百个城市实施。

KAB(KNOW ABOUT BUSINESS)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开展的创业教育项目(简称“KAB项目”)。 KAB创业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其核心内容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课程体系,与已经在各国广泛实施的SYB/SIYB项目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该课程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教授和操练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项目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和体验,切实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截至2011年2月,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已培训来自850所高校的2931名教师,在100所高校创设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2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了课程学习,近百万大学生参加了项目活动。该项目将继续在全国各高校推广。

这一类公益性的创业指导项目还有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简称YBC),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力量,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以及“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资金支持,引导青年进入企业界,帮助青年成功创业,成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企业家。2003年11月,YBC由团中央、全国工商联等7家机构倡导发起,已扶持青年创业企业1600个,带动就业岗位45000多个,在12个省市建立了33个地方工作网络,招募导师志愿者5000多人。YBC在价值理念、资源汇集机制、项目运作方式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积累和总结出一套公益扶持青年创业的模式和标准—YBC模式。

另一类是商业盈利性的天使投资模式。将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甚至天使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有机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最后促成企业创业板上市。这属于纯商业运营的风险投资。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坚持公益性。

二是大学工商管理教学与创业管理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创业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不同于传统管理。它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该在现有管理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加强小型创新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建立工商管理教学与创业管理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西安外事学院早在2009年就开办了我国首家创业学院。他们的一项调查显示,至少有300名校友创业比较成功,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广告等创意行业,旅游等商贸行业,以及培训、餐饮等服务行业。在这里,创业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全校学生中推广。36个课时的学习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尽早、尽快树立创业意识。在创业学院,学生们有机会聆听由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担任的创业导师现身说法。

三是大学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园区建设相结合的模式。

《Kelly Services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中国人认为自主创业极具吸引力的前五个行业为教育(25%)、制造(25%)、金融服务(24%)、生物制药(24%)和商业服务(24%)。这些行业也恰是现代城市功能大力拓展的行业。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园区建设相结合,走大学生创业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在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和快速消费品制造业这些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产业领域和相关经济园区建立起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园区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带来了契机。宝鸡千渭之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宝鸡中华石鼓园、中华礼乐城以及众多区级中小企业园区的建设与宝鸡文理学院这样的地方省属高校大学生创业有较好的契合点。现在要做的是构建运作模式,形成运营机制。

首先可以召开座谈会。由学校组织那些有热情有创意的学生参加,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园区企业和咨询机构共同参与,进行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其次,调查研究。由学校或人力资源公司以问卷的形式,就大学生中建立创业平台(模拟企业)进行调研。平台建设初期,可首先由学生会进行前期的准备和试运行,逐步完善,在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由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会与企业、投资人合作)作为大学生创业培训及社会实践的管理机构,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管理,并在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入学分管理。最后,组织培训和创业模拟,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指导学生进行业务实习和企业运作,学生以临时工作人员的身份担任某个岗位,主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周末等自由支配时间,为他们提供特定的大学生创业训练系列产品。在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学校有效的监督指导下,锻炼学生的经营能力、社交能力,进而完善企业在区域市场的经营模式,选拔优秀的创业型人才。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及经营业绩,对其创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在每年的创业收入中提取2%-3%的资金作为大学生创业奖励基金,奖励参加创业锻炼的优秀学生。

创业教育孕育创业者。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教育能够给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带来智慧和财富,更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建荣,钱国英,徐立清. 开放·融合·实战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1).

[2]胡长春.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 2010,(10).

[3]辜胜阻等.推进大学-产业互动,重构创新文化价值体系[J].中国软科学, 2007, (2).

[4]王辉.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6).

[5]薛友辉.实践学习性的创业培训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6.

[6]陈成文.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09, (2009-9-10).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宝鸡

作者:白银锋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我国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创业教育平台缺失等,应采取明晰创业教育的目标、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搭建创业教育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高等工科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

因此,在现代高等工科教育中,既要突出科学知识的教育,又要加强工程技术教育。应转变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因为创新是推动现代工程技术学科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素质,就是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工程技术教育的使命,而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内容的创业教育便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

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创业教育的开始时间、观念、师资、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以自己的工科技术创办企业或公司。将创业教育理解为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人为地窄化了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扭曲了创业教育的本质,误导了学生的创业行为。

其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创业园或科技园与创业孵化器等,将创业教育视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忽视了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层基础,把创业平庸化为对单纯的技巧和技术的操作。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应仅仅定位于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而应将第一课堂的课程专业技能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目标。

2.工科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个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心理因素。我国工科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是“被安排者”或“被接受者”,完全丧失了自主性,

被剥夺了自我选择权。因而,缺乏创业所必须的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他们虽频频有“职业幻想”,而且“职业话题”也日渐增多,但只是在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去“找工作”,创业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活动就是“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或“一般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拘泥于表面。从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来看,一方面许多专业还没有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只是把创业课程作为就业指导课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课程正规化。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技能层面,与学科教学、专业

教学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相互脱节,覆盖面较窄,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没有被列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缺乏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联系。一些大学虽然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但也只是开展一些与创业相关的活动,仍停留在对创业过程的扶植上,多数创业计划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创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少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缺少开放性,学生完全按照学校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学习,而没有与学生自我设计的研习计划结合起来;二是课程教学过程缺少开放性,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掌控,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空间、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上没有自主选择权,这样的学习具有封闭性和刻板性,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创业教育平台的缺失

(1)创业教育文化平台的缺失

高校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很少能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失去了最有效的阵地。有些文化活动虽然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了,但此类活动又陷入了功利化的误区。诸如创业计划之类的创业竞赛,与其说是大学生之间实力的较量,还不如说是大学之间实力的较量。这种功利化倾向使得学校为竞赛而竞赛,进而消解了竞赛的教育功能。这样的创业活动往往只是由某几个精英关起门来开展,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看客。

(2)创业教育制度平台的缺失

从教学制度上看,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技术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将其融合到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属于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表现为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技术依靠,致使学生的创业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从学校管理制度上看,目前绝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都由就业指导中心主管,而没有一个独立部门去管理。从社会帮扶制度上看,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勇于担负起主要责任。目前,除了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以外,其他如银行、工商、司法、税务等系统,都还缺乏或根本没有相应的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激情在实践中很容易受到打击。

二、地方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1.明晰创业教育的目标,使之层次化、体系化

毫无疑问,地方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而要培养大学生的创

业综合素质,就必需确保创业教育的目标层次化、体系化。创业教育的目标与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创业教育目标与体系结构

目标的第一层次是“创业感性发动”,即通过校园网和校园广播站宣讲介绍、宣传材料印发或张贴、创业教育

文件发布、创业演讲、创业专题讲座等方式,创设情感与舆论的氛围,达到拓宽学生视野、转换就业观念、激发创业愿望与热情之目的。

目标的第二层次是“创业知识传授”,将创业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具体课程包括创业能力类、创业管理类、创业实务等,使学生从创业“自在的冲动”迁移到“自为的认知”,最终达到“自发的行动”,为其创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目标的第三层次是“创业实践操作”,即通过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从中选择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或让学生、教师自己选择创业项目,在一定创业基金、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让学生进行“自在自为”的创业项目运营,从中检验其愿望、能力与效果的一致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创业对自身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豁达的心态、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行动路线以及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创业者。

2.强化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之内需化、动力化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个体对自身的客观自我观照,是对自我人格特质的认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身的冒险精神、内控人格、高成就动机等创业型人格素质。其次,要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社会主要是为了了解社会,了解经济走向以及就业形势、政策,在此过程中给自己定好位,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三,要让学生认识专业。认识专业就是要对专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的专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萌发创业意识。而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的原动力,只有在创业意识的推动下,才会升华出更高层面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想,最终将这些外化为创业行为(见图2)。

图2

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为此,应采取专业课程教学和创业课程引导等方式,通过大学生成长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地观摩见习、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专业,在初步形成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将国内外成功的创业典型作为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也可通过分析本校学生创业的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创业观和崇高的创业理想,使他们产生科学高效的创业行为,最终结出创业的硕果。

3.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之多元化、系统化

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创业教育课程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成败。创业教育课程一般分为两大块。一是创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创业综合素质包括创业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团队整合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创业经营管理能力(创业筹划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投资理财能力、营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校要据此开设相应课程。二是创业核心技能培养课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此类课程特别强调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以及教学要回归学生的主体需要,从而使学生在“乐学”中“真学”,发展专业技能,拓展专业兴趣,夯实专业基础。

(1)创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设置

应利用模块的方式对上述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学校要为创业教育设置一个系列课程,而不再是像过去一样,仅仅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部分。课程可按照“什么是创业”、“创业人的特质”、“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和运营一家企业”、“如何准备商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基础”、“商务沟通与交流”这样一个知识体系组成课程模块进行教学。通过模块教学对企业、创业等职场元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通过心理评估和团队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基本特征和所需素质,使学生了解从产生商业想法、写出商业计划书、组建一个企业直到企业发展、运作的基本创业过程。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商业模拟游戏、团体游戏、小组项目完成、案例讨论等,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2)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设置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从而为创业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第一,开放课程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地方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比较陈旧和死板。虽然也引进了专业选课等制度,除了开设专业必修课外,还开设了专业限选课、任选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但由于管理体制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原因,真正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仍然很少,课程教学的质量不太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要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进一步开放课程教学内容。为此,可将课程分为两大类:专业核心课程和自选拓展课程。工科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梳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工作技能结构为基础,以专业任务为引领,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专业技能扎实、岗位能力超群的高素质人才。工科院校在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要与商学院、法学院等其他院系积极配合,寻求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应开设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养有价值的实用性课程,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创业需要等设计自我研习计划,并选择拓展课程。在夯实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放教学内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分类见图3。

第二,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创造性。

为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需求,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孙爵副校长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流程(见图4),该流程非常有利于地方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注重设计学校层面上的指导性学习路径,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路径的管理,使“两条腿”都能科学有效运行,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4.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使之程序化、制度化

(1)搭建创业教育的文化平台

第一,将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活动使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深才能叶茂。

第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以大学生社团为主。大学生社团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开放性、趋同性、多样性、自我调节性、渗透性及辐射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大众性和文化性基础。

(2)搭建创业教育的制度平台

制度平台的搭建需要以各地方工科院系为组织核心,积极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拓展创业路径,提高创业成效。

第一,组织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加强对学生的创业培训,为学生搭建创业指导服务平台。

第二,建立创业激励机制,根据学生创业绩效给予一定的创业学分,并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

第三,引导学生成立有特色的创业团队,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拓展创业的空间。

第四,依照专业建立创业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从企业中寻找创业的开发资金和技术孵化资金。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可用图5来表示。

总之,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搭建创业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孙爵.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框架下的学校行为[J].江苏教育,2009(4).

[2]刘穿石.创业能力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黄文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薛荣生,睦桂荣.高等工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J].成都大学学报,2008(2).

[5]席升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责任编辑:张 华〕

作者:郭礼智 彭光良

上一篇: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论文下一篇: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