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示范现象”研究 ——以H省为例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举措之一。H省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新建本科院校数量全国之首,H省于2015年在3年试点项目探索基础上,从12所整体转型试点院校中遴选出10所高校参与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计划,转型较早呈现出“示范现象”。本研究聚焦该现象,基于公共政策领域示范机制理论,采用多案例比较法,重点对H省入选“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计划”的10所院校转型探索的各维度进行“普遍化比较”,同时选取亦开展了应用型“示范校”建设的浙江省和福建省,与H省进行“个性化比较”,突显H省转型“示范现象”的特殊性。以探寻该现象形成的脉络和取得效果,透过现象挖掘“示范”断裂的现实隐忧,反思“示范”脆弱性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建议。通过梳理政策文献和相关数据:第一,H省“示范现象”形成主要经历了渐进式典型试验和试点“示范性”认可两个阶段,三省试点工作启动均以自发和争取的复合模式触发,但H省的特殊性在于试点名额具有较强排他性且附带更多政策红利。H省试点院校获取“示范性”认可的比例相较于其他省份较高,还有待进一步推进转型向示范“合法性”认可和组织化扩散的后续阶段迈进。第二,10所“示范校”均明确树立了应用型办学定位与目标,致力改善建设应用技术院校办学条件,产学研协调育人培养模式初见成效,教师队伍结构和质量有所提高,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对学科专业进行了大力调整。但很多指标依旧不合格,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差距。通过进一步访谈和深入了解,结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整体情况发现,“示范现象”可能会引发“伪示范”、“以点代面”和“行政引导型马太效应”等现实隐忧,造成示范机制失灵。反思转型“示范现象”,资源主导型“示范”背后府学利益交织共同体的悖论以及集体行为断裂等是导致现实隐忧的深层原因。审慎对待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示范现象”,要坚决克服个体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调动系统整体转型活力,使试点示范工作回归真正意义组织创新,严防“贴标签”政绩工程。有助于对下阶段转型推广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传统路径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示范现象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2 H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示范现象”的形成与发展

2.1 H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

2.2 试点—渐进式典型试验阶段

2.3 试点“示范性”与“合法性”认可阶段

2.4“示范”组织化扩散阶段

3 H省转型示范本科院校的积极探索

3.1 转型院校“示范性”的考评标准

3.2 明确树立了应用型办学定位与目标

3.3 致力改善应用技术院校建设办学条件

3.4 创新产学研协调育人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3.5 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3.6 深化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的学科专业改革

4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示范现象”的现实隐忧

4.1“伪示范”— 被裹挟的“应试”转型

4.2“以点代面”—造点逻辑下示范的扭曲

4.3“政策时差”—行政引导型马太效应

5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示范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5.1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示范”脆弱性的反思

5.2 审慎对待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示范现象”的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力营销风险论文提纲下一篇:纺织品贸易摩擦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