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022-09-10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发文对全国创新创业工作做了整体规划和部署。随后,教育部、科技部、人保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跟进,要求高校及相关部门切实推动并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等都做了相应的要求。一年来,有关创新创业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也反映了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因此,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是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挥农科大学生学科优势优势,实现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发展,以及培育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内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都在起步阶段,既没有科学既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也缺乏成熟有效的经验可循[1]。本文拟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剖析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适合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对策,为其他地方高等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1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概况

目前,国内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依托,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课外学术创新大赛等活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术意识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侧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二是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提供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全面的技术咨询服务。此类模式更加系统科学,在专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提倡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并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园区,通过校企结合以校园结合创业园的方式让学生进企业,到一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创业所需的必要技能,使专业知识能够很快融入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这类模式常见于专业性较强,学科优势明显的地方高等行业类院校。国内高校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发展相对滞后,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也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2.1 教育观念较功利,过度关注创业成果[2]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大力扶持和培育学生创业典型个人或团体上,资源高度集中于极少部分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群体,将这部分学生的创业成功等同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只针对少数大学生的“精英教育”,而难以惠及绝大多数没有进行创业实践但同样需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普通学生”。

2.2 培养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狭隘的认识,轻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价值,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始终徘徊在边缘位置。这些高校中普遍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中有关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选修课程中,而这类课程通常都属于通识教育又鲜有学分要求,学生的接受度相对较低,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3]。此外,创新创业成果也主要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来体现,没有通过教育体系真正发挥创业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3 专业教育轻实践,不够重视能力培养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为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了大量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理论课程考试分数为主,以实践应用能力检验为辅。教学计划中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环节多数因为经费问题、安全问题,或取消或就近联系企业以参观的形式敷衍了事,学生难以真正进入企业实地体验和深度参与管理。普遍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提升培养计划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联系,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4 教育基础较薄弱,缺乏高效专业指导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通常都只擅长自己本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而且这些教师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几乎没有参与过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也缺乏创业经历,因而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多以课本为中心,难以向现实引申,理论难以联系实际。高校中创业就业类选修课教师多数都是由辅导员老师兼任,而学生工作者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劣势更加明显,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除了存在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外,还缺乏时间和精力,难以给予学生高效和专业的指导。

3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探索

3.1 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理念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首先要改变轻视创新创业教育,轻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只看重创业就业成果的传统教育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追求应当是培养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不是狭隘地将创新创业比赛竞赛获奖和少数学生成功创办企业作为目标。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无论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就职于某个职位对大学生来讲不仅要求其要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4]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依托,通过构筑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和锻炼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具备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3.2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在制定培养体系时要在遵循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除了要重视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课程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外[5] ,还要设置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尤其是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操作能力。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首先,要继续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其次,要促进实践课程、通识课程等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设置,定期邀请优秀创业校友、成功企业家等为学生进行现场授课或创业意识培训;此外,还要大力组织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比赛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最终,通过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通识课程和学生活动四个维度的建设来共同建立融合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3.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要积极建立不同形式的实践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定期由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讲解和培训,假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切身了解和体验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二是设置学生专项科创课题。配套相应的研究经费,鼓励学生进行调研和规划,激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专业方面的学术创新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6] 。三是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7]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8,9] ,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性较强的主题活动,不但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储备。四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加强校地合作,与贫困山区、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合作,建立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宣讲、访谈、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处置能力提升个人素质。

3.4 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资源

优良的师资力量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资源[10] ,针对当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紧迫。首先,在引进教师时要从教育背景、学科专业和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来优化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其次,经常性地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技能培训会、学术和教学研讨会,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兼职或进行创业实践;最后,针对性地邀请或聘请具有创业或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高管进入课堂,分享创业和管理经验。最终,通过培养专职教师和引进兼职教师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咨询服务中心为在校生提供创业场地、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内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还可以突出农业院校的行业特色利用校内的试验田、养殖场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鼓励和支持有志于在农业产业方面进行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结束语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由于受资源和环境限制,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侧重理论讲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必将降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影响学校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愈来愈重视,在政策上不断进行大力扶持。因此,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通过积极调整和变革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资力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来形成具有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地方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在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健全培养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和拓宽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玉宁,马冰琼.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亚太教育,2015(14):59.

[2]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3] 张小刚,潘敏仪.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56-58.

[4] 郑晓燕,彭萍.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创业教育*——来自德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9):38-39.

[5] 陈明,肖春林,万孟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对创业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09-113.

[6] 陈松.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96-98.

[7] 王满四,郭成.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来自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1-113.

[8] 乔玉香,安立龙,林年冬.地方涉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01):28-31.

[9]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2):47-53.

[10] 陈碧芬,吴宗燚,张文昌,等.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6):87-91.

上一篇:腹腔镜治疗意外胆囊癌32例报道下一篇:试论多媒体技术与舞台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