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文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国家要求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素质教育已经是各个学校对教学要求的重中之重,学校也要求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上要有创新,不能一直都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文化论文 篇1: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现状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优化中国文化渗透的方式、全面发挥教育者在英语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对比中西方文化,实施组织教学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英语 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即为过于重视和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将其中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忽略掉了,导致高校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比较低下,大大降低了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时效性。结合这一现状,笔者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缺失特点做出了如下的几点总结:首先,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没有在课堂中引入适当的教学活动,导致整个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开展语句翻译教学时缺少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学生无法独立的将英文语句翻译成符合中国文化的句子。英语教育者至只是去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其他国家的文化理念,却没有教给学生重视本土文化的观念与意识。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很多高校大学生会非常向往和赞美美国白宫,但是却对我国的故宫毫无崇拜感与了解兴趣;再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下,几乎不会去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接触一些教材以外的文化知识;最后,高校中的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数量比较稀缺,无法满足于新时期中高校大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学习需求。

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1.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的次数和频率也开始变得愈发频繁,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也需要进一步加快自身的英语交际水平,从而来更好的应对在日后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类国际交往。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其他西方国家带来了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因此,高校中的 英语教育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当代学生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让他们能够具备向外国人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

2.传承与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需求。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文化内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力量不断崛起的今天,世界各国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能够让中国民族文化能够在当代大学生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即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与其他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同时去不断的提升中国公民的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内涵。

3.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需求。在高校的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育者要在关注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同时加入一些有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可以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更加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辩证能力会得到较大幅度上的提高,在努力学习目的语言的同时,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接受缤纷多姿且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从根本上打破“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禁锢,让我国的优秀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主导位置。

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法

1.进一步优化中国文化渗透的方式。如果想要让中国文化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得到更加合理化的渗透,英语教育者需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对英语教学方式展开进一步的优化:首先,教育者要针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将其中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内涵着重凸显出来。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来制定出匹配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其次,由于我国文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教育者需要在渗透中国文化的同时把握好当前的中国国情,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与接受中西方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中国文化在英语课程中的表达方式。

2.全面发挥教育者在英语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在高校的英语课程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选择机会与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英语课程的最主要“教学阵地”即为课堂,教育者应当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于教学课程中的知识内涵,在制定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兼顾到中国文化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层次性;其次,教育者要客观的分析存在于传统英语模式中的教学弊端,找到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相同性,让学生可以将两者进行正确的比较;再次,教育者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喜好来引入一些内容丰富且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创设出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的真实学习情境,确保中国文化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得以高效渗透;最后,高校管理者还要经常性的对教育者展开培训活动,聘请一些文化素养水平较高的专家讲师来到校园中展开教学指导。

3.对比中西方文化,实施组织教学。在日后的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可以尝试采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例如在教授有关于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的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同西方国家的基督教文化来展开对比和分析,让学生在了解西方主流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同本土的核心文化來进行比对,从中找出两者之前的相同点和不同处。

参考文献:

[1]刘凡琼.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53-156.

作者:韩慧娟 崔硕丹

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文化论文 篇2: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摘  要:在国家要求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素质教育已经是各个学校对教学要求的重中之重,学校也要求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上要有创新,不能一直都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高校英语的教育之上要将英语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这对高校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内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将传统的理论文化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对当前老师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使命,因此,本文将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实际的探究研究。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新教材改革之后,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难度都大幅度提高,这进一步使得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更加的困难,而一个学生对英语文化掌握的多少也成为了判定他们英语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他们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上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合理的英语文化学习。

1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文化教学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语用情况,增加交流环境以及语言表达的契合性,提高语义表达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出现语言表达沟通问题,例如,中国可能会用“拙见”表示自谦,但是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将其翻译为“A bad opinion”会使外国人感到迷惑“为什么意见拙劣还要表达出来呢?”英语文化内涵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由于英语词汇量相对较多,存在较多的差异性,通常同义词会在不同的语句中含义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于词句合理性展开综合分析,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能够有效消除由于沟通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言歧义,进一步体现语言表达交流中的信、达、雅。

2高校英语文化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2.1英语教师对于当前的课程标准掌握不够深入

高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英语课程要强调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而文化学习能力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阅读能力,然而从调查到的一些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目前老师在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并不是很了解目前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不能够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将文化教学融入进去。这样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很难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就达不到英语文化教学的预期效果。

2.2缺乏对于学生文化学习能力的考核体系

英语这门学科通常老师是要求学生掌握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但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英语文化教学。现在的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在英语的相关考试里面却基本上仅仅是对于学生翻译文章能力的考核,对于文章的文化内涵理解能力缺乏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这样的英语考试评价内容设置就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最终就导致了学生会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英语翻译等方面的学习上,而缺少对于英语文化理解的重视。

2.3教师自身英语文化教学能力不成熟

为人师表的前提除了要考取专门的教师证,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要提升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也就是首先要熟悉英语的所有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语音,句型,作文等),出现的各种英语现象,以及在英语文化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遭遇的问题以及基本解决思路。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其实是个人的英语文化教学能力并不过关,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文化概念了解的也不透彻,尤其是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以及英语文化的教学方法不足,这就会导致在文化教育授课前慌忙仓乱,没有足够的准备。

2.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和思路不够成型,教学思路始终只有一种并单一。英语文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并且相互联系的过程,对于某一词汇的讲解不可避免要涉猎到其他词汇,作为补充完整,那么知识点没有框架就会导致教学思路混乱,讲解中没有连贯性,系统性和体系性。经常会出现诸如情况,对于不同年级学生不知该如何开篇,讲解的重点拎不清,超前教学,教学的方式也不能够及时调整。

3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效率的策略

3.1探索英语文化教学的教学思维

首先,教学思维的改变,教学思维是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基本方向指示。相比起传统高校英语文化教学思维重视学生英语应试能力的培养,新型的教学思维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文化积累和品格养成,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养成,也重点关注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的英语学习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思维的改变还包括教学中心的改变,这也是新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体系相比起传统教学体系最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老师进行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这样的教学思维明显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而新的教学思维将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了学生身上,教学模式变为了学生学老师讲的模式,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去发现问题,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围绕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因此教学思维的改变是新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3.2制定合理教学内容

在对教学思维进行了改变之后,要解决我国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质量,促进大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新的教学方式就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融合等内容,建立有效的教学方式体系。

首先,增強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视频教学、情景模拟文化、学生表演文化、辩论式文化、中英翻译文化、小组讨论式文化等等,这些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强了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方式的大繁荣,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图片的形式也逐渐满足不了学生的趣味,因而就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就需要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比如音视频教学。所幸,因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高度繁荣,网能够起到教学效果的大学生英语教学动画和视频非常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自行筛选合适的内容,用于教学当中。此外,在线课程很多也是结合了音视频的,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采用这些教学方式,还能够减轻老师的授课负担,不用反复讲解课文内容,只需要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即可。

最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这一点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当中非常重要,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英语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当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从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式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前文所述的情景模拟文化、学生表演文化、辩论式文化、小组讨论式文化都具有较好的学生参与度,新型英语文化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把学生带进英语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英语文化课文,进而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4结束语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体系逐渐不能满足我国教育机制深化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体系和具体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需要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入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融合的思想,解决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因为受大学教育阶段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打基础,而后尽可能地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如何增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点思考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新.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学分析[J].英语广场,2015(11):104-105.

[2]王小净,朱雪艳.从礼貌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以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学活动为例[J].英语教师,2011(12):13-17.

作者简介

趙栩(1987.06—),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学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赵栩

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文化论文 篇3:

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力”的培养

摘  要: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中国文化传播之道,全面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文章以高校英语教学为例,在调研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角色、师生的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和翻译能力、中华文化的传播意识等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促进中国学生形成正确、客观的中西文化观、提高中国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国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华文化;文化自信;传播力

一、概述

語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性语言,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英语教学必须在学习研究西方文化的同时,承载起传播中华文化的重大使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英语教学在各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也日益凸显,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便是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缺失,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将文化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西方文化上,诸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西式婚礼等西方文化逐渐被中国学生所熟悉并津津乐道,而另一方面,英语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却微乎其微,这导致中国学生对自己本土文化认识不足,更不用说用英文将之表达清楚了,曾有人就闹出了把Mencius(孟子)奉为他国圣人而翻译成“门修斯”的笑话。

二、中华文化“传播力”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美国哈弗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面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和政府一再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国民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推介方面却长期处于“原生态”状态,致使我国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地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加强国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国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国民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度、提高国民对自身文化的有效弘扬意识和“传播力”,显得尤为必要并迫切。

三、中国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现状

针对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笔者以测试卷的形式,调研了所在学校(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以下称“天府学院”)的337名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和20名英语教师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

能力。测试包括名词翻译、词条解释、段落翻译和写作四部分,主要涉及中国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文学、历史名人、国家政策、经典著作等多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师三个群体在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满分100分)分别为25.4、38.1和77.7。其中,英语教师的表现良好,一方面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表达和词汇多样性方面明显高于学生,基本能比较准确地翻译出绝大多数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上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老师们的翻译虽然能基本表情达意,但缺乏统一性,对同一事物的翻译往往五花八门。相较于英语教师,参与测试的学生则表现出了严重的能力不足,其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表现,让人尤为担忧,不仅正确率低,答题时间也很长,在遇到一些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时,绝大部分同学完全不知所措,部分学生甚至在看完题目或者做完最初的几道题之后,就直接放弃。相较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总体仍然呈现出严重的能力不足,在解释中国古典文学,国家政策、经典著作时,显得尤为力不从心。总体看来,大学生的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十分不足,中华文化“传播力”严重欠缺。

为找出中国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欠缺的根源,笔者又做了另外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及大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对中华文化的态度、中华文化基础知识,以及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融入情况的调研。

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的态度方面,绝大多数师生认为他们努力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外企工作、出国留学(工作)、出国旅游、学习外国文化等,而只有不到3%的师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此外,通过问卷还发现,绝大部分师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确存在中华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并强烈地感受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对于是否要增加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和测试中的比重,绝大多数师生表现出不确定的态度,国内没有相关教材、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严重缩水、考核困难等因素是英语教师们表现出为难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够、用英语表达中华词汇的难度较高、中国文化在就业方面的重要性低等因素则是广大学生不愿意在英语教学和测试中融入中华文化的主要原因。

在中华文化基础知识的测试中,主要涉及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中华传统节日、中国历史名人等,被测试人群基本能达到及格的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平均正确率为64.7%,非英语专业学生平均正确率为59.3%,英语教师正确率为79.2%,英语教师正确率略高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表现又较非英语专业学生稍好。

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融入情况的调研显示,英语课堂中华文化的占比非常低,学生对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非常陌生,即使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专门用一个占总分15%的部分来考察学生翻译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文章的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在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仍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

综上所述,以天府学院为例,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普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中华文化基础知识欠缺,英文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不足,且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严重不足三大方面。

四、中国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欠缺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根据调研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在中華文化“传播力”的欠缺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原因。针对这四大问题,笔者也分别提出适当的解决途径。

(一)政策性文件对中华文化的要求不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总体描述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其中并无对中华文化英语表达方面的明确描写,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也只提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仅在“更高要求”的“翻译能力”中提出了“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的文章”的要求,之外再无任何对中华文化的要求。《要求》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总指导方针,尚且缺乏对中华文化渗透进英语教学的相应描述,其他文件更是如此,这导致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母语文化而进行的。

因此,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纳入对中华文化的总体描述和细致描述。地方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立足本地,在国家、教育部纲领性文件和要求的基础之上,出台导向性更为明确的地方性文件,提高对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的要求,利用本土文化优势,传播本土文化精髓,助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二)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力”培养的英语教材严重匮乏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二版)为例,该教材八个单元,全书共八个单元,每单元涉及一个话题,包括美国乡村生活、美国社会保障体制和安保现状、美国名校、爱因斯坦、感恩节、克隆技术等,没有任何与中国文化,或者是中西文化对比的话题,全书共十六篇文章,大多来自英美出版物或者英美知名文学作品节选,且并无任何涉及中华文化的内容。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其他类大学英语教材的情况大同小异,市面上也并无强调包含中华文化的教辅材料,中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称手的涵盖中华文化的教材,英语教师们有将中华文化融入教学中的意识和主动性,也常常无法实施。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文化认知的现状和需求,开发一系列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教材至关重要,从词汇入手,并加入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相关内容,再适当加入反映我国生活、习俗的文章,反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史、哲成就,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状况的文章,或者是中国文学作品经典英译节选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也可纳入英语教材中,本地风土人情、传统风俗、艺术文化、历史名人等都能为我们的英语教材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三)英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意识欠缺

一方面,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师多来自国内外高校英语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天府学院为例,绝大部分英语教师为英语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主要专业方向包括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英语翻译、英语语言学、英语翻译硕士(MTI),并无专门针对教师岗位的专业,培养的重点主要放在英语语言、文化、翻译知识和理论上,因此英语教师本事就缺乏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素养和意识的培养,进而导致英语教学在文化与语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方面严重地有失偏颇。另外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侧重词汇、语法、句型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依然是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首选,这种模式侧重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缺乏将母语与英语结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形象对比的主动性和意识。这是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失的一大主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优化英语教师的培养,相关部门以及英语教师所就职的地方和高校自身也应该多开设一些有关提高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表达力的师资培训,举办中国文化知识竞赛、翻译比赛等活动,以此来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督促英语教师自身,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并积累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

(四)英语考试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考察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4/6)是目前国内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英语等级考试之一,历年来的考试大纲都重点强调对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的考察,缺乏对文化层面考核的描述。在具体题型的设计上,也只有最后一部分翻译,要求学生用英语翻译一段一定长度(四六级长度不同)的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的文章。与此同时,各个学校的英语校本考试也大同小异,多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蓝本,或是根据实际情况在题型上有所增减,或是在难度上有所升降,也很少有加入对中华文化的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或地方本土文化的考查更是无从谈起。

考试是对教学成果的考查,对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考试中尚且不涉及有关母语文化的内容,教学自然并不把文化作为必要内容,真正的“文化教育”自然无法实现,遑论真正的“中国文化教育”。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各级考试中适度增加有关中华文化的检测,也希望各校英语教学部门,乃至所有外语教学相关部门,能在诸如期末考试之类的校级考试中适度考查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在各类英语的口语考试中,设置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一方面有效激发师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授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切实增强大学生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简要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在英语教学对中华文化“传播力”的培养对促提高我国国际交流水平、促进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对英语教学的渗透还远远不够,通过分析和调研,我们找到了将我们民族的瑰宝、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积累的精神财富更为高效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并进而提高我国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的途径,那就是把握包括国家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教材建设、英语教学师资培训和考核制度及方式等各个方面,加强英语与中国文化、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的结合,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好地传播弘扬我们优秀文化,吸收外来民族文化精髓,并最终让我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參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

[2]李艳辉.母语文化对英语教育的正迁移[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06):24-25.

[3]刘贞玉,陈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1):188-189.

[4]肖萌.寓中国传统文化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19-22.

[5]虞跃,魏晓红.文化软实力提升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问题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01):134-138.

[6]赵海燕.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99-102.

作者:羊媛

上一篇:安全管理盲区企业信息化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