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模块西方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文化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中,从教材入手,利用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寻求文化信息,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总结出中职英语教学渗透文化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基础英语模块西方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础英语模块西方文化论文 篇1: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近体原则”与高中英语模块教学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下,在高中英语模块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模块所创设的话题,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模块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高中英语老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模块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近体原则;高中英语;模块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外语学习的最高目标是language faculty,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这大多是通过近体实践得以实现的。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以积累,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在学生不断的实践反思中得以提高。对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创造意识,发挥其潜能和学以致用,是摆在英语教学面前的一大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新教材模块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缩小教与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教材、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基础上,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各种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它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活动近体原则和心理近体原则。

一、时间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模块八第一单元the land of diversity中的reading是介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构成,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近体原则来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一个地方的人口构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介绍其人口构成的同时也是介绍这个地方的历史,加利福尼亚州的历史也是美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让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来掌握课文,通过清晰的时间线索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探索形成原因,最终对美国多元文化特征有深入的理解,以達到单元学习目标。

二、空间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应用

例如,在教授模块二第一单元Culturalrelics时,可以利用空间近体原则来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中国文化古迹的图片,在空间视觉上,让学生赞叹祖国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的同时,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再通过展示西方文化古迹图片,让学生在空间对比的过程中自我形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学生兴趣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这些图片的历史背景进行资料查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单元学习目标。

三、活动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应用

课堂活动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或空余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些任务可以是根据模块单元内容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或是采访等。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去体验学习、感悟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四、心理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应用

心理近体原则要求教师在模块教学设计时,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自主习得知识。在进行模块单元教学时,教师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其创造一种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情景的同时,要善于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无压力的学习气氛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是创新型教师,创新即意味着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近体原则”,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利用每一单元中的各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是达到创新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近体原则”,教师设计的话题只要使学生能参与或感知了,就使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能力就越高。

参考文献:

[1]陈朔.“活动近体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基础教育,2014(04).

[2]墨玉清.“近体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新西部,2008(18).

编辑 张珍珍

作者:黄良玲

基础英语模块西方文化论文 篇2: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文化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中,从教材入手,利用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寻求文化信息,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总结出中职英语教学渗透文化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化教育;交际能力;中等职业学校

语言能力,尤其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综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又要重视文化教育,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那么怎样进行文化教育呢?我认为选好教材是关键。由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基础模块﹚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英语》﹙基础模块﹚是进行跨文化教学的不可多得的英语教材。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语言地道。这套教材有机地把相关的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写的技能综合集中在一个章节之中,为进行跨文化比较教学提供了方便,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这套教材的主题都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个人信息、学校生活、购物、时间、日常生活、住房、食物、工作。正如编者在书中《致同学》所说:“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增加课本内容的亲切感,提高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大家可以把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之中;三是有助于开展各种交际活动,对于自己熟悉的内容,大家听起来容易懂,说起来言之有物。”这套教材主题的对话、文章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渗透,其中有些文章则是专门讲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关系,每篇课文中专设了文化注释的栏目。这套教材主题便于教师向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融语言、文化于一体的跨文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们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笔者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中,从教材入手,利用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寻求文化信息,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语言教学的变得鲜活;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在课文教学中感受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英语》﹙基础模块﹚中不仅有大量语言知识,还有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笔者在使用《英语》﹙基础模块﹚中,根据英语和汉语文化上的差异和教材的各章节的主题,在下列方面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1称呼语

我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许多学生称呼我为“Teacher Xiao”。我及时对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在称呼语差异的文化教育。告诉学生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而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肖老师=Teacher Xiao。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在Chapter 1.Personal Information. Lesson 2.Intrducing My Family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庭亲属称谓跨文化教育。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另外,在英语中许多管位也不能用于姓的前面直呼别人。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隐私

在《英语》﹙基础模块﹚的Chapter 1.Personal Information. Lesson 1.Names and Greetings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英语文化上个人隐私差异的教育。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在许多教材中, “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间。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的意义。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在词汇的跨文化教学中,我利用《英语》﹙基础模块﹚单元主题进行了食物、家具、职业、时间、颜色和日常活动等方面的跨文化对比教学。

比如在《英语》﹙基础模块﹚Chapter 3.Shopping. Lesson 1.Clothes and Color 的教学时,我除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英语表示颜色的词语和辨别颜色,还做了英语国家和我们对颜色赋予的文化意义的比较。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又如在《英语》﹙基础模块﹚Chapter 4.Time单元的教学时,我利用单元中的出现的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对学生进行时间词汇的跨文化教育。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或“星期日”则没有以上之意。

在《英语》﹙基础模块﹚Chapter 7.Food单元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单元中的出现的汉语和英语有差异且有趣的食物方面词语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特别是让学生对比汉语和英语肉类的词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解汉语和英语文化差异和英语肉类的词语的起源。

课堂内容有限,我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在课下多搜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等方面的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还采用每周宗教、自由论坛、做表演的形式,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底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排演外语剧目,组织英文演讲比赛,举办英语文化节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们有参与的机会。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易为学生们记忆、领会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和接触的主题是有限的,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中职英语教学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清楚明白了,文化知识加强了,文化意识得到了提高。所以, 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融入文化教育,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学习语言,把学习英语和该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培养具有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

[2]汪榕培.英语词汇的国别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27-31.

[3]贾育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4]张薇.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比较与文化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技术版),2006(5):86.

作者:肖卫华

基础英语模块西方文化论文 篇3:

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

【摘要】高职院校极为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素养,会按照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对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培养,以求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融入社会,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因此高职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开始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实施了模块化教学模式,期望通过该种方式,切实增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水平,以实现学生全面性发展。本文将就该教学模式展开全面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模块 就业导向型 高职英语 职业英语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发展也使得人才英语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为应对这一人才需求变化,各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力度,并开始结合社会要求对英语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正在尝试构建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的英语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开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出现。为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应对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了解。

一、就业导向型模块教学模式

1.就业求职模块。作为模块化教学核心,就业求职模块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核心教学理念的直观体现,老师需要对教学流程以及内容设计进行不断创新与优化,一方面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要以学生就业求职环境英语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强化,要保证学生英语运用灵活度,并通过组织就业模拟以及就职模拟等教学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中如何正确用英语进行交流,以保证学生日后就业、就职时的英语运用表现。

2.基础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学生进行其他模块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也是高职英语教学重点,老师需要按照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英语单词、语法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教学,要保证学生英语知识基础积累可以达到一定水平。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中,老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并要将职业英语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要与学生专业教师保持密切配合,要按照专业教学进度与需要,将相应英语知识加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如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要加入酒店日常管理以及服务英语教学内容等,以保证学生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流畅程度。

3.知识拓展模块。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以及基础知识讲解,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电影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等知识拓展教学,要对学生视野进行拓展,提高他们对于西方国家以及西方文化的认知,确保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够更加的地道、高质,可以更好的与国外友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确保英语语言工具作用的完全性发挥,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模块化教学优化建议

1.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占比。模块教学是为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做准备的,所以在实施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加大实践教学占比,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强化。首先,要对学生课程主体地位进行提升,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以及任务驱动等手段,让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其次,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要通過观看经典电影以及情境对话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影响,确保他们可以运用英语思维,对英语语言进行运用;再次,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要通过组织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岗位实习等,让他们在对英语使用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英语学习魅力与价值,可以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最后,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机会,确保他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专业英语的正确运用方式,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并可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的对自身英语学习“短板”进行优化。

2.改变传统基础知识教学模式。高质量的英语教学,需要学生对学习保持足够的热情,要对其学习积极性进行保证。但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固定,灵活性与趣味性稍显不足,所以老师需要对基础知识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要对教学手段进行补充与创新,以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目前较为常用的高效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技术、微课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等,老师需要按照教学进度与反馈情况,合理对教学手段进行挑选,并制定出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英语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英语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筹码。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模块化教学的优势,要按照市场真正用人需求,合理对英语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重点进行调整,要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注重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水平,以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由于时间限制,本文所介绍的模块化教学并不全面,教学优化方案也有待补充,期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宗小叶.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12.

[2]杜鹃.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8.

[3]熊文熙,彭新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155-156.

作者简介:李波(1979.12-),女,内蒙古通辽人,本科,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李波

上一篇: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分析论文下一篇:如何引导后进生写好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