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

2022-09-11

一、前言

翻译中西方文化作品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渠道, 并促进着民族文化不断前进。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等都存在一定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影响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涵与思想感情。因此, 翻译工作显得异常重要。需要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基础上, 配合语言之间的专业转换, 将文章内容翻译过来。在这个过程中, 就必须深入了解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提升翻译的能力。

二、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底蕴相当丰厚。而美国也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 以及思维方式, 语言处理方式。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 若单纯以转换语言的方式开展工作, 将造成词不达意, 无法明白文章内容, 造成十分尴尬的局面。且影响作品中内涵的表现, 以及主要思想的呈现。因此, 要在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再进行翻译工作。文学作品翻译, 要让读者充分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文化魅力, 并结合翻译技巧, 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也能够实现中西方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促进文学作品的升级与进步。

三、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 传统文化的差异

传统文化是在国家长期发展下逐渐形成的, 是各民族的内在精神特质的生动表现。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环境有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传统文化也将以不同的文化形象而客观的存在。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 导致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存在一定障碍。例如:中国以红色为喜庆、吉祥之意, 在结婚时多选用红色作为婚礼服以及会场布置。而西方多以教堂婚礼方式为主, 并首选白色作为婚纱。再如图腾崇拜来讲, 西方图腾包括狮子、鹰、熊等, 我国则以龙作为图腾。但dragon在西方美学中却被认为是负面形象, 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翻译时要多加在留意, 以免存在误会。

(二) 价值观念的差异

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并表现出独立的个体。在“个人主义”角度来看, 中西方对此表现出了明显的反差。西方人多倾向于以个人为核心, 拯救世界, 孤独英雄, 受人们尊敬。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 中国提倡要为人民服务, 以集体为核心。这种观念在西方是不受欢迎的。

(三) 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形成是思维方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区别, 导致人们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精神世界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中国人对热水有着莫名的喜爱, 而西方人则更喜爱冷水。以及, 中国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西方则更喜欢在逻辑上发现事物的本质。英语中常以主谓宾的结构出现, 中国的句子则往往将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 强调句子的完整性与协调性。

四、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有效方式

(一) 文学作品翻译中西方文化差异处理的原则

1. 忠实通顺

文学作品的翻译必须要忠实原文的内容, 原作者的思想, 写作技巧等。在原文基础上, 利用流畅的语言, 清晰的表达出文章内容。若译文读者在阅读时的反应能够与原著读者的阅读反应是一致的, 就说明该翻译工作非常成功。可见,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在原作基础上, 重点突出原文的思想感情, 且不可随意删除原作思想与内容。在翻译过程中, 也应尽量做到原文思想与内容不偏不倚, 不过分追求某一方面。既要保证文章阅读时的通顺性, 又要使得文章风韵犹存, 中心思想饱满。

2. 合理翻译

翻译中包括直译与意译两种, 要在原文形式的基础上翻译文字, 又要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似性, 以及文化背景等影响因素。通常, 主谓语序、动宾词汇、以及思想感情等存在一定的共性, 对此可以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很多时候都无法以直译方式进行, 只能通过对该国家的文化背景, 以及语言习惯, 意译过来。既要保证原文的意思, 又要舍弃原句, 以译文国家的语意进行翻译。如成语、谚语、俗语等, 都应以意译的方式, 忽略原句外在的形式, 并保留其内在含义, 精炼译文。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应译为:Misfortune might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直接将原文的内涵深刻的表达出来。

3. 遵循主流价值观

在翻译中, 强调以原语言与原文作者为基础, 打破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或在翻译中以透明、流畅的风格, 淡化原文异国情调的陌生感。为读者提供一种更加符合目的的翻译方式, 即目的语或目的语读者为归宿。将读者带入到外国的情境中, 又能够以本土思维理解文章内涵, 不背离原文主旨内容, 语言习惯。

(二) 重视宗教背景

西方为所信奉的基督教, 在翻译工作中也应有所重视、如“Writing on the wall。”在若采取直译的方式, 将直接理解为“在墙上写字。”但在《圣经·旧约》中, 曾有该故事的具体内容。主要寓意为有灾难到来。若不了解宗教背景的有关知识, 翻译结果将与原作者所表达之意存在差距。

再比如, 中国人所信奉的龙, 乃真命天子, 是民族的象征, 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中国, 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说, 但若将“龙”与“凤”直接译为“dragon/phoenix”二词, 将产生极大的误会, 因此, 需要将象征的意义, 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翻译出来, 尽可能还原作者的所思所想。

(三) 重视传统文化与语言习惯

中西方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都将造成翻译工作存在误差。例如:大象在泰国以及中国等地都是吉祥的象征, 都代表着积极向上, 阳光乐观。但在西方却认为大象是无用的东西, 常常用来代指累赘、无用之意。再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 西方人在不了解“西施”这个历史人物时, 自然难以理解原句的实际含义。这里, 将“西施”做注释, 或以Beauty来翻译, 更为恰当。

同时, 中西方的思维习惯、以及语言结构知识也应有所掌握。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倾向于微观到宏观, 注重逻辑思维。中国人更注重宏观导微观, 更注重形象、视觉等。在语言表达时, 也往往存在大大的不同之处。中国人在说话时, 常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以及意义的表达, 功能的实现。西方人讲话时则更加重视连接词、分句、从句的使用。以及, 中国人习惯以国家、省份、市区、街道的方式来书写地址, 但西方人则常常由小到大的顺序来书写地址。以及, 中国人以东南西北来定位方向, 西方人则以画十字架的顺序, 作为方位的表达顺序。可见, 翻译工作者应注意语言习惯, 以及思维结构之间的来回转变。

例如:《浮生六记》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余不知也。”其中, 很多都是中国独有的词句, 西方语言无法做到如此精炼, 只能利用连接词、从句, 使得文章更符合西方读者的逻辑思维, 以及语言习惯, 文化背景。使得文章成为有机的整体, 并凸显文章的主要思想。如:“I have no idea hoe many thousand feet the Hua Shan Mountain are and regret......”

五、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总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处理得出, 要重视宗教信仰, 以及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并要传达作者的实际思想感情, 运用丰厚的文学底蕴, 还原文章的主要内容。且在翻译过程中, 由于中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 需要以译者自己的理解, 采用译文读者的思想, 对文章进行翻译。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实现情感的有效传递。

摘要:英文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 更是在跨越语言障碍的基础上, 以不同语言转换国家文化背景, 文学内涵。本文将分析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有关问题, 阐述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 以及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拉近文学作品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距离, 提升作品还原力度。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西方,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 胡文涓.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A].2016年新产经论坛论文集, 2016:1.

[2] 李洁.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J].语文建设, 2016 (30) :55.

[3] 丁硕.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及翻译原则[J].英语广场, 2015 (12) :10.

上一篇: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探讨下一篇:语文教师须提高自身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