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中西方文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文化的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文化差异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听力教学中有原则地导入文化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教与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得以实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中西方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英语中西方文化论文 篇1:

浅谈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不容易接受,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一两个,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缺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上的贫乏直接影响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差异;大学生;英语学习

因为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它成份的媒介,语言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外语为别国语言,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别国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外语学习的整体性,因此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也就成了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那么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只有了解到此种差异,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理解该种语言。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其所学习的英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像英美本族人一样来思考问题并作出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1、问候的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时经常说的就是“吃了吗?”“去哪了?”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些只是自然的问候而已,并不具备语言里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这就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How do you do?”,如果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见到外国人肯定要说“Have you eaten yet?”他会误会你的用意,以为你真的问他吃了没有,会以为你要邀请他去吃饭。而对于“When are you going?”他更会很生气,以为你在监视他,干涉他的隐私之类的。他可能会回答“It is not your business.”这样就会是彼此很尴尬。还有我们最初学的“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这些话当你在问你外国人的时候都会成了他们所不想回答的隐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寒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尤其是在城市里。人们见面的时候已改为“你好”,寒暄之中少了对婚姻,工资,而多了关于天气,健康,穿衣等话题。

2、称谓差异

中国人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君臣父子”之类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国人也十分注意伦理道德,讲究尊老爱幼,晚辈对长辈不叫称呼不说话,孩子对父母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认为老少不分,缺乏教养。而在英美国家,称谓方面不像我们国家那样严格,对长辈、对领导一般直呼其名,他们觉得那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如朋友一般。西方人亲人之间的称谓十分简单而随便,同辈之间如brother,sister,仅有性别差异,没有大小之分;父母同辈一律称为uncle,anunt,而在中国,这类称呼十分复杂。在亲人之间的称谓方面,我国与外国也存在很大差异。

3、赞扬和接受赞扬的差异

中国人对别人的赞扬很少是当面进行,往往是以间接方式进行,对异性尤其如此。中国人有谦虚的美德,日常生活中受到别人夸奖时表现比较含蓄,有时尽管心里美滋滋的,但口头上却要说几声“不不,哪里,哪里”之类的话。中国人请客吃饭,无论饭菜多么丰盛,也要谦虚几句“没什么好菜,随便吃点儿”这类的客气话。这种客气对中国人很得体,而外国人则会觉得不尊重他。中国人在赞扬和接受方面与西方人的差异,常常会造成交往中出现笑话。为了避免笑话出现,我们要多留意这方面的差异。

4、比喻意义方面的差异

词汇不仅能够表达一个客观事物,而且能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生动地带有情感的联想和比喻。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一词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修饰比喻中便会出现褒贬不同的含义,前面我们已经举例说过关于“d o g ”的中西方用法,再如“龙”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象征,象征中华民族,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龙袍”“真龙天子”“望子成龙”的说法;而西方人对于“dragon”一词没什么好感,在他们的文化中“dragon”是一种类似于鳄鱼的,只能爬行的,会喷火的凶残的动物,是邪恶的象征。所以要把“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西方人就会不理解,而按照他们的文化译为“to hope one’s son become somebody”才能被理解。如果不考虑这些文化因素,按照各自的文化习惯去生搬硬套,势必造成笑话甚至误解,所以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这门外语的文化背景,否则就会在交往中障碍重重。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通过教材直接讲解

在课堂上,在遇到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介绍给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讲授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讲到大学英语中关于圣诞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应该把关于圣诞节的起源,活动等一系列问题给学习加以讲解。教师传授是学生获得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另外,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通过外教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化差异,并及时就平时遇到的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进行请教。所以学校可以定期请外教作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当然可以聘请外籍教师,让学生能有何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机会,就会弥补不能去国外学习外语的一个缺憾。

2、教师引导法

文化本身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对比,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书刊,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材料中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的作品,使学生短时间内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法

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讨论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了解的多些,有些少些,教师可以组织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不要太难,教师要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另外,利用讨论法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在进行讨论前,要求学生对要讨论的题目及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讨论时才不会出现冷场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课后阅读、及相关资料的热情。通过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互相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作为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同时进行,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

作者:杨帆

大学英语中西方文化论文 篇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途径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文化的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文化差异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听力教学中有原则地导入文化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教与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西方文化导入 途径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文化的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各个国家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藏在各国特有的语言当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因此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但由于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并成为语言交流的障碍,因此语言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还应包括文化的导入。英语和汉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我国学生都是在本国学习英语,生活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中,必然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局限性。因此,西方文化导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是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在英语听力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取单一而固定的模式,即教师讲解单词,教师放音,学生做听力练习,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听力测试而非听力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单调枯燥,既调动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更达不到教学目标。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正如Humboldt所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重视文化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对语言知识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输入信息知识内涵和文化差异的理解。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以往“以书本为中心”、“以增长语言知识为目标”之类的传统理念应该改变,把文化导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必要的。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途径

英语听力教学中导入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1.课堂讲授时融入西方文化。

教师讲授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要求教师在听之前就材料里出现的学生可能感到困惑的文化现象进行讲解。尤其是要对附着文化内容的词汇进行阐释。如下例:

M:Please buy two packs of cigarettes for me while you are at the store.

W:I am not going to any store.I’m going to see Aunt Mary,but I will get them for you at the gas station.

Q:Where will the woman stop on her way?

A) at a cigarette store. B) at a bus station.

C) at a gas station. D) at Aunt Mary’s.

答错的学生大多是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不知道国外的gas station不仅出售汽油, 而且出售香烟等日用品这一文化现象,直接把 C) at a gas station 这个正确答案排除。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要改变“为语言而学语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内容传授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要适时适当地讲解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知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加深印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和引导学生去了解有关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多介绍西方特色词汇、习语和典故。

英语中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文化因素决定词汇的社会涵义,制约着词汇使用的得体性。文化中的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从习语的角度进行西方文化教学是卓有成效的。因为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进行习语的学习,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

例1: No one is certain how much energy “the Big Apple” consumes,but the amount must be enormous.

同学们听到以上句子时一定很茫然,不能理解“the Big Apple”的意思,更谈不上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了。“the Big Apple”是纽约的别称, 其中涉及美国的地理知识。“the Big Apple”就是一个典型的西方文化习语,如果学生没接触过,就会造成文化误读,听力课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例2:Those were days when 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flag nor rose on many an East End home.

要听懂这个句子,关键是要弄清楚 “East End”指的是什么。从地理上看, 伦敦可以被划分成东区( East End) 和西区(West End) 。其中西区属于富人区, 而东区则是贫民区。本句中的“East End”有其特定的政治含义。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那是日不落帝国的黄金时代, 也是伦敦贫民区千家万户不见天日的岁月。”

听力课堂中, 适时介绍西方特色词汇、习语和典故,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有别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英美国家,认知文化差异,能使学生的听力技能更胜一筹。

3. 利用多媒体现代设备,西方影视材料导入文化。

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既有知识性又富有趣味性的音像制品、画报、文字或网上图片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英美等国家的地理概况、生活习惯、社交礼仪、宗教信仰、历史沿革等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想要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兴趣。

对西方文化的感悟应该来源于实践,因此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以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更好地来认知文化差异。如: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录像,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丰富文化知识,扩宽视野。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听力课堂中简要介绍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像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英文原著、英文报刊、杂志等,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的文化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四、结语

总之,一切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文化差异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有原则地导入文化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教与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跨文化交际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曾宏伟.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05,(4).

[3]贾梦霞. 论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4]田得新. 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J]. 外语教学,1999,(1).

[5]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J]. 外语学刊,1987,(2).

作者:何芳 邹利民

大学英语中西方文化论文 篇3: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策略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语用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以《世纪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为出发点, 从多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多途径地导入中西方文化,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导入

On the Strategies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Century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differences; culture introduction

引言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讲过,如果我们不了解文化背景,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没有文化的语言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要使同学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他们能以此作为工具,鉴别和获得国外知识文化的精髓,增强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打造的《世纪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突出中西方文化的导入,增强英语课堂的灵动性。

一、结合单元话题导入文化知识

语言和背景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让学习者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所提供的文字信息联系在一起时,才能弥补其不足,从而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讨论“Office Party”(Unit1,Book2)这个话题时,不应单纯讲解语法及词汇要点,可适时地引入中西方聚会礼仪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西方的聚餐习惯。

例如:美国人喜欢会餐,其中百乐餐(Potluck Party)最为有名。百乐餐指参加聚餐的每个人各带一个菜或一种饭后甜食供大家享用的聚会, 主人为聚会提供场地,也只准备一两个菜,或买一些饮料就行了,参加聚餐的人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的菜肴与点心,各随人意、各得其乐,因而人们把这种聚餐称为百乐餐。当你明白百乐餐是怎么一回事后,在你参加你的美国朋友举行的百乐餐聚会时,你就赶紧做一个你最拿手的菜,稍事准备,就可以出发了,可千万不要两手空空地去白吃白喝!在美国还有许多种正式的、非正式的聚会,如大家比较熟悉的birthday party(生日聚会)和cocktail party(鸡尾酒会)以及大家不太熟悉的专指“男子聚会”的stag party与专指“女人的聚会”hen party等。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增加同学们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

此外,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源于“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一个“合”字。西方人请客吃饭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也表现了西方对个性的尊重。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付账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再例如出席时间的不统一体现了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而西方人的守时表明他们是单一性时间观念的人;中国人座次的安排讲究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人座并坐首席,体现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而西方则先由男主人邀请第一女主宾人席,并帮她拉椅子人座,女主人则同男贵宾最后进人,充分体现了“女士优先”的绅士风范。

在就餐礼仪方面,西方人用餐中不可将手肘放在餐桌上,这样做会显得很没有修养;不可大声与别桌上的人说话;用餐中拨弄头发会给人不干净的印象;打嗝的声音太大是非常失礼的;用餐结束后不可以在座位上用牙签剔牙等等。

二、结合词汇解析其中的文化内涵

在涉及到Cuisine(Unit3,Book2)时,其中有很多饮食方面的词汇,可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比如牛排的制作,不管怎么豪华高档的餐厅,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調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也都生吃。那些都是他们的“沙拉”(salad)。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课文内容的文化内涵

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向学生传递海量信息。通过声音、图片、影片片段,使抽象的信息直观地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进一步学习了解东西文化差异。英文电影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文化载体,它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语言真实,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语言环境中去主动学习语言,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除了包含有语言知识,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通过欣赏英文电影,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识,发现,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

如讲Celebrity(Unit6,Book3)时,文章中涉及到电影明星费雯丽,教师可课下安排学生观看部分她主演的经典影片,如英文电影《飘》犹如再现美国南北战争时的那段历史,场面气势宏大,通过明星们生动的表演,更激动人心。可由学生自编剧本,表演其中的某些经典片段,加深对一些经典台词的理解,从中感悟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四、进行网上查询,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网络环境提供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游戏、聊天室、博客、学习论坛等多种形象生动的传播元素,合理的运用这些元素作为文化输入来源,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效果。因此,如:在讲解Climate(Unit3,Book1)时可提到气候变化引起的众多灾难,让学生上网查询Tsunami,Black hole等专业术语,搜寻一些相关图片,各国领导人在相关问题上的讲话、接受记者访问、新闻发布会的视频和音频资料,通过分析各国政府应对灾难时采取的措施,人们面对灾难时的态度对比中西文化差异。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向学生传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向他们传授文化知识,使他们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获得文化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罗伯特·拉多.跨文化的语言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雷芸,段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途径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9卷第2期,2007年4月.

[3]武晓璐.论《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导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月.

[4]谢则融.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2001.

[5]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Pek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6]田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2009年第10期.■

作者:弋亚娜

上一篇:媒体式公关活动审视论文下一篇:音乐游戏之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