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资源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高校美育资源是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是高校美育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影响着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高校美育资源与美育生态之间的相互關系,系统考察高校美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和利用率低给高校美育生态造成的种种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强高校美育资源管理、优化美育生态的若干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美术资源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美术资源艺术教育论文 篇1:

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摘要:赣傩作为我国第一批享誉世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及其莫大的启发和滋养。长久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仍以西方的教育模式为主导,表现为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漠视。本文探析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以此明晰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赣傩;美术资源;艺术教育;价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赣傩民俗美术资源赖以生存的乡土语境遭遇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审美价值观的侵入,将赣傩文化排挤到边缘境地,其承续呈现出衰败和消忘的状态,一些赣傩文化的创作主体渐趋边缘化、老龄化,其艺术因老艺人的故去而面临失传。随着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变迁,面对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现实境遇,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开展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究竟将往何处去的求索和思辩。赣高校中的现代艺术教育,对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理应担负起承续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赣傩民俗美术资源作为江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挖掘、研究并应用于高校艺术教育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资源的补充和完善。本文试就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略述浅见,就教方家。

一、为赣高校的艺术教育增加新的精神动力

博大精深的赣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的积淀承续,集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于一身,是赣鄱先民超越自我、征服自然的生存智慧,蕴含着赣鄱先民精神造物起点和逻辑思维模式的印痕,反映了赣鄱大地历史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漫长的赣傩嬗迭史就是一部赣鄱先民与客观世界抗争、融合、超越的生活史,其嬗迭的过程无不渗透着勤劳智慧、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勇于跨越等积极的精神内核。如能摒弃赣傩的封建迷信倾向,赣傩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赣傩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优良传统和超越自然的精神写照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赣傩民俗美术资源有效融入到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感悟赣傩美术资源的相关形态、图式、内涵、特征的过程中,必将受到博大精深的赣傩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精神和传统艺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关注。再者,学生运用赣傩民俗美术资源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将其进行再创作,以可视化的形态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形态意指和精神图景鲜明直观地展示于众,既能让受众感受到赣傩文化独特的艺术意蕴,满足受众的多元的视觉诉求,丰富和陶冶受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唤起受众对远古时期人们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核的想象,从而鼓励和影响受众的精神世界,以此提高受众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养,达到弘扬民族精神之目的。

二、赣傩民俗美术资源是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宝贵素材

赣傩形态原始、古朴有致,历经数千年的积淀,独树一帜、自成体系而享誉海内外,其美术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震撼的视觉艺术形态标示出明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折射出赣鄱先民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观念和思维轨迹,其视觉语言能唤起受众强烈的远古意蕴,引发奇妙的视觉幻想,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如此富有魅力的美术资源,是赣高校艺术教育的宝贵素材,如若有效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对赣鄱民间美术的鉴赏力和判断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二,通过接触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可激发学生对民族本土文化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唤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三,由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赖以生存的乡土语境的深刻变化,其很多艺术式样呈现失传或消失的危险境地。面对如此境地,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向学生播撒传播的种子,为本土美术资源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抢救民艺,使其有效承续。笔者认为,由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民族性、艺术性、独特性等特点,适合走进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赣高校难得的艺术教育素材。

三、承传开创赣傩民俗美术资源

文化传承重在教育,赣高校对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传开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博大精深的赣傩民俗美术资源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以及莫大的启发和滋养,理应成为赣高校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写进教材,引进课堂,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独特艺术魅力,全方位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艺术的热爱,以此促进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传播与传承。再者,发挥学校的“智库”功能,深刻领悟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深刻意蕴,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趋势和审美诉求的前提下,将其再创造、再创新,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呈现时代新风貌,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开创”便有了可能。

四、发挥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特色优势与识别优势,创作具有本土化特征的艺术作品

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格哈德·马蒂亚斯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应源于本民族文化的特性与根基”。此语清晰简练的概括了民族本土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独特的艺术特质恰好可以达成非同寻常的视觉交流与传达,由此准确表明自我区域的文化身份。赣傩民俗美术资源走进赣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学生通过深入领悟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形态意指和精神图景,将赣傩民俗美术资源与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效嫁接,创作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充分发挥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识别优势,满足受众独特的审美诉求,以此突出地域特色,彰显赣鄱魅力,为江西形象和江西企业增加高经济附加值,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赣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江西,毕业后又大部分服务于江西,鉴于此,学生对于赣鄱大地的民间美术定会带有亲切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学习效果的有效性。毕业后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对赣傩文化的熏陶与学习,为赣傩文化的承续与产业开发积累一定的人力资源,有助于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传开创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赣傩民俗美术资源面临衰败和消忘的境地,赣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赣傩民俗美术资源走进赣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唤起学生对赣傩文化重视与保护意识的自我觉醒。明晰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导入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让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和谐地纳入到赣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从而促进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的承传开创。

参考文献:

[1]杨广敏.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7,(01).

[2]江严冰.江苏民间艺术素材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美与时代,2008,(06).

[3]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

[4]宋心果.江西红色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开发利用研究[J].文艺生活,2012,(09):161-152.

基金项目:2011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江西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1ZD05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宋心果(1980—),男,硕士,讲师,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宋心果,黄国清,肖学健,李田

高校美术资源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加强高校美育资源管理,促进美育生态平衡

摘    要: 高校美育资源是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是高校美育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影响着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高校美育资源与美育生态之间的相互關系,系统考察高校美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和利用率低给高校美育生态造成的种种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强高校美育资源管理、优化美育生态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高校美育    高校美育生态    高校美育资源    生态学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同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将美育写入国家教育方针,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确立。近些年,我国政府和高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明确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高校美育作为我国现代化美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美育一直处于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不能满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高校美育效果不佳,归根结底是高校美育效益低。在影响高校美育效益的因素中,笔者认为高校美育资源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校美育资源作为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是高校美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当前高校美育资源建设问题造成的美育生态不平衡问题凸显:高校美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美育的发展。研究高校美育资源建设问题,不仅是促进高校美育生态系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现代化美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美育资源与美育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高校美育资源是指高校在借助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过程中所输入的教育资源的总和。一般来说,高校美育资源包括三大类:一是人力资源,包括美育师资、美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二是物力资源,包括美育教室、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等(因财力资源最终也物化为物力资源,所以这里把财力资源归入物力资源);三是信息资源,这里主要指美育相关课程与教材等。

高校美育的发展是与周围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高校美育生态就是高校美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高校美育系统所呈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高校美育资源与高校美育生态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高校美育系统和高校美育环境共同构成了高校美育生态系统。高校美育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运行依赖于学校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为其源源不断地输入能量和资源(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等,继而高校美育系统向学校和社会输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同时高校美育系统承担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高校美育资源是高校开展美育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影响高校美育目标的实现、内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等。高校美育资源的丰歉、分布是否均衡、利用效率高低势必对高校美育生态造成直接影响,对高校美育育人功能的发挥造成直接的影响。

二、高校美育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对美育生态的危害

高校美育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供给、分布和利用等方面。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和深入调研,我们发现高校美育资源供给、分布和利用问题及其对美育生态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美育资源供给不足、资源短缺。

从教育资源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美育资源的供给也呈整体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整、科学的美育投入体系,相比于德、智、体三个方面,美育的教育资源配置无论是师资队伍、设施设备还是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高校美育资源短缺依旧是当前我国高校美育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高校美育人力资源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资源,其在高校美育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定规模的学生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同时教育者资源的质量(教师素质)也是影响高校美育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因为高校美育一直处于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不受重视,所以,高校美育师资力量薄弱仍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普遍现象。一方面高校美育教师人数整体偏少,另一方面在岗的美育教师专业水准有待提高。

高校美育是以一定的活动场地及设施设备为前提的,高校美育物力资源是构成学校和课堂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和高校都表示了对于美育的重视,但是到高校具体决策者层面,由于对于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足,以及迫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决策层更愿意将资金、设施设备投放到“更加实用”的学科中,对于美育这种“实效性”较差的学科则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有这样一种糊涂观念,自然就造成美育硬件条件投入不足,于是高校美育无论是教室、活动场地,还是设施设备、都显得十分匮乏。

作为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纽带的高校美育信息資源,美育课程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美育课程系统是大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专门时间和空间保证,也是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要求”[1]。学校美育主要以艺术课程为主,早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已经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并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并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两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虽然各高校按照要求开设公共选修的美育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性质多为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较少,而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又有限制,因此,真正能从课程中接受美育的学生数量十分有限。另外,对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求,高等学校德育学时量一般达到240学时以上;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体育教学学时量为144学时;且目前德育课程与体育课程都作为公共必修课出现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学时量提出的要求:限定选修的只有一门课程或者2学分,教学学时量一般不超过36学时,仅仅达到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最低单位标准。

高校美育资源作为高校美育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美育资源的短缺,不仅制约着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使得高校美育目标无法实现,而且势必造成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高校美育资源配置失当、分布不平衡。

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涉及“高等教育生态区域”这个概念。贺祖斌认为:“高等教育生态区域是指与一定区域生态相联系的高等教育的基本布局,它反映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学科专业在不同区域中的构成状况。高等教育生态区域的发展主要受区域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高等教育作用的认识以及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高等教育在各生态区域布局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2]

高校美育资源的分布与高校的生态区域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生态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高校美育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同,这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美育资源的配置和分布,我国高校美育资源分布整体呈不平衡态势。高校美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首先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其次,同一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美育资源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即使是同一高校的不同学科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

1.高校美育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全国看,教育资源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十分明显。总体来说,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生态区域,东部经济最发达,其教育资源也最丰富。因此,东部地区高校无论是美育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还是师资力量的配备,都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这样的环境当然有利于高校美育的开展。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无论是美育人力、物力还是信息资源都明显不足,这势必导致高校美育效果不佳。短期来看,这是由经济差异造成的不平衡。但是,从长远看,这种长期的分布不均,势必影响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

2.高校美育资源的学校分布不平衡

“出于未来发展的现实考虑,优质艺术师资一般集中于国内顶级的综合性大学和专业艺术类院校。普通高校和地方院校,甚至排名靠前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很难吸引到优质师资,艺术师资水平差别较大”[3]。所以,高校美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不仅体现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高校之间也是目的,除了专业类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类大学之间美育师资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及课程建设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3.高校美育资源的学科分布不平衡

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同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的分配上应当保持动态平衡。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在学科间的分配上却呈现显著差异。高校以专业教育为主,智育资源相对较多无可厚非。然而,即使是相对于德育、体育而言,美育明显占劣势,致使其资源短缺,发展艰难。“与德智体三个方面相比,大多数学校针对美育的资源配置,无论从课程体系、师资配备、教学条件,还是从思想认识、目标定位及考核标准等诸方面,在‘教’与‘学’,‘理’与‘实’等层面都是严重欠缺的。资源配置与育人目标的不匹配,必然导致艺术教育发展乏力和效率低下”[4]。

高校美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美育资源(师资、设施设备、课程、经费等)的投入,从而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美育的机会不平等,接受美育的条件不平衡以及美育的质量存在巨大差异。美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各地区、各高校美育效果的不平衡。

(三)高校美育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在教育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教育资源由于使用上的不当,而没有发挥应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而导致教育生态失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才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障碍;教育资源浪费体现在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之中,而教育目标达成上的失败是教育资源浪费的结果”[5]。由此可见,高校对于美育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浪费,影响高校美育目标的达成,阻碍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高校美育资源浪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美育师资利用不充分

“美育以艺术欣赏为主干课程,但是,美育不仅涉及一门艺术的审美,还涉及各门类艺术的审美;不仅涉及各门类艺术的审美,还涉及对自然、对科学、对社会的审美”[6]。然而,当前高校开设的美育课程主要是艺术类课程,由各門类专业艺术教师担任,侧重于理论或技法教学,认为教学生唱歌画画就是美育。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对于美育人力资源的深入挖掘,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形成浪费。其实,美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限于绘画、音乐等,而且,相比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高校的美育师资更为丰富,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很多,例如外语学院的外国文学教师、文学院的中国文学教师、体育学院的艺术体操教师、建筑学院的建筑美学教师等,都可以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开设美学或美育课程。

2.美育设施设备大量闲置

高校美育资源浪费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不足和闲置。美育教学是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作为基础的,例如艺术场馆、多媒体教室、艺术活动教室,等等。然而由于高校认识不足,对于美育“兴致不高”,当前高校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专业艺术教育,導致仪器设备的大量闲置,造成美育资源浪费。

3.美育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从高校内部看,艺术专业开设的一些通识性课程没有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美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度不高;大量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高校美育资源浪费与高校美育资源短缺并存,已严重制约高校美育的发展。由于高校美育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使得原本就严重匮乏的高校美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高校美育目标难以实现,严重制约高校美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高校美育资源管理、优化美育生态的对策

根据生态学的系统观和平衡观,输入高校教育系统的资源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应当是平衡的。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科学的美育体系,个别高校管理层面对于美育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高校美育系统在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获取上都不占据优势,资源严重匮乏,从而造成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失衡。为了维护高校美育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发展,实现高校美育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合理分配美育资源,同时还要减少高校美育资源浪费、提升高校美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加大高校美育资源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美育资源。

高校美育资源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高校美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随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对美育工作的日益重视,美育资源紧张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整体的投入还非常有限,距离美育有效开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资源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也同样受制于国家和政府的投资体制与投资政策,而且,这一因素对教育资源生态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7]。因此,加大高校美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对高校美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已经不仅仅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更成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层需要共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美育是高投入的事业,所以,经费的筹措和管理要突破依靠单一部门的传统模式,应开阔视野,以高校为平台,将其纳入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当中。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二是学校自身要加大投入力度,列入预算,确保足额投入和有效使用,并且专款专用;三是建立美育或艺术教育的基金机制,争取社会资金。

高校美育师资缺乏一直是国内诸多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与之相对应,校外存在众多的高水平的音乐家、画家、美学家等艺术人才。高等院校可以从校外引入大学美育师资,一方面缓解高校师资缺乏的现状,借助这些优秀的美育资源,提高大学美育教师的基本素养、艺术水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可以将先进、时尚的音乐、美术和审美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广大师生。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高校的资源往往是十分有限的,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优秀美育教师资源的共享。

高校美育信息资源的短缺与人力资源的短缺是相互影响的。高校美育师资的短缺,造成高校美育课程的缺乏。对于美育信息资源的挖掘,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及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建立校本课程,另外也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优质美育教学资源,例如当下十分流行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课程,它操作简单,而且基本都由名师授课,可以轻松实现优质美育课程共享。

(二)调整高校美育资源分配策略,平衡分布美育资源。

高等教育的不同生态区域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也不同。在我国的三大生态区域中,高等教育资源主要分布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美育资源的分布也同样受限于各高校的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影响我国高校美育整体水平。所以出于保证整个美育生态系统的平衡考量,必须对美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布调整。

首先,各级政府应当提高对于美育育人功能的认识,积极调整高校美育资源在地区内和高校间的合理分配,加强对薄弱地区和薄弱高校的资源流动;其次,对于各高校来说,要结合当地文化及自身学科优势充分挖掘高校美育资源;再次,由于一个地区、某一所高校拥有的美育资源毕竟有限,但是不同生态区域、不同高校的资源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要使高校美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地区、校际间的美育资源必须不断进行动态交流,实现优质美育资源共享。“积极消除因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而导致的美育资源供应上的差异,在教育生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各地区的教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使不同地区的个体都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同样良好的教育”[8]。

(三)减少高校美育资源使用浪费,有效利用美育资源。

1.建立專业化的师资队伍

“美育是一门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综合类学科,只有一支专业化的美育教师队伍才能保障高校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9]。由于专业化师资队伍的缺乏,目前高校美育主要由各门类的专业艺术教师充任,由于没有美育方面的训练,缺乏美育方法,侧重于理论技法的讲解,导致美育教学效果不佳,造成美育人力资源使用浪费。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是加强美育的关键。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对美育师资力量的挖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美育教师的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地提升高校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2.有效利用美育设施设备

“在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者和任课教师的访谈中,一种普遍的认识是:艺术教育的教学设施条件和环境的问题比师资短缺和经费不足的状况还严重,这导致了艺术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文化育人的功效难以提高”[10]。美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高校目前美育设施设备一方面建设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程度不够,主要用于专业艺术教育教学及开展大型活动使用。高校应加强艺术场馆等美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减少高校美育资源浪费,有效利用美育设施设备,促进高校美育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美育课程资源

因为我国高校美育师资极度短缺,所以短时间内大量增加美育课程是不现实的,而且盲目增加其生态承载力也必将导致美育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当前美育课程的开设不应局限于开设多少的问题,而是将有限的资源如何利用得更好,课程如何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问题上。笔者认为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开设美育综合课程,集理论、欣赏、实践于一体,将一个完整的美育课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教师可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来合理安排每個阶段的课时,对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课程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逐级变化(如下表所示)。

表 1  高校美育课程设计

第一阶段是美育理论基础课,应当开设在学生接受审美美育的初始阶段,使学生对于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进入第二阶段,以鉴赏为主要目标。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作品,结合前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生学会如何赏析作品。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在前期积累与鉴赏的基础上,学习模仿并创造的阶段。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前期的见识积累,创造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将一门课程集认识、欣赏、创造于一体,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美育目标的实现,避免美育课程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高校美育资源是高校美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高校美育资源的短缺、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低等对高校美育生态造成种种危害。各级政府和高校都要充分认识美育的育人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建立高校、社会、家庭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加强高校美育资源管理,保证高校美育资源供给充足、分布均衡、高效利用,促进美育生态平衡,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邱地,谢朝晖.高校美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5(6):87-90.

[2]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许晶.在高校美育教育中落实文化传承理念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60-63.

[4]王怡.我国农林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25.

[5]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张燕.大学美育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3):89-91.

[7][8]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金昕.当代高校美育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0]王怡.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效率问题及其改善路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作者:巩莉莉 郑伦仁

高校美术资源艺术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

[摘要]优秀的高校美术教师队伍是发展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关键和保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的传播者和推动者;而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及良好的师德风范。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师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蒋峥(1967-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绘画教研室主任,工艺美术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油画教学与研究。(广西桂林541006)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今天,高校美术教育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美术人才的先进文化建设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赋予的历史责任。为此,一支优秀的高校美术教师队伍是发展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关键和保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以及良好的师德风范。

一、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迫切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东、西方文化思想的相互交融和激荡,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功利面前,许多高校美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已经不安心于教书育人这种清贫的工作。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艺术专长,在经济活动中直接获取更高的经济价值,加之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是性格比较随意散漫,社会上的浮躁和自身的“散漫”现象弥漫在过去称之为象牙塔的学校里,反映在教师和学生的身上,体现在学校的教与学上,出现了对师德的认识不足,事业心较差;治学不严,弄虚作假,对知识更新和运用新知识的主动性、艺术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不强;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缺少爱心,缺乏敬业爱岗和奉献精神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高校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如何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校美术教师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美术人才,必须紧紧依靠高校美术教师这支队伍。高校美术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美术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国家美术事业今后的发展,同样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因此,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无德难为师,从师先立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如此,师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更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在高校美术教育中,高校美术教师肩负着教师和美术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艺术的理想、信念、追求、自身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和艺术观的形成以及艺术品行。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艺术教科书,一股强大的艺术精神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个艺术成长历程。因此,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现有的美术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扩大文化知识面,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美术教育水平,更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并在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实践中不断加以提高,才能不断地为高校美术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高校美术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是承载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核心基石

高校美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负责当代美术知识、美术技巧的传授,更肩负着培养有艺术修养、艺术道德、努力追求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美术接班人的重任。它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荡涤人的灵魂,可以使人在艺术的殿堂里得到净化和升华,是一种完全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从精神上塑造人,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美术教师正是从事这一神圣职业的教育者,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广大美术莘莘学子的榜样。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因此,高校美术教师作为一名美育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艺术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自古以来“德”“艺”从不分家。一方面“德”影响着“艺”的造诣,另一方面“艺”体现了“德”的修炼。纵观古今中外,许许多多艺术家都十分注重自身德艺的修养。在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也有“人品高、画品更高”之说。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是“德艺双馨”的代表。这证明了“德”的重要性。“德”“艺”好比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德”的提高不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个人的艺术造诣的提高,同样是有力促进了整个美术教育的发展。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承载整个美术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建设,推动整个当代美术教育的艺术道德走向和艺术价值取向。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高校美术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努力营造尊师、敬艺、尚德的良好艺术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切实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德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高校美术教师不但要以“学识的魅力”去感悟学生,更应以“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德艺的最高升华。

1.努力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美术教师是一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专门从事美术教育的队伍,在加强高校美术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广大教师中全面开展党的教育;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努力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到:(1)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作为一名从事高校美术教育的人民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自觉地把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具体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升华人生的价值,这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为人师表,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高校美术教师对待艺术的态度、艺德的修行无不影响着祖国的下一代美术接班人。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必须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对艺术要有严肃的治学态度,对艺术的追求有远大的理想,以师者渊博的艺术学识和迷人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走向艺术的神圣殿堂。(3)以人为本,师爱为首。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树立先进的现代美术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缩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从而使师生之间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加通畅,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遵循规律,因材施教。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和高校实施艺术教育扩招后,每年进入高校接收美术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生源取向的差异,教学任务的繁重,高校美术教师必须秉着对国家、人民和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现代美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先进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永葆青春。(5)严谨治学,精益求精。高等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因此,高校美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站在当代美术发展的高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努力成为新一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饱满的时代精神和真诚个性的当代美术家,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把高校美术教育建设成为新时期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征和人文精神内涵的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阵地。

作者:蒋 峥

上一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惩罚性赔偿的经济法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