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6

教育戏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进行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已经取得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效,对中国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艺术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平衡因素的大背景下,总结国外教育戏剧的发展经验,探讨教育戏剧在我国的发展,对于社会文化艺术协调发展具有价值和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戏剧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篇1:

原生态民歌融入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的相关分析

摘要:声乐教学是我国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于戏剧影视演员来说,声乐演唱的水平也是对演员艺术表演能力的一种检验。只是和专业的声乐艺术学生不同,学习戏剧影视表演的学生在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更侧重于表演艺术的学习。而原生态民歌作为民族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基础,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原生态民歌在目前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在音乐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如果能将原生态民歌融入到戏剧影视表演的声乐教学中,不但可以拓展原生态民歌的发展深度,还能丰富高校戏剧影视表演的声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声乐教学;高校;戏剧影视表演

音乐带给人的是听觉上的享受,是人们通过感官来感受审美情趣的一种艺术。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创造力,还能增强人们的想象力。戏剧影视表演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和音乐有相同之处,都是利用感官感受来获得对美和艺术的感知。声乐教学是戏剧影视表演中的专业课程,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戏剧影视专业的声乐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原生态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构成因素,不仅增加了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还能使人们从中感受到原生态民歌的纯真质朴的情感,丰富了声乐教学的资源。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中融入原生态民歌,除了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传统印象外,还能增加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基本概述

原生态民歌是原生态音乐当中的一种音乐类型,它是指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以原声状态而存在的音乐艺术。原生态民歌是民歌当中最原始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流传于民间乡野,很多歌曲都来自于农夫、渔夫或是纤夫等劳动人民当中,是劳动者劳作之余的歌曲。尽管原生态民歌诞生于乡野之中,但它在词曲上和普通的民歌并无差别,词曲创作上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更有韵味,最重要的是旋律优美。

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内容主要是表达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形态,比如常见的有砍柴调、欢喜调、哭丧调、哭嫁调等,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精神面貌,还将劳动人民内心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深刻地表达了出来。部分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民歌经过改进后,歌词变得更加通俗,且朗朗上口,曲调也更加动听,在民族音乐艺术歌曲中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另外,我国的原生态民歌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较广,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和山西西北民歌、客家山歌和内蒙古长短调牧歌等。

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

声乐教学课程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作为一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声乐作品演唱能力,这不但是培养影视表演专业学生艺术气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习表演艺术的学生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达到声乐教学的目标,学生必须要在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加强演唱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一些专业声乐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演唱技巧,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声的方法,能够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一些声乐知识,对声乐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使自己的嗓音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戏剧影视表演学生学习声乐,有助于提高台词语言声音塑造能力。而且,近几年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演员的就业趋势发生了改变,社会对复合型影视表演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很多学习影视表演的学生,通过参加音乐剧的舞台表演来提高自身的演唱和表演能力,也有利于自己在毕业后更具就业竞争力。而音乐剧对于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歌唱和舞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水平,才能适应舞台艺术的要求。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进行声乐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必要途径。

三、原生态民歌融入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使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原生态民歌作为其中的一种音乐元素,它的艺术价值也不断被专家学者所挖掘。而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融入原生态民歌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原生态民歌虽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因为地域性局限和传播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有义务承担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扬的重任。而将原生态民歌融入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丰富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教会学生歌唱的技巧,忽视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这种统一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对不同形式的音乐进行欣赏,还因此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还要引进原生态民歌,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结合原生态民歌的多样化表现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另外,随着人们对于原生态民歌喜爱程度的加深,教师一般都引入原生态民歌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原生态民歌进行研究和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水平,使学生感受到更多民族音樂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同时,在学习原生态民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原生态民歌选修课、举办原生态民歌活动比赛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生态民歌,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二)原生态民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原生态民歌的分布特别广泛,在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上都比较多样化,因此,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原生态民歌的研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原生态民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播和形成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研究原生态民歌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乐感。

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原生态民歌也在发展和变化,并因此而逐渐成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音乐艺术。所以,学生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掌握它的精髓,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这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既能增强自己的音乐艺术欣赏水平,又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表演能力。

(三)学习原生态民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现如今人们不再仅局限于对个人能力的重视,而是更倾向于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注重。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教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而学校的义务是培养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同样,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也要以培养有文化、道德、理想和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标准,来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学中,对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原生态民歌作为传统民族音乐中的优秀音乐艺术,在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后,留存下来的都是经典。因此,通过对优秀原生态民歌音乐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培养戏剧影视表演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使其在学习原生态民歌的过程中,对前人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有所領悟和体会,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传统民族音乐中的重要音乐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原生态民歌,不仅是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也是促进当前声乐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声乐学习也是戏剧影视表演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原生态民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晶.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小议[J].当代电影,2007,06:93-95.

[2]程析.原生态民歌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16,02:62-63.

[3]梁旭.原生态唱法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13:16-17.

[4]伊娜.试论原生态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6,09:82-83.

[5]陈光剑,谭春艳.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多元思维探索[J].四川戏剧,2011,05:132-134.

作者:李博

高校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教育戏剧的本土化及现实意义

教育戏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进行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已经取得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效,对中国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艺术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平衡因素的大背景下,总结国外教育戏剧的发展经验,探讨教育戏剧在我国的发展,对于社会文化艺术协调发展具有价值和意义。

一、教育戏剧的概念

“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及普通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戏剧方法,也就是把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方法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教育戏剧,在欧美等国家称为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港台翻译为“教育戏剧”。这是欧、美、澳等西方国家非常受重视的一种用戏剧艺术手段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普通教育中。中小学校在教学中所最常采用的戏剧教学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同时也广泛应用在民众戏剧活动等许多领域。

教育戏剧的活动方式,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教师领导者在有计划与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的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的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践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因此,教育戏剧在校园教学中,可作为语文、史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诸多课程内的教学活动,提供较具弹性,活泼的教学环境。

戏剧教育的重点不是故事戏剧化或扮演戏剧,而是在于如何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况中,让他们在其中去检视与学习更多相关内容。

教育戏剧区别于一般戏剧的特点在于:

1 教育戏剧的活动形式走出了舞台的局限,根据需要可以在任何合适的环境中进行。

2 教育戏剧的主体是人,对参与者没有任何专业上的要求,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主角。

3 教育戏剧的内容,没有刻板的戏剧的规定性,根据不同的诉求。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构成元素。

4 教育戏剧利用戏剧的表演、模仿等某一要素,充分发挥其中的社会功用,实现心理疏导、人际交流、美感教育等特定的目的,具有“工具性”。

5 教育戏剧可以在许多的社会领域发挥更直接的作用,不止在教育、艺术等领域,还参与到商业培训、社群交际等更广阔的社会活动。而且随着教育戏剧的发展,许多新的社会功能被逐步实现。

教育戏剧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以及其与专业戏剧教育的区别和联系,阐明了教育戏剧的本质是一种运用戏剧元素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发挥想像,表达思想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的目标和目的。

二、境外教育戏剧的发展和现状

教育戏剧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都从教育戏剧中受惠,并成功改善了中小学的教育状况。

国际上,教育戏剧的思潮发生于二战后,蓬勃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美等国。在这些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层次课程中都有戏剧教育。

在美国现有一千多所大学(学院)设有戏剧系。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虽然没有戏剧系(专业),但开设有戏剧艺术欣赏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高校戏剧演出活动和相关课程很早就已在美国高校中开展。美国的中小学也基本都可以开设戏剧方面的课程或开展戏剧演出等活动。1994年研制出版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对戏剧教育从幼儿园的教育到中学给予了原则性和具体的说明指导。它们认为:戏剧教育应该从儿童开始。戏剧不仅作为艺术学习的对象,更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技能。作为人类形象化和掩饰化世界的戏剧艺术,是儿童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在戏剧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习行动和结果,学习风俗和信仰。学习他人和自己。美国的教育戏剧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戏剧教育的普及为戏剧活动和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戏剧活动和戏剧艺术的发展又依赖于戏剧人才和观众的培养。

教育戏剧在很多的发达国家都得到认可及应用。逐步被纳入正规教育。加拿大在1983年的时候已经有30所学校开设了戏剧教师培训课程专业。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教育戏剧虽起步较晚,香港在19世纪70年代末期、台湾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教育戏剧”的思考和行动,但发展比较迅速,现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台湾在2000年首度将戏剧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中的表演艺术学习与整体教学之中,并Y2002年展开实际的学校教程。台湾的大学纷纷成立教育戏剧研究系、所,配合“九年一贯”的教育政策变化,招收中、小学教师研读“教育戏剧课程”,聚焦于在教学活动当中“融入戏剧技巧”,充分调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组织活动当中的互动积极性与协调性,由此获得更富于成果的教育活动参加者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的建设意义。

香港的教育戏剧从幼儿到中小学,从青年剧场到民众剧场,从主流剧团的参与到社区剧场的建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香港从各个学校展开研究,到了2002年举办港台“香港教育剧场论坛”的盛会,该次会议确定的“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第六届世界会议2007年7月15日至23日在香港举行。“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简称IDEA)乃世界上唯一并具广泛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在九十多个国家拥有组织会员,活动的开展旨在沟通戏剧与教育两界。自1992年起,IDEA每三年在不同城市举办世界会议。各参会代表透过丰富而活泼多姿的主题演讲、工作坊、录像放影、论文宣读、分组讨论等环节,分享并交流种种不同形式与层次的戏剧教育经验。

三、我国教育戏剧发展的萌动

中国大陆的教育戏剧多年来一直是个空白,在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里也只包括美术和音乐。

国内对于教育戏剧的研究刚刚开始起步,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教育戏剧对中国社会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了解国外教育戏剧的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介绍到国内,期望教育戏剧的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

上海戏剧人李婴宁女士是国内教育戏剧的主要开拓者。从1994年开始,她致力于在上海推广戏剧教育活动,主办了许多相关工作坊和研讨会。她还是老年戏剧社团“静安戏剧工作坊”的创建者。

目前国内从事教育戏剧活动的团体,在北京,有自然之友等非政府组织,民间戏剧团体地平线、绿网、发展教育、天下溪;上海的静安教育戏剧工作坊、下河迷仓、星期六剧场、热爱家园、草台班等;广州的木棉剧团等;云南、贵州的环保戏剧活动阳光志愿者之家、宣明会等。

整体上,由于国内教育观念和体制的不认同,这些戏剧团体缺少相应的财务经费,其进一步发展受的制约,这些教育戏剧团体的社会影响力还很有限。

在国民教育体系内,有关戏剧参与教育的尝试,是教育部规定从2008年3月起,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小学开始试推行“京剧进课堂”,希望借此推广对京剧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这对传统戏剧的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可以作为教育戏剧的一个中国特色的拓展。但是,“京剧进课堂”的初衷主要是传承传统文化,是被动的选择,如果充分借鉴国外教育戏剧发展的经验,应该可以开展得更好,更有意义。

四、教育戏剧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戏剧对参与对象本人和戏剧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对学习对象来说,在戏剧的实践过程中既能满足其审美和心理发展要求,也能提高参与、协作的能力;通过专题教育,既能增加学习者对人类心灵、社会经验的感知,又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总之,可提高学习对象的整体素质,满足其全面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教育戏剧通过对戏剧知识和技能的推广和普及,可培养潜在的、杰出的戏剧人才和大量的观众群,这对发扬戏剧文化和改变我国专业戏剧的不景气有着重要价值。这也是教育戏剧的现实意义所在。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下,适合开展教育戏剧,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领域有很多,比如:

1、教育戏剧应用于素质教育

在学校里,教育戏剧可以发挥丰富教育手段、增加学习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调节学习氛围等基本的功能。

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和提倡,至今,素质教育远没有得到科学、全面的贯彻,学校的课堂里仍旧在以多年不变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究其原因,素质教育的手段匮乏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教育戏剧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的极好手段。

2、教育戏剧应用于社会文化建设

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中。戏剧教育可以成为一个有力有效的活动方式。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实践行动中,迫切需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动手段,迫切需要能深人人的内心,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形式。教育戏剧可以涉及到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方式、娱乐方式、心理调适功能等层面,正是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强有力的手段和方式,对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总结国外教育戏剧的发展经验,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发展出现了诸多不平衡因素的大背景下,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教育戏剧发挥独特作用的潜力很大。

我国现在的社区活动,主要是由基层政府的推动,数量众多,但是功能单一,多属于娱乐,交际和沟通的能力有限,多被动参与,单向传播,缺少互动和反馈,没有对专业水平的绩效评估,没有系统。教育戏剧的参与,可以从心理、情感、交际、娱乐、身心、美育多层面实现社会功用,甚至运用于商业上的素质训练、人力资源培训中。

3、教育戏剧应用于戏剧团体转型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难点,是戏剧院团的转型转制。戏剧团体数量众多,戏剧活动太少。一方面机制掣肘,自我发展乏力,一方面资源闲置,有丰富的从事戏剧教育潜在的人力资源、人才储备,大量不能充分利用的剧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戏剧团体和戏剧人才的多元发展。教育戏剧恰是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教育戏剧丰富灵活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实现戏剧专业团体的职能延伸、业务拓展,拓宽服务范围,也实现戏剧专业人士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职业取向,充分就业。

2007年,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简称IDEA)香港大会总结各特别兴趣小组提出的行动计划,最后发表一份“香港宣言”,指出实践这些计划的方向,并期望这些计划能在2010年“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大会发表新的宣言之前具体落实。

宣言提出的议题包括:学前及小学戏剧教育、中学戏剧教育、社群剧场(挑战社会既有模式的策略、发展剧场、民众戏剧、社区剧场)、戏剧教师培训、戏剧艺术行政、戏剧治疗、戏剧与特殊教育、戏剧演出(后现代主义、跨文化剧场形式、协作、研究、表演空间)、戏剧与化解冲突、戏剧与两性议题、戏剧与新媒体、跨学科戏剧、IDEA与艺术教育国际联盟、在本地脉络中再思表演/表现对通识教育的启示等议题。

从这些议题看,教育戏剧的社会功用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开拓,其内涵和外延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为教育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不但衍生出巨大的社会文化需求,也可以提供可观的就业机会。

五、在我国发展教育戏剧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理论,都需要创新的模式和机制,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中国的本土化应用,既是一个教育理念的创新,也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一定可以产生创新性的成果。教育戏剧。在国内的学术界是一个新的课题,相信陆续会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教育戏剧的研究中来,拓宽艺术教育研究的领域,丰富艺术教育研究的内容,在推广理念、普及知识的同时,也能带动更多的艺术、教育、社会工作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一起为中国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作者:李海英

高校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篇3:

小学戏剧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摘要:本文就小学艺术教育来谈戏剧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对策。从人的表演天性及小学生的年龄阶段适合开展戏剧教育、戏剧教育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国家政策支持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论述了在小学学校开展戏剧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开展小学戏剧教育的三条对策,其一政府帮扶艺术院校与小学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其二建立适合小学戏剧教育的教材丰富教学手段,其三强化师资力量。笔者期望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为小学学校提供艺术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  戏剧教育  必要性  对策

自媒体时代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内容,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更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科技化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注重对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戏剧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效路径,学生在戏剧艺术的演绎过程中,既能得到创造力能力的训练,又能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戏剧教育价值已是普遍的共识,欧美等国家已在中小学中普及,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二三十年代美国校园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和英国的戏剧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格外重视,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们必须在既有成果之上继续开展中小学戏剧教育,拓展中小学学生艺术课程,在传统艺术教育课程音乐和美术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戏剧教育课程的设置,以此提升新一代学子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本文就小学艺术教育来谈戏剧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对策。

一、小学戏剧教育必要性

(一)人的表演天性及小学生的年龄阶段适合开展戏剧教育

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以学生为本,通过艺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让不同类型、不同个性、不同禀赋的学生能够实现全面的、个性化的协调发展。那么,戏剧教育比起传统的音乐、美术课程的学习更具有优势,它可以整合其他艺术领域的资源,全方面地训练学生的肢体和语言表达,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掌握艺术表达技能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戏剧艺术是人当众表演角色演绎故事的艺术!表演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在儿童时期会通过各种游戏来模拟成人世界的人际关系和重要的节日,長大后我们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亲属角色有妈妈、爸爸、姐姐、爷爷……职业角色有老师、学生、工人、农民、医生等等。天性使然,人人都有表演天性,唤起人表演的天性激发起创新能力是戏剧教育的优势。通过在小学教育阶段设置合理的戏剧课程,既有效地释放那些被社会传统文化所禁锢的天性,又能在戏剧扮演中唤起我们应有的天性,有益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戏剧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协调发展的心理需求。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是天性最活跃的年龄段,并且性情热情开放,接受新鲜事物极强,这个阶段正是开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通过合理的戏剧教育能更有效地促进其成长、发展。所以,抓住小学生天性活跃的阶段开展戏剧教育是最为适宜的,在接受传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让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禀赋的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得到协调发展。

(二)戏剧教育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

戏剧艺术主要是一种体验式教育,通过人扮演角色演绎故事来实现。任何戏剧教育的媒介离不开故事,小学戏剧教育也是如此。选择合适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去体验其精神内涵和历史,坚定学生们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自信。挖掘新中国成立前和新时代的动人事迹将其设置在戏剧课程内容,在戏剧课程中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内涵。在完成小学生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文化慢慢植入学生们的心中,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树立起为中国复兴而读书的志向。戏剧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体验活动,在增加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使学生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日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定的基础。即小学戏剧教育是思政教育路径的有效方式。

(三)国家政策支持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

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26号),意见明确:“2017年,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戏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小学普及中国传统戏剧的教育,既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保护,又能提升中小学学生的文艺素养,开发其创新能力。201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亿万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鼓励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上加以倾斜,帮助有条件的中小学学校成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由此可见,国家行政教育部门一直在引导中小学艺术教育,积极倡导中小学学校开展戏剧教育。

二、小学戏剧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帮扶艺术院校与小学学校建立合作机制

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主动了解属地高等艺术院校的戏剧类专业,发布相应地科研课题,要求高校戏剧专业教师与小学学校艺术教师联合研究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高校教师了解戏剧艺术的规律,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生的教学规律!两者结合展开合理的科研研究,在科研研究中制定出符合小学生戏剧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课程等,并在对应小学中进行实地实验,经过探索实验修正小学戏剧教育的培养模式,最终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课程,随之推广应用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最终由地方政府组织专家团队对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高校戏剧类专业教师与小学艺术教师建立有效的对话合作机制,并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以来既提升了高校戏剧专业人才的科研水平,又弥补了小学学校戏剧人才的匮乏。

(二)建立适合小学戏剧教育的教材,丰富教学手段

教材是小学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好的教材内容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启迪。建议除语文课本剧以外,针对小学生的教育规律编辑合适的戏剧教育的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就是适合小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演出的小戏剧本,剧本演出时长不宜过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即可,剧目数量不必繁多,分类设置不同内容的故事。列举3种与戏剧教育同行们探讨。

1.思政教育为主的小戏剧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创作出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的正能量戏剧小戏剧本,并在舞台演出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根植于小学学子心中,实现完成戏剧艺术学习的同时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让学生们在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年龄阶段,通过对思政教育剧本的演绎,切身体验其中的内在精神。

2.地方戏为主的小戏剧本。四川有川剧,山西有晋剧,河南有豫剧,安徽有黄梅戏,山东有吕剧,福建有梨园戏等等,结合地方戏中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编创小戏剧本作为教材内容。地方戏的故事流传久远,历史文化资料丰富,贴近地方人的生活,是地方精神的代表,也是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代表,地方戏为主的小戏剧本内容、演出形式是地方小学生所熟知的,对其熟悉的领域进行思考创作既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又能通过地方戏故事的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演绎以地方戏的故事为载体的小戏剧本,可以进一步让他们了解家乡的戏剧,认识家乡戏剧的唱腔、程式、服装样式等表现形式,提高小学生的戏剧审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

3.学习生活为主的小戏剧本。在学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是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别特关注的内容,将其融入戏剧教育中,以所在学校、所在社区、所在城市那些感人事迹为素材,创作小戏剧本作为小学戏剧教育的教材内容。一方面,能将“好人好事”的普遍价值进一步在小学生中传播,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榜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另一方面,通过演绎故事扮演人物,有效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教材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媒介。可以说教材是戏剧教育重要的一种媒介,但不是戏剧教育内容的全部。自媒體时代,优质的网络资源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戏剧网课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们学习戏剧艺术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强化师资力量,培养戏剧教育的后备力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只有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健全的师资团队,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强化戏剧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让戏剧教育真正进入小学学校的课堂。

第一,在政府教育部门的引导下,将小学艺术教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送入艺术高等学府学习戏剧艺术,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回校开展戏剧教育课程;第二,有条件的小学学校可以与属地艺术类高校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聘请高校戏剧专业教员来学校指导戏剧教育课程;第三,教育部门给予小学学校戏剧专业教师编制名额,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戏剧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校工作;第四,聘请地方戏曲专业演员来校定期传授地方戏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爱家乡戏的兴趣,认识家乡戏的基本声腔、身段、脸谱、步伐的表现形式;第五,学校公费送小学艺术家教员参加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每年组织的儿童戏剧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拓展视野,了解当下儿童戏剧教育的情况。

戏剧艺术教育在小学学校的普及及推广是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需要。不管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想只要扎根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认认真真地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小学戏剧教育,就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期望丰富多彩的戏剧教育为学校提供艺术教育的新路径,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戏剧课程中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知能力,让戏剧教育发展为以“过程学习”为核心的普及化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成都市小学戏剧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N2520200188)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韩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创作。

第二作者简介:唐华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创作。

作者:韩涛 唐华军

上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语文哲学教育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