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观,培养其创新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教育与培养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高等院校中重要的教育学科之一,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格培育的完善,促进艺术向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教育目标中为了实现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应当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河南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改革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代素质教育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适应时代进步和广大学生素质拓展需求的,是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现状;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其素质又极大地影响着国内的竞争优势。近几年,河南省高校的艺术教育也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通过调研和评估可以看出,我省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进程还存在很大不足,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省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省第一、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了解到,目前,我省艺术教育面临四个问题。其一,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对国家提倡的艺术教育不重视,不安排选修课,也没有教材。其二,艺术教育总体水平偏低,学别人的多,创新的少,流行的多,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少,以致所有作品在国家比赛中拿不到大奖。其三,高校缺乏艺术人才和专门机构,有比赛或演出时,大多是“临时抱佛脚”。第四,只重视艺术教育专业的提高,忽视对学校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第五,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

我省从2006年起开展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受到了大学生欢迎,但同发达城市比,教育效果还有差距。省教育厅体卫处负责人表示,艺术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建议,今后各高校在开展活动时,应激发大学生热爱音乐、美术、文学的激情,不仅重视艺术教育专业的提高,更应该重视对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素质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面素质的一重要部分,对艺术素质的发掘和培育,能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全面的思维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艺术素质的教育对现代全面型的人才培养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

13年前,美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就受命编写出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一个方面改进和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使美国的教育在2000年就达到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世界级水平”。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张扬真善美,激发着人们的信心与勇气,丰富着各类庆典、礼仪,使人们勇于承受悲伤的同时,又使人们轻松愉快,是促进心理健康和人际和谐的良方妙药;艺术形象思维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使学生更佳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艺术教育有着德育、智育、体育所无法代替的巨大的育人功能。正鉴于此,西方政界与学界人士经常地反复地强调说,“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

所以,我们以为,大学应尽快开设艺术教育公共课程,进行比较系统的、涉及文学、美术、音乐、播音、舞蹈等门类的艺术课程,给予艺术教育课程跟体育课、“两课”一样的地位,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进而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同时,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举办面向普通学生、能够吸引普通学生参与的艺术活动,如画展、书法展、摄影展、专场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等,让我们的大学生亲近艺术,爱上艺术,不斷增加审美经验,提高艺术修养。

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如何使民间艺术落实到正常的人文艺术教育内容中,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能熟悉了解并珍爱自己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根据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无限神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今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们欣赏是该曲时,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若在欣赏此曲前,教师将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里相送”“婚变坟”“化蝶”等情节向学生讲述清楚,便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有论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通过在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听磁带录音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把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估学校艺术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学校开设艺术选修课的种类、开设门数及课时;(2)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情况;(3)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艺术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3.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助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实现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艺术师资的培养、利用、发展尤为重要。

(1)师资培养加快步伐。艺术教育师资数量特别是质量必须尽快提高,包括提高学术文化水平、学历学位构成、不同需要师资的数量等。艺术师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不能同步,许多艺术师资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却难以达到一般高校教师的文化涵养。所以一方面他们依旧靠师徒传授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文化素养较低(大奖赛上最为明显地显露了这一问题);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在艺术学术研究上也缺少能力,科研和学术写作能力不足。

(2)优秀的艺术师资要从培养入手,随着艺术课程改革的推进,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正在逐步改变过去只重视技能培养的老路,而更加侧重综合艺术的教育。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艺术教师而不是专职演员,从招生开始就需要摸索出整套科学合理的考试选拔方法:由技能选拔转向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专业适应性、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在培养过程中,除了积极培养艺术门类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人文知识素养、基本教育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及娴熟教学技能的训练。

(3)合理引进和充分利用艺术师资。普通高校在引进艺术教师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其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其艺术综合素质(如艺术发展史、艺术理论、人文知识等)的掌握程度 , 引进高校艺术教育所急需的 “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艺术教师进入学校以后,高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合理的利用,改变过去普通高校艺术教师多为兼职的做法,将艺术教师纳入专职教师行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兼职艺术教师也应相对稳定,必须具备专业教师资格,或是当地艺术家、艺术团体骨干成员。

(4)充分优化资源,为稳定艺术师资创造环境。首先,设置完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艺术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是保证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立艺术或美育教研室,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评估评价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学生艺术素质考查制度、艺术特长生招生制度、学生艺术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学校艺术教育评优、奖惩制度等。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包括组织外出学习和参观,不断提高管理干部和教研员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多渠道、全方位推动艺术教育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随教育经费的增长而有增加,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中,要有艺术教育的经费项目。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发展特色项目、添置设施、奖励先进。高校内应该有相对固定的艺术教育教学场地和艺术活动场所以及用于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器材配备的稳定投入。

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的思维指向是审美,功能可归纳为辅德、益智、健体等育人目标,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必然要通过审美这个环节才能够实现。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只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和形成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其身体、心理、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改善。

1.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健康的艺术教育要心智与技艺并举,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就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基本原则来进行改革的尝试和教学内容的建构。首先注重艺术欣赏分析与审美欣赏的交融,淡化艺术技法、技能的操行练习;另外强化感知、重视体验的艺术教育创新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二重协调。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针对艺术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程整合上需要着重考虑基础性、综合性和平衡性三个因素。高校内开设艺术课程不应局限于欣赏类,而需要从各种角度开设更为丰富的课程,以满足广大学生们的需求,除了公共选修课程以外还根据专业需求开设一定的限定选修课程和必要的必修课。建议开设以下门类课程:

(1)欣赏课程,如《艺术鉴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经典作品欣赏、艺术批评等。 (2)史论课程,如《中国艺术史》、《中外音乐史》等,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音乐、美术、戏剧的发展史等。 (3)艺术文化课程,如《艺术与文化》,内容包括艺术与人类文化的关联等.(4)艺术与社会课程,内容包括艺术与社会、与人生的相互关系等。(5)技能技巧培训课程,如《美术》、《声乐》、《舞蹈》等,针对一些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技巧培训课程。最后,开展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艺术师资发展的重要阵地。组织各种比赛、演出、展览等活动能锻炼艺术教师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举办艺术节,邀请艺术团体、艺术家演出讲座、观看高雅艺术表演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也能让艺术教师们得到学习和经验。

2.注重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

第一,强调艺术教育的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的内涵。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空间,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第二,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第三,提高艺术教育的调研力度。充分发挥广大艺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教改實验的积极性,引导并鼓励艺术教师多渠道争取和自筹经费,积极申报并努力完成研究课题,以提高艺术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培训。学校应积极建立交流渠道,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除选派和组织艺术教育管理干部、科研人员、教师、学生艺术团外出参观、培训、访问、考察、演出、学术研讨外,还应该有计划地邀请外地、甚至外国专家来访问讲学。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术团体、互联网、多媒体的作用,使对外交流和培训的范围更加广泛。

3.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抱着一种混混而已的心理,并没有从认识上接受艺术教育,他们觉得这些课好过,而且成绩好坏无关,学与不学都是一样。针对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五、结束语

“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中国几千年来的科举文化传统,又有现实社会观念的误区,还有教育政策的偏差和学校治理的误区,也有经济社会结构不协调和发展的压力。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治理。“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校艺术教育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虽然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公共艺术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还需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并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逐步建立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为我省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的跨世纪人才,从而发挥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张建羽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篇2:

高等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实施路径

[摘要]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观,培养其创新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教育与培养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高等院校中重要的教育学科之一,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格培育的完善,促进艺术向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教育目标中为了实现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应当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力。目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单位与学生个体对艺术教育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比较传统化,使得艺术教育价值的实施受限。为此,在高等院校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育者应当加强对艺术教育价值的认识与认可,并为其实现建立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课程以及艺术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价值;实施路径

[收稿日期]2017-07-30

[作者简介]陈静(1983—),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徐州221008)艺术是对人们思想活动产生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艺术活动的实施,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产生熏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人产生美感,提高审美观。无论是高等院校的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艺术教育只是专业教育的附属品,属于丰富业余生活。他们尚未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个体完满人格养成、审美素养提升,及对改革创新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巨大作用,仅关注高等教育对个体就业技能获得的支撑,而未明确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终极关怀和终极价值。

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大力着手发展艺术教育,渐渐消除对价值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及完善课程体系。

一、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价值表现形式

高等院校中实施艺术教育,营造出来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提升自身艺术文化素养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起到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的作用。

(一)通過对艺术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艺术教育对提升校园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可促进校园文化更加有序地开展。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在校园内接受知识教育并不断积累沉淀,健全人格的成长,使学生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校园文化环境具有两个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它产生的方式是依照美来进行的,而在此过程中,对人们的审美上的感受,精神上的体验,是时时刻刻都产生影响的。此外,丰富且精彩的艺术文化活动,在使校园艺术氛围更加积极、更加浓郁的同时,为学生在校园内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机会,更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体验感加强的同时,也意识到生命是富有激情的,使他的校园内的生活多姿多彩,在和谐健康、愉悦积极的艺术环境下,健康向上地成长。

(二)通过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根据钱学森的有关阐述,在逻辑性比较强的理工科的学习中,如果只专注于对细节的把控,就会在对知识的掌握上比较片面以及机械,不能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针对此,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上的熏陶,可以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比较灵活,避免走入死胡同。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依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再想要进行培养就要推翻之前的思想模式,重新进行培养,这不管是对哪一方,都很困难。而加强艺术教育则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一,可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意识,艺术,就是现实生活中融入想象力而产生的作品,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想象力的发挥,给予某件事物新的生命,新的意义、主题以及组合,从而诞生出新的艺术形象,这就展现出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的。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想象,学生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发展其想象力。其二,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体现民族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艺术教育,要求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力求多元化和多样化,鼓励和倡导学生“求异”,号召学生冲破传统的观念限制以及陈旧的思维模式,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契机。其三,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提高。亲身实践是掌握每一门技术、每一门艺术都必须经历的,只有不断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愉悦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要求。

(三)通过艺术教育的实施能够加强学生丰富健康情感世界的形成

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在促进人们理性思维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丰富健康情感世界的形成。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少了,感情慢慢淡了,在艺术教育中,就以感情作为桥梁,可以丰富感情世界,增加沟通,帮助学生培养丰富而又健康的感情世界。

(四)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艺术教育的活动相比于人文社科以及理工科目的教学而言比较灵活,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怀着比较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从而促进感情的丰富以及人格的完善。根据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只是人发展中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骨骼部分,还缺少艺术熏陶下的人格的发展,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加强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把发现美、感受美与创造美这三项活动代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能够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同时注重艺术的个性化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在现代素质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中包含有一定分量的艺术教育活动,应当对学生在艺术知识领域进行深入化的挖掘与指导,培养学生艺术化的审美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创造能力与艺术发散能力。

(五)艺术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艺术是人类文化及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人类文化及思想发展进程的一种折射。强化艺术教育,增长了学生见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让学生对人类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世界的、民族的,多元的文化,让学生自己在审美过程中发现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真正尊重多元文化,传承人类文明。

(六)通过对艺术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对学生个人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价值提升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使社会井然有序地运行下去。

(七)艺术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性,是艺术教育灵魂的体现,对艺术教育进行强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的累积,循序渐进逐渐使人接受的,而并非是简单的说教。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自己对于作品的见解和想法,在对优秀的作品中,让生动、新鲜、美好的寓意熏陶到、感染到,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都得到升华。所以说,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艺术教育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此外,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因为其本身就蕴藏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具有典型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形象的优秀作品中,形成一种无形的但非常震撼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前在高等院校中提升艺术教育效果的实施路径分析

(一)明确艺术教育的价值

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情况与个体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艺术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通过对学生艺术技巧技能的传授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健全人格,充分明确艺术教育的价值。

(二)加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规范设置

課程体系的设置对于艺术教育的进行起着重要的根基作用,因此应当加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规范设置,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生情况,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情况有效设置合理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等。

(三)规范艺术教育教学

针对目前艺术教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的现象,应当加强对艺术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艺术教学的规范化,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教学的作用,采用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实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与丰富,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实艺术教师队伍

要想使艺术教育在高等学校很好地实施,提高教师素质,组织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基于艺术价值充分发挥的理念之下,应当提升艺术教育的工作积极性,采用不同方式对其进行激励,以促进高等院校中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结语

总之,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这不仅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要求。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高校教师的艺术教育在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将会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孙丽倩.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及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C].河南理工大学,2011.

[3]吕秀霞.试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4]李钦君.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价值归属及实现路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责任编辑:张洪全)当代音乐·2017年第20期孙卓娜:中美钢琴重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比较研究当代音乐2017年第20期

作者:陈静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篇3:

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摘  要:随着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和视野思路的愈发开阔活跃,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如人文素养欠缺、审美品味低下、艺术修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在价值观形成发展初期的高校学生中表现得愈发显著,这说明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缺陷和漏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急需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技能和载体来发挥实效,而艺术教育在挖掘思想政治理论内涵、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升审美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环境封闭、理论知识教条、思维模式固化的教学现状[1],也可弥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和娱乐化的倾向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现如今社会多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和视野思路也随之愈发开阔活跃,与此同时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在价值观形成发展初期的高校学生中表现得也愈发明显,高校有些学生出现了盲目崇拜、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追根究底与当前高校青年学子的审美和艺术素养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说明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缺陷和漏洞,传统单向以“说教”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急需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技能和载体来发挥实效,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对高校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开发、人格品质的建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背景

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2],且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3]。党和中央将美育和艺术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为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政策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和改进指明了新的教学思路。

当代高校学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前进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不单是要为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社会理想,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对于高校非艺术类学生来说,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其灵活多变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从理论的单一“传播”转变为多方“引导”[4],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逐渐消除师生间的界限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目标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二、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是传承宣扬民族文化、培养审美素养、提高创新精神、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形式上以“动”态灵活实践感受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涉及内容和层面也随之不断丰富和拓展,囊括了道德、政治、思想、心理、法制等社会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在教学形式上以“静”态的传统课堂知识传授为主。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虽各有侧重,但在立德树人目标方面殊途同归,且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能够“动”“静”结合,互相借鉴、相互互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任务要随着社会发展形势不断迈上新台阶,教育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学科内容更要紧跟国内外政策形势,符合高校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并积极运用更易于学生接纳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良性互动,保证教学质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美感的浸润、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撞击、激情的传递,是走心与暖心的教育[5]。”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环境封闭、理论知识教条、思维模式固化的教学现状,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导向渗透也可弥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和娱乐化的倾向问题,其丰富多样、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情景结合的艺术形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涵、路径及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形象生动“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元素的融入,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定高校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養成高尚的情操,传递优良品质,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帮助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

三、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问题

(一)艺术教育育人功能发挥不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培养学生智育方面下足了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品德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由于艺术教育学科在非艺术类高校课程占比相对较少,多数艺术类课程仅为选修课,不是必修课,因此也很少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而高校虽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列为必修科目,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并未将其作为主课进行教学投入,实则沦为副课,专业课程才是主课的地位不可撼动,因此在教学倾向、教育经费、工作精力、师资配比、科研任务则更加倾向于专业科目,很大程度上抑制艺术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

(二)艺术素养较为薄弱

科班出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功底,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较与其他学科内容复杂空泛,涉及其他科目的知识理论较少,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较少主动接触学科之外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身艺术素养本就有所欠缺,加之艺术教育学科在非艺术类高校不被重视,大多数高校也存在忽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艺术修养方面的培养问题,致使课堂内容仅停留于课本本身,在协调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很难将艺术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抽象无趣、形式陈旧单一、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高校学生便会对教师和学科产生“厌烦”“排斥”“抵触”心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自然而然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学科本身缺乏系统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教师和学生暂时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来考核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实践成果。艺术教育的融入,除了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加入乐曲、书画、影视、戏剧等艺术元素外,还需结合一定的课外实践内容,如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观看经典剧目演出、开展主题演讲、组织主题征文等活动,这就需要高校给予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而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传统单一的课内教学,教学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得到的实践经费支持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效果。

四、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策略

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二者课程内容的随意叠加,融入之后会产生哪些教学效果,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不懈的研究追问和敲打才能发掘其中的实践规律。高校应充分认识并积极探索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如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丰富校园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式教学模式、加强政策和经费保障[6],以及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艺术素养等方面为出发点做出有效提升。

(一)着眼艺术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一是高校管理者需要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理念,紧扣时代高速发展需求,引导高校学生在时代发展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探索,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优秀综合型人才。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符合习近平“情理兼修”观的人才要求[6],其运用以情感人、以美化人的“隐性”教学形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授过于刻板僵化、抽象空泛的固有问题,同时采取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并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潜能,其多元化教育形式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二是高校应坚持人本思想,从教育理念、课程安排等方面细化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并将其列入学科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艺术活动开展参与、美感体验、知识获取、艺术表现、动态教学等情况进行多层次综合考评,同时协调好各行政部门、院系及学科间的关系,推进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确保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过程中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

(二)依托艺术教育元素,丰富校园思想政治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核心,将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拓宽高校学生接触美、发掘美、体验美的视野与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准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引导高校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一是在課堂上,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历史各个阶段的优秀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运用“隐性”教育方式激发高校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人物事件、家国情怀和智慧哲理。二是在实践中,开展富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美术摄影展、志愿者服务等校园主题艺术活动,为高校学生搭建自我展现和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平台,在师生互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爱国精神、理想信念、人文情怀等知识底蕴,增强高校学生爱国热情、民族责任感、审美情操,激发其自强自立的精神,无形之中能够提高自身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责任担当等能力素质,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荣誉感。三是在校园内,可以在学校各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公共建筑区域,将励志人物、名人语录、校园文化、警示标语等结合艺术色彩和表现元素,以更加吸引学生眼球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融入高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高校学生自我提升意识,让其在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熏陶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出入脑入心的效果,进而真正发挥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式教学模式

高校应重视网络教学的运用和管理力度,挖掘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协同育人机制[6],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容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衔接,利用校园官方网页、微信公众平台等推出艺术教育专栏,在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推送校园最新信息的同时,推荐富有正能量、高品质的影视作品或书刊音频,同时定期收集学生的观后心得,作为课外实践作业计入总成绩,以此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主题短视频作品创作征集评比活动,设立一定的激励奖励措施,用外在驱动力激发高校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从时间和空间上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教学管理方式的限制,拓宽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渠道多领域教学模式。

(四)加强政策和经费保障,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艺术素养

高校的政策保证和经费支持是确保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高校应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间融合营造良好的内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团队间课程互动和研究合作,设立专项活动资金,助推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同时引进和吸纳高学历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优化和完善的思政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作为高校学生艺术教育的主要力量和组织实施者,必须要提升个人艺术教育意识,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进别人前进的人。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路明灯,应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坚持终身学习思想理念,按照时代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结构,不断加强自身艺术素养和教学水平,运用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理论、优秀的审美修养、健康的品行人格来潜移默化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典范,并引导高校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地看问题,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格、社会责任心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着力点在于激发、唤醒和发掘学生成长成才的各方面优势和潜力,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当前教育创新发展理念,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知识原理运用直观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1],引导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艺术手段和丰富的艺术案例里进行思考,答疑解惑中感悟吸纳知识理论,促使学生在掌握相应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品味、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原理落地生根,植入高校学生内心。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教育教学需求的必然趋势,高校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丹.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J].现代交际,2020(24):120-1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4-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刘延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推动艺术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EB/OL].[2015-4-20].http://cpc.people.com.cn/n/2015/0420/c64094-26869888.html.

[4]雷文静.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5]郭声健,邓茜.让艺术教育回归“以美育人”本位[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90-97.

[6]陈梦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责任编辑:张咏梅)

作者:崔方葳

上一篇:高校开展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实物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