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活化物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化物理教学论文 篇1:

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分析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验设计、实验组织、实验评价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进行多点对接,顺利启动学生实验思维,借助更多生活案例做对接学习,在深度研究和实践感知體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训练设计、实验结果应用等方面都能够进行生活化处理,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生活实际需要做出匹配设计,以赢得学科实验教学的主动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引言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一般指老师利用生活化的案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或者是老师在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情景教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和物理学习的热情,这样也是学生建设物理素养、培养物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老师要以物理实验的能力为教学目的,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改革。本文就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为主线,提纲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1专注学生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仅仅是依照课程内容开展,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实验的结果是通过预习掌握的,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的时候就没有“惊喜”,更没有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点的探索,将生活实际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去解释物理实验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为学生“化解”生活之谜。

2巧用生活物品,解释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物理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恰当、适合的实验器材更有利于解释实验现象,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时候会更加容易,如此便可以降低初中物理实验的理论难度。传统的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器材缺乏生活气息,学生对实验器材很陌生,操作起来也感觉很吃力,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验教学的时候,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巧妙的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对这些“实验器材”就很熟悉,也知道它的用处,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在讲解“水浮力”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用学生比较常见的泡沫作为实验器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大小不同的泡沫块,要求学生将这些泡沫块一起放在水盆里,学生就会发现泡沫块都浮在水面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每一个泡沫块都尝试着按压在水下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感觉到需要用的力气大小一样吗?”,学生会发现越是大块的泡沫需要的力气越大,教师向学生解释“大的泡沫块与水的接触面大,并且大泡沫块的体积也大,浮力也会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容易理解水浮力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采用生活化的实验器材,有更强的代入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更高,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鼓励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验证实验结论

如果学生仅仅是通过对实验结论进行记忆的方式完成实验的学习,那么,他们并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蕴含其中的物理知识,也不能够在之后的物理学习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不利的。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尝试应用实验的结论解释生活的现象,这将帮助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知识的记忆,也将帮助他们拓展对于实验的认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利的。

例如,如果学生常常出现“脚底打滑”的现象,那么他们就会迅速地意识到,这是因为地板提供给自己的摩擦力不够导致的。因而,他们可以应用自己探究的“滑动摩擦力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结论,从增加自重和增大粗糙程度两个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增加自重的策略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增大粗糙程度却是可行的。因此,可以通过增大鞋底部花纹的方式,增大鞋底面的粗糙程度,有效地增大摩擦力,减少“打滑”现象的出现。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也能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这将帮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宽彼此的思路,让他们能够从更多维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培养建设性的物理思维以及开阔的物理知识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意识,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造基础。这样也是学生完善人格发展,建设人本思维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老师要主动改革物理的教学模式,增加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海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以物理实验为例[J].考试周刊,2021(04):117-118.

[2]陈佳斌.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分析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9):65.

作者:陈月莲

生活化物理教学论文 篇2:

物理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轻松化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关键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通常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所以学生也都了解物理是有用的,但由于高中物理较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只靠有用而去学它是没办法持久的,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让物理通俗易懂,有趣,使学生情感上更好接受它,更显得重要。而这里面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十分注重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为,只有自己有光才能照亮学生,自己有热才能传递给学生,自己有高超的授课艺术才能够吸引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平时授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课堂的吸引力。

一、巧妙用口诀,化枯燥为形象

像大家熟知的“左力右电” ,是根据力和电撇的方向不一样来定的:力的一撇是向左的,所以用左手定则。 电的一撇是向右的,所以用右手定则。根据特点定口诀,通俗好记。还有对楞次定律内容理解,从而总结出来对应的解题口诀“增反减同,来拒去留”。“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意为对相对运动施加阻力,或是产生与磁通变化方向相反的磁场,具体意思就是这句口诀。增反减同意为磁场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与之反向;磁场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与之同向。来拒去留表示磁铁移近时力阻碍它靠近,好像要拒绝它来;移远时力阻碍它远离,好像要挽留它。磁極或电荷中判断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跟现实中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结合起来,也增加了它的好记程度。还有关于电阻连接方式的“串反并同”、“大大内小小外,大分小限”、、“重避轻趋”等的结论;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二、物理结论联想生活,化混淆为好记

物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是靠识记,但只凭记忆容易忘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结论跟生活常见情形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1:如何判断产生超重与失重,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方向向上产生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产生失重,但往往学生会混淆。在课堂上我讲了这么一个形象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个无良生意人来说,如果称出来的物体重量比实际重量来得重,则会比较开心,反之,不开心。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大姆指向上,大姆指向下来表示好与不好。类比起来,大姆指向上,开心,就是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大姆指向下,不开心,对应加速度方向向下,失重。例2: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其折射率各不相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同学们通常记反掉。实际教学中,联系生活中我们更常听到小红这个名字,而不是小紫这个名字,所以红光的拆射率最小,那么紫光就最大。应用这种方法以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没有出错过。

三、类比法进行概念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人文科学看似为不同领域,但其本又有联系,就比如有些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所以在解释物理概念时,借助日常生活事例来辅助理解。例1:有些物理量是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但物理含义完全不一样。比如重力和引力常量都用G表示;还有电场强度、电动势和能量都用E表示;功率和动量都用P表示。学生有时根本不去分析这些符号到底表示什么物理意义,拿起公式就用。为了杜绝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类比于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名字都叫“小明”,但却不是同一个人。例2:物理中有些概念,比如变化量,学生刚开始接触时也不好理解。以讲动能定理为例,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时W=EK2-EK1时,问到EK2-EK1相当于这段的什么东西时,学生完全答不上来。这时我用身高进行类比,班上某位学生年尾的身高减去年头的身高,会等于什么。学生都知道等于这位学生这年身高长高了多少,也就是这年身高变化了多少。一样的把末动能减去初动能,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所以变化量是过程量,而且顺便要说明一定要指明哪个过程。顺便可以举一反三到所有的变化量,都是等于末的状态量减初的状态量。例3:物理中,还有很难理解的一个物理量加速度a。加速度a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学们往往搞不懂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比如加速度有可能在减小,但速度却在增加,只要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增加得比较快,而加速度小,只能说明增加得比较慢,所以,加速度小时,速度还是在增加的。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第一次给了你10块,第二次给你9块,第三次给你8块,第四次给你7块。我们发现我给你的钱一次比一次少,但你所拥有的钱还是在增多。这个跟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是一样的。所以物体可能做加速度减少,速度却在增加的加速运动。例4:在讲电场这个概念时,由于太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但学生大多有看过一些玄幻片,对结界这个词有点概念,它跟电场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其功力强弱由布下此结界的人决定,一旦有人进入结界范围内,就会受到它的作用。其实这些性质都是跟电场一样的,电场由源电荷产生,大小跟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无关,但会对试探电荷产生作用力。通过这种对比,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物理现象、规律跟社会现象类比,化无聊为有趣

例1:物理学中,对于圆周运动问题,当F合小于F向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F合等于F向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F合大于F向时,物体做向心运动。也就是说物体跟圆心的远近取近于你所受到的F合和做圆周运动需要F向的大小关系。这个其实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你所拥有的吸引力小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越来越远;你所拥有的吸引力等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处于一种稳定关态;你所拥有的吸引力大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越来越近。在讲天体运动里,有两种模型:一种是一个小天体以一个大天体为中心绕着其转:只一种是两个质量差不多的天体,没有谁绕谁转,而是共同绕着两天体连线中的某一点一块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边以哪种方式运行,关键取决于两天体的质量,其实本质的东西跟物体的惯性有关。但为了使模型深刻,我从另处一个层面来解读。这跟我们社会团体中的生态是一样的。如果权力高度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那么其它人惟其马首是瞻。如果两个差不多,可以彼此制衡,没有谁愿意低头,绕着对方转。那就只能在两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物理课堂上讲些其它学科的内容,可以使物理课堂更有趣。一方面学生更佩服你老师,你就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有趣,就会用饱满的心情来上物理课,间接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一直坚信一点,如果物理老师,上课只讲物理。那不是最高层次的授课方式,也不是最有效率的授课方式。生活是与我们坚密相连的,物理课不是每节课都在上,但生活却是每天都要经历,把物理教学结合生活,也让物理这门学科更接地气,在生活中更能联想到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而提高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引起其发现物理的美,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

作者:刘玲玲

生活化物理教学论文 篇3: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化物理教学策略

【摘要】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贴近生活是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向与指标,能够让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物理带来的无限乐趣。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使,不能脱离生活,尽量把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下,更要体现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让教学与生活相挂钩,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课程 紧密关联 时代发展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单纯的物理知识教学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后能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发现改善生活,做出对社会、环境有利的事情才是教学中最富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教育物理时,要忠于生活,把物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学习丰富的物理知识,再把原本枯燥单调的知识运用在改善生活中,才是物理工作者进行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物理起源于生活

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物理,物理的智慧蕴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在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声、光电等物态现象的变化,通过教学,把抽象的物质概念,如物质世界、力与机械、功与能、压强与浮力等变得具象。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得出物理结论,亲身体验到物理对生活的影响。从教学进度而言,教师要在八年级特别注重这种把物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令学生不再把物理教学当作简单枯燥的知识填充,而是让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性,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当讲到《有趣有用的物理》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理论指示,逐步地探索蕴含在实验当中的物理知识。譬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揭示了空气的压强与流速呈负相关的物理知识,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少;当把冷水浇在一个装有停止沸腾的水的密闭烧瓶里,水再次呈现沸腾状态的实验,说明水的沸点与压强呈正相关,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上升。除此之外,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亲自感受到生活中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体验到物理的影响,产生对物理现象的洞察力,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毕竟书上的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只有运用于生活,才算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冷冻冰棒冒出白气的原因,能够感受从摆钟的摆动中感受到伽利略对摆动的思考。带着问题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远比死记硬背书上的物理知识生动有趣。

二、开展社会实践的活动

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摆脱书本对思维的束缚,充分调动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掌握运用与力的相关知识后,在繁华路段或街道上思考交通安全问题;在学习“安全用电”后了解家庭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学习“噪音”后,到繁华夜市或是施工现场了解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危害;还有一些关系到每个人利益的事件,才能立足于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学习在通过理论指导、实际走访、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所收获。能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进而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改变目前的生态环境,真正把物理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课堂的练习应具生活化

论到如何更好地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融入到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充分思考一系列的物理现象,寻求解决的措施,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之余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仅仅是知识的填充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物理教学更要注重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并把这部分的内容穿插到课堂练习当中。譬如在讲授杠杆知识的时候,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常见的是市场上交易时被商家在称重时进行销售欺骗。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商家如何在称上做到掩人耳目?如何辨别商家是否存在欺骗行为等。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息息相关,并且意识到学习好物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把物理知识真正融入到生活中。

四、采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

要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并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物理的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转换物理思维方式思考难题,并逐步通过实践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在把课本上的知识化为生活实际的动力,从中有所收获,还能通过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因解决问题而产生满足感。举一个笔者亲身经历说明此问题,我们班里有一名比较胆小的学生,思考能力不强,也少有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在学习电路的相关之后,笔者鼓励该名同学活学活用,尝试于家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从插座、电线、开关入手,研究一下其中的物理知识,该同学对物理引起兴趣后也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获得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该同学按照老师给的建议,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自信心,增强对物理学科的理解,性格也大胆开朗起来。一方面,物理知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物理教学与生活相紧密结合,不但能够克服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端,而且能够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热爱生活,富有探索精神,深刻明白教学的含义与作用。物理教学工作者应该要善于总结经验,让物理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循循善诱,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呈.构建快乐课堂 成就精彩英语[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8)

[2]邱文辉,覃乃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因素的调查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15)

作者:毛科

上一篇:系统化工商管理论文下一篇:东西部知识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