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维教学物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学生学习物理常常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思维产生了障碍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畏学情绪。本文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作以分析,并寻找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理思维教学物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思维教学物理论文 篇1:

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

摘要:物理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物理知识和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高一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物理思维品质;高一;物理教学

引言: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物理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物理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教师可以从物理思维品质培养角度来开展物理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高一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现状及原因

高一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在不同的维度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了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有着更高的台阶,知识难度更大,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这就是由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存在这样一定的缺陷导致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各种物理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层,以往没有接触物理思维深刻性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面对一些具有深度和难度的物理问题时,常常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和思考[1]。

初中物理知识更多以记忆为主,并且物理习题和物理方法也比较单一,这是导致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缺陷存在的重要因素,会导致学生在物理思维灵活性方面出现缺陷。另外,初中物理实验更多以验证性为主,学生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完成步骤,自主实验的机会和平台比较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大,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不利,导致学生的思维品质出现缺陷。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不要说是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想法,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发展极为不利[2]。

二、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重视知识引入,培养思维品质的独创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而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引入合适的物理情景,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物理材料和形象的物理事物,并引导学生来观察、感受和体悟,从感性的材料和形象的物理事物中找到共同的特点,然后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得到物理概念。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时可以创设鲜明并且新颖的情景,比如生活情景、物理事实、物理实验以及生活现象等,引导学生来主动构建知识,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和分析,就能够让学生深入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并形成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构建物理概念时,如果建构的物理概念不规范或者不完整,教师要注重引导,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在学习“质点”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比如运动员短跑比赛、地球公转、学生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学校等,然后在具体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来找出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构建质点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

2.抓住物理规律的核心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和理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所以不能灵活应用物理规律来解题,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也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来对物理规律的本质进行剖析,在剖析物理规律本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来对物理规律的表面含义进行分析,要细致到每一个词语,理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来归纳整理物理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包括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函数图像表达和公式表达等,要形成完整的表述系统,全方位认识物理规律;接着,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来剖析物理规律的内涵,比如了解物理规律的建立方法,规律的事实依据以及规律的适用范围等,最后再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来全面认识物理规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来分析比较物理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尤其是要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这样才能形成深刻的物理思维品质。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来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达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包括总、保持、一切物体、外力、直到、改变、为止等,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深刻认识,然后从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建立的事实依据和建立的研究方法等来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并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定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

3.反思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给出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来完成实验,虽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有所帮助,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发展不利,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案和思维[3]。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来对实验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批评性。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实验会受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实验方案进行审视和反洗,要不断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将实验误差控制在最小,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比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对于学生确定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反思,比如是否设计了平衡摩擦力的环节,是否思考了实验原理的严谨性,细绳和木板是否平行等,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实验方案和步骤,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国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提升物理思维品质[J].教师,2020, 000(006):86-87.

[2]安金凤.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2018,000(047):18-18.

[3]孙 华.运用立体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J].人文之友,2019,000(019):213.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266700)

作者:王英君

物理思维教学物理论文 篇2:

打破物理思维障碍,探寻物理教学策略

摘 要:学生学习物理常常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思维产生了障碍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畏学情绪。本文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作以分析,并寻找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前概念 思维障碍 内涵和外延 创新 兴趣

1 产生思维障碍的根源分析

1.1 前概念的诱惑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并获得了不少粗糙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某些“经验型”的概念即前概念。生活经验有的是正确的,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因受到长时间的强化,已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不仅阻碍了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还会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诱惑学生抛开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落入前概念的“误区”。

例如,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学生总是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指出过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也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但要求他们解释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的原因时,很多学生仍然杜撰出“足球受到冲力作用”,“足球有惯性力”等说法。究其原因是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不受力的作用物体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潜在的前概念是根深蒂固的,形成了学习物理的障碍。

1.2 相近概念的混淆

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要么同时变大,要么同时变小。

例如,速度和加速度二者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则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经常有学生认为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速度变小,加速度也随之变小。

1.3 物理公式数学化的干扰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要求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造成了运用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

例如,学生常把电容的定义公式C=Q/U理解成:C和Q成正比、和U成反比。同样,不少同学根据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的变式R=U/I,得出电阻R与U成正比、和I成反比等错误结沦,从而都忽视了电容器的电容、导体的电阻是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这一物理事实。另外,在对物理计算结果的处理上也不顾物理意义,会出现时间为负值,有的还一味的“四舍五入”,结果是“失之毫厘,差之万里”。

2 克服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

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克服物理思维障碍的形成。

2.1 改变思想,大胆创新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教师引导下,从事实和实验出发重复前人的探究过程,观察现象,掌握方法,领悟思想,大胆推理和猜测,主动积极地思维,建立起全新物理概念,在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自然得以消除。故要消除思维上的障碍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自学、讨论、观察、实验、探索、竞赛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手段,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高要求,既要照顾个体发展,又要考虑全体提高;在知识处理上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问题模型化。这样让学生既有学物理的兴趣,又能学懂物理,思维跟上,障碍消除。

2.2 引导发散,激活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用不同知识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时常在进行逆向、变题、变式、变图等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能将知识进行纵横两方面联系和比较,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迁移。讲解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用一些生动的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给学生以更强烈地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原有观念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

2.3 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对学生而言,物理情景的建立能帮助其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激发其求知欲望;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深层次认识,多途径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情景。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讲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时,首先应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楚的物理情景。

总之,要认真研究学生思维障碍产生的根源,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努力创设适合物理教学的方法,通过趣意横生的物理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深入分析物理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知识能力、功底深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等.物理教学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韦特海姆.创造性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朱成相

物理思维教学物理论文 篇3:

提出好的问题,优化物理思维教学

摘要:思维为学生插上了翅膀,让学生自由地在学习的世界中翱翔。假如不存在思维,学生的大脑将不会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学习就成了机械化的输入和输出,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因此,随着素质化改革道路的不断推进,物理教学深刻认识到了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鉴于此,本文探究了提问的艺术,通过提出好的问题来优化物理思维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思维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提问撑起了课堂教学的一片天地,是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的有力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获得了独立思考和思维锻炼的机会,提问的次数越多,学生的思维越灵活可靠。然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提问有形式主义的嫌疑,所提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第二,所提问题多为激趣作用,却不能为深入探究提供动力;第三,提问缺乏时代感和生活味儿;第四,所提问题较为普遍,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学生的思维从未与物理学科产生过深刻的碰撞,物理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做好提问工作,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出情境类问题,培养逻辑思维

认知经验是思维不断发展的“食粮”,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时大脑就会主动反映客观事物,做出个性化的思考和理解,此时思维也会得到发展,感性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层面。因此,物理课堂上所提问题必须与认知经验存在一定的关系。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提出情境类问题,借助与生活、与学生相关的场景来唤醒感性思维,激活认知经验,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潜移默化中培养逻辑思维,提高物理思维素养。

例如,在教学“太阳能”时,由于天阳能生活中的常见能源,教师以生活场景为材料构建情境类问题,让学生根据既有认知经验进行太阳能及其转化情况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逻辑思维,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提出情境问题,即,在生活中,我们洗澡的时候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有些汽车被称为太阳能汽车,不用加油就可以奔跑;植物只要接触到阳光就可以生机勃勃。思考一下,是太阳产生了热水、产生了动力、产生了能量吗?如果是,太阳是怎样完成这样神秘的任务的?该问题与生活紧密相连,一下子就启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根据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太阳能转化的分析和推理,发现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化学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掌握了逻辑思维方式,提高了物理思维能力。所以说,好的提问与情境有关。

二、提出质疑性问题。培养批判思维

百分百的信任意味着百分百的依赖,一旦依赖产生,学生的思维就会疲于工作,受制于他人的意志和思想,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为了确保思维的活跃,教师必须经常向学生投放“问题炸弹”,提出一些模棱两可、可以质疑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潜移默化中训练物理思维,提高是非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电磁波的海洋”时,教师提出了富有质疑性的问题:

1.小明在除夕晚通过电视收看春晚。突然之间,2019年的春晚变成了2000年的春晚直播,在2019年小明究竟能不能看到2000年的春晚直播?

2.春晚舞台并没有与电视相连,为什么小明能够打开电视看春晚?

“有电流就能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可是电磁波能够跨越时空传播吗?”“小明究竟看到了2000年的春晚直播吗?”学生产生了质疑。为了解开谜团,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既有知识与同学、教师展开了大讨论,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从而发现真实的答案。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物理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好的问题带有质疑性。

三、提出個性化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物理课堂一般是十几人的大课堂,学生人员多,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只能按照学习进度按部就班的教学。然而,这样的课堂所提问题具有普遍性,不能有效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造成学习好的学生疲于思维,学习一般的学生不会思维的结果。鉴于此,教师要提出个性化问题,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磁生电”时,教师提出了个l生化问题:

一般问题:如何产生电?

中等问题:什么引起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

高级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如何变化?

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从个人情况出发选择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提出了个性化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见解。由于问题富有个性,全体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同时获得了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好的问题要具有个性。

总之,思维的培养与提问关系密切,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思考、探索,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因此,教师要提出好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的训练与升级,提高物理思维素养,优化物理思维教学。

作者: 李东生

上一篇:广告品位流失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