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试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整个学院办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入手、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及建设思路进行了描述,指出了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试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建设试析论文 篇1:

试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校园传统、价值理念和校园作风的综合体现,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进行阐述,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都是针对高校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字:大学生;校园文化;精神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可以找到有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文化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影响,是他们具备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高校的校园文化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方法大致吻合,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着力点。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学生是各有特点、不断变化着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如精神文化当中的学风建设、校风建设、道德文化建设等在发展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发展和完善自己。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途径。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靠单调、乏味的课堂形式进行传播。高校校园文化主要依靠校园文化活动来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如开展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讲比赛、以学生会、社团组织学习等方式,多渠道进行理论灌输,借此增强学习的能动性。

第三,高校校园文化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目标需要注意方法和艺术,课余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文化活动以校园为空间,形式多样,它以特定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制度为依托,构成该范围内共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标准,从而影响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并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二、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与时俱进,时髦潮流,开放大胆”,这好像与我们宣扬的传统文化相违背,虽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这中间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严重的挑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便了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了解,全球化思潮加剧了大学生想了解西方思潮的心理,深受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放弃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以极端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时髦,超前消费,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事物等,这是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美德的。

第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弱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比如:个性化、急功近利等。教育者有可能不了解某种思想观念但又需要对其进行灌输和说明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造成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虚假接受或不接受。有些学校存在单向的灌输,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教育者本身没有很好地理解科学的理论,没有掌握应有的教育方法,使教学中失去原本的兴趣,接受主体产生抵触的情绪,而接受效果没有办法达到。

三、建設高校校园文化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以,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建设校园文化,以促进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第一,注重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优化文化环境。学生的思想受一定文化的影响,如果不优化接受主体的文化环境会阻碍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教育者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促进社会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抵制与社会要求不符的腐朽落后的文化。文化环境的优化,为大学生有效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条件。

第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为生活带来便利,也为教育带来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网络宣传马克思主义,学生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还要旗帜鲜明地在网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网络这种新形式,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具有针对性还可以增强实效性。

第三,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建设校园物质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比如扩大学校的规模,更换教学设备等,但是忽视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把教育功利化。学校的校风、学风是学校独有的文化,所以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个人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应该同时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下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

[3]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6).

[4]周伟、吴凤国.青年大学生与社会思潮[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王利华.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作者简介:甄贞,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甄贞

校园文化建设试析论文 篇2:

试析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整个学院办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入手、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及建设思路进行了描述,指出了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彰显的不仅是学校发展的理念,更有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学者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当是在职业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职业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文化。

一、什么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在当今激烈的教育竞争中,一所学校要立于不败之地和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回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融入追寻和建设优秀文化的大潮中,建设和超越既存的校园文化。从而,以校园文化建设来引领整个学校的长远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效能。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兼有“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静态”与“动态”等多重属性。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部分,如校容校貌、校园布局、师生员工的言语举动等属于“有形”范畴;院校的行为规范和文化惯例,如文化价值观、校风、教风及学风等属于“精神”范畴;应当指出的是,范畴之间是可交叉可逾越的,譬如,精神文化指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有时也包括那些体现精神文化的有形实体。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可以看做动态的系统性概念。其深刻内涵是谋求个人与院校制度的和谐,激发人的自觉精神和能力,实现个人目标与学院目标的高度一致。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侧重点在于“职业”,在建设过程中,定位应该紧紧围绕职业理念、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特点。同时,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始终把学生能掌握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核心目标,着力于良好的职业学习环境氛围的营造。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信念、情感、行为与学校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团结和谐、高度一致、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

2. 激励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静态”与“动态”等系统性的多层次信息形式的呈现,营造一个人人奋发向上的氛围,每个校园人都希望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由此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可以说,有特色、有个性、有魅力的校园文化起着决定职业院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作用,给生活在其中的每位校园人以深刻的影响,激发其产生一种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动地去提升完善自我。

3. 规范功能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每个校园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有着无形的约束力和软性的管制规范作用。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和制度的调适、控制来促使每一个校园人在行为上协调一致;另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营造所表现出对价值取向、理想情操、道德规范的非正式约束功能,影响校园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正是这种非制度化的、看不见的行为准则,成为规范学院师生行为的内力。而这种氛围,既有批评约束作用,又有引导示范作用,易产生类化,彼此接受接近并趋同。

4. 导向功能

职业院校有着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未来愿景,从物质环境到制度理念,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生的培养目标,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架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桥梁。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不管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还是以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都能够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中有效锻造自己,不仅得以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还开拓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体协作精神等。

5.发展功能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是开放的,是一个始终处于生成过程之中的开放存在。这个开放存在的校园文化系统在丰富和发展地域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是吸收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的亮点而存在。在不断生成与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为全体师生,目标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等各项素质,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来形成催人奋进的院校精神,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最终促进职业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要立足于市场的人才需求规格和学院的长足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职业能力,又有与所学技能相对应的人文素养。

(一)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

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长远规划,整体实施,按照“职业人”的要求加强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的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让学生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配套设施要重点建设。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外,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体味专业特色,提高学习动力。

职业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应从学校传统、精神、师生员工的共同信念入手,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每个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方面与社会主流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加强师生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工作态度形成等。从而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院校精神、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

职业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反映的是院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是约束、规范、引导、保护校园师生员工行为与利益,维护院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提高管理制度的文化内涵,创新管理模式,在制度建设中以人为本,讲求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既以法束人,同时又要给予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其在制度规范与约束下自觉地自我提升,更好地融入学校发展之中。

(二)加强政治文化、道德文化、职业文化的建设

政治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紧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脉搏前进,与时俱进。课里课外,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种法律、政策以及方针、规划等要准确、及时解读和做出相应的举措来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价值观的转换以及道德的重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等的道德状况问题几乎成了一个每日话题:地沟油、奶粉、假冒伪劣、贪腐无不包括其中。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阵地,职业院校在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帮助未来职业人确立和形成: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整个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谓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但是对于未来职业人来说,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的就是职业文化。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等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因此,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文化建设,运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宽渠道广畅通地向学生展示和灌输优秀的职业人文化,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职业尊严和职业意义的追求,帮助学生确定具体职业文化领域的位置与意义,了解新型职业制度和职业规范等,让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职业岗位,开辟自己的职业天地。

四、扎实推进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精神和方向。在建设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过程中,要着眼于学院实际,着眼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需要,注重实效,既要有宏观规划,又要分步实施,落到实处。

(一)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充分挖掘院校历史和地方资源,结合院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要求,围绕院校办学理念,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树典型表先进,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营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二)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为重点,建立起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教育人,以针对性系列报告引导人,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能力素质实践基地锻造人,以完备的制度激励人的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起广阔的舞台。

(三)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科技文化、体育文娱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智、体、美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多深入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创办好属于全体师生的学报,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以达到宣传和打造学院的目的。

总之,职业院校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力求贴近学院实际,立足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和各种潜能,不断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通过传授知识、培训技能,创新科技,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地方经济与全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何琳,牛洁.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4): 52-53.

[2]范国睿.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0): 291-294.

[3]韩宜中. 天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6).

[4]谢小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 职教论坛, 2009(6).

[5]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 高教探索,2005(6).

作者:姚金雨 徐赟

校园文化建设试析论文 篇3:

试析体育社团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体育社团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有着重要作用。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职;校园文化

一、前言

全国高校第十五次党建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做出了重要部署。高校的发展应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高职院校作为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高能力的一线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文化、发展新科技的主要园地。高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高职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高职校园文化日趋丰富,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了蓬勃发展,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推动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

性。体育社团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有着重要作用。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体育社团的概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是说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自人类起源就是合群而居,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在一起。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群体,个人通过社会群体被纳入社会这个大体系中。社会群体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社会团体是比较高级的群体形式。社会群体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交往活动的人类社会生活单位。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从结构上看,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是最简单的,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是直接由学生个体组成的社会团体,校园人在这种群体中的交往不需要通过中间环节来进行,具有直接交往的优势;从功能上看,体育社团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体育社团在直接满足校园人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体育社团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体育社团活动能满足高职学生的体育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团体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体育社团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体育社团已经发展成为高校社团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育社团在高校中大部分以单项协会的形式存在,在高职院校中也不例外。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数量巨大,覆盖体育的各个项目、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体系。体育社团为校园人搭建了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校园人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体育社团,自主地参与体育运动,实现了校园人广泛的体育参与,满足了校园人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2.体育社团活动是高职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在高校体育中,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二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体育课按照班级授课,有专任的体育教师和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但是体育课受课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由体育社团开展,开展形式主要是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方

式。现阶段,体育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自发建立体育社团,来弥补高校体育的不足之

处,并渐渐发展成为高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3.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社团所能覆盖的学生数量是任何其他社团都无法比拟的,在体育社团中有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教工。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成员大多是因为对某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强烈的兴趣而自发加入进来的。

4.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对校园人进行社会教化

从社会结构角度来看,人的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

的。大学期间是一个人社会化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大学校园是重要的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之一。体育社团可以为校园人分配“社会角色”,提供尝试社会角色、实践社会规范的机会,引导校园人(主要指大学生)融入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促进校园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高校中的各种团体组织都是校园人社会化的场所和条件,离开社会群体、校园群体,校园人的社会化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体育社团具有群体规范,体育社团的章程是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时遵循的规则和对其成员的特殊要求。体育社团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采取共同行动。这样,体育社团就必须制定行动准则及行为规范等,这些行动准则及行为规范可以对成员进行社会教化,规范成员的行为,发展群体观念,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四、总结

高职院校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对创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能推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D].厦门大学,2008-05.

[2]吴铎.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4]杨春卉,李钦.对沈阳市高校排球社团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12).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朱海军

上一篇:树木冬季养护管理论文下一篇:首都人口资源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