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初探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我校以已有的武术特色项目培育为圆心和起点,初步探索“尚武”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武术育德、启智、健体的功能。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初探论文

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 要:对于乡村学校来讲,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也有助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乡村学校必须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就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2018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安仁镇学校这所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是“美丽而有温度的乡村学校”。是为了迎接全国陶研会在此召开,通过对新时期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乡村教育领域的实践行动,聚焦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而召开。这次校园文化建设让笔者受益匪浅,体会颇多。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结合地域特点、校园整体布局、学校历史文化、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综合性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当地文化特色交相辉映。学校承载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宣传者、传播者,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引领者。安仁镇学校地处中国博物馆小镇,小镇文化氛围浓厚,建筑古朴,有刘文彩修建的文彩中学即现在的安仁中学;有27处保存完善的公馆,每个公馆都有它的历史。地处这样的大环境,安仁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结合博物馆小镇的特点,让它成为这个小镇的又一特色景观。校园的外观尤其是校门的设计极其重要,校门就采用了李吉人(1919年该学校创办者)的“愿学堂”学习情境作为校门外观的主要内容,采用浮雕的形式,色彩古朴,浮雕典雅大气、栩栩如生,引人驻足细观,韵味十足,既不失古镇风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校园规划整体和谐统一。安仁镇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00亩,面积大,远离城市,环境幽静。建筑总面积约为28000平方米,由5栋教学楼组成,楼与楼四周相互连接,形成四合院的格局。在四合院中央和周围设计有花园,花园里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色彩,花园周围高树、低树俯仰生姿,站在楼道上俯瞰,花园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其间摆上一套桌凳,师生在此学习、休息、谈心,好不惬意。宿舍、食堂在校园的最后面(以旧校门为基点),中间部分设为运动场,包括标准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用于体育课和课余时间师生在此运动。操场后部,食堂前部设有绿化率极高的公园式休息区,用于学生、教师课余时间放松身心。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注重细节,富有温度。随着学校的日益发展,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基于此因素,设计出校园总索引和分索引。总索引了解校园的分布概况,分索引介绍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校史室等的位置,一目了然。教学楼是一个学校的主战场,对它的设计打造尤其重要,教学楼的设计也是围绕“博物”“博艺”这两个学校理念进行的。楼道是以古朴的古镇特有的色彩为主,搭配符合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图案,师生的美术书法作品,完美展现学校的文化底色和教学方针。在楼梯拐角处设置博古架,让学生、教师在此休息和学习交流,增进感情。在楼角处增设书架,书架上摆上盆栽,书架前铺上地毯,扔上几个蒲毯,温馨而雅致,既可看书又可交流、休息,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有温馨舒适的感觉,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亲和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别具一格。学校的园林设计也是别出心裁。设计的植物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的植物是常青植物,而另一部分是季节性落叶植物,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一年四季常青的景象。最特别的一部分是设计有小桥流水的亭园式复古中式园林,其间摆上一套复古的木质家具。既然让学生感受到古风古韵,又能让学生教师安静的学习、休息。整个校园的设计能让人感到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要兼顾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承载学校历史文化。安仁镇学校创始于1919年,第一任校长是李吉人。该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曾就读于该校。在学校原址树立了丰碑,介绍李吉人及其创办的“愿学堂”,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学生为此骄傲并思考,为守护学校的历史保持刻苦勤奋、积极向上的精神。“愿学堂”四周树木成林,环境幽静,还设计了古朴的亭臺楼阁供师生学习休息。旧校门悬挂的对联“立品敦伦明义理,树人养器写春秋”就源于李吉人的教学思想,这副对联的设计现今都具备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教育教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主题。曾参观的三岔镇小学的教学特色主题是红色教育,该校就打造了红色教育纪念馆、红星小剧场等,不仅成了靓丽的校园风景,也给学生打造了红色主义素养的人生底色。安仁镇学校的特色主题是“博艺校园”。该校就设立了博物收藏馆、博彩社团等。在校园的一角修建了博物收藏馆,此馆外观设计成穹庐状,有一道进出的门,玻璃墙,既能进去细看收藏的博物,又能远观整体形态,不管处在哪个角度,博物都能尽收眼底。这个设计简单大方,掩映在树丛中,为园林式的教学环境增添了一道风景。

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安全,美化设施。学校要以安全为主,安全准则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安仁镇学校在安全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安全设施随处可见,但这些外部安全设施也恰恰成为校园文化设计的败笔。在这方面笔者提出的建议是对安全设施进行美化处理。在其外部进行装饰,装饰内容要符合学校的文化设计理念,多采用木质的材料和古朴的复古图案。在进行美化的同时也要有醒目的标识来提醒此处有安全设施配置。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的,这需要设计者大胆创新,建设者精心施工,学校师生携手努力,结合学校特点才能建设出美丽而有温度的乡村学校。

作者:张寅峰

第二篇:“尚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我校以已有的武术特色项目培育为圆心和起点,初步探索“尚武”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武术育德、启智、健体的功能。在校园物质文化、课程教学文化、学生发展文化等方面我校贯彻“尚武崇文正德厚生”的办学理念,逐步辐射、衍生出具有“尚武”精神和思想。“尚武”校园文化可以传递、丰富、生长、帮助和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尚武文化建设育人价值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也面临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已有的武术特色项目培育为圆心和起点,初步探索“尚武”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武术育德、启智、健体的功能,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彻“尚武崇文正德厚生”的办学理念,逐步辐射、衍生出具有“尚武”精神和思想。“尚武”校园文化可以传递、丰富、生长、帮助和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

一、 营造“尚武”校园物质文化

环境是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是师生生存与发展的具体时空。我校整体构建尚武、崇文交融的文化环境,高标准达到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童化和趣化,造就学校特质,使学校成为尚武乐园、智慧学园,成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文化家园。

(一) 在景点化的环境中营造武术氛围

学校对各楼层、文化墙、走廊、公共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多方筹措,营造浓厚的尚武文化校园氛围。在校园草坪中,有精心设计和布置的武术雕塑,栩栩如生展现武术动作造型;有学生命名的“飞鸿园”“致和园”。走进校门,有武术主题墙,有特色文化墙;操场上有武术的图示、谚语、名言;楼道中展示了我校的“武术之星”以及武术名家的照片;两层走廊分别为尚武和书香主题,书香连廊内,既有中华文学发展史的介绍,又有流动书架;校园橱窗内,既有丰富校园生活的留影,又有同学们参加武术活动、表演获奖的照片……校内处处彰显武术文化特色,让人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武文化氛围。

(二) 在参与性的环境中创建武术文化

班级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班级文化对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积极发挥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自主经营下的校园生活。

一是班级管理角色全员化、动态化。学校根据班级生活需要以及学生实际,各班都设立了小岗位。如服务类岗位、纪律类岗位、学习类岗位、活动类岗位,体现因事设岗、因人设岗的原则。在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我校逐步制定了岗位职责,加强指导与评价,并且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学校处处穿梭着学生忙碌的身影,在参与中,孩子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二是班级活动开展自主化、多样化。学校日常化开展班队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成长,并在成长中获得了快乐。如我校的升旗仪式以班级形式承办,同学们通过讲故事、演讲、朗诵等方式展示了班级风采,学生爱听爱看。我校的电视节目主播由各班负责,设“校园快讯”“成语故事”“经典诗词诵读”“武术之窗”等固定栏目。如大拇指中队的电视节目,围绕“珍爱生命”主题展开,活动情况在《常州日报》上刊登。

三是班级文化营造丰富化、个性化。我们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从“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做起,展示了学生成长的全景,展现了每个班级的特色。如“学习园”“信息窗”“目标栏”“成长树”等,不仅营造了优美的班级环境,还真实地展现了学生发展、成长的历程。围绕特色班级建设,各班呈现显性的文化标志(如班名、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等),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评,举行班歌大家唱等活动。在活动中,班集体的荣誉感显著增强,凝聚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 充分挖掘“武术展览室”的育人价值

学校精心设计、筹建了武术展览室。武术展览室的建立为学生了解武术、学习武术、交流提升提供了平台。我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一资源,并且每年不断丰富拓展这一资源。现在,学校的武术展览室不但是我校武术教育实施的窗口,更是同学们最向往和喜欢的地方。

二、 开发“尚武”校园课程教学文化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套路拳种繁多,选择适合小学段学生的武术教学内容,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更是与学生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与武术教练多次交流,在实际的武术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武术教学内容,以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武术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 课程内容在实践中调整

起初,我校从二年级开始实施武术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两课时,分别为一节新授课、一节练习课,然后逐步向其他年级推开。在课程安排上,我校将武术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合理配置,相互协调,使武术课程能顺利展开,引导教师按照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将武术校本课程的管理落实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网络中,使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督促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前,我们又调整了武术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置武术课,并依据学生年龄和武术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进行了系列性安排:一年级学习武术操和基本拳法;二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五步拳;三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一段长拳;四年级学习武术基本知识、少儿初级剑术;五年级学习十六式太极拳;六年级系统练习。我校通过综合活动使学生基本技能得以巩固和组合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武术在课堂学习中的牵引作用,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武术的情感。

(二) 武术校本教材在研究中完善

起初,我们组织学校的武术教练、美术教师、语文教师编写了武术校本教材《武姿飞扬》。教材内容主要是将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习的武术技能内容,即武术基本功、五步拳、一段长拳、少儿初级剑术、十六式太极拳等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在本册教材使用一学年以来,我们发现《武姿飞扬》这套教材的内容过于集中呈现武术教学的套路内容,而忽视了武术文化对学生的感染、熏陶作用。于是在2014年暑假,我们又着手规划,重编第二套武术教材《武文化》。这套教材在第一套教材的基础上,更多地增加了学生武德培养和武术常识的内容。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均分为四章,即第一章“武术常识”,第二章“武术技能”,第三章“武德培养”,第四章“武姿飞扬”。为了使用好本套教材,我们制定了《武文化》校本教材各年级教学计划表,有计划地在各年级开展武术教学工作。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学生中使用了近三年,学生反响良好。

(三) 武术操百花齐放

近年来,为了将武术课程进一步推广和开发,学校将其与“大课间活动”结合在一起,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做武术操。在武术教练的口令中,孩子们“嘿”“哈”的一声,齐刷刷向前,各个英姿飒爽,精神抖擞……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武术操的热情,我校还自编了武术操前奏动作《自强进取歌》。在熟练掌握第一套《旭日东升》的基础上,2012年,我们又组织学生开始学习全国统一推广的第二套武术操《雏鹰展翅》,本套动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在整个武术操学习过程中,教师也积极投入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练习,从而将武术操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四) 武术社团常年训练

学校成立小精灵武术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从2~5年级学生中选拔了一些爱好武术以及在体育方面成绩出众、有特长、身体健康、身材适中、动作灵活、能在家长的配合下长期坚持训练的同学组成学校武术社团,每周安排周三、周五下午一个小时的时间对社团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将武术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武术教学内容也进行了适当拓展。这些小精灵武术社团的同学们,每年都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常州市的武术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 学科学习渗透展现

课堂学习是学校生活的主阵地。我校注重把武术的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精神融入学科学习,制定我校学生的《新常规序列》,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多元评价。为了激励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学校根据学科课程实施框架及《吕墅小学学生基本学科素养过关测试方案》,建立《学生基本素养达标卡》,加强过程管理和检测,做到人人过关。同时学校组织学科研究及竞赛活动。如语文学科深入开展课外阅读研究,利用每周一次次的阅读指导课强化实施,开展课外阅读课型研究,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开展常规的写字比赛、经典诵读及古诗诵读过关测试、作文竞赛等,一次次不断提升学生的母语水平,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中,同学们改变了以往“等、靠、拖”的学习方式,能发扬拼搏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战胜学习上一个又一个堡垒,成为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集体。

目前,学校确立“文武兼备和谐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略,进一步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体系。开展“生命课堂”的研究,以“交往互动、技术融合”为关键词,形成各学科课程建设体系。把传统的教学改造为民主平等的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充满活力的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师生享受成长的喜悦。

三、 打造“尚武”校园学生发展文化

我校开展“尚武”教育系列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和武术基本套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传承武术精神,进一步丰富立志教育、养成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涵,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我校主要是从“修尚武之心、育尚武之智、养尚武之行、炼尚武之体”方面开展“三色”教育活动。

(一) 策划系列主题活动

我校实施武术教育,凸显以武文化为核心的和谐德育体系。我校确立了“志存高远,文武双全,身心两健”的学生培养目标,以生命的自主、自觉、自强来诠释武术精神,促进身心发展。围绕学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学校精神,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我校整体策划全年的德育活动,主要围绕三大主题展开:

1. 在立志教育中体验武术精神——爱国报国,志存高远。学校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如“烟雨清明”“月圆话中秋”“走进春节”等;开展社会实践体验,如参观“吴氏中丞第”“华夏艺博园”,参观红梅公园、中华恐龙园、太湖湾风景区、新四军纪念馆,开展花山军营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成长,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将自强不息民族精神与武术精神相结合,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华武术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发展壮大,武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2. 在生命教育中融入武术精神——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我校特别关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和谐的生命,必须要强身强心,自主自强。

学校的武术健身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园主题节。在已开展的八届校园武术健身节上,不管是什么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努力展示自我风采。在读书、科技等各类活动中,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实,在实践中收获,真正体现学校武文化所追求的“拼搏奋进,不断创新”的价值追求。

3. 在养成教育中传承武术精神——有礼有节,求真求新。“未曾习武先修性,未曾学艺先明礼”,我校的武术教育除了“德”以外,还强调对学生“礼”的培养,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如《弟子规》是我国文化瑰宝,教育内容影响深远,我校要求学生习武先从学习《弟子规》开始,让学生明白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形成严谨细致、团结守信、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我们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礼节引入武术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编著了《吕墅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规范三字歌》,各项要求简单易行,朗朗上口,并通过红领巾值岗、班级岗位建设、文明班级、文明之星等评比活动中逐步地落实和完善。围绕“课间文明”“路队整齐”“讲究卫生”“学会倾听”“积极发言”“安静早阅读”六大规则,以“十好”要求,岗位、礼仪、好学、环保、健美“五星”评比为抓手,开展小精灵道德银行建设,有力地帮助和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学期,我校还开展了“我型我秀”系列展示活动,第一阶段是坐、立、行的活动展示,在各班认真训练的基础上,分批进行过关展示,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路队行走姿势有了较大进步,较好展现了吕小武娃的精神风貌。第二阶段是“三操”(眼保健操、广播操、武术操)的过关展示活动,通过分批展示,学生的“三操”有较大进步。依托“我型我秀”这个平台,学生的常规行为有了较大改善,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尚武”文化的涵育,我校将培养“仁爱智慧,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和“志存高远,文武双全,身心两健”的吕小学子,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徐亚红 陈兰芳

第三篇:校园网建设初探

一、引言

校园网络作为一种在学校应用的局域网,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第一,校园网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第二,校园网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备课,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支持教师再学习活动等。第三,校园网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第四,校园网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所以校园网应是一种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

本文从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保障体系、教学资源和校园网络应用等四个环节来探讨校园网络建设策略,实现促进教学改革、培养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学校校园网络的基本框架

根据学校校园网络的四类典型应用即可确定学校校园网的基本框架。它是一个由若干个多功能教室、若干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虚拟图书馆、一个办公网、一个信息中心和一些其他应用构成的局域网络系统,并通过一个边界路由器与因特网相连。

(一)虚拟图书馆

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资源服务器上,或通过Video服务器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学生与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的对资料进行查询、检索和使用。

(二)电子备课室

为教师提供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工具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环境。它由采集压缩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光盘制作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服务器和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

(三)学校办公网

通过在校园网上运行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的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可在网上进行信息发布。

(四)其他应用

如校园卡系统,利用校园网和智能卡(IC卡)技术,形成学校内部完整的校园卡系统,通过一张IC卡,可以作为学生证、上机证、借书证、电话卡、就餐卡等,使学校全面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另外,边界路由器是整个校园网的“门卫”,它负责校园网的安全。它的“过滤”功能只允许那些“干净”、合格的信息自由出入校园网。它既是校园网与因特网沟通的桥梁,也是校外教师和学生远程接入的通道。

三、校园网络规划的策略

根据校园网络四要素,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一)建设原则选择的策略

校园网络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在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网络应用和服务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应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基础设施是为最终应用服务的。

开放性原则:校园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开放性原则包括采用开放标准、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开放用户接口。

先进性原则:建设校园网络,尽可能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使用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先进性原则包括设计思想先进、软硬件设备先进、网络结构先进、开发工具先进。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还有几项设计原则是必须考虑的,它们是:

可靠原则:网络的运行是稳固的。

安全原则:包括选用安全的操作系统、设置网络防火墙、网络防杀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工作制度的保密。

高效原则:性能指标高,软硬件性能充分发挥。

可扩展性:能够在规模和性能两个方向上进行扩展。

建设原则是网络规划和方案制定的方针,不同的原则侧重会产生不同的方案。每个学校应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原则来指导校园网络规划。

(二)网络技术选择策略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1. 局域网交换。传统的局域网(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都是共享介质网络,也就是说,网络上同时只能存在一次网络对话。局域网交换的优点表现在:1)简化了网络和工作站的管理。2)网络延迟降低,对路由器的依赖程度也大大减少。3)廉价的、专用的连接带宽。4)与现存LAN兼容,并且可以与ATM无缝集成。

其缺点如下所述:1)网络连接所支持的物理距离有限,扩展性能差,不支持广域网连接。2)无传输优先级保证,不适合于多媒体应用环境。3)流量缓冲器小,没有流控机制,不能满足主干网的要求。4)不具备有效的广播管理能力。局域网交换非常适合于工作组和桌面机环境,但是不能用它来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不能满足主干网和广域网连接的要求。

2. 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是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扩展。它的传输速率为以太网的100倍、快速以太网的10倍,解决了网络主干的带宽问题。

3. 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Cisco Fusion体系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减少改变的管理费用,还能够保证原有的访问安全性以及集中化的策略控制。其次,VLAN还应当针对于园区网的带宽和性能进行管理,即在与用户位置无关的前提下,能对广播和多址广播进行限制。

一个完善的VLAN解决方案应当具有如下特征:1)VLAN之间能够跨越多个交换机和不同LAN技术进行通信。2)VLAN之间能够进行第三层路由。3)能够根据成员策略自动为某一VLAN增加新用户。4)能够监测和理解每一VLAN中的流量。5)能够集中控制和管理VLAN。6)能够按VLAN来对网络利用率进行规划和优先级设计。

近几年以来,用于转发流量的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其原理大多数都是基于基本的桥接或路由机制。从定义上讲,一般的局域网交换就是第二层桥接,数据帧是利用第二层MAC地址来转发的。而第三层交换几乎总是路由,也就是说,数据帧是利用第三层地址来转发的。第三层交换技术大致分为三大类:基于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路由、直通式路由和标记交换。

基于硬件的路由是最常见的第三层交换,它与传统的路由基本上是一样的,数据帧是根据第三层目标地址来转发的,而路由发现协议,如RIP、OSPF等,用来决定网络拓扑和目标可到达性。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硬件路由的帧转发功能是在ASIC(专用集成电路)里完成的,而不是象传统路由一样是借助于软件计算。硅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完成以前只能借助软件才能执行的复杂功能成为可能。这样一来,既大大提高了路由的处理速度,又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直通式路由充分利用了某些面向连接的网络如ATM的优势,从中介的路由器旁路,直接在通信终端之间建立虚电路。路由器中继数量的减少改善了网络性能和扩展性。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面向连接的网络里才能实现直通式路由,因此,迄今为止唯一已经完成标准化的就是MPOA/NHRP。

在标记交换模型中,网络给源和目的子网之间的路径分配标记,利用这些标记来转发数据包。中间的路由器预先计算好转发方向,然后利用标记,进行第二层的交换,而不是第三层地址来转发数据帧。标记交换有助于提高大型互连网络的传输性能和扩展能力,但是迄今为止,相关标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还有待制定。

(三)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因此,由各种传输介质(光纤、电缆等)、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等一系列设备组成的布线系统就成为整个信息流通的必经之路,一旦通道阻塞,整个校园网就会陷于瘫痪。好的布线系统不仅方便日后校园网的维护、检修故障,更有利于未来校园网的扩充和升级。因此,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结构化布线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过程中要统一严格按国际标准;建立详细文档,便于今后网络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采用国际标准协议及标准接口,把各类计算机、程控交换机联接入网,并保证以后的机器方便入网。布线系统应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建设内容选择策略

学校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外,还有一些典型项目。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下,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

四、校园网的资源建设策略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各类资源;图书情报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发布,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庞大资源的建设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链接。将学校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第二是镜像。通过与Internet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第三是自主建设。它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心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的优秀的CAI课件。

资源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创建良好的资源搜索引擎,使建好的资源库发挥充分的作用。总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五、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策略

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它涉及到:

(一)校园网的管理策略

校园网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来负责。校园网的管理包括网管人员、网络及电教设备、相关资料等的常规管理,同时也包括电子邮件、网络资源及网络计费等的管理。

(二)日常维护策略

校园网日常的维护工作需要定期更新,可以通过由计算机教师带队的课外活动小组来完成部分维护工作。

(三)技术人员培训策略

学校应该选拔优秀计算机教师参加培训,负责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再带出第二批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

六、有效应用校园网络的策略

校园网的应用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让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使用校园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

1.学校可以组织讲座和经验交流,因势利导,激发动机。学校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改革管理的机制,创造一个网络应用的气氛;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校园网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作用,自觉的将校园网应用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2.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对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Internet应用的培训;另一方面借助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让广大教师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对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他们应用网络辅助学习能力。

(二)通过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并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使要求使用校园网的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应用网络。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类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它也为教育提供了实现飞跃的机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要面向网络。实现网络教育的前提是网络的建设,而学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硬环境的建设,还必须包括校园网络的维护与保障、校园网络的资源建设和校园网络的有效应用等其他三个环节。只有充分有效的应用校园网络,才能导致整个教学模式与教育观念的彻底变革,才能适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各个学校可结合本学校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网络教育之路。

作者:魏晓晖 王伍伶 师胜利 杜文丽

上一篇:版画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全隐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