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心理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关键词:旅游心理学;培养目标;课程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旅游心理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旅游心理学论文 篇1:

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

摘 要: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而其精品课程的建设更要体现我国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它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旅游心理学及其精品课程特点出发,分析目前我国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建设和改革我国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字: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特点;问题;建设和改革;措施和对策

作者简介:高嬿嬿(1958-),辽宁沈阳人,广西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心理学。

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大趋势下,对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也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构建的一项重要任务。从9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旅游心理学专业,在我国旅游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改革和研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其经济性和普及性可以为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努力和探索,因此,改革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对于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深化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1]

一、旅游心理学及其精品课程特点

所谓旅游心理学,它是一门存在于心理学和旅游学之间的特殊学科,拥有自身的独自研究领域并且实用性较强,因此旅游心理学在整个旅游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针对其教学规律和课程改革的探索就更为重要。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是把教学特色和教学水平结合起来的优秀课程,不仅能够恰当的运用当代的教育模式和技术突出教学效果优势[2],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它是旅游心理学专业的核心部分,对于高职旅游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和推进作用。通过对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心理学的有关基础知识,把握专业中涉及到的旅游相关因素的心理活动和文化风俗,清楚旅游心理学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以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占领专业领域的一席之地,不仅涉及范围广泛、学科交叉性强,而且理论基础全面、实用价值较高,旅游心理学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旅游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一方面,其基本内容和目标是针对旅游业及旅游者的特点来进行分析,研究旅游管理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实践以深入分析和探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状态规律,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改革要注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旅游因素的各个环节,这是高职院校学习旅游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必熟识的问题。[3]

二、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关于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培养21世纪新的旅游心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下面从几方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在旅游心理学课程上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对精品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旅游心理学设立为基础考查课程[4],这就使得很多高职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旅游心理学强调学生的独立行动和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很多高职院校中旅游心理学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跟随教师的思维,形成懒惰性和依赖性,进而体验不到这门课程的新鲜感,导致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难以充分被调动起来。

(二)在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内容和选材不够合理科学,教学模式过于守旧传统,同时课堂上多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能力研究。目前来说,关于高校旅游心理学的教材版本众多,并且侧重点和内容结构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高职院校对于此课程的教材选择多向性,如果对其选择不合理,则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改革。再加上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实施上教师的主导位置,使得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上学生长期得不到满足,不仅使得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降低,而且思维活跃性受阻,这大大阻碍了其对于旅游心理学科的学习和掌握。

(三)对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运作过程缺乏创新精神,并且缺乏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使得不同高职院校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设置的改革程度不同。目前来说,很多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一般是模仿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且出现大量重复,忽略了对高职学生实践性培养,不仅使高职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很大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结构的认知和补充,从而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过于独立,导致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很难做到有效地沟通和互动,这样在某些角度限制了学生对旅游心理精品课程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了教学成效。[5]

(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于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对一般高校较落后,在对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只注重于课堂的授课,根本不理会学生接受的程度和深浅,一些高职院校对旅游心理课程的教师教学评价上不够完善,多以教学大纲的内容来进行评估和考核,从而导致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滞后。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具体指导,使得学生在对此课程实习中综合实践运用较少,而面临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部分由于经费、场地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又不能使知识同实践有机的相结合,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对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三、建设和改革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措施和对策

首先,高职院校应对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进行结构的重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选择主动性。在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上既要重视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又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给予指导,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对目前的旅游心理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审视和重组,以基本专业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作为课程的主体,真正实现高职旅游心理专业教学目标,以培养实用型和复合型的旅游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在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上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合理选择教材、挖掘教材潜力,并更具教材的内容把基本知识和创新实践结合在一起,作为高职旅游心理学的教学重点来抓,提高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成果。比如可以运用教学仪器和器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图例、景观等形式直观的展现教学特点,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讨论、心理测试等手段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公平展示的机会。

其次,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目标来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从而对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革,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同步进行的方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教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体系,以培养高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革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对旅游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其将所学知识转为实践行为的能力。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不能单纯强调高职技能的培训,而应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我国教育体制。

再次,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质量观,其评价标准应该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应高职学生的能力提高水平作为衡量依据,对教师的课程评估也是如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可以采取教师自己评价和学校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的多种评价形式,在评价的时候要向多元化发展,不仅要考核其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进行相应的口试训练,并重点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针对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这一特别课程,教师应正确的清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要性,从根本上改革教学的整体思路,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课堂上纠正高职学生固有的心理,最大限度的使课堂变得活跃,从而调动起学生们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自觉学习,增长技能。

最后,高职专业教师应合理构建旅游心理学情境学习模式,因为作为特殊专业的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尤其强调学生对于情境的分析能力,及在客观环境中感知事物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再加上几乎所有的旅游心理都产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下,通过营造真实的情景和模拟过程,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实践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感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模式下不利于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实施和改革,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特别是旅游心理学教师应开设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课堂,甚至可以进行户外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未来的工作当中,增强学生的实战效果。使学生们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氛围内,更好地对旅游心理学进行掌握和熟记,从而缩短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爱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不断改革的教育体制下,高职教学模式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高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在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上应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此,加强和改革高职课程教学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校和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和方式,打破原有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质量关,提高教学评价机制,并建立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场所,使理论知识同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提高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旅游专业的体制结构,才能真正推动高职旅游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根良,陈小云.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9).

[2]沈梅.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3]薛群慧,等.论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研究,2011(01).

[4]陈丹.高职《旅游心理学》教学初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04).

[5]马建川.强化教学效果服务旅游发展—浅谈加强高职学生《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26).

责任编辑 谢荣国

作者:高嬿嬿

高职旅游心理学论文 篇2:

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培养目标;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旅游心理学》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主要是为旅游公司及宾馆、酒店培养导游、一线服务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心理学》,它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更新观念,树立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观念,在该课程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旅游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材的建设与改革

教材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至关重要。对于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旅游心理学》教材,要采取教材的科学选用与校本教材开发有机结合的机制。面向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旅游心理学》教材也不少,其中有些教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并配有合适的大量案例和实训内容,对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也较为适合。然而现有教材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且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实习实训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应加强《旅游心理学》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开发要符合以下两个原则。

1.“三个面向”的原则。第一,“面向专业”,校本教材要结合旅游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开发,同时,教材课程体系、内容要带有区域、院校特色,体现实用性和创新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第二,“面向学生”,教材内容设置要有一定的弹性,要适应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第三,“面向科技”,形成立体化的教材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有纸介质的,也应有电子的、网络的非纸介质的,应既有静态的文字描述,也要有动态的动画演示。

2.“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就是教材的内容体现较强的应用性,适用于旅游业的各个岗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技能。所谓“必需”就是满足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对旅游心理学的最低要求,同时,课程调整要与顺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凋发展。所谓“够用”是指在教材内容和体系设计上切合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学实际需要,以及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目标,同时,对《旅游心理学》校本教材中与其他旅游专业基础课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并力求通俗阐述和深入浅出,够用为度。

三、课程教学重点内容体系建设

1.课程理论教学重点内容体系建设。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上将《旅游心理学》分为三部分介绍,即旅游者个体心理,旅游服务心理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其中旅游者个体心理主要包括旅游知觉、旅游需要与动机、旅游者态度、旅游者人格、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等;旅游服务心理主要包括前厅服务心理、餐厅服务心理、客房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等;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人际关系、旅游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旅游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和旅游企业领导者心理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前两部分内容的讲授,而对于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内容的学习可作为让学生了解的内容。这样做既可以突出高职的特点,又能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有所侧重。

2.课程实践教学重点内容体系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就要设计好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旅游心理学》课程理论教学重点内容体系将其实践教学重点内容体系设计(如下页表1所示)。

课堂实践部分采用心理测试法、讨论法、能力训练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时,一般需要有酒吧,酒店前台,客房、餐厅等实训教室,从事订房、餐饮、咨询等模拟服务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无论是讨论、能力训练、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还是调查和访谈活动,都是采用教师引导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学任务的布置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然而学生个体需求的多样性,使得界定和设置教学任务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此主张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实践情景和职业岗位情景中完成学习。也就是说《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设置不是面向单个学生的个体需求,而是面向旅游服务的工作岗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使学生通过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很明显。

2.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出各种模拟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层地学习和掌握好理论知识,并通过情景模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虽然只是衡量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程度的一种手段,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行动方向。如果对于《旅游心理学》课程考核仅仅只是依靠期末考试,对学生平时的考核不关注或者关注度不够,就会造成学生忽视平时学习,只重视期末的“突击”式学习,这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改革和创新《旅游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

1.将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课后实践成果和期末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占一定比例。具体操作如下:课堂发言、讨论占20%,重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课后作业占30%,重在检查学生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占50%,重在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程度。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闭卷部分主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卷部分主要检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两部分分数比例分别占40%、60%。

以上的考核方式,重在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积累,并注意锻炼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的最后 “突击”,更应在平时下工夫,关注平时知识的积累,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适应专业需要,使自己成为适合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来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行动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金花.《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J].老区建设,2009,(22).

[2]韦福巍,覃举东.高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09,(8).

[3]邓君.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4]沈梅.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责任编辑 魏杰]

作者:赵根良,陈小云

高职旅游心理学论文 篇3:

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通过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针对《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即学校应更加重视《旅游心理学》课程,明确其教学目标。

“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学情现状的情况下,结合教学实践,改革《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

一、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提高《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旅游类人才是当务之急。目前,《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侧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可以从事某种岗位的相关工作。因此,高职高专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高职高专学校重视旅游类实践课程,比较重视旅游类文化课程,《旅游心理学》等旅游基础课程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学生也因此不重视该课程,影响教学效果。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

在高职高专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改革不够深入,例如有的学校《旅游心理学》仅仅是教学内容中加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导致《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为《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不够深入。《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不深入主要表现在该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部分教师认为,《旅游心理学》课程不需要与专业工作密切结合,主张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一致;部分教师主张《旅游心理学》课程需要与专业工作密切结合,主张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不需要统一。另外,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授课方法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旅游心理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所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旅游心理学》的任课教师必须对课程进行深入设计,通过课程的导入、授课方法等改革提高课程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不深入的根本原因是任课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由此可见,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深入研究《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提高任课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二、关于《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应更加重视《旅游心理学》课程

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从事旅游行业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掌握旅游类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小组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创新的能力等多种职业能力。提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较多机会的锻炼才能使某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旅游类专业班级学生较多,如果学生只能在旅游类实践课程上参与任务成为课堂的主体,将会因为学生过多,工作机会过少而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旅游心理学》等旅游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必须精心设计《旅游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旅游心理学》等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完成。

(二)明确《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深入研究《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否则必然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教学目标应有相同部分,还应有所区别。各专业在《旅游心理学》课程中都应该有性格、气质等与学生认识自己相关的知识,各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还应有与学生工作密切结合的知识,如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应有导游带团过程中游客的心理等相关知识,而酒店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则没有该内容。从而使《旅游心理学》课程既能让学生自我认知,又能与他人合作,还能具备旅游相关行业的素质。其次,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例如,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何带好老年团、学生团、政府团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布置教学任务时,需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任务的要点及考核标准,并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热情。

作者:孙彦逢

上一篇:劳动价值论发展论文下一篇:应用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