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设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与此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旅游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了解旅游行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从专业定位、教材开发、信息化教学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建设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建设旅游管理论文 篇1:

边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

摘 要:本文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院校为例,研究边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该如何创新、改革。社会科技发展是影响高职院校理由管理专业的一项重要因素,然而地域环境也应该被纳入因素考虑范畴。边疆的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的地域地理优势,发展本地旅游业管理人才,推广本地旅游教育、旅游经济等产业。

关键词:边疆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创新研究

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旅游业兴起,并使得社会对旅游业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品质的提升,社会对旅游业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自身课程设置,让课程设置满足大小教育、培养目标,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优秀旅游业管理人才。

一、目前旅游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项庞大经济行业,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交通出行、购物消费、订购住宿、餐饮娱乐等,都逐渐成长为各大旅游行业发展的经济产业链,在优化消费环节、降低成本费用的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消费旅游产品,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业从业者服务于旅游项目。2014年,我国的旅游来往人次达到了36亿之多,其中国内旅游业收入达到了3.4万亿元,且这個数目在近年来还在持续增长,可见旅游业目前十分吃香,甚至带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为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在目前多变的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最终结果。该类人才在具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在旅游管理岗位上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党的领导下,执行党的经济旅游发展路线与方针,积极参与旅游业项目工作,自觉为我国旅游行业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能够自觉接受旅游管理行业分配工作任务,并且能够掌握导游、旅游区管理、旅游购物向导等专业基础,且拥有积极的上进心,能够遵守基本的社会从业道德,行为习惯良好,具有团结协作等基本理念。

三、边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边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定要在边疆地理条件、旅游业所处环境、着重培养适宜本地旅游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安排专业课程学习。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也应该注重全国统一课程的设置与安排,特别是信息技术、英语、政治、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以及地理的学习,切不可疏忽基础知识的教学。

边疆高职院校更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精选专业课程。

根据市场、社会的需求,合理调整学校课程结构安排,使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选修课程均匀安排,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其他领域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适当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

四、边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就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作为边疆的高职院校,该校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特色、风景优美的地理条件,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制定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安排,输出不少旅游管理业高端人才。并以自身旅游业作为参照物,开设实践操作课程,使学生深入到旅游业学习当中,充分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真正含义。

五、小结

如今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国家为旅游行业制定了许多法律规章制度,规范现代旅游行业以及旅游教育项目等,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专业之一,未来旅游管理专业也将成为高端科研开发项目之一。目前的边疆高职院校应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并输出拥有专业素养、高尚职业品质道德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未来旅游管理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传承边疆地区特色文化,开发属于边疆特色的高品质旅游产业,提高学生能力,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财经学院)

作者:邓小娟 杨凌鹏

高职建设旅游管理论文 篇2:

浅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与此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旅游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了解旅游行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从专业定位、教材开发、信息化教学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管理专业 对策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业已经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1]。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这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决心。今年,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旅游业。

1 现状分析

1.1 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旅游从最初的单一入境游发展为出入境旅游并重的格局,中国当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出境旅游人数从1992年到现在,增长了约40倍,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

1.2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根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市场建设、人才需求的情况,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要突出科学性与发展性的原则,以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与支持旅游人才的培养。从旅游教育体系来看,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和职业教育这四个培养层次。2017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47所[3]。2017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分别招生336、2832人;2017年全国旅游管理类本科、高职专业分别招生5.9、11.3万人;2017年全国旅游类中职专业共招生10.2万人[3]。

1.3 旅游人才供求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分布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人才分布不均匀。酒店、旅行社与旅游车船公司、景点相比,更吸引人才,因而,人才储备较多偏向于旅行社和酒店。其次,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导游行业,特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初级导游员类似金字塔,处在塔尖的特级导游员少之又少。再如,酒店行业,有很多酒店工作人员并非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且酒店行业大多数人员学历水平不高,门槛低,这为培养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10年至2020年,世界旅游经济总量预计将保持在4.4%的年均增长率。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增加了5.8个间接就业机会。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约为7911万人,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占10.2%[2],每年还在逐渐增多。因此,这将会在中国有更多的就业空间和机会,旅游业也将需要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

2 存在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

随着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增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大多数学校未有专业人才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定位,对专业的发展较为模糊,人云亦云的现象存在较多。在招生宣传时,仅能宣传表层情况,缺少深度认识。另外,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消化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并不断内化他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体系需要完整的逻辑关系,有的学校课程体系方面存在杂、乱等问题,因人设课的问题屡屡存在。

2.2 教材使用需要与时俱进

对于一个实证性强、实践发展迅速领域的专业教学,必然需要密切注意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4],但目前很多学校配备的教材理论偏深,适用性差,知识更新慢。很多学校技能训练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使用上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将影响到学生的总体发展。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不足,学校无法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最后,很多学校图书馆能够提供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数量不多,涉及专业前沿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更新明显不足。

2.3 实训教学设施急需完善

目前,大多数本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教学设备不足,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一些院校已逐步开始重视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已無法满足教学需求,例如智慧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实验实训场地数量不足、品质不高等。虽然通过校企合作部分解决实训室不足的问题,但学生需要离开校门去到企业才能得到练习。由于校内实训室的不足,学生在校内基础实训时间不够、实训质量也不高,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大多数合作单位仅局限在省内或市内,学生到一线城市拓宽眼界的机会受到了限制。

2.4 信息化教学运用几乎为零

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比赛发展火热,而这种火热仅仅存在于一小部分人中,大部分群体对此仅仅听说过,基本不了解何为信息化教学,更不可能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教学。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日新月异,我们应该紧随潮流,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信息化教学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运用少之又少。或者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或者教师本身不想用新的教学方法。信息化的教学课堂对老师的要求较传统课堂要高很多。教师不仅在课前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多方面搜集信息,课后也有大量的工作。现在很多的景点、景区都有智慧旅游,而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智慧旅游,普通的教师也不敢讲授智慧旅游课程。或者,讲授智慧旅游,更多的也是照本宣科。

2.5 师资力量缺乏,不注重青年专业教师的发展

专业教师的自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专业的发展速度。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与学生比例完全不协调。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有些教师由其他专业转型,缺乏更深的专业认知。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够,一些教师还缺乏到旅游企业锻炼的意识,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层次不高。招聘的青年教师,刚上岗就要担任4门以上课程,对青年教师来说压力很大,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完成学院里安排的其他事情。青年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思考。有的院校,有“青蓝结对”,指导老师仅仅是为了拿一张聘书而热情担任,或被动接受,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3 对策探讨

3.1 强化专业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建设。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简化纯理论的教授;运用示范教学法、岗位教学法等实现实践课程的教学,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等方面具有系统性、标准性以及可操作性。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终生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并将智慧旅游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另外,加强专业方面的建设,形成专业的学术团队,丰富科研成果。

3.2 加强教材开发建设

开发旅游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讲义,使之适用现代学生的需求。专业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技能,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训练教材、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更新知识,使学生随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搭配相适应的教授方法,使教材、讲义、训练方案的作用达到最大化。另外,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馆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书籍藏书结构,增加藏书量和期刊种类,尽可能多的涉及专业前沿理论的专业书籍。将图书馆信息化,方便学生、教师查阅相关书籍。

3.3 加强实训教学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的投入。首先,建设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以满足教学需求。其次,与同市其他学校建立联系,共享部分实训场地。再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选择与百强旅行社集团和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合作(旅行社如:春秋、中旅、国旅、康辉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酒店如:希尔顿、万豪、洲际、香格里拉、凯宾斯基、喜达屋、雅高等高星级酒店集团及旗下品牌)。最后,对于学生实习地区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二线城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域。

3.4 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需要努力学习。学校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举办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要求教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现如今,支付宝、微信等使用的频率已远远超过现金,未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也将超越传统授课方式。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并强化考核制度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努力建成一支人员稳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每年选派相应数量的教师去旅游企事业单位顶岗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学能力。其次,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而不是让青年教师变成久而久之的隨遇而安,要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再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影响,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普通课堂。注重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学习,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最后,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建设。优秀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宋子千.旅游学概论[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国家旅游局.图解:中国旅游交出漂亮成绩单[N].2016-05-19.

[3] 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N].2018-04-09.

[4] 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5,21(z1):30-33.

作者:杨礼娟

高职建设旅游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浅析

内容摘要:旅游业是“无烟产业” “朝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已发展到新的水平,专业群建设也是时代潮流,本文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思路及措施几个层面进行简单分析,希冀对相关院校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旅游管理 专业群 目标 思路 措施

一、 专业群建设目标

专业群建设,一方面需要对行业发展进行调研,对人才需求有深入了解;另外对自身院校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认知,在需求与供应之间寻求平衡;在人才规格与院校能力方面有深层对接,同时对院校地区发展也应进行研究,把专业群建设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结合河南地方经济特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总目标可以表述为:根据市场导向,按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要求,以龙头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带动酒店管理、会展、空乘服务、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整个专业群的建设,提高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水平,建成覆盖酒店管理、导游、空乘服务、会展策划等多个专业方向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为本地及区域内高、中职院校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在旅游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成为中小企业人才教育中心,在社会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退役士兵高级技能培训方面提供与企业应用要求一致的培训和实训环境,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1.特色专业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围绕该专业,由地方和学校一起来建设一个和特色专业基础相关的,内在联系紧密的,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形成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1]。可见,特色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只有建成了特色专业这个龙头,才能够形成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因此,特色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

一方面,专业群的形成需要特色专业来带动,只有把特色专业建设好了,才能够发挥它的辐射功能,建设好相关的专业群。另一方面,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果又能促进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特色专业与相关专业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设好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工作重心,发展好专业群建设是工作的延续,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是把几个相近专业放在一起就行了,更不能脱离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去创造一个不合实际的专业群,而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目标来建设专业群。要体现高职院校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把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2]。因此,专业群的形成必须突出地方特色。针对河南旅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理位置居中,是全国交通要到和经济文化交流疏散中心这一特点,建设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外语导游、会展英语、空乘服务为补充的专业群这一思路,充分体现了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双赢模式。

3.产业链的形成是专业群建设的条件。专业群的形成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相符合。目前,我国旅游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旅游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显得捉襟见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产业链的兴起和消退导致就业岗位的此起彼伏。只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3]。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必须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实现通过产业链的形成来推动高职专业群的发展,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来满足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目的[4]。就河南而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到的交通、飞跃发展的经济,无不呼唤旅游产业链人才,在旅游酒店业、景区、交通及会展等方面亟待旅游人才的充入,以适应社会需求,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因此,专业群的形成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职学院内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4.地方财政的支持是专业群建设的保证。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专业群,需要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实习条件和实训设施不能完全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办学经费紧张、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高职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用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这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专业群建设的措施

1.构建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核心的共享型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群共享的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网站,实现省内及国内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的相互链接,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共享的专业精品课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作用。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6]。

2.建设开放共享的系列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3.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实现师资共享。专业群建设需要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做支撑,培养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要充分挖掘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的潜力,多层次、多渠道地利用教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产业链的技术力量实现企业和学校师资共建和共享,积极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和学校师资培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科研工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专兼职共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7]。

参考文献:

1.宋焱、黄俊、黄玲娟、杨洪、何俊阳;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三创”建设模型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月

2. 罗勇武;刘毓;肖冰;易峥英;何芸;;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现状述评[J];职教论坛;2008年11期

3. 赵鹏飞;苏成柏;;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蒋洁;;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路与措施[J];职业时空;2008年05期

5. 张淑艳;吕怀婉;杨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群集聚状态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6.王艳辉;;结合专业群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作者:柴爽

上一篇:企业课程仓储管理论文下一篇:会计专业培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