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培养全面细致论文

2022-04-18

[摘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全民教育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培养全面细致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质培养全面细致论文 篇1:

高职学生的现代管理方法

【摘要】当代高职学生管理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生的培养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培养需要从入学开始,做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近几年随着学生生源的逐年减少,高职学生“质量”随之也不断的下降,每年录取的学生在思想观念、日常行为等各方面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生管理年年要有新变化,级级学生不同样的管理方式,管理要有新思路,管理要适应新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本校的实际特点,说明一下当今高职学生的日常管理,以作与各位同行的交流。

高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的一线工人,但我校管理非常严格,在加大实践教学的同时,理论教学依然不放松,学生学习氛围非常浓,并且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专升本渴望,为满足这部分学生但又不失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注定学生管理要走不寻常路,以我管理的某专业2008级学生为例作说明,对班级管理具体来讲三年来大致是这样来管理的。

一、学生的分类

1.培养目标上的分类,这是必须的,但不是绝对的,是模糊的,在入学初始,对学生就进行了学习思想上的教育,把具有专升本愿望的划为一组,把非专升本的同学划为一组,这只是管理者自己的划分,而不是对学生在群体上的真正划分,主要是便于日后管理有的放矢,因为学生想法变化非常快,不能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在管理上具有很大差异,避免个别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再者入学时的想法不能代表毕业时的选择。

2.按能力分类,职业教育是学生踏上社会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培养的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能否及时适应社会,职业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培养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力上的培养,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侧重面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向的培养。比如一部分同学进行学生干部的培养,参与班级管理中来;对于有其他爱好的,要进行有益的引导,都能对学生起到一个能力锻炼的作用。

二、学生的培养

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的培养,也是“人”的培养,学生素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活动,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决定一切。不少学生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的学习。入学教育、平时班会,必须把学习放在强调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寓技能于教学、寓学习目标于教学,建立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了,管理的压力就骤然下降很多。

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明确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不论入学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学习是第一要素,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再开展其它活动。所以这个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上成绩总体较好,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只有一个学生在大二时沉迷于在手机上看小说,学习成绩亮起红灯,经过多次与家长的联合教育,该生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在思想上改正,避免了学习成绩继续下滑。

2.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部分学生将学习仅作为毕业的途径和手段,在学习上急功近利,避实就虚,重学历轻学识;同时部分学生片面认为“锻炼能力”最重要,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忙于外出打工;还有的学生很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只是机械地应付学习。以上真正结果是能力没有增强,或能力较片面,不能全面发展。

对此,新生入学时找有关专家在班内举办了一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讲座,让学生较早学会思考人生,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大一、大二连续二年带领学生参观学院组织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让学生初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助于学生清醒面对现实,估测大三毕业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使其更加发奋学习,热爱本专业。

3.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于成功的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班级中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或从小就是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关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缺少交际锻炼,自身缺乏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少学生因为交际能力差而自卑,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普遍不自信,在找工作时,经常出现笔试过关而面试不能通过的情况,因此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积极给学生创造交际锻炼的机会,学会团结协作,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团体合作的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假期,学生应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兼职一些有益的工作,既锻炼了自己,又能替父母节约一部分生活费用。

4.班干部的培养

若将专业班级培养成功,仅靠一个能干的优秀班主任是不够的,还必须组建一支敬业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级的学生骨干,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善于在新生中发现、认真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对于主要班干部要保持其在班级内的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换,有利于树立其在班级中的威信,这也主要得益于班主任初选班干部时的能力。通过服务班级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推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不要“放任自流”,忽视对他们社交能力的锻炼,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社会锻炼,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5.心理素质的教育

一个稳定的班级不仅取决于大多数学生,重要的是取决于班级中的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家庭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经常违纪的学生、少数的心理亚健康的学生等,要经常与他们较流,培养他们积极阳光的一面,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给予合理的困难补助,引导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否则个别学生心理上的波动,都可能给整个班集体的管理带来困难,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提出的问题要更加细致的回答,鼓励这部分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

通过以上培养,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德、智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做事量力而行,学会做事“三思而后行”。

三、学生的日常管理

1.安全管理

安全是多角度的,既有人身安全,也有财物安全,安全管理不要仅从表面理解,而从思想上、根源上认识。如财物安全,要让学生明白,一是我们不把手伸向别人,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二是如何防止别人把手伸向我们;再如交通安全,我们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规,还要防止别人违反交通法规对我们造成危害;再如宿舍内大功率电器、酒精炉、管制刀具等绝不能存在,在安全上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然用一次不会出现问题,前几年出现的某高校宿舍楼失火的教训,非常沉痛,决不能掉以轻心;管理者更不能出现麻木。

从另一角度上讲,学生安全是我们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

2.做好一日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是指早操管理、宿舍卫生、日常行为等几个方面。

很多学生和管理者认为这几个方面不重要,树大自然直,大学生了,在这些问题上应该任其自由发展,我认为以上想法有欠考虑,三年来我坚持让学生跑早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煅炼身体、保证早餐及第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坚持清理宿舍,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保持一个整洁的宿舍是每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上两项可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惰性。再如大学生的言谈举止、一行一动、时装打扮等行为要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行为标准,摒弃不道德或不礼貌的个人行为。

加强这几方面的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又能解决日常懒散行为,对于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有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

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毕业时,该专业共出现了2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0名省级优秀毕业生,系学生会主席也出自该专业,同时还出现了7名系学生会和团委的部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是一个成功的班集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教育,我们要正确地把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明天,为祖国培养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争论和趋势[A].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1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嵩.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4):6-10.

[3]王剑敏.高校应积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J].江苏高教,2004(4).

[4]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徐挺.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A].赵居礼等.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燕金华(1975—),男,山东广饶人,工程硕士,东营职业学院工业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兼职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燕金华

素质培养全面细致论文 篇2: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内容与实施

[摘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全民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出发,详细剖析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提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实施必须与当前社会需求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个性特质相结合,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院校;立德树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生涯

[作者简介]李龙山(1965-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硕士。(江苏  泰州  225300)曹必文(1964- ),男,江苏泰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校本研究”(课题编号:D/2016/03/019)和2016年度江苏省第四期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知耻明礼德育课堂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ZYB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①。归根结底,就是要立德树人。职业院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需要对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内容,确定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最佳途径,从而确保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圆满完成。

一、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德育工作的目标,还是整个职业教育的目标。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关系国家民族的兴亡。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职业院校做好立德树人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在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与时俱进,保持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发展。二是建树学校良好品牌。新时期对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做好立德树人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更好更快地从学生转型为社会人,迅速融入职业发展轨道。因此,做好立德树人教育,在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同时,也树立了学校良好的教育品牌。三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只有将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职业院校才能够培养出将自身、集体、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优秀人才,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个人品德,发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就业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也包括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基础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培育人才的工作目标,而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提前进行符合职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从而确保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始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职业道德教育

1.职业价值观培养。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加大责任感、奉献精神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以尽职尽责、细致认真、积极进取为荣,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能正确看待劳动对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能够始终以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积极主动的正确行为对待自己的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一丝不苟地完成岗位任务。

2.职业态度培养。职业态度既体现在工作质量上,也体现在工作效率上。职业院校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融入教育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够以行业与企业的基本准则为要求,将精益求精、工作严谨这一职业态度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信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始终脚踏实地、尽心尽力、乐于奉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3.职业精神培养。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应将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作为主要培养方面。另外,由于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要求方面并不一致,因此职业院校在实施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团队精神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具体专业和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例如,机电、建筑等專业,需着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化工、信息等专业,需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统计、财会等专业,则需着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遵规守法精神等。

(二)职业技能教育

1.通用能力培养。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人的能力素质通常可以分为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技能、知识五个层次。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由于学校的知识技能教学强调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自我概念”这一能力素质层次中,有较强的实用倾向,同时在动机方面,又以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为生存发展的起始目标。因此,职业院校在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对学生通用能力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避免与学生实际情况及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具体到教育教学上,通用能力的培养应落实在计算机、外语等通用技术的掌握,以及各类商业性应用写作、营销策略、文明礼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

2.专业能力训练。在对学生进行通用能力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应根据学校的硬、软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结合新时期人力资源市场对综合型、服务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训练。在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强调操作性、规范性、实用性、安全性,并结合不同专业和具体岗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和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技巧。例如,营销专业的学术必须具备市场调研、活动策划、营销推广以及成本核算等技能;汽修专业的学术必须具备汽车维护保养,汽车水路、油路、电路的维修技能;物流专业的学术必须具备产品包装、物流追踪、成本核算等技能;等等。

3.社会能力提升。社会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快速适应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提升学生社会能力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之一。具体到教育教学内容上,职业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包括适应性行为指导和社会技能培养两方面的教育。从适应性行为来看,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目标达成、任务分解、团队参与等协作技巧的指导;从社会技能来看,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与不同对象与组织的谈话技巧,积极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待他人的同时更好地与上级、同事进行沟通等,使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快速融入不同岗位,在集体组织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职业规划早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样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现代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人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职业抱负,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相统一。因此,职业院校要善于发现学生兴趣、才能与职业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将个人兴趣与专业技能、职业资质、具体岗位需求相结合,形成完善的职业观,在以后的工作职场中能够从容应对激烈的竞争。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应放在职业兴趣发掘、培养方面。

2.职业规划发展教育。在对学生早期职业兴趣进行发掘培养的同时,职业院校还应向学生全面介绍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学生个人发展愿望和未来规划,并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对专业技术型发展、企业管理型发展、技能操作型发展、专业技术与管理型发展这四类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全面仔细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设立阶段性目标,同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3.职业规划实践教育。职业院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才干,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结合所学专业,增强职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类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等,使学生在实际作业环境中进一步明确职业定位,了解自身的长处以及今后的发展重点,结合未来职业目标,自觉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对最初的职业定位、努力方向等进行适当调整,不断学习更多职业技能,持续提升自我,加强自身发展,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新时代职业院校育人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还要结合劳动力市场对学生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平的全新要求进行整体考虑。因此,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与当前社会需求相结合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期,对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计算机、编程、3D动画设计等新型行业不断涌现,在创造大量技能技术性岗位的同时,也对传统职业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职业院校要想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立足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在保持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适当调整专业,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对接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专业课教师要深挖本专业中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进职业技能教育,实现技能和德育的融合,使学生在有一技傍身的前提下,以德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二)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职业院校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因此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传统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以志愿者、短期生产性实习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体验为主。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在线下展开,还可以拓展到线上。例如,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方向,利用互联网帮助各类有需求的初、中级电商人员进行店铺装修、设计并提供客户服务等。总之,职业院校要在立德树人方针的指导下,将实践教学纳入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三)与学生个性特质相结合

职业院校学生既具有这一年龄段群体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总的来看,职业院校学生普遍较叛逆,道德意识较为淡薄,但比较热衷于人际交往,心理韧性较高,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与动手能力。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平等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一方面,建立丰富的学生社团,鼓励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质踊跃参加社团活动,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对校史馆、图书馆、校园网站、校刊校报等主题教育,将典型的劳动模范生平事迹进行宣传推广,并根据学生特点,每月、每年举行丰富多彩的系列文体竞赛活动,让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行为举止中。

(四)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奋斗动力不足,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以及成长极为不利。因此,职业院校立德树人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环节,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苦练本领;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方向,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引入职业生涯测评、人格测试等评测体系,帮助学生辨别本专业就业岗位中存在的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在了解掌握本专业以及未来就业岗位全面信息的基础上,使学生结合个人特质对职业生涯进行客观合理选择,建立符合自身能力与现状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较为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激发潜能,不断提升自己适应工作的能力,将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技能掌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毕业后以最快速度适應岗位要求,融入组织与团队,更顺利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注释]

①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19-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参考文献]

[1]崔保师.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J].教育研究,2018(9):4-8.

[2]马孝民.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好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专访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许琰[J].河南教育:高教,2018(6):54-59.

[3]林梵.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6):22-24.

[4]谭秀森.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51-54.

[5]慕博华.从技术伦理学看高职“立德树人”的路径[J].职教论坛,2017(23):17-21.

作者:李龙山 曹必文

素质培养全面细致论文 篇3:

新会第一中学“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摘 要:新会一中坐落在文化名城——新会区,是一所百年学府,学校在历史传承和新时代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着“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学校的再次腾飞,学校在环境建设、管理规范、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拓展,力图使“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更加明晰,为学生的多彩生活和个性发展搭建更大、更好的平台,为学校的內涵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学校文化;办学特色;立足素质;全面育人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在教育思想、管理运作、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与风格。笔者所在的学校——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114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会的示范性学校。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多方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凝聚全校师生共识的办学特色品牌。

一、新会一中“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的历史缘由

(一)新会——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新会位于珠三角西部,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设置为新会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崇文重教,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新会有著名的崖门宋元海战遗址、清代崖门炮台、闻名遐迩的小鸟天堂,还有广东名寺玉台寺等名胜。新会有明代大儒陈白沙,近代学者梁启超,被毛泽东誉为“国宝”的历史学家陈垣……俊采星驰、人才辈出,折射出新会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二)新会一中——文化名城中的百年学府

新会一中坐落在新会这个素有文化之乡、教育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位置。新会一中创办于1905年。一百多年来,在丰厚的新会文化滋养下,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记载了许多光荣的历史篇章:抗日战争时期,新会一中建立了新会地区学校的第一个党小组,团结新会会城地区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新会一中26名师生投笔从戎,参加新高鹤游击区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新会一中不断发展,1958年被定为佛山地区重点中学,1960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78年再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县市重点中学。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发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2006年评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会一中自创办以来,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有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王坚、亚洲跳远冠军黄东活等著名人士。以上光荣历史和成绩,离不开新会一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传承的“立足学生的整体素质,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办学思想。

二、新会一中“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的丰富内涵

(一)素质的含义

“素质”之“素”,原为“生帛”之义。《说文解字·五部》:“从糸,取其泽也。”郑玄注曰:“生帛曰素。”《辞海》把“素质”解为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在心理学上,“素质”指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也就是说,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二)“立足素质”的内涵

“立足素质”强调的是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从学校教育层面分析,就是学校的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基本素质上。立足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育人”的含义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当前的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四)“全面育人”的内涵

“全面育人”强调的是全方位、完整、周密的育人过程与目标,包括: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三是坚持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同时符合每个学习者不同的需求,即让每个人获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学习机会。

三、新会一中“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的创新和拓展

进入21世纪,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学校提出了以“弘扬传统,擦亮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品牌”作为学校第二次腾飞的奋斗目标,对“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总体规划,使办学特色、教育思想、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办学特色:立足素质,全面育人。

教育思想: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育人是根本。

办学目标:传承传统,擦亮品牌,升学为主,办好名校。

育才方略:以人为本,有教无类。

质量品牌:低入高出,高入优出。

管理理念:环境育人,制度管人,精神感人。

教学理念:和谐发展,双向成才。

学校校风:严勤全活,和谐发展。

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学校在环境建设、管理规范、精神文化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开拓,学校特色更加明晰,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多彩活动和个性发展搭建更大、更好的平台。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以环境育人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教育往往比有意的灌输更有效。利用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学校更加注重做好校园环境建设,将校园环境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拓展学校“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位于新会的城区中心,占地面积96亩,面积不大,却是新会学子倾心向往的读书之处。学校校园环境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位于学校中心的图书馆——风采堂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也是新会一中的标志性建筑,近代校内的其他建筑多遵照它的风格进行建设。整个校园和谐统一,书香味浓郁。校园布局、绿化造型、人文景点设置等都体现着“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如原广东省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赠的校名“新会第一中学”醒目地镶嵌在校门正中;校园中心花圃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风华正茂”的学生铜像,铜像的底座四周镌刻着名人警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树新风、育新人”的石英碑刻、著名校友陈国达院士的雕像、学校第一任校长谭镳先生及新会名人梁启超先生的铜像均分布在校园显眼处,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景观。另外,学校还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地、花坛、景点、文化长廊、花卉长廊,充分考虑花木品种的层次差异和花季差异,合理的景物搭配形成疏密相宜、错落有致、色泽各异、文化寓意深刻的校园景观,使得学校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运动场上旗杆直立,国旗飘扬,塑胶跑道环绕,绿意盎然;教室内、走廊墙上悬挂着中外名人名言或师生书画摄影作品;教室后面墙上有板报宣传园地,力求使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为育人“说话”,一草一木都有思想、一墙一景都是文章,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激励,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知识、陶铸性情、提升修养、塑造灵魂。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管人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等在全校师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規章制度,是我校落实“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的制度保障。由新会一中师生共同制定付印的《学校管理规范》是学校规范管理的宝典。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特色、章程和学校管理的体制、组织、序列及规章制度等归类编印成共200多页厚的书籍,学校按照“全面·规范·科学·可行”的要求,制定的学校办学、德育、教学、科研、党务、人事、活动、卫生、安全等系列管理制度都编入其中,《学校管理规范》既是学校办学实践多年的经验总结,又是学校实施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科学管理依据。学校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制约和规范,离不开师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自觉遵守。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学校按照正常的教育规律、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运转,是新会一中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感人

校园精神文化又称为“学校精神”,是指在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将学校全体成员的认知、情感所体现出的共同的行为、价值追求等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认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精神具体体现在学校的价值观、传统、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作风、舆论等意识形态上。

1. 以校风建设为中心,打造学校精神

(1)以“严、勤、全、活”四字校风建设为抓手,打造学校精神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新会一中“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和“严、勤、全、活”四字校风已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也深入新会人民的心中。走在新会的街头,只要随口问问街上的居民,大家都会以家有孩子在新会一中就读为豪,用新会群众最朴素话来说:“在新会一中读书的学生,哪怕他成绩不够好,考不上很好的大学,但至少他不会学坏。”走进新会一中的校园,见到的青年学子都是身穿整齐鲜亮的校服、脚踏最普通的运动布鞋。这里没有名牌服饰,更没有奇装异服;男生统一留着军人般的短发,女生是清爽的短发,或是高高梳起马尾辫,露出光洁的额头;走在校道的学子,他们要么昂首阔步,要么在自信地交谈……这里没有“低头族”,这里没有任何的时尚,这里流行的是简洁美,这里讲究的是行为博雅,这里洋溢的是青春的气息与书籍的芬芳。

(2)以德育系列化管理为着力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

积极向上学校精神的锻造,靠的正是新会一中一直严抓的规范养成教育和“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中的德育系列化管理。

新会一中“立足素质,全面育人”办学特色中的德育系列化管理是:

起点年级以《守则》《规范》、道德教育为中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从2004年开始,学校每年高一新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军训,通过军训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培养学生做事不拖拉散漫、认真细致、能与别人协调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在军营氛围中接受教育,争当优秀小战士。学校认真安排、严密组织,每年均获得新会区学生军训先进集体称号。从2011年开始,学校要求所有的新生在入学时,学生与家长都要与学校签订《承诺书》,承诺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新生入学第一天,学校就给每位学生下发一本《学生成才手册》,内容包含入学前签订的《承诺书》《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制定的《学生纪律处分细则》及新会一中校友陈国达院士的《劝惜时勤学歌》等,并由班主任详细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成才手册》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自治管理,由团委、学生会干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进行班级精神文明积分的评比。正是在“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理念指引下,坚持不懈地抓好《守则》《规范》、道德、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使得从新会一中毕业出去的学生是思想正派、仪表端正、行为方正的优秀人才。

中继年级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近年来,学校开展爱校教育系列有:利用每年的校庆主题开展“校友成才讲座”“优秀学子介绍”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系列,如开展纪念“一二·九大合唱”、纪念“五四”文艺晚会等活动。又比如,学校注重吸取传统家训中孝为立身之本的思想,开展“勤立命、孝安身”的孝道文化,举办“校园孝心之星”全校评选活动,每届评出校园孝心之星25名,目前已经评选出了7届孝心之星。

毕业年级以理想、前途、形势教育为中心,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校通过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举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还通过举行高考百日动员、五十日誓师活动、考前心理辅导、毕业祝福、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让在新会一中毕业的莘莘学子能健康成长,立志奉献祖国、奉献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2. 以教风、学风建设为主体,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让“和谐发展、双向成才”成为新会一中教师的共同目标

“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培育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全体教师。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育人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管理,学校始终坚持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让教师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打造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教师中树立“和谐发展、双向成才”的追求目标,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

课堂是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是质量的根基,课堂更是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近年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追求有效教学,构建激情、高效课堂”的要求,为构建高效课堂,学科备课组持之以恒地落实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四统一”:定好单元课题、定好中心发言人、定好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例题练习、统一检测时间。各科组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整理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模式;学校还以“青年教师优秀课例评比”“全校示范性公开课”“新教师达标验收课”“公开课开放日”等为载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践,为所有在校教师搭建成才的舞台。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每一名新会一中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

(2)让“勤学苦练、全面发展”成为新会一中学生的常态

“鼓角争鸣不畏浪涌勇跋涉,考场逐鹿无忧山高敢攀登。”学校坚持在学生中开展珍惜时光、勤学苦练、提升自我、圆梦六月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明白唯有实干、唯有奋斗、唯有辛勤耕耘,才会有幸福人生的道理。学校在学生中确立“纪律是保证”的观念,严格治班,从细微处入手、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常抓不懈。另外,学校还通过教学序列化管理,确保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全面发展。坚持起点年级抓衔接,打基础:重点抓好知识和方法上的衔接;打基础,不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学习习惯、学习规范的养成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有全面扎实的根基。中继年级抓平衡,转中下,促特长:做好学生的集体和个别辅导,通过“分层施教、分类指导”来防分化、转中下,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毕业年级抓大面积提高,构建尖子群体,出成果: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实施“科学、有序、高效”的备考策略,达到大面积提高的目的。教学序列化管理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找到各自的学习方法,树立起信心,达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追求卓越”的效果。

3. 通过举办“两节”“两会”等课外活动形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会一中每年都举办“两节”活动——科技节和艺术节、“两会”活动——校运会和心理健康教育现场活动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各类课外活動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和科技节,承载着新会一中人很多的梦想和激情。从199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今年已经是第23届,每年的科技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今年科技节的主题为“体验·创新·快乐·成长”。科技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科技知识讲座,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讲座,有网页制作、科学DV、科普动漫、科技小制作、展板制作等科技类讲座,也有邀请老科学家、老专家、科普演讲团成员、教授等开展的专题讲座,既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启发学生的思维。科技节还举行科技创作活动类比赛,包括数学、化学、生物游园活动,手绘环境地图、科普板报、科普知识竞赛,网页制作、电脑作品制作、青少年科学DV制作评比,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实践活动评比等。还有涉及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比赛,包括纸柱负重、纸牌结构抗风、塑料瓶车耐力、飞机模型留空计时、遥控飞机载重空投、水火箭等比赛,科技节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从1986年开始,新会一中每年都举办一届艺术节,今年已经是第33届。从2015年开始,为了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学校将原来一个月开展的艺术节各项活动,分散到全年进行,基本上每月都有1~2项活动。如开展学生辩论赛、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舞台剧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比赛、乐器演奏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环保时装设计大赛等,又如举行师生摄影和书画作品展,插花讲座、板报艺术讲座、纪念“五四”的全校性艺术节文艺晚会等多项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每月有精彩。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激发了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每年艺术节结束,学校都将一学年师生艺术节的精彩活动和优秀作品汇集成册并出版。出版精美的艺术作品集供学生、家长欣赏与收藏,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每年11月举行的校运会,是新会一中师生的盛事,今年已经是第67届了。运动会是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塑造品质的重要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运动会期间,各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比赛,奋力拼搏,为班集体、为自己争光,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运动会期间,学校组委会还组织起学生的裁判队、医疗救护队、广播宣传队、记者报道队、啦啦队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运动会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检测,更是对全体师生精神风貌的大检阅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校运会开幕式上,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组成一个个方阵精神抖擞地经过检阅台接受学校领导的检阅,这是一次队列操比赛,也是展现班级精神面貌的比赛。校运会还是师生同乐、同场竞技的大舞台,每年运动会的最后一场学校都安排为教工运动会专场,让平日充满书生气的教师换上运动服,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阳光、健康的一面。

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5月份都举行一次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每年一个主题,至今已举办了8届。活动通过现场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心理知识展览以及有奖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进一步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

近年来,新会一中在“两节”“两会”、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形式更加新颖,更注重与时代接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已融入课堂的每一节课,融入课后的每一项活动中,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融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变成了新会一中的特有文化,新会一中特有的一种精神。

综上所述,基于学校质量、内涵发展和全面育人为目标共同架构出的学校特色,才有生命力,才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原动力。“人永远是目的”,这是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会一中“立足素质,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是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的教育,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是坚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中小学校管理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彪.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创造优美育人环境[J].石油教育,2003(04).

[4]韩刘洋,和学新.关于学校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关系的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5(11).

[5]熊德雅,龚春燕,胡方.特色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关键要素[A].学与教:探索中国课堂核心智慧[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陶西平.构建彰显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A].学与教:探索中国课堂核心智慧[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梁权掌

上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论文下一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