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素质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17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应从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入手,在实践中探索明确了综合素质培养的任务与举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维素质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维素质培养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及其发展性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探索构建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提出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现模型及发展性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素质体系构建发展评价

[作者简介]薛玲珑(1954- ),男,江苏建湖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管理;吉鸿(1968- ),男,江苏东台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管理。(江苏盐城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评价与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JD880074)

创业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也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研究虽已展开,但系统性和深度不够,研究、实践和总结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结构和实现模型以及发展性评价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业素质培养内涵和特征分析

就创业素质而言,其内涵尚呈现多样化的理解,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在其著作《创业与人生设计》中提到,创业素质分为个性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种素质。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提出创业素质构成冰山模型,冰山的海面上部称之为创业胜任素质,包含知识和技能等要素;下部称之为创业内驱素质,包含人的价值观以及品质、动机等方面。也有学者将创业素质细化为积极的心态,坚韧的毅力,把握趋势方向,敢于冒险尝试,坚持学习创新,拥有健康体魄。虽然表述多样,但我们不难从中分析出创业素质培养的共性化要求,即创业素质培养是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力,从而使学生在未来创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高职院校办学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强调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立足点在于满足社会多种需求。因此,其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是一个整体嵌入人才培养系统的组织结构,这种系统性从对象看,包括学校、学生及社会环境;从素质培养层次看,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的巩固,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的强化(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具有整合性、阶段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在学校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创业素质层次关联,从整体上决定了学生创业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二、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构建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以创业行动为导向,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的能力和本领,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成为具有开创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

1.目标体系。创业素质培养目标是创业素质发展水平的质量指标,有三个基本着眼点:社会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发展的需要、合理结构及发展规律;学校的类型和培养目标。目标体系应当建立在基础性素质培养之上,以发展性素质培养为重点取向。其中创业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业的基本要素,创业能力是创业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意识是对创业者启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创业精神是创业个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创新品质是创业过程中的更新系统。通过强化发展性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创业素质结构。

2.内容体系。创业素质培养内容体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全面素质培养;二是创业基本知识教学;三是创业实践技能训练。要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创业素质基本要求,确立创业意识。要通过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如识别和评估创业机会、发展团队并共同工作、了解进入市场策略、创业的性质与运作方式等,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同社区和企业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创业的能力,培育创业精神。

3.方法体系。围绕创业理念、实务、实践三个方面的课程,不少学校采取了教师讲授、案例讨论、项目教学、师生互动、角色模拟、基地见习、拓展训练、组织大赛等教学方式和活动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教育模式。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分析,其方法体系可归纳成“六结合”,即“创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将创业素质培养内化为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从而在人才培养中有效融入和渗透创业教育。

4.保障体系。一是要建立服务学生创业的专门研究与指导机构,开辟创业指导宣传阵地,进行创业心理咨询和风险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具体指导;二是要建设一支懂市场、知学生、善教学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密切校企合作,建好校内外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模拟创业实战提供平台;三是要重视发挥创业型社团的潜力,组织创业竞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业行动计划,积极筹措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外部条件。

三、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实施

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为了使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发挥作用,应当着力构建好以下三个模型:

1.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遵循人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特定要求,可以把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过程分为职业启蒙期、成长培育期和孵化发展期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这一划分既可以用来表述学生三年创业素质发展的总体走向,也可以表达每一类创业教育活动周期的运行过程,彼此密切关联,并形成链状结构。

职业启蒙期是学生入校的初始阶段,由于需要有角色转换过程,能否在此阶段强化职业意识至关重要。这一时期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动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创业认知和态度。成长培育期是创业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应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将创业知识融入分层次的教学活动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激发其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形成创业发展的内驱力。孵化发展期就群体而言是创业素质培养的实现阶段,这一时期应当注重营造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的提升,并利用学校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支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岗位创业。

2.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模型。高职院校已基本形成较完备的实践性教育教学体系,创业素质培养必然也依赖于这一体系,构建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模型是对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模型由三部分构成,即教学型实践、驱动型实践和自主型实践。教学型实践是以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创业实践活动,以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教学、阶段性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驱动型实践是以课外活动形式为载体,注重创业氛围渲染和学生参与活动的任务性要求,如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创业行动计划、开办各类讲座等。自主型实践是学生个体的实践行为,强调学校的引导、支持和组织。

3.创业素质培养发展模型。创业素质培养发展模型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建构,这种发展并不完全表现为自主创业的实现,也表现为学生的岗位立业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发展,该模型结构如图3所示。

良好的创业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创业认知一旦建立,就会转换为学习和感知创业新知识的能量或因素,高职院校必须关注学生创业知识如何内化的过程,强化主流文化激励效应。创业指向是启动创业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这种指向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是产生创业趋向的反映。创业行为源于创业认知和创业指向,带有不确定性,培养学生学会有效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有助于增强创业行为的有效性。实现创业发展是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学校必须以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增强创造力。

四、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发展性评价

评价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运行机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确立评价机制的原则、程序和办法及反馈机制是培养体系发展性评价的关键。

1.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构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评价策略,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即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系统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过程的主体性。通过评价可以促进体系的完善,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预定目标。评价内容的系统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创业素质结构。评价方法可以选择个体性评价,也可以选择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多角度评价。

2.评价的内容和办法。创业素质培养体系评价要按照实施对象、培养对象对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确定各级目标要素后,建立创业素质的内涵评价体系,这是评价的关键要素和基本内容。

就实施对象学校而言,可从观念确立和过程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学校是否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是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否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与培训,并制定切实可行工作目标、具体方案;是否将创业教育列入课程体系,落实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并按步骤进行;是否建立起与社会、企业间的良好协作关系,教师是否主动投入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全方位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就教育对象学生而言,主要衡量创业素质培养的效果。列出可供测评的内容,建立指标体系,从宏观和学生个体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学生是否有创业理想和意识,是否具有独立性和竞争性等心理素质,是否有合作性和责任感,是否熟悉创业程序基本知识,是否具有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职业生涯设计和胜任岗位能力等,并有可供交流的体验和案例。

评价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编制有关创业素质培养的问卷;二是针对具体事项产生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一方法的特点较为直接和客观,但不能反映全面的情况;三是综合性评价,分阶段依据指标体系多层面参与评价,对结果进行量化比较。

3.评价反馈机制。高职院校注意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审视、调整和修正创业素质培养的策略和目标,这个过程就是评价反馈。能否改善创业素质培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结果的反馈。因而应及时把评价反馈信息经过实际分析反馈给各个层面,从而增强评价反馈的效能。反馈修正的内容包括:阶段目标修正、内容优化、方法调整、保证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

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发展及评价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问题还需要深入地探索,可以相信,在寻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塑造和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得到强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如霞.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7(2).

[2]陈艳,雷育胜,曹然然.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6(4).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刘沁玲.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

[5]倪锋,胡晓娥.基于认知的创业能力发展理论模型初探[DB/OL].http://www.

studa.net/jingji/091014/14252226.html,2009-10-14.

作者:薛玲珑 吉鸿

思维素质培养管理论文 篇2:

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应从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入手,在实践中探索明确了综合素质培养的任务与举措。

关键词: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已远不止于掌握职业技能,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技术技能,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更为重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技術含量高、运营里程长、安全要求严,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铁路类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强调职业院校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进一步明确“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更好的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二)高速铁路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占到全世界的60%,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已是不争的事实。高速铁路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趋于综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求在思想道德、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过硬。因此、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更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对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并能有效的实施,但对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则重视不够,缺乏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思想品德、创新思维、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文素质类课程缺乏系统设计,甚至只是开一、二门课点缀一下。在评价方面,有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些简单片面,有些没有。

高职院校对综合素质培养宣传上很重视,实施上普遍乏力,缺少落地举措,综合素质培养一定程度上成了看不见、摸不着、不见效的虚有教育。因此,探索有效途径,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已迫在眉睫。

二、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文章主要研究除技术技能培养之外的内容。

(一)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基,综合素质培养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地位,要着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今后人生道路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走奠定基础。

(二)职业道德教育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是第一要素,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安全运行的意识是高速铁路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安全意识教育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要突出以爱岗敬业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操守;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并最终转化为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

(三)人文素养教育

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但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职业谋生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追寻理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这方面,人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高速铁路类专业学生普遍缺少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历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因此,应为高速铁路类专业学生开设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西方文化的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人文学科必修及选修课程,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学会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实现生命健康、工作快乐、全面自由的发展。

(四)创新素质教育

中国高速铁路从工程建造技术、动车组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与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创新已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引擎,这对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速铁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高速铁路运营与设备制造岗位,因此,相对而言创新素质教育更为重要。铁路高职院校要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中国高速铁路事业,造就一批“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五)身心素质培养

高速铁路运行设备科技含量高、运行速度快、运行安全要求高,因此高速铁路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操作高速运行的系统必须动作精细准确、注意力集中;发生故障必须沉着冷静地处理,遇到突发事件必须勇敢面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速铁路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中的关键因素和基础因素。针对90后大学生或多或少表现出适应性低、依赖性强、抗压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等负面特点,高速铁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应根据工作岗位对心理素质的特殊要求,科学设计具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有效的措施。

三、高速铁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完善德育工作途径,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学风建设,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系统设计、全面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书香人生、劳模风采、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组织好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技能竞赛月、科技创新月、心理健康宣传月等大型活动。

(二)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

基于育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技术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文化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注重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的结构,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与内容。建设、引进一批通识教育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方便学生自行选择课程与安排学习时间,拓宽选修课的覆盖面。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整合创新教育资源。通过成立工程实践与创新教学中心,建立面向学生创新團队开放的创新工作室,设立科技创新月等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系,明晰培养要求

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综合素质数据平台,是开展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工作。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对综合素质基本要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点与差异,科学设置评价内容与信息采集方法,使评价规范、真实、有效。评价体系是引导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指南,明晰的培养要求可以使学生对综合素质的认识更加清晰,努力目标更加明确。数据平台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工具,收集、分析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可以掌握综合素质培养的动态情况,及时的科学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综合素质培养持续有效地进行。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

学校应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制订实施指导意见与方案,监控指导培养过程,考核奖惩培养成效。建立网站、营造氛围,宣传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展示交流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信息、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学校应加大综合素质培养的经费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购置必备器材;设立专项基金保证各项活动所需资金,奖励为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学院、部门、班级、社团以及教师、员工和学生。

四、结束语

综合素质培养对学生的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显著。中国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总体技术水平位居前列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行业已成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因此,高速铁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高速铁路类专业必须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水平,才能为中国高速铁路的世界领先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2015.

[2]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R].2015.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2’分段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项目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SJB310),主持人:宋奇吼;江苏省教育厅高职与本科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研究”(201513),主持人:朱忠奎、宋奇吼;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课题“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研究”(201417),主持人:宋奇吼。

作者简介:宋奇吼(1972-),男,江西萍乡人,硕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刘盛 (1961-),男,江苏滨海人,大学本科,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宋奇吼 刘盛烺

思维素质培养管理论文 篇3:

基于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探究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在整个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素质培养的实践,以及美术教育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认知方面,本课题的探研是在教学中重点注入美术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能够建立较高的素质职业能力。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科学依据、目标与方向、路径探索以及教学实践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素质培养

一、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研究综述

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是在校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开始,是获取美学经验的重要源泉,是将审美感觉转化为审美能力的提高。[1]在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中引导学生进入美术素质实践教学,已成为全国众多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广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院校授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授课尤其注重示范型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教学进行学习实践,这种学习实践不是简单的把传统的教学环节分割开来,也不是盲目地把學生引入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在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社会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切实实地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同时,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使其在实践中,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审美需求也提高。比如,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的室内设计方向专业,其专业课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室内装饰策划,室内装饰设计等调强教学的社会实践,以及设计中审美需求,让学生参与鲜活直观的设计案例,学生就是项目的设计师,让其融入整个设计活动中,体验生活、感知社会,将其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人生体验,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目的及审美要求,与之进行学生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极为重要。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的活动,也创造了人的生活世界和认知世界。[2]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是理论课的深化以及理论课的具体操作形式,两者共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从字面上理解,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运用于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化。另一方面是学生个体认知实践,使学生成为认知实践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参与社会中的各项艺术设计,提高审美认知,完善学生个人性格的塑造。

二、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措施及方向;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方向,规划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目标应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按照高校的教学大纲要求,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明确实践教学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又能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具体目标和方向是,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每次进行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即每一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都要明确具体项目,力戒笼统性的形式,找准实践方向,具体的说,一是,培养学生通过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实践,参与社会活动,把所学的美术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审美能力,力戒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同时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行动方法,进而指导自己的审美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参与一系列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素质培养才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四是,通过学生参与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的实践活动,把课堂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以及审美需求。

三、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学的路径探索

思维、知识、技能、素养、审美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素质。面向未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如何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美术教育素质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如何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学实践,可从以下路径进行探索。

(一)形成有序的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要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必须有一个长效机制,学校可以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制定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在长期有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主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展现自己的美术能力和审美素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道德和合作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注入实践教学中

打破原有的传统培养方案,把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注入实践教学中,在专业课实践教学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让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用企业考核职工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审美能力。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相应的实践课程。比如室内设计实践,让学生参与公司的设计与施工,直到一个室内设计工程的完工,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室内设计的整个流程与工序及审美表达。像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可由装饰公司直接负责完成教学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与社会需求接触,使学生在学专业课的同时与社会的需求直接接轨。

(三)在学校建立一支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师队伍,保证素质培养教学的成果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既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设计动手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具备教学、科研、实践、审美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能力。只有高校教师首先具备了“素质培养”教师素质,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任务。职业院校“素质培养”实践教学要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例如,广告设计专业课实践,在设计制作一副大型广告牌的过程中,学生在“双师型”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广告设计与制作,直到广告发布,利用“双师型”教师资质,构建校内专业课实践教学平台,加快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审美评判能力。

四、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新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创新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教学理念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它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程序。多年的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只停留在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脱节,没有把专业课的训练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专业课与社会实践相疏离,认识到这一点,就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素质培养来指导专业课的实践。

明确专业设计方向,关注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活动及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比如,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包含了众多的设计方向,如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等,明确了这些方向,才能根据这些方向确定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以及审美认知能力。

把设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的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及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摒弃过去向学生灌输式的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专业的各项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发现式学习和即时学习,提升学生审美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其它高校课程的教学,专业课的学习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意识的提高。譬如,广告设计专业课的实践,由教师带队,让学生到广告公司直接参与各类广告设计制作,(如房产广告,汽车广告等),在整个设计制作中,让学生掌握整个流程以及制作环节,教师现场教学,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审美认知,为下一次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重视,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广泛地参与,以此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直接感受,促进了学生在理性思考,专业的技能训练中都收到较快的成效。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齐晓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踐教学环节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08):152-154.

[2]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36-137.

[3]潘敏.基于合作学习方式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08):149-151.

作者简介:张跃华,副教授,硕士,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基础课及专业课实践教学与研究。

作者:张跃华 俞亚山

上一篇:企业成本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施工项目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