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营集团税务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进一步深化,国际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日趋重要。本门课程的教学特色可以从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完整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重点讲授学生知识体系中欠缺的内容和涉外的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五个方面来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经营集团税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经营集团税务管理论文 篇1:

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大型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同时,全球化发展催生中国企业“走出去”热潮,面对激烈竞争的全球化市场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尚处于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急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境外经营管理能力。研究国际化经营阶段的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搭建适合国际化经营需要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财务共享;全球财经体系;境外财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正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走出去”倡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了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平台,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然而,不同国家法律体制、政治经济环境,财税政策及人文文化差异,增大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难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财税管理问题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处在以业务经营为核心的国际化经营阶段,其经营管理具有明显的国别属性。随着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跟不上经营扩张的步伐,难以满足国际化经营对财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关联性的需要。

(一)财务组织不合理、运营成本高

伴随着全球业务的快速扩张,企业设立越来越多的经营机构,财务组织数量和层级不断增加,财务人员分散严重,自上而下的政策的执行力、指令传达效力及自下而上的数据汇总统计效率也随之下降,财务管理成本和风险随之增加;而财务人员外派制度,以及外派财务人员主要工作是按照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处理财务信息的实际,这种模式从组织成本和管理效率上看都是不经济的。

(二)管理环境复杂,财税管理难度大

中国企业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国别财税政策差异,增大了财税管理难度,提出更高的风险管控要求。首先是会计风险,国际化经营单位不但要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对管理层、出资人及中国税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简称“内账”)的义务,也有按照当地国会计准则对当地政府税务部门披露会计信息(简称“外账”)的义务,两国会计准则差异给企业统一会计政策带来了风险。其次是税务风险,作为当地国的外国企业,国别财税政策的复杂多变,给寄希望于外派财务来管理境外财税工作的中国企业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三)缺乏知识管理体系,难以形成企业核心资产

国别政策差异影响着企业境外经营,加之外派财务人员在一定任期后的调岗或离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缺乏对经营主体的财税知识的传承和集中管理,无法有效构建集团层级知识库。而建立完善企业知识库,将国别知识运用到人才培训和平台控制中,是减少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国别政策差异影响的根本手段。

二、财务共享服务是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石

国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实践证明,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在优化组织结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企业价值方面优势明显,依托于信息技术和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将境外分散的财务核算、国别财税管理集中到共享中心处理成为可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可规范境外基础工作,加强境外财税管理,控制境外财税风险,创造和守护企业价值。所以建立覆盖全球业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境外财务管理落地保证。

三、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要点

(一)财务组织变革

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境外经营主体,分散于世界各地。国际化经营企业应在集团层面建设国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集中優势和规模效益,实现财务共享集中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目的,统一建成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共享服务中心、采购共享服务中心、行政共享服务中心、IT共享服务中心等为核心的共享服务中心综合体系,具有提供跨法人财务共享服务的能力。

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需要对境外机构财务职能进行重构,原先那种容易获取的、重复性强的、具有规模化效益的以及相对独立、容易自动化和标准化的业务,要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则性强的内部审计、政策规范及财务督查等集中到总部;与业务融合度高的日常业务支持、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经营分析及外账税务监控等职能集中到境外财务,利用财务共享集中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决策数据支持。

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组织结构的选择,是由企业财务战略对共享职能和结构定位决定的,可按照财务职能、业务区域两个纬度进行分组。按照财务职能分组有利于专业化实现,按照业务区域分组则有利于业务支持,往往需根据业务规模情况进行两者结合二级分组、适时调整。

(二)会计政策统一

各国经营环境不一,会计准则和财税规定存在着差异(联邦制国家还存在地区差异),国际化经营企业很难简单统一全球会计政策。国际化经营企业境外机构的会计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其会计信息的主要用途。如当前中国“走出去”工程施工企业,财务信息主要使用者是经营管理者及国内单位,因此内账数据是优先的、重要的、详细的;而外账数据在满足当地国政府、税务部门要求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对外提供信息,降低信息披露风险。

国际化经营企业规范执行全球会计政策时,要根据其财务信息的主要用途,选定某一标准会计准则。根据国别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要求,加强与税务、审计机构沟通,促使国内、外账会计政策合理趋同。根据内、外账来源于相同的经济业务,共享平台实现同步加工内、外账信息。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应采用“集团发布并统一内账会计政策,共享中心制定内账核算细则、国别标准化外账核算办法”来实现会计政策统一,满足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统一会计政策的需要,确保符合两国会计准则要求,降低统一会计政策带来的风险。

(三)业务流程标准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要根据企业风险管控要求、境外机构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境外经营国别差异来实施流程再造,均衡业务效率与业务控制的关系,匹配业务实际需要,根据国别环境和经营情况及时调整。如境外资金结算流程,要考虑国别外汇政策、结算水平差异,在结算环境好的地区,要偏重于资金结算控制,而对于结算环境欠发达的地区,则要优先考虑资金结算效率。

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流程,在考虑流程效率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要适应国际化经营特点。首先内、外账同步加工流程选择,国内对一套账的模式有很多研究,在此不予赘述。对于平行账套模式,内、外账节点采用串联模式,完成资金支付和内账生成后,再进行外账处理,减少两者在流程上相互影响;其次对于非流程关键控制点,适度设置当地员工,可提升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如设置发票扫描和录入专岗,可聘任当地人员进行处理。

(四)国际资金管控

世界各国经济情况和文化习惯不同,造成了国别资金结算水平和结算习惯的差异较大。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要总结各地资金管理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资金管理方案,并在财务共享平台落地实施,实现国际资金可控可视可调,满足国际资金结算和资金风险管理要求。一是规范国际资金结算要求,加强国际账户管理。规范账户备案审批制度,落实法人主账户、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实现资金源头管控。二是规范资金收支流程,实现国际资金结算闭环管理,降低国际资金管理系统性风险。三是共享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境外对外付款,提高资金结算安全,实现资金过程控制要求。四是加强国际银企直连建设,提高资金结算效率。五是加强各种结算形式管控,满足当地结算习惯。如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有支票结算习惯,通过票据管理系统,实现票据结算在线可视可控。六是通过共享平台集中各单位资金信息,指导区域内各法人单位,利用当地法律允许的方式,相互调剂资金盈亏,实现区域资金可调目的,降低汇率风险,提升国际资金管理价值。

(五)境外税务管理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财税风险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日常财税基础管理工作,可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来降低此类风险。一是境外增值税管理,要按国别设置增值税发票项目、配置税务申报模版,通过共享平台系统,对境外增值税发票进行登记、验重、转出、申报等日常管理工作,全程记录发票实物管理情况。二是所得税管理,建立内、外账差异分析机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内、外账的对应关系,及时对比内、外账差异情况及经营结果,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全程控制所得税税务风险。三是个人所得税,国际化经营企业境外单位既有当地员工,又有中方员工,两者必须按照当地所在国个人所得税法缴纳。国际化经营企业应分国别确定工资税计算办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税务专员集中工资计算、集中生成个税申报资料,实现个人所得税集中管理。通过国别个税模型,结合境外单位盈利情况及国内个税模型,制定出中方员工个税筹划方案,保证个人及企业利益。

(六)共享平台设计

随着近年来国内财务共享建设热潮,财务共享平台系统技术也有了飞速发展,从报账平台、影像系统、资金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档案系统等实现了高度融合和集成,也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OCR、RPA及AI技术,实现共享智能化。在国内共享平台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国际化经营实际,研发适合本单位境外管理需要的境外财务共享平台,是当前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理性选择。

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应具有适用国际业务特点的能力。首先具有解决多币种的能力,包括具有智能外币制证逻辑,以减少表单层级数据收集;具有统一汇率管理能力,提高期末调汇、外幣报表数据折算自动处理能力;具有全局折算逻辑能力,避免各核算单元记账本位币不一致造成的数据统计问题;具有快速账转表的能力,避免币别对报表编制的效率影响。其次系统具有同时生成内、外账会计信息的能力,且两者之间具有强关联性。可选择在同一套账或平行账套两种模式,如工程施工企业境外总分包管理模式下,则需采用平行账套模式。其次,系统应具有国别管理能力,包括国别税务、国别税率、国别基本信息等管理。最后,平台还应具有多语言界面,平台应有翻译机制,能根据平台元素类别,如界面元素、字典元素、代码块元素等,自动提取要翻译对象内容,通过对照翻译,自动生成并发布语言包,实现系统界面动态多语言。

(七)全球智库建设

企业财经智库管理,包括全球财经知识管理和国际财经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不但要熟悉中国的财税制度、国际会计准则,更要深谙当地国的会计核算、财税规定等知识。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改变了以往知识分散、学习传承困难的情况,随着财务共享的推广应用,国际经营过程中的国别政策、业务数据、财税知识汇聚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起全球知识库管理体系是可行的。通过国别会计准则、国别税务申报手册、国别金融外汇要求等全球知识库建设,有利于国际化经营专业化能力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促使境外财务职责的转变,要求国际化人才不但要具有财务能力,更要有国际化视野和管理能力。只有同步建立起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逐步培养出符合国际财务共享设计的、高标准国际化人才。全球财经知识管理和国际化财务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不断积累全球财经知识,形成全球知识库,培养出高标准的国际化财务人才;高标准的国际化财务人才又促进更好的知识积累,两者形成良性循环,螺旋式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国际链路建设,是国际化经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结合企业数据存储要求,选择部署方式和服务发布平台,均衡链路投入成本和数据安全要求,充分采用广域网加速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从.2018.财务共享服务(第二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4-163.

[2]张勇明.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国际商务财会,2016,(3),50-52.

作者单位: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付雪锋

国际经营集团税务管理论文 篇2: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特色探析

摘要:随着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进一步深化,国际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日趋重要。本门课程的教学特色可以从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完整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重点讲授学生知识体系中欠缺的内容和涉外的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五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国际企业管理 教学特色 全球理念 全球意识

国际企业管理学是本科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对于国内企业管理的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进一步深化,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出来。但是由于要维护该课程理论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再加上本课程一般是在本科教学中其他专业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即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才开设,在教学中难免与其他课程内容相重复,在深度上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其特色,使学生学有所获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国际企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国际企业的发展、国际企业对外经营理论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构建国际企业管理的思维模式,然后以国际企业管理涉及的相关内容为主线,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完整内容体系,即从国际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入手,在确定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国际企业的职能管理,包括国际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转移价格、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跨国并购和跨文化管理等。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国际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并初步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注重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尽管比较低,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及中国跨国公司驰骋全球市场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刮起一场“中国风”。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企业管理者必须站在全球角度思考相关管理问题,作为培养未来管理者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而这一课程正好提供了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的一个平台。例如,作为企业经理一般要具备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等,但作为外派经理除了要具备上述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移情能力。外派经理的移情能力是指外派经理在派往东道国时,能主动探索东道国文化环境中人们行为方式的动因,并根据工作需要尽快融入东道国文化环境,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在外派到东道国工作期间,还要注意“移情”适度,即不要“移情”不足或“移情”过度,以免出现不适应东道国环境或回国后难以适应母国环境的问题。通过这一分析就把经理人员要具备的能力从国内视野提升为全球视野,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也就得以建立。

三、让学生完整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

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教学的基本目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系包括四个模块:一是国际企业管理总论,包括国际企业管理概述及国际企业对外经营理论两部分;二是国际企业的环境分析;三是国际企业的总体管理,包括国际企业发展战略及组织管理两部分,四是国际企业的职能管理,包括国际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跨文化管理等部分,职能管理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管理发展的动态作适度的调整。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现在还有另一种观点,即包括国际企业为什么进入国际市场、怎样进入国际市场和如何运营三大模块。本文主要采用第一种观点分析。

四、重点讲授学生知识体系中欠缺的内容和涉外的内容

从本科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本门课程时,学生知识体系中欠缺的内容主要是管理中涉外的相关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中国际企业的定义与特征、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当代国际企业的发展;第二章国际企业经营理论中的生产资本国际运动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三章国际企业的环境分析中主要是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面对的环境差异;第四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国际企业战略模式,包括管理模式、进入模式和发展模式;第五章国际企业组织管理中的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和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与设置;第六章国际企业技术转让与创新;第七章国际市场营销主要强调国际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第八章国际企业的税务与转移价格的国际税务和国际企业的转移价格;第九章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讲授国际企业外派人员或外派经理的选聘、培训、任用与激励;第十章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强调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第十一章跨国并购中的跨国并购的含义和特点、跨国并购的类型及方式、跨国并购与管理整合;第十二章跨文化管理中的跨文化管理的含义、特征及研究方法、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对国际企业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策略。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规范等内容。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国际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将国际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用于分析我国的涉外企业和在华的外资企业的有关管理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方面,除了采用常规的案例分析方法、到企业参观调查方法外,为了让学生了解最先进的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先进的国际企业的管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企业的录相,如CCTV的世界商业巨头专访对话录相,主要观看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诺基亚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联想集团等的国际经营管理录相;CCTV的跨国并购专题录像,可以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并购这种方式运用的经验教训,这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效果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 韩福荣.国际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马述忠,廖红.国际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云南财经大学教务处.云南财经大学学分制教学一览——工商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2015.

作者:史惠华 杨增雄

国际经营集团税务管理论文 篇3:

企业集团资金业务涉税风险分析及建议

作者简介:舒丹(1979-),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方向。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基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的实务经验,从一般资金业务、无偿借贷业务、统借统还、有特殊利率需求的子公司借款等几个方面对资金业务常见的税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示了应予以关注的税务风险点和改善建议,以期对企业集团的资金业务及税务工作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涉税风险;银行借款

现代企业集团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般资金会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如通过资金池统一归集资金,内部单位之间资金经常性的往来调拨,通过委托贷款、或者内部贷款解决部分内部单位的资金缺口,内部借款利率不完全与市场利率挂钩等等,而这些资金集中管理业务往往给相关单位带来了诸多税务风险,本文针对企业集团资金业务存在的涉税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税务角度提出了关注要点及合理建议。

一、一般资金业务涉税分析

(一)涉税风险点

1、集团资金池业务中产生的利息收入未作为贷款服务收入开票缴纳增值税,同时,利息费用支出方存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欠缺的风险;

2、集团购买理财产品时,未区分其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是否为保本收益,保本收益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非保本收益则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

3、银行相关利息支出等费用(包括手续费等)未全部取得银行开具的增值税发票;

4、集团内的部分子公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按当年度基准利率计算关联方之间的税收利息,存在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多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5、关注企业的借款业务是否签订合同或协议,且相关合同或协议是否属于印花税的征收范围,是否存在漏缴印花税的税务风险;

6、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股东长期从企业借出资金自用,超过纳税年度未归还的情况,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务风险;

7、关注企业是否存在企业股东为企业提供借款的情况,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的税务风险。

(二)相关建议

1、根据税法规定,贷款服务是指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各种占用、拆借资金取得的收入,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集团资金池业务中利息收取方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应按贷款服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缴纳增值税;

2、应区分判断购买理财产品取得收益的性质,若属于理财产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保本收益,即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则为增值税应税项目,应按贷款服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缴纳增值税,非保本收益则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

3、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及银行手续费等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应取得银行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考虑到财务费用支出的频繁性,可与银行协商按每月或每季度汇总开具发票,同时做好已开票和未开票明细清单;

4、税法规定的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包括在签订该借款合同时本省任何一家金融企业提供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即可按高于基准利率的当年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税收利息,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注意查找是否有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利率,而非简单地使用当年度基准利率作为内部关联方借贷税前可列支利息的计算依据;

5、企业发生借款业务应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其中,企业向金融企业融资签订的借款合同或协议,应按照合同载明的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申报缴纳印花税;企业与自然人和关联单位之间的借款合同,不属于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借款人之间的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征收范围,无需缴纳印花税;

6、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7、若为企业提供借款的自然人属于企业股东,则借贷双方属于关联方,应遵循关联方之间利息支出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即应注意利息支出是否超过其从该股东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标准计算的利息支出,超过部分应作纳税调增。

二、无偿借贷业务涉税分析

目前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单位存在免息借贷的情况,但尚未进行企业集团登记,严格来说,不符合无偿借贷免征增值税的政策条件。

(一)要点提示

1、集团应进行企业集团登记认定,自2018年9月1日起《企业集团登记证》取消后,应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企业集团名称及集团成员信息,方可认定为企业集团;

2、建立台账确定免征期间,包括无偿借贷行为发生在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无偿借贷行为发生在该期间之前但尚未归还的,均可在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可享受免征政策。

(二)风险提示

1、根据税法规定,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但企业集团内单位之间无偿提供资金借贷,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规定,实际税负相同的境内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只要该交易没有直接或间接导致国家总体税收的减少,原则上不作转让定价调整。因此企业集团内单位之间无偿提供资金借贷行为,是否会被税务机关做纳税调整,还需考虑双方的实际税负。

三、统借统還业务涉税分析

若企业集团开展统借统还业务,即集团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对外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并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或债券购买方本息的业务,集团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可免征增值税。

统借统还业务是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资金借贷业务:

(1)企业集团或者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对外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下同),并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或债券购买方本息的业务。

(2)企业集团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对外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后,由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签订统借统还贷款合同并分拨资金,并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本息,再转付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统一归还金融机构或债券购买方的业务。

统借统还业务的资金流向如下图1所示:

(一)要点提示

1、集团公司认定:集团应进行企业集团登记认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企业集团名称及集团成员信息,方可认定为企业集团;

2、统借环节:需签订以集团或其他核心企业名义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借款合同,或对外发行债券的协议,且资金不得规定除自由流动资金或贷款子公司以外的专项用途。

3、拨款环节:由集团或其他核心企业直接分拨给资金使用单位,并直接与其签订借款协议,不能通过中间层级;利率不得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分拨期限不得长于统借期限;同时应特别关注利息的价外费用,避免变相加息被全额征收增值税的风险;

4、做好台账管理,作为备查资料:跟踪登记每笔统借资金的来源与资金去向,保证资金来源与资金去向能准确对应;登记每笔资金的统借期限及分拨期限,确保分拨期限不得长于统借期限;登记每笔统借资金的统借利率和分拨利率,确保分拨利率不得高于统借利率;

5、做好开票依据留存:单独计算分拨利息,登记各下属单位付息进度,各下属单位付息的利息回单上需标明为“统借统还”利息,并附上利息计算明细,作为开票附件,留存备查。

(二)风险提示

统借统还业务中,对于额外收取管理费、服务费等附加费用的,属于利息的价外费用,可能会被认定为赚取利差的贷款行为,从而需就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和各种价外收费全额征收增值税,而无法享受免税优惠。

以下思维导图(图2)对统借统还业务的涉税要点进行了归纳梳理:

四、有特殊利率需求的子公司借款涉税分析

企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的借款金额及利率经常基于不同单位的特殊情况有特殊考虑,如新设公司的股权和债权结构设定,不同经营情况或盈利能力的子公司贷款利率的内部设定等等。

1、对于新设立子公司

应合理考虑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2:1),避免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超过限额,超过部分应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

2、对于有特殊利率需求的子公司

企业集团内部单位借款往往采用设定利率,在设定内部借款利率时可综合考虑借出方和借入方的盈亏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1)若借出方为亏损企业,借入方为盈利企业,按正常的利率进行收息,借出方增加该部分借款利息的增值税税负,但能有效减少企业所得税未弥补亏损额,同时借入方可在税法的规定限额内增加税前可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税负成本;

(2)若借出方和借入方均为亏损企业,如考虑到部分企业集团有减亏控亏的目标,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借款利率或实行免息借款,防止出现亏损企业的未弥补亏损额持续增大的现象。

除了上面总结的四大类资金业务外,企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存在正常业务关联交易的,也会形成资金往来业务。如果其应收应付款项长期挂账,资金流可能无法完全匹配业务存在缺失,一方面,资金流缺失导致税务角度认定的业务实质性存疑,正常业务的增值税开票和接收环节存在潜在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往来的长期挂账实际形成了关联方资金占用,构成内部单位之间的借贷关系,未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应付方存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的可能,而应收方却无法列支该项费用,从而导致整个企业集团的税负成本增加。

针对正常业务带来的资金往来业务,为防范以上税务风险,建议与内部借贷资金予以区分,内部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应及时进行回款清账,保证资金流的完整性和匹配性,从而货款两清,避免出现增值税征管环节 “三流一致”(即货物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一致性)的认定存在问题、给公司带来虚开发票的税务检查风险。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金融改革,金融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企业集团所处的外部融资环境更趋复杂,新的贷款方式、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复杂度也不断提高。虽然这几年,我国的税收政策也在不断更新,但往往新兴业务先行,针对新资金业务的税收政策和实务操作指引的出台相对还是要滞后,也造成了资金业务的涉税风险不明朗化。本文篇幅有限,只对资金业务的常规税务问题进行了提炼和论述,促使企业集团重视业务层面和财务层面的税务风险,将税务风险的理念植入到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实务工作也往往更趋复杂,未尽之处还需各企業集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与税务部门沟通税收政策和实务操作问题,促进集团资金业务的良性发展。

结语: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资金作为企业经营的生命线,集中管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企业集团所认识,但同时,不少企业集团在资金业务方面存在税务管理漏洞,带来较大金额的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甚至面临行政处罚,从而影响纳税信用、公司征信、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个人征信的同时,进一步又影响了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恶性循环。本文基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的多年实务工作经验,针对资金业务常见的税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示了应予以关注的税务风险点和改善建议,以期对企业集团的资金业务开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管淑慧.集团公司资金池业务中的税务风险管理[J].中国产经,2021,{4}(05):145-146.

[2]付新宇.集团公司资金池业务中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9,{4}(36):179+181.

[3]苑坦. A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蒋武.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票据池”模式初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1):44-48.

作者:舒丹

上一篇:人文关怀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下一篇: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