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三须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自新课改提出以来,我国高中各项课程均已迅速做出了重要调整。但就现阶段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就笔者多年历史教学经验,简要剖析了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手段,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历史教学三须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历史教学三须分析论文 篇1:

历史教学中电影资料应用探讨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师应用的诸多形象材料中,历史电影资料可将某段动态的历史过程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一、区别历史电影的类型及特征是教学应用的前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压缩复制技术,以一定的文件格式拷贝到激光视盘上,用电脑CD—ROM,VCD,DVD和电视机就可以实现灵活播放,并便于保存,便于教学课件的剪辑,突破了传统电影放映对课堂教学的诸多局限性。所以,激光视盘电影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青睐,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且常见的教学资源。

历史电影按其内容形式可以分为科教片、实录片(纪录片)、资料片、故事片、非历史电影片等几种形式。历史科教片主要突出历史教育作用,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史论结合,选择翔实的历史形象材料,并结合具体的说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实录片(纪录片)有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为主要内容,是对过去真实历史情景的纪录,是形象的原始史料,可使学生感知历史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内涵丰富的历史形象知识结构。所以,这类电影资料真实可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是随现代声像录制技术成熟以后而形成的,这类史料多为近现代史内容。历史资料片以保存历史形象材料为宗旨,汇集与某一历史主题相关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每则材料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其综合性强,材料丰富多样,是历史教师难得的教学形象材料。历史故事片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电影艺术作品。其情节与历史真实过程不一定很相符,也不具备史料价值,但是在教学中对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具有很大作用。所以,历史故事片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历史认识发展的手段选择使用,但须经过教师的慎重处理。非历史电影片是无真实确凿的历史背景,以满足大众化的娱乐需求为目的,虚构人物和情节,无严格历史概念的电影片,可以说不是历史电影片,是不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构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加以区别,我们称其为非历史电影片。

可见,历史电影资料从储存介质到内容性质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正因为如此,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就具有了不同的适应性,教师在应用时应具体分析各种教学要素,并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历史电影资料,实现教与学的最佳适应。

二、认识并解决历史电影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1.类型不分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电影资料可以说是教材知识的具体化,一旦应用就成为教师所传授历史知识的一部分,应严格遵循传授历史知识真实、科学的原则。历史电影资料类型不同,其内容也具有不同的性质,教师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历史故事片的应用须特别慎重。如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了故事片《开国大典》片段,后来学生在电视上看了历史纪实片《开国大典》毛泽东的真实形象时,反而认为这个毛泽东不像“真实的毛泽东”。这种历史形象认识与历史真实形象的错位,对学生历史形象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不利的。“文艺典型反映的真实,重在塑造;历史典型反映历史的真实,重在实录。”所以,故事片的塑造与真实的历史事实是有距离的,但历史实录片的内容在客观上就是学生建构形象知识体系的基石。

2.操作不当

教师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如何科学地应用历史电影资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采用专门放映的方式,即讲到相关内容时不用电影做形象材料,而是在讲完某一阶段性内容后,利用专门时间集中放映,这是不符合形象教学及时性原则的。形象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时,首先形成真实的形象认识,构成其形象思维的内容,进而达到对历史事物的全面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或在讲述教学内容之前,进行形象材料的展示,其形象教学的效果及兴趣教学的程度会大打折扣。因为历史电影重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录,不可能像故事片那样刻画得很细致,描绘得很丰满,富有极强的观赏性。教学中如果不和所讲述的内容紧密结合,对中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也就不可能将学生对生动直观的历史事物的感知、思维引向深入,历史电影应用的良好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选材不精

在历史教材中有诸多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时间所限,不可能将所有相关内容都以形象手段展示出来,只能选取典型中的典型,重点中的重点。“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提供的形象材料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从而对所收集的历史电影资料不经过精选就对学生大量“电灌”。这其实是形象教学的一个认识误区,“历史形象性需要教师慎重考虑,要将思考性放在第一位,形象性为思考性服务,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成就感”。

4.缺乏说明

有些教师在播放相关的历史电影片段后,缺乏必要的说明性或过渡性语言表述,使教材内容与所用历史电影资料不能紧密地衔接,缺少使学生对知识认知、内化的引导。电影资料本质上是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形象化,由于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特征,学生理解文字表述的教材知识须充分地利用其抽象思维能力,而历史电影资料则以形声兼备的形式来展示历史过程,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要使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很好地衔接,就必须由教师对二者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使电影资料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达到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美国,历史教师也认为最好的电影和录像带,只有在同教师的讲解、讨论及阅读第一手材料结合起来时,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三、遵循历史电影资料的应用原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

1.真实性原则

学生历史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感性认识,其途径之一就是源于教学中对形象知识材料的接受。那么,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电影资料应真实、准确,因为历史电影资料具有特别显著的形象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突出的形象性,学生在接受后往往成为进行历史思维发展的基础,甚至成为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如果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材料缺乏真实性,历史教学也就丧失了科学性和严肃性。所以,历史电影资料的真实性是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2.区别性原则

认真把握各类历史电影资料的特征,了解中学生对各类电影资料认知的心理规律,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其史料价值,区别对待各类电影资料,预测使用效果。尤其是对电影故事片的应用须进行明确提示,避免学生与实录片相混淆,教师更不能将非历史电影片运用于课堂教学。

3.精选性原则

由于教学时间和内容所限,教学中应用历史电影资料须依据所传授历史知识特点,特别是应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典型的人物事件进行选材,选取最能突出所传授内容实质的历史电影资料,以强化教学效果。有关专家曾对高二年级五个班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发现:教学中过多地展示形象性材料,学生兴趣很浓,两个月后,发言的越来越少,思维活动似乎被冻结,有近83%的学生上课瞪大眼睛,等待有趣内容的出现,教师的讲解已不能引起他們的兴趣,整体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坚持质与量的结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4.澄清性原则

在多种类型的历史电影资料中,历史故事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否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我认为历史故事片对历史过程的尊重,是现代技术、艺术水平与历史事实结合的产物,虽然它在人物、情节的艺术刻画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它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原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必须附加一定的澄清性说明。若在课件中应用,须附加说明,避免学生形成这就是历史事实的错觉。

历史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具有独特形象性的电影资料,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符合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心理规律,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编.历史教学研究.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3.

(责任编辑 张茂林)

作者:许化宁

历史教学三须分析论文 篇2: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自新课改提出以来,我国高中各项课程均已迅速做出了重要调整。但就现阶段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就笔者多年历史教学经验,简要剖析了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手段,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 对策

素质教育的提出,也促使了高中课程新课改的展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改革。因此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亟需做出多种改进,以适应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引导与强化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加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转换,进而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就从笔者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出发,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行简要剖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手段。

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问题分析

1.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动力

历史作为一门文科色彩比较浓重的学科,很多高中生都没有认识到学习高中历史的意义,也就缺乏了学习高中历史的学习动力。此外,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也只是教师对于历史知识的枯燥讲解,不理会学生是否对于历史知识有着自身比较明确的认识。历史教学的课堂过程中学生没能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相对应老师后期所采用的考核手段也仅仅是通过试卷的形式表达。这种单一的考核手段让学生认为历史只要会背就好了,根本不需要上课,纯粹是浪费时间。上述种种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与学生们所熟知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相比,历史自初中阶段开始就被学生化作了副科,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语数外学得好,历史之类的课程只要考前背背,记住就好了,这种学习态度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3.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失当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几乎已经引入了我国大部分的高中教学课堂。很多老师为此更是省去了板书,认为只要通过视频的视觉冲击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上述观点严重偏离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的初衷,对于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二、高中历史未来教学发展趋势

1.重新定义教学主体

现阶段的高中新课改要求,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同等地位,发挥教育“以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和谐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要变化

一直以来,高中历史教学都是以枯燥著称,为此高中教师只有转换历史课程教学模式才有可能让学生爱上高中历史。现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引入虽然已经很好的缓解了以往教师简单讲授的问题,但是由于很多老师并未能很好的应用该教学手段,还是沿袭传统教学方法,让高中历史的教学水平始终停滞不前。为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更是要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不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的整体教学效果。

3.教学思路要革新

传统历史教学,很多教师仅仅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推送,自身并没有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为此教师教学思路只有革新才能赶上新课改于历史课程的系列要求。教师在未来的历史教授过程中,要多角度阐述历史知识,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深刻的阐释了历史学习的意义。

4.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教师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历史知识讲述,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大致过程,但是现阶段新课改目标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能够站在更高的理解高度进行知识阐述,同时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如何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是一味的对于知识点进行强化,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历史作为文科性的教学课程不乏故事性,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以故事引导学生进行不断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融新教学手段于传统教学过程中

新课改的进行引入了比较新型的教学手段,但是很多老师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历史教学,并没有很好的认识与使用当今比较新型的教学手段。然而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未来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很好的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当然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是抛弃传统的教学过程,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较好的发展。

3.构建多角度教学内容与目标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高中课程的考核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为此教师一定要能够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而构建多角度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的良好发展。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师要能够多角度地把握课程要求,让自己所教历史课程很好的与时代接轨,实现教材与课程的时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量,实现自身历史知识的良好储备。只有教师自身专业基础牢固了,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去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实现高中教学最终良好发展。

4.提升历史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其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对于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大杂烩,其中不仅包含了历史知识更是融入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其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还是极高的。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的历史教师仅仅是读相关的教材与材料,并没有很好的引导自己学习历史知识,本身自己就不喜欢枯燥的历史课堂,这样一来就更加反感了。为此教师在对应的历史课堂中,要能够积极的做出对应的调整,通过有趣的故事进行课题的引入,同时在课堂上积极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让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明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2]许明华.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理论观察.2014(02)

[3]刘品.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群文天地.2013(02)

作者:陈继红

历史教学三须分析论文 篇3:

阅读法对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但是阅读法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中拥有绝对的优势。阅读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可渗透历史学科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突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本文主要阐述阅读法对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阅读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想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落实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观。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会独立思考以及理性思考。而阅读教学法就显示出了绝对的优势,阅读法不仅可以促进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必备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全面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阅读法对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夯实历史必备知识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更加注重新情境、新材料、新观点的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专业性的考查。而通过阅读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认真阅读课本和历史相关史料书籍,有助于学生夯实历史必备知识,积累深厚的历史底蕴,完成新高考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更加注重塑造一个有思想力的人,更加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理性、科学看待问题的考查。而阅读法对新高考试题的理解、分析尤其重要。通过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史料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学生能够更科学、高效地对问题形成全面、理性的认识。日积月累,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理性思维、科学思维的养成。

(三)有助于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都明确提出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认真分析和研究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其本质上都可归为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是历史解释的理论依据和灵魂,其本身就是最高级别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既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基础,也是隐性的历史解释。而历史解释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和精准的语言表述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日积月累地阅读,增加阅读量,将能具备良好的历史解释,而历史解释实际就是在渗透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有助于突显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

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更加注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阅读和学习历史,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爱国爱民、救世济民的责任感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终身学习,以学习历史为荣的价值观念。

(五)有利于增强历史兴趣

阅读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阅读史料书籍可以发现诸多疑惑和有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不断地钻研和探索,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积极钻研和探索。这也正是新教材、新课标、高考阐述的注重研究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

(六)有助于为现实政治服务

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最高宗旨是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优秀人才。“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通过阅读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学生学会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传承,这是学生的使命和担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阅读法,将能培养出自主自强积极有为的人才,有助于为实现政治服务,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七)有助于转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更加注重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而是在课下认真备课,摸清楚学情,精心挑选史料和设计问题,让学生够得着,都有所收获。对课堂中较难的古籍史料,教师应该组建合作小组,应用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教师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就好。即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史料阅读中,教师将独学和群学有效结合,对学生的观念和意见,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给予点评,学生对专业术语、历史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教师一定要认真落实,让学生对知识和问题有更新,有提高,有认同,有收获,这样,将能有效转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八)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历史这门学科的知识是非常杂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历史知识点记混淆,或者容易导致学生因为畏难情绪打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基于兴趣的角度才能够针对高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记忆,而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愿意自主地参与历史学习。不过,想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也需要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开展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从而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申到历史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历史形成一种有效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节内容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和拓展,然后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且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再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逐渐向教学内容过渡,在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且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兴趣点被完全激发起来。而教师也可以通過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历史内容的阅读,并且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与充分。

(九)通过强化学生阅读效率,从而推进阅读法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奠定、夯实基础,而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推进阅读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开展有序的教学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最大可能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技巧。而教师想要基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阅读法的加技下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可以有效采取相关的策略。例如,教师在进行《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时,可以将所要教学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编写,将其进行提纲凝练,为学生的教学做好准备,并且引导学生针对提纲开展有效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课外读物的阅读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兴趣。现在的通识类绘本种类非常多,而通识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非常有效,其中在历史教学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在提升学生阅读率的时候,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十)通过深化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阅读法的有效运用,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快速阅读法与精读法是最为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两个阅读方法,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将两个阅读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有差别的。教师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阅读教学法,首先应该针对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找出这两种阅读方法的不同以及所适用的历史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法加强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开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单元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带领学生针对整个单元的简介进行快速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历史知识点和重点,这样利于学生先大概了解整个抗日战争的脉络和时间线以及人民解放战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而在针对每节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时候,教师再带领学生针对历史重点以及难点进行精读,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以及起因都有着更深入的掌握,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整合,并且可以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历史知识体系。

二、阅读法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阅读

高楼大厦平地起,新高考首先考查的是历史基础必备知识,而教材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媒介。教师应注重教材内容的阅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新教材中的正文、图片以及小字部分,掌握历史的基本内容,夯实基础,稳扎稳打,为了迎接新高考做好准备的根本途径。

(二)利用史料拓展阅读

历史学科新高考注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分析能力成了新高考的核心。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应精心挑选适合本班学情的史料,史料类型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快速分析和理解史料,做到穷究其理,格物致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史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读、大声读、拿笔做批注以及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养成学生独立通过阅读史料,发现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高考、新课标的主旨。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引导学生养成课后阅读的好习惯,这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提升。通过课后阅读,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学生见多识广,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养成。

(三)精心设计问题

好的阅读法,必须有好的问题作为引领,以此有目的地阅读。因此,问题的设计在阅读中至关重要。问题设计要适合本班学情,要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使他们阅读都有收获。问法要有新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设计问题,日积月累,方可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面对新高考。

(四)进行方法指导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阅读要时刻关注,对不同学生要给予方法指导。例如,面对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自己主动探究。还有教师要给予学生尊重,让学生通过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及时鼓励。对学生的阅读还要进行历史思维方面的引导,做到历史的专业化,提高历史专业术语。除此之外,在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对阅读法的运用,还强调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上产生较为显著的作用。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务必将此种培养方式放置于关键的位置之上,而以所运用的主要方式来说,即为指引学生运用有效的方式加以阅读,从而逐渐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通过对比方面分析,教师应积极展开以下工作:一方面应指引高中生根据历史的实际进程对历史结构加以设计,运用图表的形式积极呈现历史。在应用该种形式之后,利于保障学生的有效阅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需指引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期间,对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加以认真合理的标注,在进行不断积累之后,能够促使学生构建出适宜自身进行历史学习的标注机制,如此更可对知识内容实施精准性的标注,也能够保障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历史阅读。再者,教师还应向高中生讲述相应的阅读方法,并且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述的过程之中,也强调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加以讲述,保障高中生能够将阅读法切实运用至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例如,在开展“欧洲一体化”一课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时,教师须先针对教材之中的内容,指引学生实施有效的阅读,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体化”的重要事件,并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加以实化,随后指引高中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加入欧盟的政区图加以自主性的学习,并运用相应的色彩对动员国加以标注和区分。应用上述方法,非常有助于保障学生对本节课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能够体现出新高考改革下阅读法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务必发挥阅读法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历史教学学习中,更应该充分渗透阅读法。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历史作为学生形成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地重视学生在学习階段的任务,明确自身的位置,尊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所有难题,引导学生善于应用阅读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左毓红)

作者:王雅杰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数学试卷讲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