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分析论文

2022-04-23

历史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是不可重现也不可通过实践来使人再次感知的。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违背高效课堂的理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教育的全面改革,高效课堂开始受到教师的关注。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分析论文 篇1: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为学习行为增添动力,是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的诱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现代教育的最佳出路在于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为全面系统的学科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应具备学习研究的基本能力,并将之在教与学的契合互动中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要高度重视思维的积极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老师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初中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在于简单的识记,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对其中人文精神的汲取。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弊端在于教学的功利性过强,应试心理严重,为分数而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盛放知识点的箩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新课改的方向。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

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传统的只抓住讲授内容上求得突破,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有所创新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课堂教学和各个环节有起有伏,能调动起学生兴奋点。

一堂初中历史课,可以适时地变换教法,即从单一的讲授法,到多用类比法、比较法等,把讲授、观察、自学、练习等学习活动进行相互穿插、巧妙运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并采用灵活的方法突破知识难点,以歌谣、历史故事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展示历史的丰厚韵味,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强对知识的无意识记,强化对知识点记忆的效率。还可以利用初中历史的多学科综合性,找准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一个知识架构,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

兴趣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使之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就必须真正确立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主体包括认知的主体、理解的主体、识记的主体和运用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创设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启发式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自己课堂“权威”的崇拜,宽容课堂上“异样”的声音,要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和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其各自学习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交流互议结果。最后,教师再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共同分析、讨论、辩析历史问题。要允许学生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注重历史评价的多样化,用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后,再引导其向一个正确的方向集中,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史实的正确看法。

三、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成功中强化学习兴

运用所学的历史学科知识,通过思考来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现实问题,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为普遍手段。在历史书面测试中也要从重知识考查向素质考查、重能力培养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局面。教会学生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学会横向和纵向对比,学会归纳总结。测试的结果是让学生查找到自己学习初中历史的薄弱环节并自主加以巩固,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测出进一步学好初中历史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变苦学为乐学,维持住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成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的学生兴趣得以培养和维持,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者:杨亚琴

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分析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

历史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是不可重现也不可通过实践来使人再次感知的。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违背高效课堂的理念。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教育的全面改革,高效课堂开始受到教师的关注。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对教师来说,高效就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就是获得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特点以及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重要性的分析,就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出建议,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因而课堂秩序常常难以维持。初中历史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开小差,教师要不断维持课堂秩序。这导致初中历史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课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普遍有“及格万岁”的思想,认为只要不让历史拖低整体分数就行,没有必要追求高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学生在历史课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对待历史学习的消极态度导致了历史教师无法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无法实现高效教学。

3.历史教学模式化严重。

从目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由于考试评价制度依然存在,教师普遍追求功利性教学,考纲要求什么就教什么,考纲不要求的就根本不教。新课改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应是教师真正要教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由此可知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且初中历史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历史,指导现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

三、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措施

1.把握课标和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程设计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教学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掌握历史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打牢教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2.激发学生兴趣,提倡自主学习。

教学的关键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摆正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组织学习小组,重视课后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课后历史学习小组,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转变为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丰富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知识。课外活动形式灵活,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课外活动强调手脑并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总之,虽然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但由于部分历史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偏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仍然较为低下。因此,在初中高效课堂的打造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去克服。高效课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负责任态度,因而应该成为初中历史教师的追求。

作者:陈彩芳

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分析论文 篇3:

加强历史教师培训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摘 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及先决条件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所以,我们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義。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教师;培训;目标;专业;素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教师培训亟待改造与创新。那么,究竟如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培训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模式。比如反思教学、园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需要让初中历史与社会师资培训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教师培训模式将进一步创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育手段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细化,教育实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良性互动,更能充分调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

要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培训观念,特别是职后教育,认识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加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以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初级教师学历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制度,加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保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改革培训内容

一次教师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培训应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刻。设置综合素养类内容,涵盖科技文化精神价值与教育功能、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心理研究、教师教学理念等主题。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的授课方式,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地方教育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授,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中应当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更具前瞻性。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训中要积极创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实践的机会,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努力满足教师使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再次,设置菜单式培训,由受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提出需求,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可扩大选课范围,几个县级市教师一起选课,根据选课,统一设置课表。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资金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四、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培训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也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培训目标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设计分类递进的培训目标。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爱岗敬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转岗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素质高、教学强、有专长、善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五、优化培训队伍

只有学校才能够直接面对课堂及教学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清楚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让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来,有利于培训更具针对性。由于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哪些知识欠缺、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针对参训教师的具体教学实际展开工作,将自身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来与他们共同分析、探讨,帮助参训教师将其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最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引导他们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来促进参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新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夯实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在思想上勇于创新,行动上勤于实践,才能顺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是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初贵仁.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2011

(6).

[2]王蕴枫.关于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

学报,2011(4).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作者:黄亚洁

上一篇:化学环保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高等学校绿色化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