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论文

2022-04-30

摘要:完整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包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前,我国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却未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翻译选修课可以部分地缓解理工科院校翻译教学需求的矛盾。介绍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失的主客观原因,论述了理工科高校开设翻译选修课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翻译选修课教学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论文 篇1:

构建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课堂

摘要: 科技英语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语体,其主要功能是传播、交流科技信息和知识。科技知识与语言知识是科技英语教学的两个主要线索。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探索与发现科学知识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增强科技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探索与发现式教学方法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属于地方独立学院,我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拥有两个方向: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方向。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是科技英语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外研社“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科技英语阅读》,该课程共32学时,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该课程的开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科技英语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采用探索和发现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科技英语的特点和应用技巧。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科技英语的特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相对于通用英语而言,科技英语属于“非凡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其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目的是通过专门的教材和注重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尽快把握语言技能,以满足当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科技交流的扩大。此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科技英语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应当首先使学生知道,科技英语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语体,其主要功能是传播、交流科技信息和知识。因此,科技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清楚、严密、客观,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性强。还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特定的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使它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但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它又完全遵循“共核英语”的基本规律。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把握这些特点,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能学好科技英语。

在刚刚接触科技英语时,学生往往由于科技英语与通用英语在词汇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和错误。例如:许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有了新的意义,如family的普通词义是“家”、“家庭”、“家属”、“亲属”,但在动物学、植物学中是“科”的意思。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power在物理学中的意思是“动力”,在化学中是“能”,在光学中是“放大率”,在机械专业是“动力”,在数学中是“乘方”或“幂”。

此外,为了表达准确、客观,在科技英语文献中,阐明科学定理和定律、描述事物发展过程、说明因果关系等,要使用正式和规范的语言形式,而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练习,即使能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恰当地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例如:平时会说:“The rate of evaporation of a liquid enormaousy depends on temperature.”在书面语中则应当使用规范的表达方法,如使用名词化结构和被动语态:“The dependence of the rate of evaporation of a liquid on temperature is enomous.”

科技英语还经常涉及数字、公式、倍数、符号,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也经常在使用中出现错误和误差,而在科技领域这样的错误和误差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损失。因此,这方面的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科技英语的语言现象和使用方法是教材不可能全部涵盖的,也是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科技英语教学应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熟悉和把握科技英语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知识体系,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和扩展这一体系,继续提高运用科技英语的水平和能力。

二、从认知的角度构建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课堂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对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活动应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探索和发现式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和强烈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为探索和发现式学习本身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种学习方式在科技英语教学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

例如,在阅读科技类文章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What is the technology or the scientific finding?

(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样的技术或科学发现?)

Wha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technology?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What development has the technology undergone?And how about its prospect in the future?

(这项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未来有何展望?)

How will this technology benefit human society?

(这项技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好处?)

How will the technology be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the future?

(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情况如何?)

探索和发现式学习还可以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如在学习了专业词汇前、后缀的构词方法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出更多的例词或未包括在教材中的其他构词方法,在课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还可以用于半科技专业术语、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学用语等章节的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这并非意味着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其中部分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教师的责任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将《科技英语阅读》第7单元 Unit 7 “Biotechnoology and Agriculture”作为自主学习单元。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词汇、翻译等练习以外,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寻找更多的有关生物技术与农业的资料和图片,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等,并按课文的形式撰写一篇小论文,在下次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实际上,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我们每周用一节课在科技英语课上组织“微型科技讲座”。每次课由3名学生就他们爱好的题目做专题讲座,每人5分钟。在讲座前的预备阶段,要求他们广泛查阅资料,预备讲稿,并要求表达清楚,有条理,有趣味。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演讲时语言要自然、流利,不要“照本宣科”等。每个学生讲完后,教师都进行简要的讲评。“微型科技讲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内容丰富多彩,题目广泛,如“天气对人的影响”、“蚊子探密”、“如何建立个人网页”、“做梦与学习”、“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趣谈比目鱼”、“地震”、“火山”、“皮肤及其功能”、“可移动的办公室”等。有些学生还预备了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边讲边演示,听众可以自由提问,课堂气氛活跃。这一活动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数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一个专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信息互动,通过共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才智和创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科技英语的爱好和欲望,而且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习动力

科技英语课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味索然,加之科技术语、句型的学习比较枯燥,最终会使学生对课程失去爱好,进而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进去。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一些与科技有关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活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之后,为了检测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科技术语和科技知识掌握的程度,我们组织小型“科技知识竞赛”,设计“科技知识竞赛题”,有笔答题和抢答题,学生分为两三个组比赛。每答对一个问题给10分,最后评出获胜组。此类活动往往只需几分钟,但新奇的形式,有趣的内容,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了知识,而且是一种语言学习和实践,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科技英语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特网和多媒体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因特网提供的许多信息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静止的文字变为声音和图像,尤其是那些枯燥、抽象的科技术语、科学原理和概念,可以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上教学活动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体系中,使其真正发挥教学辅助的作用。

科技英语教学要从科技英语本身的特点出发,把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融入科技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之中。当充满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构建起来之后,学生获得的将是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作者:邝江红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论文 篇2:

关于理工科院校翻译选修教学的思考

摘 要:完整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包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前,我国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却未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翻译选修课可以部分地缓解理工科院校翻译教学需求的矛盾。介绍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失的主客观原因,论述了理工科高校开设翻译选修课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翻译选修课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翻译选修课:矛盾:对策

一、引言

张绍杰等(2000)提出了外语人才的三种类型:知识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应用型人才是能适应社会需要,以外语为工具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才,其标志是具有坚实、宽厚的所学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应变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应是:基础课+专业课+能力课。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也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理工科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理工科院校教育的声誉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学习翻译是掌握外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如何体现着一所学校能力课的开设和教学状况,因为“能力课即是面向市场和社会需要而开设的课程”,要接受社会的检验。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缺失

罗选民(2002)教授就曾依据专业属性,把翻译教学分为“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两大类别,前者是针对非外语的人文社科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后者是针对外语专业或翻译专业的学生。目前,英语翻译教学的学术探讨大都在“专业翻译教学”中展开,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却被排斥在外而处于边缘地带,这极大地影响了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虽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专业翻译教学有所区别,但是有三种情况对于两者均适用:1.作为语言学分析的一种方法;2.作为优化教育的一部分;3.作为一种翻译专业的训练。翻译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其地位和重要性不容置疑。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翻译课一直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处在缺失状态,其理由不外乎以下主客观方面。

1.客观方面。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虽然大纲已经明确了要加强学生这五种能力的训练,但把阅读摆在第一位。即便这是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不过相对其他能力要求而言,“译”仍被大纲列在最次要的地位。《大纲》还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而“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这些英语选修课是安排在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为达到六级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翻译技巧课是当作有条件的选修课开设。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翻译课的缺失似乎有据可依了。

另外,各个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不足(刘长江,1996:13),而且又由于近年来的连连扩招,使得师资紧缺情况显得更加严重,没有多余的教师用于去教授大学翻译课程,这也是造成该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2.主观方面。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认为“翻译教学属于专业英浯的范畴,与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必然的联系;纵然有一定联系,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此外,通过对部分专职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认为,翻译课程是为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而开设的,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必要的;理工科学生只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纸质或网上资料获取其专业必要的某些信息即可。”

三、理工科高校开设翻译选修课的必然性

一方面是学生对翻译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自学、跨学校选修或参加课外辅导等方式,来习得翻译知识,另一方面为客观原因学校又不能开设相应的翻译课。神圣的“使命”自然落到了充当大学英语教学功能的“延伸和补充”——翻译选修课身上。从目前发展形式来看,理工科院校开设翻译选修课有其必然性:

1.开设选修课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和教育功能呢个。《大纲》虽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这些英语选修误是安排在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但也可以根据世纪情况进行调整。在笔者开设的翻译选修课中,也有部分来自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纯粹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他们有能力继续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开设翻译选修课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一、二年级系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训练,学生英语水平也大为提高。由于翻译学习的要求相对其他几方面要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还是有必要通过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来具体操作。对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选修翻译课来掌握一些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许多学生还去通过某种翻译考试,来进一步加强自己对英语的学习巩固。如上海市紧缺人才工程——“上海外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2001年12月16日《新民晚报》报道2001年就有18 354人参加考试,是此前六年(共49 040人)的38%。而2005年3月7日《新民晚报》报道:2005年3月参加“中高级口译证书”考试的人数达到27 758人,其中60%以上是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3.开设翻译选修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WTO后,市场更取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外语翻译的范围与领域较过去更显广泛性和实用性。除文学翻译之外,经济、科技、经贸、法律、国际政治、金融、文化等都涉及国际性的融合与参与,因此翻译,作为媒介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翻译课再也不是专业外语的专利。形式的变化,社会对翻译交际能力的需要再也不是少数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了的”,因为“不仅是那些进入外企的毕业生需要翻译技能,文、理、工科各领域的从业人员也担负着介绍国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前沿成果的艰巨任务,也需要较强的翻译技能来翻译西方著作。加之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商业行为、体育赛事以及对外传播活动等,也会使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接不暇。这将使大量不同专业的人才凭借娴熟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翻译技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一显身手。”

四、理工科高校翻译选修课教学的对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水平又合乎新形势要求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对过去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为此,每个翻译教师都面临两个问题:翻译课教什么?怎么教?笔者也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教什么

理工科院校与一般的综合性或专科性院校不同,有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专业特色。这就要求翻译选修课要结合理工科院校与专业特点进行开设。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的高等学府,学科门类涉及飞行、航空、轨道、汽车等。参加选修课学习的学生都具有这些学科背景,毕业以后可能会接触到或翻译相关的资料。那么,我们在翻译讲授过程中,也必须加入相关翻译材料的讲解,让学生有个感官认识。再如,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同时设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高等院校,那么其翻译选修课也应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文体资料的翻译讲解。不过,从整体上来说,理工科院校的翻译选修课偏重于应用翻译,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的资料翻译外,还包括环境、机械、食品等领域的翻译。对一个从事一般翻译的译者来说,只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往往是无法出色地完成所有的翻译任务的,原因是译者对一些未曾涉及过的领域文章中的术语的翻译存在很大的困难。有时候即便是勉强译出,用专业规范的标准来衡量则显得十分逊色,必须得重新翻译。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做这类型的翻译工作?答案很显然,只有那些对其专业系统学习过,并接受过正规翻译理论和实践训练的学生才是最佳人选。而这些学生往往来自于理工院校,这是这类学校的独特优势。

另外,由于许多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笔者学校就是),翻译选修课一般只开设一学期。翻译选修课虽然不是必修课,但是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身的系统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翻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故而,在翻译教学内容上势必要有所取舍,也就是“教什么”?

2.如何教

在确定了要教授的内容外,如何教也是要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根据课程设置制定一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并依据该大纲编写新的材料(有条件可以编写教材)。编写的材料应该不仅是符合学校的学科特点,还应该准确、充分地体现大纲的精神。

其次是要更新教学方法。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通过译例,大量讲解阐述某一道理,介绍说明某一翻译技巧。课堂时间几乎都被教师占用,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种翻译教学法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不过,传统的翻译教学,由于教师只批改一部分翻译练习或者一本不改,参考译文或教师自己的译文成了标准答案或权威译文,课堂上讲师讲,学生听,假设和验证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与学生翻译练习中的问题可能毫无关系。这是不可取的。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发展,如“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观点也应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使用“过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过程教学法”是一项积极的交际活动,而“启发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翻译能力鉴赏能力。毕竟“翻译教学的作用就在于激活翻译主体的能力因素,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生应有的效能。”“同时,指导学生认知、验证并总结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有步骤地推进译文的产出,实现‘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忠实流畅地翻译出各类体裁的文章’这一教学目的。”具体到翻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译文比较、译段比较、译文鉴赏、原译与改译,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个“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中来。

五、结语

理工科院校的翻译选修课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笔者也就从事过两个学期的翻译教学(共4个班级,一周2学时,一学期为一周期,共32学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碰到的问题却很多,如班级里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为了拿学分而不是真正对翻译感兴趣等,这些都对翻译教学的实施带来诸多问题。总之,我们要尽一切力量,把“翻译教学应该设计成一种以培养基础理论意识为目的的、以激活各种能力因素为主导的动态的翻译输出过程。所谓‘动态的翻译输出过程’就是变译文取向的静态式翻译教学(注重译文讲评)为重视译文输出过程的动态式翻译教学,突出教与学的互动(interaction)。”

参考文献:

[1]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06)26.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04)57.

[3]李桂英.大学翻译教学与科技人才培养[J].开封大学学报,2004,(03)51.

[4]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用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01)66.

[5]李家春,崔常亮.翻译教学观念的重新建构[J].黑龙江教育,2006,(10)52.

[6]丁树德.翻译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与认知框架[J].上海科技翻译,2003,(03)49.

[7]穆婷.理工科院校本科英语翻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34.

[8]葛校琴.翻译教学输出理论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2,(01)30;29;29.

作者:刘金龙 刘晓民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论文 篇3: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译人才培养论略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理论,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建构主义视阈下,合格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译者翻译伦理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非文学翻译人才为突破口。

关键词:翻译人才;建构主义;翻译市场;翻译伦理;翻译教学

中国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理论,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现代语言学发展的趋势。它所倡导的把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理念打破了过去外语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该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是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观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变革,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新的教学思想。把它运用到翻译教学中,必然会引起培养模式的根本变化。

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翻译课堂教学大都以理论为主,教学题材集中在文学作品方面,这样不利于全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在翻译实践中,绝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表现出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翻译素养。笔者以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翻译人才,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不再以翻译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为主,而是从“教”变为“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1)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纠错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素质的提高。在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动机。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近年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人们发现有必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策略: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用来监控、调节或自我指导学习行为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则是指向认知目标的心理操作。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总之,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翻译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激发学生学习持久、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二、以市场为导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建构的。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学习是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的影响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认知扩展过程。因此,翻译教师应在课程设置、翻译教材、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以情景教学为手段;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应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翻译市场上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翻译情景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实际翻译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素养。

事实上,每年我国都有一大批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从事翻译工作,他们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与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他们的翻译质量却难以满足翻译市场的要求,这一点很多报刊杂志上都进行了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开设的翻译课程的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能,因此,翻译教学也就停留在文学经典作品的分析上。翻译课程设置并没有对市场需求和翻译行业做认真仔细的调查分析,不清楚到底一个合格的翻译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养。但是,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中国香港,他们的翻译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翻译教材的建设以及翻译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市场而进行的。从这一培养模式走出来的毕业生,一旦走上翻译岗位,得心应手,快速适应,不同的只是从课堂走向了市场。因此,新时期的翻译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

三、以培养非文学翻译人才为突破口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是被削弱了,相反是加强了。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互动与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盲目的、无指挥的互动与合作,而是由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群体的不同认知特点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精心设计与安排的。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翻译教师大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学翻译教学上,翻译教学内容也都从文学名著中选取,在翻译课堂上教师总是给学生侃侃而谈其翻译风格与语言特色,因为他们认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很重要。但是,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已绝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很多学生毕业后,将会进入政府部门、工商企业、教科文卫等部门。因此,加强非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专业性、实用性、时代性较强的文章,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收集国内外最新的报刊等翻译资料作为翻译训练材料,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外事、外交方面内容的素材应成为翻译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拓宽翻译实践的领域。这样才能提高非文学翻译队伍的水平,才能增强我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

四、以译者翻译伦理培养为重点

英汉两语种属不同语系,无亲缘关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这一切也就决定了不同的伦理道德标准。翻译促成了文化融合,也使文化差异凸显,伦理道德标准也随着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对外交活动的频繁,翻译活动也随之增多。但是,翻译市场上粗制滥造、抄袭拼凑、急功近利的翻译比比皆是。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与翻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翻译伦理道德的缺失所致。近几年,与巨大的翻译需求不协调的是翻译能力严重不足、翻译质量不高、翻译道德低下等现状。从目前翻译产品出现的问题来看,一些翻译人员缺乏严肃负责的态度,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因而造成翻译质量低下和翻译市场的混乱。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除了法律的约束外,为规范翻译行为,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翻译市场的各个要素都需要用翻译道德伦理加以规范。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翻译教学和译学研究把目光都锁定在微观的字、词、句的处理上,翻译道德伦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伦理问题成为了人们研究翻译教学的重要切入点。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翻译伦理教育呢?笔者以为,刘学生的翻译伦理教育应根据语言学家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五种现行伦理模式:再现的伦理——再现原文文本、原文作者;服务的伦理——完成与委托人协商后达成的要求;交际的伦理——与“他者”进行交流;基于规范的伦理——满足特定文化的期待;承诺的伦理——履行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誓言。如果译者的伦理道德水平提高了,翻译行业的许多问题也就会解决,翻译产业也会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骆贤凤 陈颖芳

上一篇: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民主建设论文下一篇:资源库建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