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学习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难点,通过将建构主义应用于射频通信电路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试论建构主义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对建构主义所进行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在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组织能力、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培养上所起到的作用,而忽略了建构主义引导之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创建情景、师生互动、同学交流、各方评价等各项因素所构成的立体的动态教学模式。当传统单指向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课程教学之时,以“钢琴文献与教学法”为代表的这一类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课改课程,通过建构主义的角度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关键词]高校;构建主义;教学改革;钢琴文献

一、钢琴文献与教学法的发展与制约

钢琴文献与教学法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按照基础教育对艺术师资的规格要求”的方针。据此,高校音乐教育开始了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钢琴教学内容由过去单一的钢琴技能课(演奏课和即兴伴奏课)扩展出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等钢琴理论课程;教学观念由过去的单一强化钢琴演奏技能逐步转向以培养素质、能力为目的的层面上来。2004年教育部再次出台指导方案,并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将《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与《钢琴教学法》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成为《钢琴文献与教法》。

《钢琴文献与教学法》既是一门专业性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研究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法和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还涉及到对文献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的综合运用。然而目前高校音乐专业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其教学组织形式也较为单一。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教材是主要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被无限度地放大着,而整个过程中学生较少考虑“为什么”、“怎么做”,不太注重细节,思维容易产生惰性,学习十分被动。最终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切实帮助,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缺乏挑战的课堂上消磨殆尽。

二、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

建构主义最初是建立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对儿童认知发展所进行的研究。这项研究注意到了学生在学习认知与学习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更准确地揭示了通过对建构主义思想的运用可以构成更为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知识的获得不只是依靠教师的传授”。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人(朋友、教师、同学等)的帮助,并运用学习资料,通过自身对意义进行建构而最终获得。“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要素最终构成了知识的传递。在这种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情境”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建构。然后,通过协作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验证;通过互相之间的对话、交流来决定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每位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逐步了解所学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最终完成意义的建构。

学习不只是教师把知识进行简单地传递甚至填灌,以钢琴文献与教学法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学生自己对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注意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思考他们多元化的想法以及由来,并通过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自我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更新知识的基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汲取新的知识经验。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简单、被动地接受填灌,而会主动地将知识构建起来。

当然在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的时候,又不能盲目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成为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摈弃过去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将注意力放到学生的身上.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将话语权尽量多地交到学生的手中;第三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好的教学需要有好的准备,与其盲目的照本宣科,还不如先帮助学生们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便课堂教学的更好互动。在新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要尽快建立起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最有助于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设定好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互相协作,开展讨论与交流,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交流和鼓励质疑,深刻了解彼此的想法,这种由于经验背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材将成为学生用来建构知识的对象,多媒体也成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要素各自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必定会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种稳定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所需要的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

三、基于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施

建构主义框架下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要应用在钢琴文献与教学法的课堂上时,教学对象应该是以钢琴主修生为主,其他专业的学生任意选修为辅,这也就决定了学生的钢琴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时,就可以按照学生的钢琴程度,将主修生与选修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其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个程序,即课程设计、课前准备、课堂实践教学和讨论评价。

(一)课程设计

首先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去设计一个知识单元或某项专业技能,理清只是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多项技能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提前确定教学内容、模拟备课、写好教案、做好课前模拟教学的准备。

(二)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其教学内容指定一部分学生(3~5人一组为宜)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前准备。这个过程由材料准备者、技能演示者和扮演教师者组成。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必考虑教学双边的限制,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教师则应要求学生在明确各自任务的基础上,互相协调、共同参与,为课堂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三)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教学技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教学双方对教学内容切入点的准确程度,这种准确程度又决定着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因此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不仅要细致缜密,而且在情景设置上要认真准备。通常情况下由于课程内容和时间所限,在课堂上只能着重于一、二个知识和技能点,每组的时间有计划地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同时,知识与技能点的教学应当分开进行。

(四)讨论评价

课堂教学实践后的讨论评价是一个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的过程,因此要十分重视。在讨论中,作为学生都要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把问题摆出来。教师进行点评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示范及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从而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迅速提高。

作者:李冰

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基于建构主义的射频通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学习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难点,通过将建构主义应用于射频通信电路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射频通信;教改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是以《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基础的后续专业课,是一门既重理论知识构建又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的是学习基于传输线理论进行射频电路的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射频电路区别于低频电路特点和利用史密斯圆图进行匹配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重要的射频有源器件和基本的射频电路。[1]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于通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理论课讲述往往采用由器件到模块,再由模块到系统的方式,希望通过先微观再宏观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课程体系结构。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并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灵活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缺乏明确的应用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又往往采用“灌输”的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器件的原因,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能深入掌握教学内容,难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因此,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通过考试而不是真正地学以致用就成了学习目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意识到《射频通信电路》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依据射频通信电路课程本科教学特点,将课程内容以及实践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建构主义的应用与射频通信电路教学改革的构想

《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改革依据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意识。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参与求知活动的向导。[2]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采用在理论课讲授以前先布置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完成。学生为了完成系统的设计,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补充射频通信电路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射频通信电路课程的理论知识构建。此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设计,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一种建构,因此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3]同时由于实验的完成是分组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此外,教师还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配合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改革。总之,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特别是对于《射频通信电路?这样的专业课,基于构建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他们成长为创造型的射频通信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建构主义应用与射频通信电路教学的实施

1.基于构建主义的思想,采用与理论课并行开设综合实验课程的方式,布置综合实验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射频通信理论的学习,本课程利用射频通信实验平台为学生开设了射频通信系列实验课程,将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改变为综合型、设计型、自主型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并行引入综合型实验如单工无线调频对讲系统的设计,强调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系统从设计到调试的全部工作,教师全程辅导。系统级的自主设计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整体合作精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对讲系统的设计,除了要求学生对系统的各个模块的组成及功能有总体的把握、能灵活运用已有的通信及电路方面的知识外,还要补充射频通信电路的知识,因此学生为了完成设计迫切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他们会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积极地去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老师讲解,这样学习的兴趣高涨,因而在教师课堂讲述的时候会非常专注,学到的理论知识立刻可以加以应用,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以小论文形式撰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在评定成绩时给有创新的设计方案适当加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开拓思路、不断创新。通过完成综合型的设计项目,学生在专业实验技能平台上的相关实验的演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了“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课程的改革赢得了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获得国际著名企业支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在学校和企业界的支持下,学院和安捷伦科技公司共同组建了通信实验室和ADS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上为学生的实验与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仅安捷伦公司提供的10套最新版本的ADS软件的使用权价值就超过1亿人民币。通信实验室和ADS实验室的组建,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同时,课程组还在企业和科研团队的支持下,利用大学生科技苑等条件开设课外综合型创新型的系统级设计实验,与课程实验一起形成了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称赞,受到了广泛关注。

2.将建构主义的思想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为了适应射频通信电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课程组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出发,研究教材改革方案,强调教材的系统性、模块化;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讲解,也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内容方面,把微波电路的概念引入到射频电路的设计中,重视与低频电路、电路理论、电磁场微波技术、微波网络等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射频通信电路技术,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方面,课程组教师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基于建构主义思想改革教学技术和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广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全程互动的立体化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学习;注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组织灵动活跃,融讨论、教学为一体。改革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从通信电路系统级的硬件展示出各模块的内部结构剖析,用实物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既加强了教学效果,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辅导,课程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习网站,指导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突破了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限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将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双语教学入手,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基于建构主义的射频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践证明,从建构主义理论衍生而来的教学改革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射频通信领域的多方位创新人才的培养,本专业的本科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锦电杯”科技创新大赛等多项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选课人数逐年增加,外学院其他专业选课学生的人数也逐年上升。课程组运用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成果赢得了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该课程的教学已在四川和西南地区高校中具有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长军,黄卡玛,闫丽萍.射频通信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田凌,任丽.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学校的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155.

[3]罗慧敏,阎朝坤,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73-73.

作者:陈倩 黄卡玛 刘长军 闫丽萍 华伟 杨阳

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汽车构造课程内容繁多,有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普遍感觉课程学习难度大,知识掌握不牢固。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采用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汽车构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

汽車构造课程是各高校车辆工程的第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课程一起为将来汽车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研究能力。同时,汽车构造课程也是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系统学习可以达到的目的:使学生具备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汽车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汽车动力驱动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和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研发、汽车先进零部件的设计分析、进行相关学科的创新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汽车构造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背景

汽车构造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多。主要的内容包括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和制动系统,这五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学生学习时总感觉这几部分内容关联性不太强,导致对汽车构造知识点的掌握有些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汽车技术发展迅速、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不断涌现,课程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如何平衡课程基础内容和先进技术内容的比例,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对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效率、提高知识内化效果(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并培养学生的知识外化能力(如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是任课老师要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本课程教师基于翻转课堂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把翻转课堂的理论精髓用于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对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有久远的思想渊源和演变过程,早期哲学认识论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就包含了建构主义的思想。现代的欧洲哲学家维科、康德成为建构主义的先驱,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则为当代建构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1]。国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大学的专家和学者中。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与传统的知识学习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也不能精确地概括成为某种一定的法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就会不同。每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都是在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而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类似于知识接收器的角色,知识学习不应该是教师把书本知识进行转移传递给学生,因为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主动建构去接收新知识,完成新知识的内化,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实现知识拓展,完成知识的外化[2,3]。

中外各国研究者一致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知识应该是学习者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主动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等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不是通过外界刺激或灌输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建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总的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目标指引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4]。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汽车构造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逐步减轻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份量,而逐步提高学生“学”的份量。

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基础的了解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景中,通过讲授、研讨和对话构建新知识,实现新知识内化,并培养学生知识外化能力。在汽车构造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设计、对话情景创设和学习效果评价四个环节的灵活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知识的建构。

(一)情境创设

知识总是源于生活的,不管是经验知识,还是书本知识,都应该是在一定环境和情景中产生的。汽车构造课程的一个较大优势是所有知识点的源头对象——汽车,是大家熟悉的,汽车的使用要求和一些常识知识学生基本都具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这个优势,避免把课程知识独立于生活中,变成条条框框的内容或生硬的知识点,不能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出发点去掌握知识点。无情境化的教学,让学生带应试目的背现有的结论,而不是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得来的,学生就不能深刻理解學习的内容,容易培养出思维僵化、没有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才[7]。

为课程教学创设情景,就是要把知识放到产生和运用知识的情景中,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应用的条件,并能灵活地拓展应用学到的知识,把死的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5,6]。

汽车构造课程的情景创设,主要有两方面的情景创设。第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问题情景创设,学生的已有知识,包括已知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常识,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系列问题情景,各章节之间情景问题的设置要环环相扣、互相呼应。通过问题情景创设,在学生的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搭起桥梁。第二方面是实验室实践环境的创设,汽车构造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差的,这就需要搭建必要的模型情景,来助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问题情景创设,以汽车构造的传动系统内容为例,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已学完,机械原理和理论力学中相关传动理论基础知识也学完,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如图1所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发动机性能和输出的动力特性,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汽车使用时的要求,引导出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和汽车需求功率的差距,在这个情景中请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在具体讲解汽车关键零部件功能时,如离合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讲解,离合器是发动机扭矩输出的第一个部件,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动输出的动力能否和传动系统进行刚性连接,继而引导学生基于理论力学和机械学知识出发,思考柔性连接方式以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式,最后综合应用图片、实物模型、动画、视频展开离合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讲解,引导学生构建离合器知识体系。

模型情景创建方面,有实物模型和虚拟模型的建设。本单位汽车构造实验室配备了传统机械四轮驱动底盘综合试验台,纯电动驱动动力底盘模型,模型上关键部件结构已解剖出来,另外模型可以插电运转,直观的显示动力传递过程。实验室还配置了汽车上所有关键部件的实物模型。

本单位设计并建设了一款混合动力车分解爆炸吊装模型(如图2),把整车的零部件结构按照实车中的位置有序的立体展开吊装展示,不仅把传动系统的部件结构展示得很清楚,其他系统的结构及各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展示得很清楚。这套系统上集成了混合动力驱动、电动助力转向、线控制动等方面的汽车先进技术。

另外,实验室配置了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的虚拟结构拆装和原理教学软件。

(二)协作学习设计

学习不能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协作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通过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来学习知识,这样让学生会交流,能学习,能合作,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协作学习能使学生以更加深刻的方式学习并掌握知识点[7]。

本教学团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5人,尊重学生之间的意愿自由组合,同时教师会协调一下学生之间能力的组合,每组保证有一位较优秀学生或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能起到领导或领军的作用,能带领团队不断向前学习,这一点也符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双一流大学双领人才(领导领军型)培养的定位。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课程重要知识点,教师借助视频、动画、图片、试验台和实物模型等丰富的手段、设计ppt,设置引导性问题,布置任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小组组织协作讨论学习,在老师设计的问题情景和提供的模型情景中展开研讨学习,达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常识基础上初步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目的。

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得出的结论可能不正确,或者一些结论不够深刻,或者对某些知识是有疑惑的,所以就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对话情景创设。

(三)对话情景创设

课程知识点对于教师是已有知识,但对于学生是未知知识,在知识阅历和能力方面,教师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在上一步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完以后,在师生之间、不同小组之间组织对话环节,教师完成进一步的引导,针对上一步学生之间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进行平等轻松的交流对话,把学生之间存在的某些错误认识、存在疑惑的知识或者学生忽略的知识通过提问对话的方式完成,教师注意营造一种轻松和身份平等的对话环境,用商量探讨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无压力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7]。

针对重要的知识点或者难点,可以先指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或小组进行课堂展示,然后教师自己组织总结性点评报告,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指出,并能抛出延伸性问题,培养学生“跳出书本看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知识,而且达到提升他们的探究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的效果。

如针对图2混合动力车爆炸吊装模型,关于混合动力的三种工况下动力传递方式,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40人的班级,能独立分析出三种工况下的动力传统路线的同学大概5人左右,很多同学刚开始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在这个知识点讲解时,请学生分析三种工况:高压蓄电池供电的纯电工况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发动机发电纯电工况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发动机直接驱动的动力传递的路线,思考各工况下主要部件两个电机和超越离合器的作用,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清晰,并引出拓展问题:请学生思考制动能量是如何回收的,为制动系统讲解埋下伏笔。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有效且公平的评价是课程教学考核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相互的,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重在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学习成效。

教师制定的课程考核方法中给予组长一些小幅度的奖励分,目的是为了激励组长,发挥出他们的能力优势,加分一定要根据他们对小组的贡献来决定,而且要考虑小组成员对组长的评价,不能让其他同学觉得考核不公平。

學习是小组一起学习,要考核团队的协作学习能力,考核方法中对小组有一个整体的分数,另外还要有具体到个人的考核,避免有些学生逃避学习的做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多用正面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要促进学生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鼓励他们知识外化和拓展的能力,对知识外化部分,也设置小幅度的奖励分,引导他们去查阅国内外汽车新技术新结构研究进展,并写出总结报告,给其课堂展示汇报机会。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重点是课堂知识的掌握,让他们感觉到和同学的差距,激励他们迎头赶上,教师为这类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经过精心挑选,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 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知识建构。

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书面纸质的、邮件、微信或交谈式。引导学生针对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老师教学方法的适应度等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同时也注重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理解掌握、延伸运用的过程,同时做到点到即止,教而不留痕。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合作者为学生设计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轻松民主的交流环境,激励他们主动探究,互动交流,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我国汽车行业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会学习、能创新的适应行业发展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林.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模式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研究[J].海外英语,2017(2):73-74.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1.

[5]钟丽佳,盛群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科学性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6(3):22-27.

[6]郝连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6(4):13-16.

[7]梁文辉.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教学理论研究[J].甘肃教育,2017(9):50.

作者:徐国艳 姬芬竹 王岩

上一篇: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