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实施压疮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9开始,止于2021.9,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龄危重症患者中选出60例予以研究。行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常规护理运用于30例常规组,压疮护理运用于30例研究组。对60例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研究论文 篇1:

解毒除湿颗粒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 湿热毒蕴证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評价解毒除湿颗粒治疗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的临床疗效,为BP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治疗,2个疗程(8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ullous pemphigoid disease area index, BPDAI)、各单项指标评分等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皮肤评分、瘙痒程度、BPDAI及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但两组皮肤损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湿热毒蕴型BP,能改善BPDAI,其中对于皮肤评分、瘙痒程度改善较明显,且激素减量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湿热毒蕴证;解毒除湿颗粒;面积指数评分;皮肤评分;瘙痒程度评分

Clinical Efficacy of Jiedu Chushi Granule in Treating Bullous Pemphigoid with

Dampness-Heat Toxin Amassment

FENG Ruiyao, LI Xiaopeng*, XI Jianyuan, XIE Wenfang, PENG D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7, China)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皮损特点为红斑和正常皮肤上的紧张性大疱、尼氏征阴性、糜烂面易愈合并伴有瘙痒、黏膜损害少而轻微;病理变化为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该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偶可见青年或儿童发病。对于BP的治疗,由于其发病因素复杂且尚不明确,西医主要是采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较多。我科使用解毒除湿颗粒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湿热毒蕴型轻度BP疗效确切,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拟定:①在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半球形、紧张性大疱,或有血疱;②尼氏征阴性;③大疱疱液澄清或浑浊,疱壁较厚,不易破裂,破后糜烂面很少扩展,且容易愈合,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2]:参照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本研究评判标准为:轻度0~90分。(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等[3-5]拟定,中医辨证属湿热毒蕴证者,症见:发病急骤,水疱新起不断,疱壁紧张,潮红明显,糜烂面鲜红,或上覆脓液,灼热痒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3)年龄45~75岁;(4)对实验表示知情同意者。

1.1.2  排除标准  (1)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者;(2)因其他疾病而导致瘙痒者;(3)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者;(4)某些药物引起的类天疱疮;(5)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者。

1.2  一般资料

所观察病例均为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雅附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诊断为轻度BP湿热毒蕴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各脱落1例。治疗组29 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61.07±6.33)岁,病程(4.90±2.34)月;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0.33±6.14)岁,病程(4.97±2.27)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解毒除湿颗粒(金银花15 g,生地黄10 g,连翘10 g,白术10 g,苍术10 g,黄芩10 g,栀子10 g,土茯苓10 g,黄芪10 g,甘草6 g。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口服,每日1剂,用温水冲至约200 mL左右,早晚餐后分服;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mg,国药准字H12020123),晨起8:00顿服,20 mg/d起(视病情调整)。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服药方法同治疗组。一旦水疱、大疱得到控制(连续3 d,每天新发水疱数<3个),待患者疾病获得控制后,根据患者病情,将口服泼尼松的日剂量每2周减少1/2,如病情复发则恢复原来泼尼松剂量,如果治疗2周仍无法达到疾病控制,则将泼尼松日剂量翻倍。同时嘱患者保护皮肤创面和预防继发感染,保持创面的干燥,保证高蛋白饮食,配合护胃、补钙、补钾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每周复诊1次,4周为 1疗程,观察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ullous pemphigoid disease area index, BPDAI)[6]  BPDAI评分(总分0~372分)包括皮肤评分(0~240分)、黏膜评分(0~120分)、损害评分(0~12分),单独另有主观瘙痒程度评分(0~30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由于类天疱疮很少累及黏膜部位,且本研究选择的是轻度患者,故研究团队仅选用皮肤评分、损害评分及主观瘙痒程度评分三项作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总分0~282分)。(1)皮肤评分:反映皮肤上疾病的活动度。根据皮损的类型分為水疱或破裂水疱、红斑或丘疹两部分,每部分0~120分,分别记分最后相加。共检查头部、颈部、胸部、左臂、右臂、双手、腹部、生殖器会阴、背部/臀部、左腿、右腿、双足12个身体区域,每个区域根据相应的病损活动度记分(0、1、2、3、5、10分)。(2)损害评分:是对上述12个部位评估是否有已愈合皮损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或红斑,如果无则计为0分,有则计为1分。(3)主观瘙痒程度评分[7]:瘙痒是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主要主观症状,也是发病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先兆。该评分由患者对过去24 h、1周、1个月的瘙痒程度记分,3项各占10分,相加得到总分(0~30)。评分前要排除其他引起瘙痒的因素,如:干皮病、皮炎、肝肾功能不全、皮肤螨虫,仅考虑BP引起的瘙痒。记分方式为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为无瘙痒,10分为最严重的瘙痒,根据瘙痒程度不同分为3个等级:1~3分代表轻度瘙痒,4~6分代表中度瘙痒,7分以上重度瘙痒。

1.4.2  激素减量情况分析  分别记录患者开始治疗时、2、4、6、8周时的激素用量情况。

1.4.3  安全性指标  (1)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2)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3)不良反应:如实记录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事件及合并用药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相关标准制定。疗效指数=(治疗前BPDAI总分-治疗后BPDAI总分)/治疗前BPDAI总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60%~94%;好转:疗效指数30%~59%;无效: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为58.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治疗前后BPDAI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BP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PDA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皮肤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皮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瘙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4。

2.5  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损害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皮肤损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损害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用量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激素平均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激素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P<0.05)。见表6。

2.7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出现血压升高,1例出现血糖升高,未停药的情况下,嘱患者低盐、低糖饮食,复查血糖恢复正常;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6例出现血糖升高,3例出现血钾降低。在未停药的情况下,饮食调理无效后,分别予以药物对症治疗,再次复查,相关指标均回复正常。58例患者的其余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偶尔可见儿童与青少年发病。西医学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国内外研究BP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其抗原的作用。MeyerLJ等[9]研究表明类天疱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可以导致表皮下水疱的形成,因为两者的结合可以激活补体、过敏毒素C3a和C5a形成,伴随着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出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可以将嗜酸性细胞吸引并黏附到基底膜上,在此释放出溶酶体酶,可以导致基底细胞膜半桥粒和锚丝等断裂消失。糖皮质激素是治疗BP的首选药,糖皮质激素类型很多,在能口服给药的患者治疗中,口服药首选泼尼松,治疗上应遵循早期、足量、规律的原则,使用剂量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而调整,在控制病情后可逐渐减量维持,平均服药时间为2年。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其他免疫类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由于病程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并发感染、高血压、高血糖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BP患者可能最终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医学将BP归属于“火赤疮”范畴,认为其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即正气不足,阴阳失调,皮肤病的发生也是基于此。各种内因外因导致人体营卫不和,风、湿、热、毒在肌肤腠理郁结,脏腑气血运行不畅,各经络的闭塞不通,邪无出处,从而发为各种皮肤疾患。在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长期的临床经验的积累中,本研究发现BP的发病与心火、脾湿、热毒等有关,脾虚生湿为其基本病机,而后或因感受外邪化热或五志过极从而化热,郁于皮肤,发为红斑、水疱等。“湿”和“热毒”贯穿整个病程当中,根据辨证大致分为湿热毒蕴、脾虚湿蕴、阴虚毒恋3个证型,临床中又以湿热毒蕴最为常见。故以清熱除湿、泻火解毒作为BP总的治疗原则,并根据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灵活加减。解毒除湿颗粒是本院皮肤科长期临床应用治疗BP之基础方,临床收效良好,对于病情的控制、激素的减量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由于不良反应少、无明显毒副作用,BP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好。方中重用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为君药;连翘清热解毒透邪,并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还可泻火解毒,被前人称为“疮家圣药”,生地黄配合金银花清解血中毒热,苍术燥湿,三药共为臣药;黄芩、生栀子苦寒,清心泻热兼能燥湿,土茯苓解毒利湿,善治疮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配伍黄芪既顾脾虚之本,又能托毒生肌,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能解毒。加减化裁:热重者加生石膏;湿重者加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心火旺者加淡竹叶、灯芯草;血热者加白茅根、牡丹皮;脾虚者加大黄芪用量,加党参、茯苓;阴虚者加麦冬、沙参、黄精;痒甚者加白鲜皮、苦参、蝉蜕;兼有血瘀之象者加赤芍、牡丹皮;夜寐欠安者加珍珠母。全方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合苦寒燥湿之品,旨在祛除湿热毒邪,直达病灶;同时考虑到本病好发于老年人,适当加入黄芪补气,以助机体正气驱邪,配伍白术健脾。全方共奏清热除湿、泻火解毒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银花[10]、连翘[11]、白术[12]、黄芩[13]、栀子[14]、土茯苓[15]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生地黄[16]、苍术[17]、黄芪[18]、土茯苓[15]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这与西医治疗BP的总原则是一致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解毒除湿颗粒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片剂治疗湿热毒蕴型轻度BP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片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皮肤评分、瘙痒程度,能减少醋酸泼尼松片剂的用量,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但由于研究时间有限,缺乏多中心、大样本数据,未进行随访、复发率及中度、重度BP患者的研究,且单从患者皮损及症状着手,缺乏血清学检测等方面的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44.

[2] 李  莉,崔红宙,崔  楠,等.新型支被架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4341-4343.

[3] 瞿  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16-221.

[4] 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209-211.

[5] 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54-158.

[6] MURRELL D F, DANIEL B S, JOLY P, et a1. Definitions and outcomemeasures for bullous pemphigoid:recommendations by an international panel of experts[J]. J Am Acad Dermatol, 2012,66(3):479-485.

[7] 唐苏为,谢韶琼.皮肤瘙痒程度评价方法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1):84-85.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

[9] LOO W J, BURROWS N P.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skin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J]. Drugs Aging, 2004, 21(12):767-777.

[10] 王亚丹,杨建波,戴  忠,等.中藥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11):1928-1935.

[11] 胡  静,马  琳,张  坚,等.连翘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2,10(10):760-764.

[12] 彭  腾,李鸿翔,邓  赟,等.白术内酯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2,23(39):3732-3734.

[13] 云宝仪,周  磊,谢鲲鹏等.黄芩素抑菌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药学学报,2012,47(12):1587-1592.

[14] 孟祥乐,李红伟,李  颜,等.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959-967.

[15] 王建平,张海燕,傅旭春.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42-44.

[16] 王  朴.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986.

[17] 于  艳,袁  媛,贾天柱,等.苍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89-191.

[18] 张  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作者:冯瑞瑶 李小鹏 席建元 谢汶芳 彭丹

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研究论文 篇2:

压疮护理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实施压疮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9开始,止于2021.9,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龄危重症患者中选出60例予以研究。行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常规护理运用于30例常规组,压疮护理运用于30例研究组。对60例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高龄危重症患者给予压疮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发生压疮(又名压力性损伤)的概率减少,提升其治疗疗效,而且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增加更多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关键词: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护理;常规护理;治疗效果

高龄危重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因患者年龄大,并且病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现象。压力性损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压力性损伤是指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但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1-2]。压疮的主要症状有红斑、水肿、水疱等,严重的患者还会引发感染等。为此,对高龄危重患者实施压疮护理极其重要。本文对高龄危重症患者实施压疮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从2020.9开始,止于2021.9,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龄危重症患者中选出60例予以研究。行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4例、16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68岁、95岁,均值:(79.12±3.28)岁;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3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69岁,96岁,均值:(80.06±4.29)岁。给予60例高龄危重症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可实现对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纳入常规组。具体: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换药、处理伤口、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等。

压疮护理方法纳入研究组。内容:(1)对护理人员实施定期培训,内容包括:压疮护理专业知识、压疮评估、压疮发病因素、压疮药物更换、压疮预防等。让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能力提升,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并且对患者的活动范围、行动能力等实施评估。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压疮预案,为患者建立压疮护理工作指导等。(3)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病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压疮有关知识,减轻压力,提升其治疗和护理配合度。(4)针对肢体活动受限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翻身、拍背等,防止压疮发生,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防止发生静脉炎;同时指导患者饮食,多食用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增强患者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对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从患者的恢复情况判断: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压疮愈合率大于80%;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压疮愈合率在50%-80%;无效:患者的压疮愈合率小于50%。

1.4统计学整理

行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数据、计量资料应用()、(n %)統计,用t、X2值检验所示。当P<0.05,统计有意义。

2.结果

对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由表1所示:研究组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

3.讨论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居多,所以高龄重症患者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增加趋势。而高龄重症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压疮现象。患者如果出现压疮,创面迁延不好治愈,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而且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大多数发生压疮患者往往没有提前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3-4]。压疮护理的实施,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制定护理流程、对压疮知识的宣教等,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减少压疮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高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

综上,高龄危重症患者给予压疮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减少,提升其治疗疗效,而且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增加更多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王亚昌.压力性损伤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383-384.

[2]焦艳.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压疮护理管理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52+164.

[3]罗永琴,贺永,袁舒烜,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40-241.

[4]石素宁,王辉,张福敏,等.1例高龄重症患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03):261-262.

作者:陈汪容

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研究论文 篇3:

中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群中,约有10%可诱发结核疾病,学校是感染该疾病的场所,因此需对中学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同时采用预防性治疗措施,可有效避免该疾病传播,对减少结核病后续发病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阐述该疾病筛查入手,着重分析中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方案,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学生;分枝杆菌;筛查;预防性治疗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糖尿病、营养不良、抽烟、饮酒等人群是引发结核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我国中学生面临学业压力,生活作息不规,营养不均衡,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增加肺结核疾病风险[1]。为了避免该疾病在学校传播,确保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需对学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方法,以此可减少中学生患结核疾病。

1 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

1.1筛查方法

1.1.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首次感染分枝杆菌后,极易活化增殖T淋巴细胞,并融入到血液中,将结核菌素接种于皮肤中,可对淋巴细胞产生刺激作用,1-2 d后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事件,为此可通过此种反应对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有效判断[2]。目前,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主要有两种,一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蛋白);另一种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卡介苗纯蛋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出现皮肤试验强阳性比例较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比例高,且特异度与敏感度也相对较高,提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在诊断结核病时准确度更高[3]。因卡介苗純蛋白衍生物常作为对卡介苗接种质量与免疫成功率的考核与评价指标,两种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1.1.2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结核抗原可对T细胞产生刺激,增加γ-干扰素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量,通过检测血液中γ-干扰素浓度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依据[4]。γ-干扰素释放试验有较高敏感度,在18~44岁群体筛查期间,可反映真实情况,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5]。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期间,漏诊率相对较低,此试验符合学生疫情防控筛查要求,对潜伏感染者检出率较高。

1.1.3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分枝杆菌可分泌不同蛋白,其中在致病性分枝杆菌中仅有ESAT-6、CFP-10基因,在卡介苗相对缺失[6]。ESAT-6、CFP10是T细胞的靶抗原,也是刺激γ-干扰素高水平释放的重要抗原,以此诱发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事件,因此能够对受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有效检测。

2 中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

2.1 预防性治疗的对象

在对潜伏感染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期间,需重点关注发生结核病风险的大小,预防性服药对象选择学校密切接触者中的潜伏感染者。在对预防性服药对象标准选择时,需选择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中硬结平均直径≥15 mm者,主要是因以上标准感染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7]。《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8]推荐,对以下学生需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2年内净增值>10 mm、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2.2 预防性治疗方案

《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年版)》[9]及世界卫生组织常规推荐并使用的预防性治疗方案主要有:单用6~9个月异烟肼(6H或9H)、3个月异烟肼+利福喷丁

(3H-Rft)、单用4个月利福平(4R)、3个月利福平+异烟肼(3H-R)。

2.3 预防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确保体液免疫水平、机体细胞免疫水平提升,且使肺结核发生率降低,对学校结核疫情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此种预防性方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极易出现相应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肝脏损伤等,较异烟肼标准方案而言,单用利福喷丁可使结核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国外研究表明[10],利福平与异烟肼药物疗效与服用时间密切相关,服用4个月利福平产生的疗效高于9个月异烟肼的疗效,安全性较高。此种治疗方案在我国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进行预防性治疗期间,由于会出现相应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时间长,极易影响整个疗程疗效。对潜伏感染者注射微卡,可显著起到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此种药物属于母牛分枝

杆菌制剂,其优势有不良反应少,周期短。从预防性效果角度分析发现,将礼服喷丁联合异烟肼使用3个月,2次/周,其疗效较微卡高。

2.4 预防性治疗可行性分析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发展状态,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选择筛查方法时,成本是重要的参考指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成本低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且操作流程及复杂程度也较为简单。因此学校学可以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结果作为潜伏感

染流行现状的估计,还能够利用强阳性结果对潜伏感染者进行指导判断,同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对减少结核病发病率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学校疫情防控的目的。但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卡介苗接种,因此采取此种试验结果对预防性治疗对象进行判断时需慎重分析。一项对上海市部分学校的调查结果发现[11],约有87%的学生表示,确定自身为潜伏感染者时,愿意配合进行预防性治疗。一项对某中学实施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研究中发现,约有85.05%的中学生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约有61.90%学生接受预防性治疗,其中家长对预防性治疗处于拒绝状态,主要对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担忧。对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调查发现,较多家长对预防性治疗表示接受,部分家长认为潜伏感染发病率相对较低,同时预防性治疗服用的药物易造成机体损伤,导致治疗积极性降低。北京市一项调查中发现,在调查的246名中学生中,有240名学生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治疗完成率为97.6%。可见,在对中学生实施预防性治疗期间,对学生与家长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与督导服药,可显著提高学生与家长治疗的依从性,可有效避免学生感染肺结核,对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目前,我国对该疾病的筛查标准尚不统一,多采用OCG-PPD与TO-PPD试剂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是检测结果易受相关因素的影响。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结果具有较高特异度,但成本高,所以需权衡各种筛查方法。EC优势明显,但有待临床验证。我国中学生潜伏感染率较普通人群低,且女性相对较高。在对潜伏感染者实施预防性治疗方案时,需根据《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中要求进行针对性治疗。由于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应对学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疾病知识认知度,以此全面提升学生接受度。

参考文献:

[1]祁雪,田建岭,孙琳,等.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筛查和预防性治疗[J].中国防痨杂志,2018,40(5):447-454.

[2]中国防痨协会.高危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及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防痨杂志,2021,43(9):874-878.

[3]杨清銮,阮巧玲,张文宏.HIV感染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与预防性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29-732.

[4]祁雪,吴喜蓉,郭雅洁,等.住院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21,43(7):653-658.

[5]雷蓉蓉,刘英,张婷,等.重庆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结核潜伏感染及预防性治疗的认知态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9):1647-1650,1669.

[6]喻梅文,吴登助,李珍,等.肺结核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致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的诊治及护理[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1):1258-1260.

[7]丁磊,徐俊驰,邱文娜,等.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2):1-5,48.

[8]尹青琴,贺建新,徐保平.分枝杆菌感染相关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0):779-782.

[9]王文坪,刘泉波.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2):1300-1305.

[10]王辉.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药物治疗前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3):1945-1948.

[11]謝周华,吴金伟,李志峰.HIV/AIDS儿童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与转归[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33(4):428-431.

作者:韦光平

上一篇:一体化技术发展煤矿机电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