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的:从实际出发,分析讨论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5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研究对象,做两组处理,即对照组、观察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风险精神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风险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评估精神科病房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开展能及对应管理,落实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流程服务。结果: 忽视风险意识增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满意度由89.64%升至98.4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其结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

【关键词】护理; 风险管理; 精神科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oard room of the application

Yangyan

【Key word】nursing care; risk management; spirit;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3],它是一种职业风险,既有发生的必然性,又有可控制的一面。而精神科病房也存在着护理风险。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护理管理对象,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事件是可以减少,有时甚至可以避免的。从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特点作为切入口,对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4],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一般资料

设床位60张,护士13人,工作年限一年以下5人,1—5年5人,6-10年1人,11-20年以上2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3人。

2 方法

2.1 风险识别

2.1.1 因护理人员责任心引起的风险: 在护理工作中,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交接班工作不严谨等造成病人跌倒、烫伤、皮肤擦伤、会阴湿疹、皮肤压疮等护理问题。

2.1.2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病房收治病人多,病种多样,医疗护理涉及多学科,具有综合性,护士工作年限不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不同。

2.1.3 因病人引起的风险: 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家属探视时间不规律,带入的物品较多;家属不配合,私藏危险物品。

2.1.4 因流程引起的服务风险:我院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执行医嘱,遇到病人夜间、周末、节假日,医嘱录入药品无法正常请领,检验、检查无法做,平时带检查都在门诊,病人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打挤,不能行走的,还有做轮椅的,这给病人检查的“绿色通道”带来一定困难。

2.2 风险管理对策

2.2.1 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5]。我们通过组织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对其他医院或本院发生的案例进行学习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和“三查八对”制度,严格交接班,尤其把握药品、各种物品及病人的交接班管理。

2.2.2 能及应对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能及应对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工作,岗位职责,使人尽其才,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6)。我们将护士按护龄、职称、知识结构分四个阶段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准入条件、岗位职责,一阶段护士主要从事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二阶段的护士主要从事治疗和健康教育,三阶段的护士主要从事整体护理、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操作,四阶段的护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业务学习。

2.2.3 多元文化护理服务,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文化生活、伙食、接待、陪护、代办事宜方面表现出灵活、主动性,建立个人档案,电话随访及出院随访;病区设物品保管间,卫生间设防滑垫,病室设有科室简介,探视制度,请假制度,禁烟等相关规章制度及床护栏、医用垃圾盒等病房设施介绍,并制定了常见疾病的健康处方,强调预防知识和保健知识等。从视觉上增强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内容。

2.2.4 加强流程服务:检查时护士根据病人时间全程陪检,每次由2名护士带3-5个病人,如遇门诊有其他病人检查,将病人安排在休息時,避免与门诊的病人检查冲突,又体现了病人的特殊待遇。

2.3 统计学方法:应用PEMS3.1统计软件包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未发生安全意外事件

3.1 护理风险事件减少(见表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3.2 满意度增加(见表2)

表2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满意度比较

4 讨论

4.1 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了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健康宣教可以排除纠正患者错误的保健观念和治疗态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7]。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疾病、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引起安全风险的不良行为,风险管理后未发生安全意外事件。

4.2 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缺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8)。护士的素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士的预见能力可减少意外发生,护士的观察能力是护士素质的重要体现[9]。表1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缺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们通过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主动沟通、另外通过落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了护士预见能力并及时评估风险因素,采取积极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4.3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技术:护士是临床第一线的执行者,护理技术操作是风险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表1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缺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技术,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4.4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满意度:护理工作流程设置完全以病人和工作质量的要求为出发点,提供满意服务,并升化为感动服务,让病人及家属满意做为护理工作的宗旨10)。表2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满意度由88.03%上升至96.74%,我科为病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并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技术,加强流程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电话随访、出院随访等增加病人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健常识,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可见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护理风险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23

[2] John.A.Bavaro.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与风险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83

[3]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7(4):313-315

[4] 蔡字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3.5

[5] 李妮,阎成美,翁庐英,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59-60

[6]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7] 王静,陈雯,赵爱萍,等.国内外对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28-29

[8] 李加宁,宋雁窦.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9] 刘秋秋,李思,彭罗方.提高护理大专生临床观察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2):31-32

[10] 金海,吴龙仁.我国临床发展趋势[J]. 护理管理杂志,2008,8(1):31-32

作者:杨艳

护理风险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2:

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及效果

摘要:目的:从实际出发,分析讨论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5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研究对象,做两组处理,即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同临床治疗前提下,给予对照组患者精神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精神科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对护理后的最终效果进行临床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后,暴力、自残自杀事件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趋势更加显著(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同样以观察组患者更佳(P<0.05)。结论:通过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的标准化管理实施,能够大大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缓解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医院精神科的护理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

精神科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认知障碍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自伤、自杀以及暴力伤人等护理风险事件[1]。另外,由于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突发性,需要通过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管理,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规范性以及标准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健康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同一时间范围内的50例精神科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范围在3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8±2.03)岁;观察组患者25例,男女比例为14∶11例,年龄范围旨在35-56岁之间,平均年龄值(40.02±1.0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进行临床对比。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除接受与观察组患者一致的临床治疗以外,将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具体如下:

首先,由精神科护理部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健全关于护理风险的管理预案、高危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关于风险评估的评分标准、风险级别的划分标准等[2],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统一的培训;

其次,实现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在制定了相对统一的护理风险评估标准后,所有精神科的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时,都能够进行以此常规的评估,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情记录中。其中,所有新入院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三级评估。一级评估有责任护士完成,将所有关于高危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特殊护理方式详细告知家属,令其知晓签字[3];二次评估由院内责任组长完成,主要目的在于完善一级评估没有完成的事项;三级评估由精神科护士长完成,最终评估完成后将高危护理风险患者上报备案,接受高危风险的标准化管理。

最后,严格执行责任制的相关标准及规定。所有高危患者都应当设立相应的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负责高危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比如: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心理护理以及临床治疗等。责任护士每天将高危患者的风险进行复评与记录,直到患者评估降至低危。

针对精神科高危患者的标准管理,首先在面对具有暴力高危风险的精神科患者时,责任护士应当定期实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信心[4],并帮助患者寻找到代替暴力解决的方法;另外,在接触患者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与患者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刺激患者;其次,面对具有出走高危风险的患者,责任护士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外出检查与治疗时,责任护士应当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避免患者在此期间擅自出走。最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精神科内部做好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学习护理风险防范知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过程中患者所产生的暴力、自残自杀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统计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该文的实验数据均使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若P< 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详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上,对照组患者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对比

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统计详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可程度更高,且P值<0.05.

3.结论

所谓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5]。通过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够积极、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家属安全的预防措施,同时还能够早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与识别,之后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面对精神科高危患者时,通过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够做到提前预知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通过及时的预防与解决,降低了精神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月燕,范喜英. 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及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8):168-170.

[2] 邓蓉林,岳玉川,吴冬梅. 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及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129-131.

[3] 崔淑敏. 高危藥品管理在精神科的应用及对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4):113-114.

[4] 张仲霞,董春玲,孙立娟,等. 精神科患者入院高危因素评估表的应用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20(13):257.

[5] 何成添,李小画,李洪波,等. 精神科住院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9,17(9):1046-1048.

作者:刘顺红

护理风险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3:

精神科护理风险与措施

【摘 要】目的:为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采取确实可行的办法实现精神科的高效护理,提高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精神科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六十二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后发现其中存在精神病患者跌倒、走失、伤人伤己的风险事件,导致风险事件的原因有患者自身病情引发;也有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和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造成的。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从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开始,完善加强护士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做好精神科风险防范措施,减少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数量,加快精神科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的进程。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对策

前言

护理风险简单说就是,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由于自身病情或护理措施不当,直接、间接给患者、护理人员或患者亲属造成身体损伤、死亡或者因医疗纠纷而投诉等事件的可能性。

在医院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面对的是意识混乱的精神病患者,随时存在患者行动不受控制的风险,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较高。而且风险事件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来不及反应,就会形成对患者本人、护理人员及探视者的人身伤害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视,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入手,采取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敬业态度培训,完善优化风险事件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精神科的医疗环境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尽量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减少人员伤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和其家属提供满意的治疗、护理服务。

1 精神科护理风险原因

1.1 患者自身的因素。精神科的患者大都是在意识模糊或者是无意识的状态下入住,部分患者在清醒时发现自己固定安排在病房被限制自由,或者是听到其他患者发病时吵闹声时,患者脆弱的神经很容易会受到刺激[2],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出现恐惧、焦躁等心理波动,一旦这种心理波动不断加强,有的会出现一些幻觉,由于其自身行动不受控制就会发展成跌倒损伤、外出走失、自杀等严重冲动伤害风险事件。

1.2 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尤其是病情不稳定时期经常会出现神情狂躁,躁动不安等精神问题,再加上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心理的不安全感,因此无意识跌倒、撞墙、伤人伤己现象时有发生,一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并不能很好的预防并处理这种事情,这也是精神科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

1.3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特别是一些新护士,缺乏安全意识,从而导致工作更粗心,很多工作不够详细,忽略精神科的无菌技术的落实,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严重、漏洞巨大,许多错误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由于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短大多数都不到10年,所以事故发生率很高。新护士缺乏对安全管理的必要意识,并没有有效地评价医疗和护理环境。他们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因此存在发错药和漏药的问题。此外,相关人员缺乏一定的自律能力,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给医院、患者和社会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见图1。

2 防范精神科护理风险措施

2.1 做好岗前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相关规范,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定期举办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加强提高护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包括:每年定期考核进行职称晋升、根据工作表现进行奖金分配、执行社会保障制度为医护人员办理各种保险,这样才能让她们解除后顾之忧扎根精神科安心奉献于护理工作[3]。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同时多渠道招贤纳士。任何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的努力。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高低,取决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和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会对精神科整体医疗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精神科在专业护理人才的引进上加大力度和投资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为护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精神科有必要与医科院校建立长期的联合培训人才合作关系,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

2.2 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护理安全体系。

护理管理者应该准确掌握精神科护理中风险因素的主要表现,并将重点放在常见问题上。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规范各护理环节的护理行为。可以建立一个质量控制领导小组,主要由高级技术人员,部门的护士长和护理部组成,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分配,定期检查、定期讨论精神科护理风险问题,找出切合实际的方法。如果发现违反纪律和其他行为,我们必须立即给予适当的惩罚。

2.3 优化医疗环境从完善医疗设备开始

精神科应通过申請财政补助或自筹资金等措施,积极购置先进的医疗设施,改造医疗环境。加强对病房安全物品的管理。所有门窗均应采用安全防护栏保护。如有损坏,应立即修复。安全检查定期进行。不准携带危险品。在病人家属探视时,检查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物品。特别是对于体温计、针管等危险性质的物品,要限制数量并固定位置存放,并定期进行全面的盘点,测量病人的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护理人员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保护医疗设备,避免病人突然抓举和伤害,决不允许在病房内留下针头等物品。同时,患者也应配合全面的安全检查才能出院并返回医院,以避免危险物品进入医院。

2.4 加强心理护理能力以及急救处理能力。对于精神病人来说,通常是自卑情结,自尊更强,比健康的人更渴望得到尊重和关心。尊重和照顾病人,以有效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充分感受到护士的尊重,使病人能够信任护理人员。对于一些有幻觉和妄想的病人,要尽量避免他们的争论,讨论时采用中立的态度。与此同时,不能在病人面前窃窃私语,避免引起病人的怀疑。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保持积极情绪,并能通过礼貌、平易近人的语言适应环境,对有兴奋和抑郁的患者进行安抚,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此外,必须加强急救知识的训练,如病人烧伤、跌倒、突然死亡等,必须及时处理。护理部门和护士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展人性化管理,通过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安营,郭艳峤,刘杰,等.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01):115-116.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现状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4):65-66.

[2] 叶晓娟,付文英.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0):60-62. 对当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 健康之路,2016(1):55-56.

[3] 郑琼,肖容.精神科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张永霞.对该院上报75例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J]. 包头医学,2014(1):30-31.

[4] 雷光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 当代护士,2014(8):40-41.

作者:马富晓

上一篇:小儿腹泻下医学检验论文下一篇:司法鉴定及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