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性质、内容特点使得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政治课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浅淡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职高学生一般都有较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他们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从事职高教育工作多年,就如何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

学生进职中读书,大部分都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克服了社会上的偏见(要想进大学,读普高;要想学技术,进中专技校),或者是无可奈何(中考成绩差),才来到职业中学求学,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特别严重的自卑感、失落感,厌学、逃学,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压抑、焦虑、孤独、人际交往障碍、自私自利、对老师的教育有逆反心理,甚至暴力倾向等,据国内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以上。因此,学校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手,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增強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精神,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必修课,而将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教程。其实,在必修课的课程中,就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如高一年级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四章的“职业性格”内容,其实就是在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过程中,怎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又如在《哲学》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参加社会实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形成正确认识、提高自身认识能力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而不喜欢人批评。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学习成绩差,从初中时便较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尤其是到了职中以后,更加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因此一般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要多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正如周弘所说的:对孩子要多用“大拇指”,少用或慎用“小拇指”。多说“你真棒”“再讲一次,肯定会比刚才讲得好”等,及时发现,及时赏识,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以中肯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满希望的语气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课堂上,学生发言必须举手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实际教学生活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想发言的学生并不是都举手,而是等着教师的点名再回答问题,于是有的教师干脆就不提问,你听我讲成为一种病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时明确规定,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无限制”,即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随时提出来,学生自己的观点可以无限制地发表出来,学生自己的即时情绪可以无限制地表达出来,使课堂成为一个“乱哄哄”的课堂。如在高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关于“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中“如何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我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人人上讲台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老师综合得出结论。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得出,消费既是个人的行为,家庭的行为,又是社会的行为,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四、运用幽默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在枯燥的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恰当地运用幽默、动作、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如在高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关于“人生理想”中,我提出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理想前途的理解,即“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等等。又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第三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引用了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种诗歌引用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当然,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运用角色渗入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互换角色能够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反馈,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学生走向讲台,尝试教师的角色,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内在的能量将得以充分释放,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也只有这时才能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和教育观念,充分展现其创新能力和平等观念。因此,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居于幕后,是师生角色互换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它不仅遵循了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角色渗入法教学可以将师生距离拉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第五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的内容:“拜金主义”“游戏人生”等,我就让学生上台发言,让他们来当老师,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同时也说明自己在读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从而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注意倾听,掌握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在政治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听取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同的心声,注意“听”的技巧,“听”出学生所体验的感情,所持有的观点,解释语言背后隐藏的密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把心理测试、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总之,思想政治课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渠道和核心课程,在学生人格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担当着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素材,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的熏陶和激励,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房春城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性质、内容特点使得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政治课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贯穿一个人发展的始终,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培养新世纪高质量的人才和接班人,对青少年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学科内容是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其中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内容,它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特点表现为半成熟与半幼稚、半独立与半依赖、半开放与半闭锁之间的矛盾性。

正是因为中学生心理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受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比较容易产生产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碍,以此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对自己有信心;(2)学校学习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为了检验一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乐观,我们围绕这四个方面对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自信心程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显然没有达到《纲要》上的要求。此外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开展课程的教师主要为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还有小部分学校的德育副校长或者德育主任,另外还有个别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为体育老师、思想政治课老师等。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且专业水平较低,大部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涵养,并且要按时定期培训才能上岗的。

2.学校未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年来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择手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工具,老师也没有过多的关心同学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学校都缺乏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以学校自然而然地就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一些条件好点的学校,他们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他们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校园心理咨询网站、校园广播电台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作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学校、学生本人的不重视,前来咨询的学生并不多。这些间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形同虚设,前来咨询辅导的学生寥寥无几,效果不佳。这些流于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可谓是无济于事。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分析

学校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学时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一门必修课,对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特定优势。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素质、法律意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也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认识的工具,它对于指导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课本中也涵盖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切实的可行性。

(一)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课(也包括思想品德课)培养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正确的社会意识灌输给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承担起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课的角度来讲都是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的發展作为培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帮助学生解决立场、观点、方法等问题,二者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处理好心理、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和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他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育人,促进人全面发展。正因为两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思想政治课可以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并挖掘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思想政治课其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而德育的时效性是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载体的,从本质上讲,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中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诉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致的。中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同时也处于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挫折面前、面对抉择时难免会迷茫以及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这时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恰当及时的心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起了推动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涵括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1)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2)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接纳身心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3)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4)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适应学校环境,增强生活适应,正确对待挫折等;(5)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职业兴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行为。”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本身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德育、三观教育的过程中不免有些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融合,比如说初中教材中的直面挫折、立志与成功、相处之道、男女生交往等内容,高中教材中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等,这些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无一不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二者可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材的潜在因素,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绝不意味着把政治课上成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应抓住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关联性,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作者:肖海鸥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已经是第六年了,其教育成效也越来越明显,但同时还存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甚至是今后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谈谈具体的渗透

措施:

1、移情体验法

移情体验法是指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从而使人具有能够知觉体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并通过设身处地的感知对象,对现象的因果关系采取正确推理的一种方法。

课堂上教师要想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方式,教师一定在课堂上要做到全神贯注、注意力中,如果表现出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冷漠敷衍,那移情只能是表面形式而已,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课堂上移情体验教学法运用的好,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熟悉感、理解感、信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近感、共鸣感、依赖感、钦佩感和责任感。

2、情境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和难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逻辑性知识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像语文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物理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和综合。教学情景的具体方法有:

(1)案例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提供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激发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从例子中得出相关的学习知识。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个知识点时,引用一则寓言故事《盐和棉花》:驴子分別拖着盐和棉花过河,由于不懂得具体处理问题,犯了错误的寓言故事。

接着提出问题“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怜的小驴犯了什么错误,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矛盾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喜悦。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从寓言故事中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是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转移。

教师采用寓言故事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形象的故事便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要运用小品、短剧或实验模拟等形式寓科学教育于表演的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操作: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二框题: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银行业务员、办理存款业务者、办理贷款业务者和咨询者。1、办理存款业务的学生可以向银行业务员提出一些自己不懂得问题:如存款的利息怎么算?储蓄有那几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有什么利弊?2、办理贷款业务的学生可提出:贷款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利息如何?3、一位学生扮演需要存款的公民,向银行业务员咨询投资理财的问题。

这样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不少,把本来复杂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3、课堂辩论法

课堂辩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可辨性、实际性和哲理性的论题,指导学生收集关于辩论的大量素材,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增强学生探索、思考、参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课堂辩论要求学生对辩论的问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才能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足功课,构建合理的逻辑框架,选择有力的理论做为依据进行论证。

课堂辩论式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人际关系内容、认知的内容、自信的建立、竞争的意识等,通过课堂辩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下面举几个可以使用课堂辩论教学法的例子:

(1)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教师可以提出论题,正命题:当今社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反命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还需继承和发扬,永不过时。

通过学生的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国是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伟大的事业。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盲目攀比、不随大流、不浪费、不虚荣,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那么这些阐述里面,蕴含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本节课的重点。

(2)高二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鬼、魂、怪?

让学生分两组展开辩论,辩论中主动领会。教师最终做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之说,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本次辩论,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知,领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知识以外,还对自己不迷信,学科学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关于在高中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通过在课堂中积极、有效、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学生在人格品质、交往能力、辨别是非、逻辑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并为学好课堂教学知识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率,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使自己真正的健康起来。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 王宏方.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22—23.

[2] 贾德斌.大视角思维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课程[J]、教材、教学,2000,2

专著类: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吴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李红

上一篇:城市化市民意识公共艺术论文下一篇:涂料工业发展趋势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