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思想政治课承担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社会乃至国际化需要的人才的重要的任务.本文根据当前的现实条件分析,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德育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初中学生来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摆在政治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關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意义;方法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1.言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民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教师的示范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想与地位解放,重视学生的地位及其地位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结合国内重大的时事和一些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3.运用生动的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运用通俗的语言来授课政治教学,尽量贴近时代社会的现状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准备和处理教材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造,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得。我们始终要铭记,讲台下面对的是一些知识不足、形象思维主导而抽象思维能力略差的初中生。如果政治教学只是单纯地从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讲解,必然导致学生索然无味、困顿不解的局面。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我们需要以理论为导向,以实际为基础,借助现实生活中形象生动的典故、故事、新闻时事、模仿英雄事迹,甚至教师个人的人生体验,逐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快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活泼的事例故事里,初中生更易于认识社会,有效吸收知识,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形成自己独特的德育标准。

4.通过课外实践延伸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效果要在课外得到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同样要融合德育教育。所以,我们要一边通过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落实实践环节,在生活实践中教育和锻炼学生,才能教会他们融入社会、直面挑战与规划人生的真本事,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品德水准。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而言,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撰写政治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通过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实际分析来锻炼和培养初中生的问题解析和社会观察能力,为提高其道德素养打下基础。尤其是在乡镇中学,引导学生走访调查,挖掘乡土风俗和民族风情,既能加深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出热爱乡土、思忧奋进等宝贵品质。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德育原则,注重情理法并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渗透措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也应该以自身为榜样,积极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德育典范。

参考文献:

[1]周丽.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学周刊,2012(10):59.

[2]刘妍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7):51.

[3]程新忠.谈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7):82-83.

作者:朱占军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思想政治课承担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社会乃至国际化需要的人才的重要的任务.本文根据当前的现实条件分析,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德育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和目标

思想政治课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的一门课,它通过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和认识能力。从本质上可以讲,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思想政治课具有传授知识,形成思想观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任务。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规定,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德育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成才,先要成人,做人做不好,知识再多也不是好人才,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既包含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包括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社会乃至国际需要的人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遇到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中的现实问题。就教材而言,《思想政治课标准》中规定,思想政治课采用的是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即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这个部分共设置四个课程模块和选修六个模块。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选择不同,各个模块开设的顺序也不同,但必修模块的内容学习必须在高一二年级就完成。本课程必修部分为每周两学时,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每周两课时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有价值观的引导很显然这些课时远远不够。

2.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前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和老师往往也是重智育轻德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忽略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塑造,很多做法是为了形式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实质,对德育教育投入少,重视力度不够。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我们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考试,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政治课的地位毋庸置疑被处在边缘化的位置,尤其有的省份和地区采取3+x的考试模式,选择政治的人数极少,加之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所授的知识与我国的当前存在的很多问题想矛盾和冲突,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都脱节、矛盾有的甚至背道而驰,所以政治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假、大、空,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学生对政治课的抵触,有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目标和明确,就是要通过考试或者取得高分,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涉及德育教育。

3.多元化思潮影响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道德教育的视野转向世界性。国外的大众产品潮水般涌入国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看待全球伦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思潮也随着改革开放一并进入国内,加上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想市场经济的转变处在社会主要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在这个过程中,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有很多负面的思潮渗透进来并且有着盛行之势,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崇洋媚外等一系列不良的价值观对处在可塑性极强的高中生中影响很大。

三、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德育教育的实施最根本和最有力的保证就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德育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要构建制度、体制和机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德育教育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只有经过制度层面的路径才能在实践层面取得较好的体现,这是确保德育教育主体地位,实施好现代德育教育的前提条件”。

2.提高思想政治课中的教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课中教师素质是贯彻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的重要作用已有很多论述,在这里就不在赘述,这是由于教师的影响之大,与之相应的,教师也要承担某种特殊的责任。政治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直接载体,除了认真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规定,明确思想政治课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认真挖掘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外,更要处理好在传授知识、态度价值观时教师自身森的态度价值观。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它不只是学习有关政治生活的制度和程序的基本事实,还包括获得一系列与德育民主实践密切相连的倾向、美德与忠诚。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家长是最早的教育者,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起到的及时作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具有良好素养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长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观形成有着几乎说可以是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相对而言更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生形成系统的价值观念一般来自于学校,尤其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孩子很早就被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从德育教育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编整,通过语文、政治、历史课程把德育教育融入教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之成为适合适合发展需要的德育。我们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家庭或者学校某一方面的责任,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德育教育的实施,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形成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舆论氛围,有助于学生受到激励和熏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曹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07,(2).

[2]周长枯.谈谈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10).

[3]马克思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夏世忠.论高校实施现代公民教育的客观制度保障[J].邵阳学院学报,2007.

作者:周翌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摘 要: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要克服形式主义的顽症,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解决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立足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以生为本 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思想政治素质是其国民的根本素质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国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中学时期是人的身心快速发展、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教育的阶段,提升国民的思想政治素养,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现状

1.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他们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追求实用主义,追求个性发展,偏向于个人需求和经济利益,独立意识增强而独立能力有所滞后。如何把握住中学生思想的脉搏?多年来,许多学校大都处于探索之中,没有具体可行的系统、科学的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只顾观点、理论的问题,忽视了联系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素质状况。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的“说教式”、“口号式”的教育,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许多中学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忽视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内容,难以落实到行动之中。

3.部分教育者的负面效应。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且一定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也对部分教育者产生了严重冲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行为表现使得德育工作成为学生眼中的形式主义,不能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甚至诱发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行为。

二、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中的地位问题,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防线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和学校的一切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为个人的美好前途而发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重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贯彻邓小平德育首位的思想,才能避免忽视和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更好地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体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邓小平说:“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坏分子做斗争,树立一代新风。”根据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阐述,包括广泛的方面:有方向性教育,如“五爱”内容;有认知性教育,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形势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有道德规范性内容,如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哪些教育内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性。

其次,运用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任何事情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办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得当才能有效地完成学校德育任务。应寻求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运用引导、激励、熏陶、比较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同时还应注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开展实践活动的课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从而既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借助网络媒体,让德育形式更多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途径不失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形式。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消解了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这一普遍现象,学生愿意在网络这个特殊情境中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利用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坚守思想政治课堂的阵地,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转变忽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错误观念,转变过分看重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作用,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一,不断完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思想政治课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既要通过进行社会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又要重视实际锻炼,使学生把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动,以便把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注意这些方面:其一,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注重稳定性和科学性。思想品德课程一直注意联系国家政治生活现实,新政策、新方针的出台往往很快反映到德育课程中去,这是一个优点。但伴随这一优点的是课程内容中有很多是属于一时一地的政策性问题,缺乏科学的筛选,这无疑会影响德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其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应重视对学生基础文明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德育过分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没有真正理清德育内容中各个层面的界限和关系,而且中学阶段普遍面临升学压力和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但还是要坚持对学生基础文明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品德课程除了对知识体系与情意教育因素的重视程度高外,还要对能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四,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不能缺少生活逻辑。仔细研究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结构和设计,可知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知识逻辑,却忽视了生活逻辑,利于教师教却不利于学生学,而且极易导致灌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材设定的内容与程序下被动地学习,不能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贯彻落实的关键。邓小平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当然教与学又相互作用。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其中也与老师善于不善于教学生、带学生有关。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从我国现在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这支队伍的素质仍然需要提高,也务必提高。

3.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生活在社会的个体,其需求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学生最需要什么,特别关注什么,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握,重视中学生的合理需要,将其安排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内,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教育,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其纯理论形式的说教式的形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邓小平说:“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建立师生友爱、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必须积极营造接纳的、支持的、信任的、轻松的、活跃的教育氛围,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会无形地增强教育效果,使教育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办好学校不但要有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质量,而且要有好的校风、班风。邓小平说:“这要求学校培养好的风气。要有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同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脱离家庭和社会教育。为使家庭和社会教育成为德育的一支力量,邓小平提倡:“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和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

首先,以加强学校管理为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学校的各种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行为守则,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保障措施都集中体现出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它们以硬性或者软性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性与行为方式发生影响。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就是主要以学校各类制度及规范,包括学生守则、学籍管理规定、日常行为准则、宿舍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等为载体,通过这些制度对学生生活的广泛渗透,引导、约束、规范和激励学生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见,学校管理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如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教育基地的考察,参加社会的公益劳动和服务活动,加强对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的日常生活指导,等等。同时要重视家庭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家庭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关心和教育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总之,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把中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黄小娃

上一篇: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教育工会和教师权益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