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

2023-02-01

大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成长期。当代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把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把握自我个性心理发展规律, 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成才的积极个性, 控制和克服不良个性, 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1 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分析

个性心理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 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 是人的积极性的不尽源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变量, 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当面临压力时, 不同个性的个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产生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 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区别, 最终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1]它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大学生个性形成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受到内外环境的交互影响。

首先是内部环境。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 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 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 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 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 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 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 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其次, 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今世界, 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也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钱成为衡量经济效益的尺度, 成为判断一些人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 这使得部分大学生个体意识增强, 集体观念减弱, 部分大学生精神追求贫乏, 物质追求至上。世界与中国的变化无时无刻不深深地烙印在大学生的心里、头脑里, 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发展[2]校园内人际关系受到了金钱的侵蚀, 在师生之间, 有的学生为通过考试, 为免于处分, 为评上优秀, 利用金钱、礼物拉关系。另外, 大众传媒把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信息传播和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这中间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西方的社会学界和社会心理学界有人指出, 媒介环境已经对个体的心理、行为带来重大的影响, 并使人逐渐趋向“个性化”特征。据上海某调查机构对5所学校的502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同意“电脑让人进入一个崭新的交际圈”的有7 1.8%, 同意“玩电脑会让人废寝忘食”的有6 8.1%。交往圈子的变化, 使群体相处能力相对下降, 集体主义和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2 大学生个性心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个人的个性如何, 心理特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它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问题。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和发展自己适应、创造未来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培养出身心都健康的合格人才。可见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一致的。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把握和揭示个性特点和规律, 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积极的良好心理品质, 注意克服消极的个性, 帮助、引导大学生在成长的路上避免失误, 少走弯路, 这应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职责。

3 大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形成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个体是具有一定生理素质的人, 在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 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大学生个性心理在形成发展中既受内因的影响, 也受外因作用。因此, 作为高等学校的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方面应千方百计激发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加强个性修养, 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 塑造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和发展良好个性心理。另一方面也要求优化育人环境, 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因为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无不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熏陶和影响的结果。

3.1 围绕“四个引导”激发大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

一是要引导大学生以高级的正确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主导需要。大学生只有以高层次的需要为主导需要, 才能激发起学习动机, 支配自己的行为, 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

二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激励一个人为未来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的个人倾向。

三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个性倾向中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一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 对于确立一个人的行为倾向, 是至关重要的。

四是要引导大学生加强修养, 完善自我, 优化自己的心理特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我, 完善自我。

3.2“立足两个优化”促进大学生形成并发展良好个性心理

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是主客观条件,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种办法教育激发大学生发挥内因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正确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塑造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

一是要优化校园环境。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学校和教师的教育, 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在班集体、团组织中所处的角色等都会对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本身又是社会的缩影, 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必然会对学校环境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

二是要优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个性形成影响是很大的, 特别是现代社会, 信息传播快, 渠道多, 加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接受事物的能力强, 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因此, 党和政府都应该十分重视优化环境这个问题, 学校更是责无旁贷。

总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激发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 使内外结合, 促进大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力。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 以及形成大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新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红芳.优化人格教育, 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1) .

[2] 邵海燕, 王水珍.大学生个性特征、人际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1) .

上一篇: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备竹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探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