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

2024-04-29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通用6篇)

篇1: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03-5-20 14:23:21谢业琴阅读641次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尼采说:“个性弱的人没有超越自己的能力。不能超越自己,则无创造可言。”数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它要求人们“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进退有礼”。这种文化氛围造就了大批缺乏个性、不敢越雷池一步、迷信权威、迷信祖宗、没有创造精神、被动接受填鸭式教育的知识“奴隶”。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教育制度中的负面因素,使得当代许多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和禁锢.

其实,求新是人的潜在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只有具有高素质和高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能力是指不墨守成规,思想解放,富于创新精神,能不断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如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案、新计划、新措施、新方法、新产品、新发明等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突破的能力。

我们的创新教育应该注重塑造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格。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把人类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以教师自主发挥和传授为基础为以学生自主发现和创新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既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么重要,那么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美国创造性研究专家托兰斯在1965年提出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念:(1)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2)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出内心喜悦和自豪;(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和学生真诚相处,创造使学生感到亲切和理解的环境;(5)不把集体或个人意见强加给某个学生。根据托兰斯的精神,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要特别重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离开环境无激情,离开激情无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培养学生情感,创造一个崇尚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才能达到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思想水平的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富有情趣的讲解,准确漂亮的板书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的灵感。为此,每节课我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创设情景,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教学情景有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音乐情景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形象情景教学。形象情景就是教师利用录象、电影、模型、漫画、小品、事物等形象手段,把学生引进科学知识的殿堂。通过创始形象情景,激起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综合提高的目的。如在讲到《青少年依法保护环境的义务》一课时,让两位同学表演“老虎和人打官司”,通过老虎的控诉人类任意捕杀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人类也将自掘坟墓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同学们意识到以前和父母一起捕鸟、捉青蛙等行为都不对的,从而从觉悟的提高上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我们教育的落脚点。录象、电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可以运用到思想政治课上来,改变以往只知道书本,课外什么也不知道的局面,让他们关注更形象的东西,促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问题情景教学。问题情景就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情景的设置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兴趣,提出他们知又不知的问题,或者设计他们知道的情景故事,从他们熟悉的例子来引出问题,使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

(三)故事情景教学。故事情景就是教师选用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与教学有关的民间传说消化作为情景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去接受事物的本质几规律,提高创设故事情景,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司积极性,如在讲到地主和农民生活天壤之别时,引用了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又引用了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名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通过这些名句丰富了他们文学修养,又拓宽了他们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又称发散性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发问,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浪花,要从积极的方面去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㈠多提供感性丰富的材料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感性认识的获得来源于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靠平时老师多多收集积累。为了说明书上的知识点,材料要贴切,要能说明知识点,要具有实效性。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既共存又斗争时,我列举了中美两国的很多事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把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以来在外交上对我国的频频撞击一起展示给学生看:4月1日在我国东南沿海撞毁王伟驾驶的军事侦察机;4月20日在世界人权大会上提出反华议案;5月又出售给台湾军事武器。同时我也把中美贸易方面的实例讲给他们听:美国飞机和小麦的最大买主是中国,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通过这些实例,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应该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总之教师要想办法多渠道地搜集材料给学生,而不能死照书本讲理论。

㈡“引而不发”,让他们自己思考。

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思维这只“小鸟”,同时又不让它感受到束缚,从而唱出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

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引而不发”,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

“引而不发”体现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教学开始时导语激发学生的情感后,学生渴望知道得很多,这时教师不要急着讲答案,让他们自己先思考,或者择举一二,余者让学生自己探求;教学过程中讲到教学的紧要之处时,教师停止讲解,而是启发学生讲述后文,学生就会大胆创新;课堂小结之时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故意留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钻研,无疑也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㈢质疑问难,多提问题,激活思维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就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关于创造性的质疑问题,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集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创造性思维发问技巧的“十字口诀”,即“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假”——“假如”的问题,即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情景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的假设发问;“列”——“列举”的问题,即列举出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举的越多,说明理解知识点越深;“比”——“比较”的问题,即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或事物比较其异同,通过对比学生对两个概念都加深认识了;“替”——“替代”的问题,即用其他的字、词、事物、含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除”——“除了”的问题,即针对原来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在政治开放性试题中就是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可”——“可能”的问题,即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做回顾与前瞻的了解;“想”——“想象”的问题,即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里于未来的事物;“组”——“组合”的问题,即提供学生一些资料(字、词、事物、图形等),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六”——“六w”的问题,即利用英文中的who(谁)、why(为什么)、what(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儿)、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类”——“类推”的问题,即将两项事物观念或任务直接比拟,以产生新观念。

三、用联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解决问题。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㈠老师应以联系的观点组织教材,认真分析每个教材的内在联系,如在讲到《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时候,教材的顺序是先讲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后讲生产力的定义三要素。老师可以从一张书桌的制造需要哪三个要素引导学生得出生产力的三要素,然后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原始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情况、劳动工具情况、劳动对象范围如何。通过这样的组织安排,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寻求答案。

㈡在讲授知识点时,要把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连贯起来,通过对比法,让他们发现相同点,从而很好地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如在讲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把前面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都拿出来,让他们比较,通过剥削基础、剥削方式、阶级关系和剥削特点等的具体分析,深刻把握了这三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师把这些要点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联系。

㈢列举事例时,把古今中外有联系的材料都列举出来,通过这些互有联系的材料,让学生很容易找到事物的本质。如在讲到“工业革命”时,我出了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先是列举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70年代相继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成就,后我又找了我国当代关于这方面的材料,举了“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的例子,讨论袁隆平所发明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之所以能在原来水平上提高400多斤,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从而真切体会到了“我国要重视科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

四、多采用讨论、辩论等实践课的形式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一定要克服老师“满堂灌”的弊病,而是要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平常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将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入课堂。在讲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时,我列举了两种观点:一是“奴隶社会开始有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所以是历史的退步”;一是“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通过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同学们明白了虽然奴隶社会有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是奴隶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体会到要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关键在于这种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的建立能否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课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好途径。思想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借助实践的途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是产生理论的源泉,是发展理论的动因,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我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受2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变化,然后再结合书本理论,去思考取得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样既了解了社会,又在实践中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管锥之见,仅供同仁批评指正。

目前,教育改革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青年教师,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责任积极摸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篇2: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

——大学生恋爱分析

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季节。然而,正值青春韶华的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存在很大的误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调研

经过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进行的系统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爱情至上,且公开化。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而且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拥抱,或者亲吻。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以计算自己在大学期间交往了几个朋友为乐。

3、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与完美。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等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曾有案例,有同学为博女朋友一笑,大办生日宴,一晚上花掉2000多块,而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600。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据调查统计,以最终结婚建立家庭为目的而谈恋爱的大学生只占30%,恋爱目的多种多样,有觉得别人都谈恋爱自己没有谈没面子的,有为了摆脱寂寞的,甚至有为了打赌去追求某个女生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这种缺乏责任感的恋爱其实十分危险。

5、恋爱悲剧增多。恋爱缺乏责任感,导致恋爱走入婚姻的机率较低。有很多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厌学、旷课现象增多,严重的甚至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而期望值又高,易冲动,一旦失恋或受到打击,往往造成爱情悲剧。

如上所述,我院恋爱的学生比例也不低。在这些学生中,不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情侣。但是,也存在较多因为没有处理好恋爱问题,而导致学习、生活一塌糊涂,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以至于想要退学,远离校园的个案。当然,最后在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关心帮助下,问题得到了基本圆满的解决,但是,这些案例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做为辅导员,应该怎么去为学生在感情问题上,做一个好的导向,在学生遇到感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其排忧解难。

二、案例分析

1、人物:我院木木、另一学院女生琳琳

2、基本情况

我院学生木木来自四川宜宾一个偏远的山区。木木成绩较好,口才也不错,算得上一个帅小伙。进校的时候,木木本来有满腔的抱负,准备在大学里大展鸿图,并且加入了学校学生会,然而,在一次学生活动中,木木认识了其他学院的一个城市女生琳琳。琳琳主动向木木表示了好感,没有多长时间,两人就手拉着手,一起吃饭,一起上自习,成为众人眼里甜蜜的情侣。

然而,两人时有小吵小闹,木木家住农村,上大学其父母只承担了基本的学费,生活费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奖学金和平时的助学金,琳琳对这个就有很大的意见,总觉得自己的男朋友不够潇洒,比如琳琳生日,就希望木木能够请自己寝室的姐妹办个生日派对,然而,这笔开销对于木木而言,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木木为了让琳琳开心,跟同班同学借了1000块钱,请琳琳寝室所有姐妹吃饭、泡吧,自己则啃了一个月馒头。还有,琳琳家境较为优越,也没有为以后的工作发愁,在大学期间,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继续深造,也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英语等方面,因此,琳琳空出了一大把时间,希望木木能够多陪她,而木木进校伊始,就为自己定下了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考研等等目标。经常因为木木要去自习室,而琳琳要求去逛街,造成两人之间的争吵,到最后往往是木木妥协。以至于到大三,木木才勉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临近毕业的时候,矛盾更加突出。琳琳因为家里的关系,早早签了一家条件较好的公司。而木木却因为大学期间落下了很多功课,不但要补修,也成了找工作的瓶颈,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此时,琳琳家里也得知了他们两人的情况,本就对木木的农村人身份不太认同,再加上木木连找工作也成了困难,立马提出反对。而琳琳此时,也开始改变了对木木的看法。木木在她眼中的光环渐渐褪去,不再是那个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的学生干部,用琳琳的话来说,连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值得信任与托付终身?

琳琳开始避开木木,开始说要补习英语,后来干脆回了家。并且,与其另外一个男同学有密切的接触。木木一方面因为找工作不如意,另一方面,也因为琳琳的态度开始心慌意乱。木木认为,他跟琳琳之间是有深厚感情的,因此,对于其他同学告之他说琳琳与另一个男生有较多接触时并不相信。然而有一天在校园里,木木终于发现琳琳与该男生手挽手散步,而不是之前跟木木说的去自习。木木冲动的跟该男生大打出手,差点把对方的牙齿打掉。

木木说对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他努力想挽回,然而琳琳拒绝再见他。木木心灰意冷,每天除了在寝室睡觉,就是到琳琳寝室下等琳琳,寝室同学不给其打饭就不吃,疯狂地给琳琳打电话,终于有一天,当琳琳在电话里骂他孬种,并关机以后,木木一口气喝了一整瓶白酒。

发现木木昏迷以后我们立即把其送到医院。当时已经是酒精中毒,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不幸中的万幸,木木终于清醒过来。然而,木木拒绝与我们交谈,沉默,还是给琳琳打电话,然而琳琳还是拒接。

在这种情况下,学院领导以及辅导员用真心去关怀木木,在其住院期间,为木木熬粥,每天到医院看望木木。木木终于在一次大哭之后跟辅导员道出事情原委,辅导员没有立即批评或指责木木。等木木出院,心情较为平静以后,才与木木进行了多次细致的谈话。先是从木木的观点去分析琳琳的想法,告诉木木,他们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基础,是经不住考验的,一旦遇到现实的问题,立即会土崩瓦解。并且举了很多现实的例子,让木木明白,这么些年来,为了这段感情,木木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面临毕业,木木更应该考虑的是就业,只有有了现实基础,才有可能盛开爱情之花。

3、结局

最后,学院领导与辅导员为木木争取了了一个较好的就业机会,木木也及时的调整了心态,在笔试与面试中展现了较好的一面,最终如愿获得OFFER。签约以后,木木跟辅导员说:因为这段不成熟的爱情,使他失去了很多,但是,因为学院领导的关怀,让他及时的走了出来。他很感谢学院,感谢辅导员。他会努力的学习与工作,并且也会期待日后找到真正属于他的爱情。

三、创新思路与建议

这个个案有点极端,所幸的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校园里还有很多谈恋爱的情侣,当然不是说每一对都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但是,大部份的校园恋情,都对学生的学业,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导向引导,尤其是婚姻法知识教育。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和前途。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但是其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等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篇3: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创新教育

一、遵守课标要求,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此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与教育整体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一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 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存在不少违背素质教育的现象, 较多地重视教师的教, 较少重视学生的学;只研究教材和考纲, 少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只研究如何呈现教案内容, 少研究怎样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活动多, 学生活动少, 课堂气氛沉闷呆板, 较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不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 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看得高于一切, 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使教学陷入为分数而教、为分数而学的误区。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 教条条、背条条, “一言堂”式的灌输, 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 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在教学中就要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 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和探究来解决,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教学更生动、形象,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首先, 要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 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 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创新,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第二,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 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 很难形成创新意识, 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 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 实现由“教”向“学”过渡, 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第三, 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着眼于社会需要。

其次, 开展创新教育。第一,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时, 通过影、音、画、文字、活动、表演、讲故事等有关素材,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 激发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二,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训练创新思维。教学中仅有导入中的兴趣还不够的, 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巧安排, 对问题妙引导, 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 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 学生听”的常规教学, 变“传授”为“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 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要把死板的说教变成学生自己的发现, 提高学生的成功感, 提高学生的创新乐趣。第三,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形成创新技能。创造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 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 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 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 都应充分肯定。同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第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 “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理论, 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具有思索的空间, 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 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篇4: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 教育 思想政治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中学教育肩负着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课堂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同时,教师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深人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或问题,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l)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3)不讽刺嘲笑学生,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才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有一位教育专家在评论教育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学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可是,多年来,由于受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讲坛。教学中,为了取得好成绩,保证升学率,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几根粉笔、三尺讲台,教师从头讲到底,不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余地。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学生也要更新分数至上的旧观念,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能力上来。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力。

2.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完成指标,常常忽视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经常是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如今,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实行创新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外,还要在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多”。如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辩证法部分时,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材分别讲了“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原因或根据”,“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变,事物的性质就不会改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在学生思考、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从矛盾的特征看,事物的性质是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从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看,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从事物发展的原因看,事物的性质是由内因决定的。这样,就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刻和完善。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肯定学生大胆求异、不盲从的精神。这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课后练习时,通过布里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

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把“创新精神”列为我国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行创新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创新教育的推行者之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除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同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只要有依据,就可以大胆地指出教材、教师讲课、课外读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创新的人格。

篇5:思想政治教育从哪些方面创新

江泽民主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落实江主席讲话精神,就要着眼新情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效能。

一、思想观念要更新。首先,要走出“思想教育是优良传统,无需创新,只要继承就行”的认识误区。其次,要走出“政治工作是„高压线‟,搞改革创新风险太大,不如稳稳当当好”的误区。再次,要走出“思想教育改革创新是一阵风,仅仅为了完成阶段性任务”的误区。实践表明,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遵循“主题不变、内容常新”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搞改革创新。

二、教育内容要创新。要在深化“四个教育”的同时,及时增补新的教育内容,吸收新经验,增加新知识和信息含量;要运用理论战线的新贡献和新成果,使教育内容贴近国情、军情和官兵思想实际,形成围绕主线、突出重点的内容体系。教育要区分对象层次,充分考虑官兵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距离感和说教感,难以发挥明理、解惑、鼓劲的作用。

三、方法手段要改进。要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要增加科技含量,注意运用闭路电视、多媒体技术等,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感染力;要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储存,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发挥改革开放大课堂和官兵家庭小课堂的教育作用。

篇6: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借以调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的作用,使之进入激活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效能,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因而,它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从有准备状态转化为实际状态的中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中具有关键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意识形态的交锋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渠道、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较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显现出来,若还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整教育方法,这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次之,要以提高实效的观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一切工作都讲究实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讲究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再次,要以移植与借鉴的观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谓移植是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才学等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包括:(l)坚持针对性原则;(2)讲求实效性原则;(3)发挥主动性原则;(4)把握可行性原则;(5)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避免“假、大、空”的教育;(6)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营造平等、宽松的教育氛围;(7)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发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8)坚持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循序渐进原则,增强教育方法的实效性;(9)坚持激励原则,追求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10)坚持系统性原则,追求教育方法的综合适宜性;(11)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12)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13)坚持继承和创新统一的原则。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体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1)转变教育者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作为人们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它不仅是人们在抽象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工具,而且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对象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本质,提高其科学性认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育内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有碍于教育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形成创新的意识、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创新的内容”。

(2)深化原有的方法,使其具有现代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深化原有被证明是科学的传统方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教育的方针、原则方法和一般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科学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对它进行吸收和深化”。深化原有方法,包括深化外来优秀的文明成果。“实践证明,固守旧有的传统,不吸收和借鉴外来的文明成果,即使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也难以得到弘扬。同时,吸收来的外来文化若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是先进的思想也难以为本国人民接受”。

(3)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现代化、最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网络政工’,积极创建教育互联网平台,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以‘灌输、引导、监控’为主要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意识阵地,积极探索校园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重视心理咨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大,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越发软弱,这些心理异常现象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阻力。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影响会不断加大。如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心理咨询方法同样是高科技含量的方法,心理咨询不仅需要精密先进的仪器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思政人才。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技巧。郁时全提出“四个”转变理论,即从注重教育型转变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从注重灌输型转变到灌输与疏导相结合,从注重解决思想问题转变到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从注重教育者的作用转变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注意自我教育作用的结合。这些都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技巧。

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了各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为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上述五个国家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能够为改善我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加强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我国代代相传,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思想宝库。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抛之于脑后。虽然儒家思想残留着很多封建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那些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新加坡对儒家伦理的采纳是非常大的,曾经一度在学校内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后来虽然该课程被取消了,但是他们的道德教育内容很多依然保留着儒家的基本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塑造新加坡爱国、敬业、懂礼的青年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改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以上几个国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十分贴近的,在这一点上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要求过高,而且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内容也过于空洞。理论化、空洞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无法真正唤起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从而难以使其采取道德的行动,结果学生的道德发展在事实上趋向于“自由”发展,而缺乏真正的引导。因此,改革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是提高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所必须做的一件事。

(三)采取以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道德培养模式

从国外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看,以道德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要的道德教育形式。在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出现反映了美国人对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呼唤与重视,虽然新品格教育运动在美国也遭到了很多的批判,但是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出现与实验的广泛开展告诉我们: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是被认可的。道德课程与道德实践活动的相结合将是美国未来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选择方向。而在日本、新加坡、法国这样开设道德教育课程的国家当中,虽然道德教育课程是传授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它们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以培养学生道德为目的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学校性质的,有团体性质的,也有个人性质的。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是日本。如在日本的中小学校中,每天要求学生进行教室的清洁,饲养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且要求课后必须参加一个俱乐部等等。

(四)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注重发挥社会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与责任。

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使家庭和社会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当然在这方面所做工作的侧重点与三方面配合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做得好的要首推新加坡。

上一篇:长句变短句教学设计下一篇:某旅游区首届农民运动会领导开幕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