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分析论文

2022-04-24

技术创新的外溢性是政府介入的基点,对技术创新进行税收,扶持,是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进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企业所得税制度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具体的优惠政策也不能充分发挥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分析论文 篇1:

税收政策对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

摘要:现如今的投资方式有很多,风险投资就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形式也是比较的特别,大部分是向科技型的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提供股权资本与此同时,还提供经营管理咨询服务。在后期进行股权转让,在公司发展稳定的情况下,从而实现公司的资本增值。国内为了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对高科技产业的公司给予了不断的扶持,其中风险投资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税收政策;风险投资;影响研究

前言: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逐渐成规模,但是对现在的国内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到在高科技产业中的作用。要想最大化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必须借助一定的政策扶持的。毕竟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税收政策对风险投资是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完善税收政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税收政策对风险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1.1风险投资

1.1.1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是现在比较特殊的一种投资形式,也是有几个部门构成的,例如风险投资者、企业和投资公司。风险投资也是主要面向于高科技产业公司的,给他们提供股权资本,同时也是提供经营管理咨询的服务。风险投资有这样的特点,对创业者来说也是很有利的,那就是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对创业者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1.1.2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性的资本,它对于目前的收益并不是最看重的,而是关注未来的发展走势。并且是通过上市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正是由于风险投资的产权关系是非常明确的,也是有利于资本的进入。与此同时,风险投资也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其流动性不是很好,会对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持续的投资。无可厚非的是,风险投资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即使不需要擔保,但是它的融资渠道也是很少的,也代表了其成功率不是很高。为了进一步的推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就要多关注风险投资的资金和高新科技的发展,正是因为风险投资的风险过高,那么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要要进行介入的,参与公司的决策活动。为例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也是需要风险投资的专业性要求高,为了更好的分散风险。

1.1.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风险投资的筹集阶段,再次就是投资阶段。但是其中也是和投资机构和投资企业紧密关联的,风险企业的指导和投资的推出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的。

1.2税收政策

1.2.1税收的内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所做出的行为,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国家中的每一个公民都是纳税的义务的。当然,征税的必须是国家实施的,别人也是不能有这个权利的。税收也是借助法律的手段,强制性的进行的。

1.2.2税收的原则

税收的原则包括公平性,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税收制度的建立也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其次就是效率性,在国家的经济运行中征税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如果没有效率,那么对整个工作都是一种阻碍,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一种影响的。再其次就是适度性,每年国内对征税标准都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整个国家群体,不仅不会给公众带来税收负担,也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后就是法制性,政府征税需要借助法律的手段,也是使征税工作更加严格透明。

1.3税收与风险投资

1.3.1税收对风险影响的一般性分析

在现在的完全经济市场中,市场主体都是想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对于一些落后的产业也是很快被淘汰的。现在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也是很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的,那风险投资自然就是偏重于其企业。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高新科技公司也是大力的扶持的,运用一些政策手段,避免其企业在社会上的发展的盲目性。最常见的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风险投资的各个主体和过程都是和税收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2我国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现状和问题

2.1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的,虽然发展速度还可以,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在风险投资中,政府资本还是占主要地位的,也是会制约着风险投资规模的发展的。因此,政府在扶持风险投资的同时,也是要加大对民间资本流入风险投资的强化,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体系,也是进一步分散风险。如果政府对于风险投资的收益功力不够,那势必会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低下。在一定的方面,国内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也是使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的专业素质是需要加强的,毕竟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的时间较短,风险投资的投资效果也是不够的,甚至会出现决策失误的。

2.2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现状与局限性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企业中的股权投资转让也是属于纳税的部分,对于外资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外资投资企业就不属于生成性企业范围,并不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个人的一些财产收入都是需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为了促进我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虽然这些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高新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不完善,在利润分配上享受不到这种税收政策,就不适合风险企业的特点;没有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很大部分的优惠政策都是在投资企业上,这也是很大的不均匀的问题,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现在的税收体制的重复征税也是会严重影响风险投资的发展,这种重复征税加大了风险投资的税收负担,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结束语:对于风险投资的内涵阐述也是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风险投资这个特殊的投资方式,在对于高新科技企的发展占据了多大的重要性作用,利用风险投资的一些特征和具体的运作特色来制定合适的税收政策,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风险投资的推进作用也是逐渐在加大的,注意税收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时做出调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损失,针对我国现在的风险投资现状来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郭俊萍. 浅析我国目前风险投资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 现代农业, 2006(12):162-163.

[2]杨燕. 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影响与现状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1(7):101-102.

[3]杨大楷, 李丹丹. 政府支持对中国风险投资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5):52-60.

(贵州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作者:刘洋

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分析论文 篇2:

论技术创新的税收扶持

技术创新的外溢性是政府介入的基点,对技术创新进行税收,扶持,是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进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企业所得税制度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具体的优惠政策也不能充分发挥效果。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扶持的思路:提升科技税收的法律层次,实现增值税的有限转型,优化所得税制度,建立扶持风险投资的政策体系及税式支出制度。

一、税收政策介入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一)技术创新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研发活动,还是人力资本投资,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都存在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正是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素上的失灵,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如果政府对此缺乏相应的回应,必然会挫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所以,税收政策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干预的目的是鼓励研发活动,缩短从发明创新到产业化生产的时间,加快科学技术从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运用税收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是各国经济政策的共同选择。

(二)技术创新需要政府提供税收扶持

技术创新是个系统过程,一般包括“发明——开发——设计——试制——产品化——商品化”几个环节,而有些环节中,边际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出现偏差,没有政府介入,市场的这种不完全性将限制资源的有效配置。

1.技术创新本身具有外溢性

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税收支持,根源在于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创新主体不能将创新的全部收益占为己有。税收优惠通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将政府应得到的一部分收入让渡给纳税人:从纳税人的角度看,则表现为成本的减少和收益的增加,从而弥补创新主体损失,纠正市场失灵。

2.技术创新过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技术创新的实施者与资金的供给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技术创新的成功和收益在于技术保密,但为技术创新筹集资金需要对外发布重要的信息,以获得信任和支持。

3.技术创新的风险是其重要特征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就是为了获得增量收益。但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增量收益,而且技术创新本身还有一项风险系数极高的活动,即便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有将近90%的技术创新项目在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之前就宣告失败。正因为有创新风险性以及首个创新企业可能享有的创新租金和失败成本之间不对称的存在,政府应向首先响应产业技术政策的企业提供税收支持。

二、我国现有与技术创新相关税收政策分析

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共有9类37项,这些政策对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个税制结构以及我国的科技税收政策看,不但主体税种制约技术创新,而且相关优惠政策存在着功能缺陷。此外,从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看,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政策真空问题。

(一)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额,客观上限制了企业的投资,但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及创新性投资。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与投资相联系,必要的设备、仪器以及研发试验场地,很难脱离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另一方面,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重复征税。况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时,不能实行彻底退税,从而削弱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挫伤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着功能缺陷

我国当前的企业所得税内外两套法,名义税率相同,但是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条款多,实际执行差异甚大,内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明显重于外资企业。比如对外企的两免三减半,是从企业的获利年度开始计算,但对于新办的内资高科技企业,减免两年,而且是从投产之日计算。事实上,许多高科技企业难以享受到该优惠,因为高科技项目从研究开发、批量生产,到开辟市场,其周期一般都超过二年。

另外,我国执行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功能缺陷。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区内企业和区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尽相同,其弊病越来越明显。在区内有些企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但也能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而某些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却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三)税收优惠不能充分发挥效果

1.税收优惠方式单一

税收优惠方式以直接减税为主。而在研发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投资减免、延期纳税等方面缺少实质性的鼓励措施。这些短期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缺乏有效持续的激励,而且作为一种投资后的鼓励,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效用不显著,且容易引发税收流失。

2.税收优惠对象错位

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一般企业的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所以,在设计科技税收政策时。应以项目而不是企业作为倾斜对象。只要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就应该享受税收优惠。而现行税法激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是企业为主而不是以具体的项目为对象,这一方面可能使优惠政策被滥用。企业一旦被确认为高新技术性,其非技术创新收益也享受优惠待遇:另一方面造成优惠缺位,大量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难以享受到税收优惠。

3.税收优惠力度比较大,但政策结构不合理

从优惠力度看,现行税收对技术创新的扶持比较大,按政策导向分类,2003年的税收优惠总额中,技术创新的优惠占到8.96%。技术创新是个系统的过程,存在极大的风险,但我国当前的科技税收在设计上却忽略了风险性,需要税收扶持的领域还存在着一定的政策真空,政策结构不合理。从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我国的税收政策只限于商品化阶段,而且对企业用于研发的投资以及开发过程中可能的失败,在税收上没有给予更多地考虑。此外,我国还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也缺乏鼓励科技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创业投资风险或风险投资只是采用通行的优惠政策,没有专门的优惠,这不利于风险投资的成长。

三、促进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技术创新。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税收政策功能作用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预示着税收政策将在更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而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技术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科学地设计政策措施、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使政策切实可行,并落在实处。

(一)完善税法体系,提高法律级次

现有的促进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都是通过对一些税收法规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补充形成的,散见于各类税收单行法规或

税收文件之中,且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为此,应加强科技税收立法,提高法律层次。可行的做法是。将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条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提升为国家法律,增强科技税收的法律权威性: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既相对稳定又可适时调整的税收优惠内容:根据技术创新各环节的特点,调整现有政策,使之覆盖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二)实现有限的增值税转型

要彻底消除生产型增值税对技术创新的约束,必须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且把增值税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交易对象,避免抵扣链的断裂。但从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看,生产型增值税的全面转型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担心全面转型会在当前投资率较高的形势上火上加油,进一步引发投资过热;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就要解决重复征税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约束。这两难之中,目前的主导性意见是实行有限的增值税转型,即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扣除范围仅扩大到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对于厂房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仍不予扣除。在全社会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投资仅占20%左右,所以推行这种有限的增值税转型,对投资的刺激效应比较有限,同时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生产型增值税带来的约束。

(三)优化所得税制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开始实施,税率的下调有利于提高国内整体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应该根据技术创新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关键环节(项目或行为)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有效的扶持。

1.扩大研发费用扣除适用范围。对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即不应按所有制性质,也不应按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确定优惠标准。即不论内外资企业,也不论企业是否有盈利,对符合技术创新企业条件的研究与开发,在初始年度都实行据实税前列支。

2.实行加速折旧办法。明确规定用于自主创新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以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办法;还可考虑对技术先进的环保设备、国产软件的购置和风险资本的投资实行“期初扣除”的折旧方式,以利于提高投资回收速度,促进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形式。

(四)建立鼓励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风险是制约企业扩大技术创新投资的一个非常因素,应在税收法规中制订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并允许费用列支。即允许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并规定科技开发准备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于研发、技术更新和技术培训等,对逾期不用或挪作他用的,应补缴并给予一定的处罚。

2.制订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通过对风险投资公司从事技术创新获取的风险投资收入的营业税、所得税减免,对法人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所获利润的所得税减免,对居民投资风险投资公司所获收益的所得税减免,鼓励风险投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五)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技术创新所需人力资本提供支持

技术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因此,税收政策应推动包括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和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间办学、社会捐资办学的税收政策,对社会各界向教育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捐赠准许不受最高捐赠限额的限制。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鼓励企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的税收政策。此外,税收优惠政策适度向个人倾斜,完善技术人员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基础扣除方面,充分考虑现代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因素、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等,鼓励个人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多种途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六)逐步推行税式支出管理,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效率

税式支出是税收优惠的系统化、规范化,是政府的一项非直接性支出。为确保科技税收政策发挥出最佳效应。防止优惠额度及方向的失控,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税式支出制度。加强管理科技税收优惠,规范税式支出预算,提高税收政策的实际效率。

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分析论文 篇3:

论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的税收环境

摘 要: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构建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组织、个人等,离开创新则意味着停滞。创新的用武之地主要在高科技尖端领域,而高科技攻关如果没有风险投资的鼎力相助则无法尽释其活力。因此,营造风险投资的环境就成为必需,税收是其中重要的环境变量。政府可针对风险投资的不同时期,在税种、税式支出方面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税收环境。

关键词:风险投资;税收效应;税收环境

诚如一位美国投资家所说,尽管硅谷的故事很动听,但神话的诞生不仅仅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在于它特殊的运作方式——风险投资。那么,何谓风险投资?笔者认为,风险投资是指对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潜能的中小企业(或公司或法人,下同)或高科技项目,以资本利得、资本增值和资本退出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的直接投资。在投资取向上主要通过为一些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中小企业或高科技项目、甚至是处于构想中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协助其发展。风险投资是一种支持创新的金融机制,我国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一定要发展风险投资。因此,营造风险投资的环境就成为必需,税收是其中重要的环境变量。政府可针对风险投资的不同时期,在税种、税式支出方面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税收政策环境。

一、风险投资机制与税收环境

自主创新离不开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在我国,风险投资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属于酝酿期;1997年到2001年为兴起期;2002年开始风险投资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的资金总量估计在500亿元至600亿元人民币。[1]但纵观风险投资的酝酿、兴起、调整和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风险投资从资本来源机制、运作机制、制衡机制、退出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暴露出先天不足。

1.从风险资本来源和市场化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上看,只有大规模吸纳民间游资和境外资金不断注入,才能真正形成风险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只有通过资本的不断放大,才能形成高效益的规模化投资。由此,风险投资特别强调资本的来源是民间资本、是社会游资而非政府资本。如美国,风险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像大学、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等非赢利组织的基金。而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官办官营”的模式,[2]即由各级政府出资组建投资公司,按照国有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这种单调模式,无论设计怎样“无微不至”的监督代理人方案,都难以解决所有者虚置和预算软约束问题,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其运营模式从机制上缺少税收支持的动力。

2.从风险企业制衡机制上看,风险投资只有与中观、微观管理相结合,才能实现专家理财、职业化投资的目标。风险投资的中观管理主要是对资源的管理,而所投资的企业属于微观上的管理。中观层面的管理不仅注入资本资源,而且同步注入新的组织制度、新的市场份额、新的投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政策资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和社会资源。同时,与微观意义上的企业签订诸如“投资协议”、“经营管理协议”、“保密和不竞争协议”以及“财务管理协定”等,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因为风险投资家不会斥巨资扶持一个将来会成为自己在商业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然而诚信缺失与税收制度的引致效应不足导致风险投资家与职业经理人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交集:作为税收利诱可能会增加的风险投资家在谈判或契约签订上的筹码。

3.从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上看,一旦风险资本所追逐的投资对象从种子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与高风险相伴随的高收益便随之转化为常规收益,这时风险资本便开始考虑依托于资本市场实现蜕资。但目前,双向征收的证券方面的印花税2007年5月30日,证券交易印花税从1‰提高到3‰,造成股市快速跳水、收益锐减、投资成本提高。导致证券市场运作成本和上市成本偏高从而无法满足风险资本退出的需要。

4.从政策支持体系上看,风险投资由于大量行为属契约式金融衍生品融资,所以对经营环境中的政策环境有强烈需求。风险投资与法律、政策、制度、文化、人才、市场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由相关税种和税式支出手段构成的税收政策环境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二、风险投资的税收效应

研究风险投资的税收效应是为了判断税收对风险投资是否应该予以激励以及激励程度的把握。因此,首先进入分析视野的是税收效应。税收对风险投资的效应是指税收环境的营造对风险投资的作用强度或影响方向,其效应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风险投资市场中,纵轴OF表示风险,横轴OI表示投资,X为风险偏好者(属投资冲动型,风险越高越喜欢投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Y为风险厌恶者(投资意愿较低,偏重于低风险或安全领域,所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设政府拟征税率为t。在整个投资市场没有税收时,由市场本身力量所决定,风险偏好者和风险厌恶者的市场均衡点为E0,当政府征税时,均衡点由E0上升为E1,风险投资曲线从X改变到X1,对风险偏好者而言,意味着其投资成本从F0增加到F1,而使投资从OI0减少到OI1。所以说,课税容易导致风险投资者从风险偏好转向风险厌恶,产生抑制效应。现以A为轴加入一条优惠线使AX旋转至AXE2,即使政府税收从E1E2减少至E1E3,E2E3为政府税式支出额度,从而使风险投资自OI1增加到OI2,此部分为激励效应。

税收对风险投资的影响,既有激励效应也有抑制效应。其作用强度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种或运用不同的税式支出手段形成高低不同的税收水平,以实现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风险投资的政策取向。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所得税等,税式支出方式可分为税基式、税率式、税额式和特殊的延期纳税式四种。[3]

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是其中最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属抑制效应从而引起投资者由风险偏好转为风险厌恶。我们知道,接受风险投资的通常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如软件开发公司,其产品附加值高,销售收入也较高,但由于它消耗的原料较少,而且由于技术转让费等无形资产不能抵扣,所以风险投资企业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就低,因而事实上承受了比一般企业更高的增值税负担。这种政策取向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所得税,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由于其作用方向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影响的主体与力度不同。因此,所得税边际税率的高低直接了决定风险投资者可支配收入的多少:边际税率越高,可支配收入越少;反之,可支配收入越多。而且,所得税对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者存在着重复征税倾向。因此,过高的边际税率同样使投资者从风险偏好转为风险厌恶。

税式支出与税种的作用方向相反,相关税种增加风险投资者的负担,是一个“施力”过程,而税式支出则减少风险投资者的负担,是一个“卸力”过程。理论意义上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基×税率=税额。公式中任何一项的减少或降低都意味着纳税人是受益的,对风险投资都是一种激励,使投资者由风险厌恶转为风险偏好。

三、分期设计:营造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

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及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是对投资环境的整体改善,可以看作是对风险投资的第一重优惠;而针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可以视为是对风险投资的第二重优惠;第三重优惠是指科学实施税式支出,建立税收意义上的风险承担机制,使政府成为风险投资的“隐匿合伙者”。现行税收制度对风险投资的有关规定零乱单薄且缺乏系统性,只是散见于税收单行法的个别条款中。这种简约的单调措施无法形成激励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因此,必须从整体上合理安排实现激励目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税种和支出形式上以零散的一般条款与特殊条款分而施之;二是区分风险投资的不同时段因时因势制定系统的税收政策。第一种方式有较强的操作性,但无法形成系统的激励。笔者主张第二种方式。

风险投资基金包括:用于新产品试制、开发的种子基金;用于新企业创业的创设基金;用于市场推广和技术完善的成长基金;用于美化公司财务报表及构成上市退出成本的美化基金。与此相适应,风险投资可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退出期。在不同时期对税收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为鼓励风险投资应区分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税收环境。

1.种子期,主要实行增值税转型和税收抵免政策。

结合风险投资的特征,应当率先改革增值税的征税方法,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因为,风险投资者大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所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比较年轻。由此可见,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促进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加速生产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鼓励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目前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只限于东北三省的八个行业,从运行情况看,对政府收入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小,因此,为促进高科技项目和高风险公司的发展,应在东北三省全面铺开增值税转型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同时,既然增值税转型已成定势,那么就应该捕捉经济景气顺势在全国推出,以免错失良机。

风险投资在种子期投入较多,更应享受税收优惠,因此在税式支出方式上可采用抵免法。我们知道,税收抵免中投资抵免是指企业在缴纳所得税之前,可以按规定从应纳所得税额中扣除一定的数额。因其性质类似于政府对投资的一种补助,故亦称之为投资津贴。

税收抵免能给风险投资企业带来更直接更明显的税收利益,因而更能产生刺激作用,是发达国家促进风险投资经常运用的方法。然而,我国税法至今尚无关于税收抵免的规定,为健全我国的所得税制,应考虑增加税收抵免的有关条款。

2.创业期,实施税基式税式支出、税额式税式支出和加速折旧的税收政策。

针对风险投资的税式支出形式应强调用优汰劣发挥激励效应。为了提高税式支出政策促进风险投资、提升创新能力的效果,发达国家比较注重搭配使用税式支出方式,在税率和税基之间,侧重点在税基方面。而我国的税式支出方式侧重于优惠税率、减免税等方面的选择。事实上,四种支出形式各有千秋,从理论上讲,税基式税式支出适合于“面”上的优惠(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都适用,具有普惠性),税率式税式支出适合于“线”上的优惠(适用于产业或行业),而税额式税式支出和延期纳税式税式支出则适合于“点”上的优惠(有利于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实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目前税额式税式支出和延期纳税式税式支出更适合于风险投资,一是风险投资者有更强的优惠感觉,优惠更为显性化;二是对风险投资业的激励指向性更为明确,有利于政策导向。但从远景规划而言,应逐渐增加或注重使用税基式税式支出。

对于风险投资创业期的企业而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偏长(房屋建筑为20年,机器设备等为10年,其它为5年),且规定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前必须扣除残值。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加速折旧对企业从事风险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我国税法应在固定资产税务处理方面注重加速折旧问题,规定对风险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并允许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3.成长期,实施所得税改革和通货膨胀指数调整的税收政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增值税转型对投资都会产生实质影响,进而对风险投资也一样具有正激励效应。之所以把对所得税的论述放置于此,主要原因在于在成长期所得税的影响最为直接。企业所得税法在具体措施方面对风险投资的倾斜在于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或可参照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即允许风险投资企业从所得税中扣除从被批准的风险公司购买股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风险企业可以从以后的所得税中扣除损失金额,从而支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在采取加速折旧的同时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折旧方式,通常采取直线折旧法,重点考虑的是资本的原始成本,其折旧费不足以补充资本的重置消耗。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是否允许考虑资本的真实成本,则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再投资能力。当折旧比例与通膨率达到同步时,对投资人是有利的,体现了税收上的鼓励措施。

4.退出期,改革证券交易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

鉴于目前证券交易印花税费率畸高的状况,应开征证券交易税并采取单向征收方式。

从个人所得税来看,由于目前尚未实施针对风险投资者个人的年度抵扣和亏损抵补制度,不利于发挥风险资金提供者的积极性。风险投资者个人仍然是理性经济人,仍然追逐利润最大化,但其收益却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个人所得税累进课征且没有亏损前转或后转的条款,使其在获得较高收益时,要承受较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在亏损时则只能完全自己消化,而亏损的情形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又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国家对高科技企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个人却没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者个人应采用亏损抵补制度,但区分个人收入时界定收入种类存在技术难度。

科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实施税收优惠,制定以人为本的税收政策,也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如韩国政府规定,对于从事风险投资业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工作的外国专家给予5年的所得税减免。就我国而言,可以对风险投资家的劳务报酬所得及资本所得,在提高免征额的同时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来华开展风险投资的专家,其附加减除费用予以增加,税率予以减半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

四、结 语

风险投资区间可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退出期,政府税收政策在税种和税式支出手段方面可针对不同时期对风险投资予以系统性制度性支持,营造一个合意的税收环境,则一个活力四射的创新型国家不远矣。本文的缺陷是采用这种方式虽然目的性、指向性很强,但容易造成税法过于繁琐。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促进风险投资发展[EB/OL].搜狐财经,2003-04-08.

[2] 胡景岩.风险投资与外商投资[N].华商世界,2005-10-11.

[3] 马国强.税收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90.

[4] 曲顺兰.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04,(5).

[5] 苑新丽.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4,(5).

[6] 谈毅.我国风险投资制度安排的演进与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3).

Building Tax Environment as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Risk Investment

Xing Shu-dong

(Taxtion Deparment of Changchun Taxtion College, Jilin, Changchun, 130021)

(责任编辑:杨全山)

作者:邢树东

上一篇: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往来账款审计方法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