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论文范文

2022-05-0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税收风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当前中国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背景下,纳税人的法律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受着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在实施税务管理、税款征收、行政处罚等税收执法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应的执法风险。试图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用风险管理框架就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第一篇:税收风险论文范文

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税收执法风险分析和防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有利于税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有利于加快税收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有利于提升税务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利于税务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风险成因

税收执法风险的形成与发生原因相当复杂,既有税务机关及税收执法人员的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既有执法管理上的原因,也有政策规定上的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其一,认识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进程加快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越往后执纪越来越严,税收执法越来越成为高风险岗位和高风险工作。一些基层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对税收执法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一些税务干部虽然身子迈进了新时代,但头脑仍然停留在过去,受惯性的影响,其思维和习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总认为以前是这样做的、干的,没有出现问题;有的在执法过程中往往是采取“可能呀”、“大概呀”的态度,执法不精准、不精确;有的甚至随意执法、任性执法;有的法律观念淡薄,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以税谋私,从而使税收执法风险凸显。

其二,干部业务素质不高,能力水平不足。现有税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据测算,目前许多县区税务局的人员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在税收执法一线的人员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一些年龄较大的税务人员中,有的文化知识和税收专业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日益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财务和税收政策的变化,往往靠经验、凭感觉执法。

有的得过且过,法治意识、规范意识不强和进取精神不足,往往盲目执法、随意执法,潜在风险很大。一些年轻干部,有的所学专业不对口,工作几年下来难以适应规范执法的要求;有的对企业经营状况不了解、对财务会计知识不熟悉、对税收政策法规不精通,在执法中经常出现适用法律条文错误、实施程序不到位、文书制作不规范;有的在执法过程中不注意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等。这些问题都为税收执法埋下了隐患,乃至在日后暴露出来。

其三,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要求不严格。由于税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人、财、物和税收业务统管。整个系统人员配置呈现出人财物等政务管理人员占比较大、业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基层机关人员占比较大、基层税收管理人员较少,基层管理人员占比较大、一线执法人员少的不合理状况。同时,由于税务系统人员多、分布广、五级机构战线长,管理确实难以到位。同时,有的基层税务局对干部队伍管理不到位、要求不够严格,致使税收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其四,市场主体成倍增长,税收政策变化过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放管服”改革的深化,纳税人数量成倍增长,但税务人员数量相对固定不变,各级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大增,特别是基层税务管理人员管理的纳税户数和工作量也成倍增加,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要管理上千户纳税人的纳税事项,做到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确实很困难。

同时,为适应深化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一方面,适应变化和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税收政策变化和调整后,相应的管理措施也难及时跟进。这些都从客观上为基层税收执法增加了风险隐患。

其五,稅收法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合理。一方面,税收法制不够健全,比如目前大力推行的纳税评估工作,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地位,税收征管法全文11062个字、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全文12745个字中没有“评估”的字样。再比如,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对罚款或行政处罚的弹性过大,如征管法上“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等,导致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过大,为执法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税务部门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税款流失,不断制定出台一些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办法。有的规定将不属于税务部门管理职责或纳税人自身义务的事项作为要求予以执行,有的规定基层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则难以做到,而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侦查公诉或审判渎职案件过程中往往以此为依据,认定或判定“税务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或正确履行职责”。少数内部管理规定则成为税收执法风险的“制度陷阱”。

其六,人情因素干扰,地方政府干预。在走向法治社会的征程中,我国仍然是一个熟人社会,许多税务人员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地方,与许多纳税人又非常熟悉,在税收政策执行和执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人情因素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人情执法,执行政策变通走样。

同时,有的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政绩,对税收收入任务层层加码,税务机关在巨大收入任务的压力下,出现一些预收税款、应退税款不能及时退出等问题,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名义,直接干预税务机关执法,给税收执法带来不小的风险。
综合施策 多管齐下

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需要系统应对,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深入学习和把握税收执法风险的内涵和特征,全面分析和研判本单位税收执法风险情况、特点及成因,认真查找风险事项和风险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增强防范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意识是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前提条件。一要增强道德意识。税务干部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敬业和精业精神,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慎权、慎欲、慎微,增强防范风险的自觉性。

二要增强责任意识。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要通过学习教育,树牢“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意识,践行“对工作负责,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要增强规范意识。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各种税收规范、掌握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对象、条件、范围、标准、时限、权限、程序和手续等执法,防止和杜绝随意执法、任性执法、人情执法而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的问题。

四要增强纪律意识。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以案为鉴、以案为戒,从思想上筑牢纪律防线。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防范能力。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防范能力,是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关键所在。首先,强化税收业务学习。每个税收执法人员应立足岗位职责,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透彻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税收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避免因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不够、不深、不透而执法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其次,强化法纪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执法过错及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有关规定的学习,学懂弄清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的问题,并熟知不规范执法带来的后果及其应负的责任,才能更加自觉地规范执法,避免触碰到纪律规矩的底线。

再次,强化党建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强化用党建统领税收工作的意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各级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税收执法人员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在规范执法、公正执法、阳光执法和廉洁执法方面做出表率、树立标杆。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制约。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提高制度机制建设规范化水平,强化对税收执法行为的有效制约控制,是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根本保障。

其一,构建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以责任、教育、监督、预警、惩治等5个方面为框架的税收执法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责任机制的前提作用、教育机制的基础作用、监督机制的关键作用、预警机制的防范作用和惩治机制的威慑作用。

其二,完善税收征管法制。尽快修订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提升各税种法律层次,缩小自由裁量权幅度,全面清理现行税收管理制度,加强税收管理制度合法性、公平性审查。对不属于税务部门职责和基层税务机关难以做到的制度规定,要予以废止;对不够严密和不便操作的制度规定,要修改完善;对拟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分权制衡、监督制约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真正从制度上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职务犯罪。

其三,健全内控机制建设。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执法风险为导向,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税收信息为支撑,以防控风险为目的,建设和运用内控监督平台,并配套制定和实施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及时发现高风险疑点事项,及时开展核查排除,及时实施问责追究,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纠错、事后追责。

其四,创新推进税收执法三项制度。要在总结“税收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分项抓落实、集成促规范”的思路,推行“税收执法三项制度实施规范”,将三项制度的要求嵌入到基层执法事项的办理流程之中,与相关业务规范相融合,与相关法治制度相衔接,探索三项制度应用平台的集成优化,真正达到执法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过程记录让执法“看得见”、法制审核让执法决定合理合法的目的。

四是优化人员配置,强化监督问责。增加税收执法人员力量,优化执法岗位人员配置,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是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举措。

其一,增加税收执法人员力量。面对纳税户急剧增多、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基层执法一线人员不足的实际状况,认真测算执法工作量和现有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行政管理部门占用人员,调整充实基层执法一线人员。

其二,优化岗位人员配置。要运用择优方式和激励手段,把那些税收业务熟、专业水平高、执法技能好、规范意识强的干部尽量调整充实到税收执法岗位上。

其三,整合监督资源。要整合政务督察、执法督察、内部审计、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对税收执法权运行过程中易发、多发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加强监督检查。

其四,严肃执纪问责。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拓宽税收执法问题线索渠道,在日常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等各种监督检查中发现税收执法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各级税务机关要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微杜渐。对“疾在腠理”,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谈话、约谈函询、批评教育;对“疾在肌肤”,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干部,及时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轻处分;对“疾在骨髓”,严重违纪问题或确已违法的干部,給予纪律重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严肃追究问责。

五是优化执法环境,争取支持配合。加强向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协调、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是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外部条件。

其一,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沟通机制,深入开展税收政策前瞻性研究,科学评估相关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税收管理的影响,积极建设科学合理地下达分配税收收入任务,化解因收入任务压力提前征收税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的风险。

其二,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增强共同协税护税意识,实现涉税数据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深挖潜在涉税信息,有针对性开展税收风险核查。

其三,增进广大纳税人的理解。深入开展税法宣传,优化办税服务,提供办税便利,提高办税质效,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获得感,让广大纳税人理解税收、支持工作,减少因纳税风险引发的执法风险。

其四,自觉接受外部监督。通过局长信箱、对外公开电话、官方网站、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途径,建立起完备的外部监督平台;从司法、纪检监察、审计和纳税人等社会各界聘请特邀监察员实施社会监督,与检察院建立“双廉共建”交流平台,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发现、掌握和处理税收执法问题。

作者:范辉

第二篇:从风险管理视角探讨税收执法风险

摘要:在当前中国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背景下,纳税人的法律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受着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在实施税务管理、税款征收、行政处罚等税收执法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应的执法风险。试图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用风险管理框架就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文献标识码:A

税收风险管理是最近各地都在研究的税收管理新理念,其目的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款流失并降低征税成本。作为税收风险的一部分,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潜在风险。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管理,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

1 税收执法风险与风险管理简析

1.1 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损害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而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税收执法风险进行识别、适应和处置,其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OECD中已有超过2/3的国家实行了税收风险管理,我国税务执法机构也应有针对性地引入世界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2 当前税收工作面临的执法风险

2.1 实体不规范引发的征收管理风险

征收管理风险是指执法主体在执行或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为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内的事物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主要表现为: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税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理解不到位,征管工作流程执行不严,税务登记内容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以及发票领用、审核程序不健全、不规范;政务公开不及时,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率执行错误,提前和延缓征收税款,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

2.2 程序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风险

行政诉讼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主体因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产生税务行政争议而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撤销、税务行政诉讼败诉、税务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使税务执法主体处于不利地位,在诉讼中面临败诉等风险。主要表现为程序不合法或不规范、实体应用错误两个方面:

(1)不按程序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引发的风险。税务行政处罚按罚款额的多少,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本文是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简易程序之外的其他处罚适用一般程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第三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务、证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而税务机关在执法中经常忽视了这一必要程序,为求方便而采取简易程序当场处罚。

(2)不按程序作出限缴税款通知书引发的执法风险。当税务局对企业未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进行整改而作出《关于限期缴纳税款的税务事项通知书》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据证明两个事实:第一,税务机关在企业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之后,对该企业是否进行整改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过验收;第二,税务机关经过验收之后,发现该公司整改结果不符合《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然后很多时候,税务机关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企业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作出之前存在问题,而无法证明在其作出之后的情况。所以由于事实认识不清,税务机关经常在复议中遭受撤销原决定的结果。

2.3 司法渎职风险

司法渎职风险是指税务执法行为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造成侵犯国家税款及财产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法律的危险或后果,从而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甚至面临被检查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提出指控。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隐瞒情况、弄需作假,勾结唆使偷逃税行为,违反法律和行政法的规定,造成国家税收严重流失并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4 由于机构分设引发的风险

1994年税务组织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税务机关之间“三交叉”矛盾暴露,即管户交叉、征税交叉、检查交叉,进而导致两套机构不协调。当认定意见出现分歧时,更使纳税企业无所适从,大幅度提高了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成本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两套机关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执法效率和征管能力下降,导致大量税款流失,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3 从风险管理视角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3.1 进行风险识别与预警

3.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税务机关应正确、全面地认识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和预防,选择最佳处理方法。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1) 现场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具体涉税业务活动,了解和掌握其在执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2) 询问法。对执法人员或执法对象提出一系列风险咨询问题,以加强其对执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的系统认识,促使其去收集和分析专门信息,并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对策和计划。

(3) 业务流程法。即以业务流程图的方式,将从税收政策解读、税款追缴、税款征收、到税款入库等过程划分为若干环节,每一环节再配以更为详尽的作业流程图。据此确定每一环节进行进行重点预防和处置。

(4) 内部交流法。即通过与各部门有关人员的广泛接触和信息交流,全面了解各部门的风险发生情况,以发现被遗漏或忽视的风险,提高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协同能力。

(5) 案例分析法。即在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基础上,从过去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寻找相似的案例和经验,吸取有关教训,并以此作为制定对策的主要依据。

3.1.2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要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或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税务机关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该机制是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和判断的完整体系,包括税收收入、税收执法、纳税人违法、系统外风险的预警指标,以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3.2 制定预防体系和预防策略

3.2.1 预防体系

为避免造成财政收入的重大损失和对税务机关的不利影响,税务机构应花大力气进行风险预防,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进行全方位设防,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经济。所以,应选择那些发生概率大、后果严重的事件,进行重点预防。

构筑预防体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选择重点预防对象;二是构筑完善的预防体系。一个完善的预防体系需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经济和技术措施。如监督、检查、立法、环境监视等。

(2)与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如建立早期预警体系,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等。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首先是要保持与纳税人的良好沟通,以尽早获知纳税人的计划和动作;其次要在准确把握信息的基础上,对纳税人开展游说和说服工作。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应严格防止陷入行贿事件,否则,很可能给税务机构带来更大的风险。

(3)改进内部工作。如税收执法机构设置、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设计中潜在的高风险区域,有针对性地调整职责设置和权力运行体系,避免税收执法权的过度集中以及监控盲点的出现。

(4)组织内部防范机制培育。如建立“学习型税务组织”,提升税务文化与税务管理水平。我国现行税务组织管理模式需要引入“学习型组织”思维和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变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激发税务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现代税务组织的发展立志高远,瞄准21世纪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需求,心中牢记国家赋予税务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提升税务组织文化。

3.2.2 预防策略

俗语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税务部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处置程序和规范,并编制成小册子,以利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争取时间,应对得当,弱化风险。

制定预防策略要求建立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和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与合作遵从理念:

(1)建立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执法操作,完善执法保障。一是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形成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法律机制;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制约,保证在税收立法、执法等方面的公正、公开、规范和准确;三是提高税法层次,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执法保障;四是维护税收政策的统一性,规范税收文件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而引起风险。

(2) 坚持依法治税,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与合作遵从理念。税务机关在尽力为纳税人服务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基于国家权力而依法治税的精神,即依法治税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倡导服务税收与“合作遵从”。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指导思想,才能体现服务税收的基本要求。只有搞好纳税服务,才能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而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建立可以提升“纳税遵从”度。从“纳税遵从”再到“合作遵从”理念的转换,意味着遵从始终是这一理念的本质与核心,只是“合作遵从”在以“纳税遵从”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了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在征纳关系上的“合作”,“合作遵从”力争避免和减少税企、税民之间的对立,是“遵从”的最佳形式,也是“双赢”的形式,体现着以德治税与依法治税的统一。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是避免税收执法风险的基础。

3.3 构建风险管理组织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中心机构,实行税收风险评估制,并通过实施金税工程、信息管税,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税务机关密切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找出降低风险的办法,是对执法机构和纳税人实行慎重、认真的评估以及对他们执法或履行法律义务的信誉、诚信的提升。风险管理组织要塑造“公正、进取、公开”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将风险管理权力延展到各个管理层面,从旧时的控制管理转向以参与式管理为标志的新型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和信息现代化资源,让组织成员广泛地参与组织管理,增强组织成员使命感、责任感,让组织的内部效率正真地转化为外部效率,在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作用,从而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参考文献

[1]赵迎春,王淑贞,罗秦.中国涉税风险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段光林.风险管理理论对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的启示[J].税务研究,2008,(5).

作者:张 佳

第三篇:加强企业税收风险防范

摘 要:税收是任何一个企业都绕不开的话题,保证税收正确缴纳是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部分。企业税收风险来源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由于税收的性质,很多企业在纳税与提高利润之间没有做好平衡,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利润铤而走险做出逃税、漏税的违法行为,还有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不足导致税收筹划失败而产生风险等。如何防范税收风险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引起重视。因此,本篇文章将对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自身在税收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大概率会引发税收风险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建议,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本文内容,可以对企业税收风险防范工作有所启发,从而有意识去加强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以降低其企业的税收风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得到平稳发展。

关键词: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税务机关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加强了对企业发票的流向管控追踪,再加上国地税合并、金三系统强大的税控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高度聚合。在税收征管越来越严的环境下,企业必须要重视税收工作,提高法律意識与自觉加强纳税意识,采取措施防范税收风险,有助于企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一、概述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没有正确地处理好涉税工作行为而造成企业被法律制裁以及财务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税收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存在应纳税而未纳税以及少纳税的行为,导致企业后来要受到相关税务机关的处罚包括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更有甚者还可能面临刑罚处罚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不足而在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纳税处理时理解的适用税法不准,还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利用,最后反而变成企业多缴纳了税款,无意中加重了税收负担的可能性。

企业税收风险来源于内外部因素,一般来说,造成企业产生税收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企业税收风险意识淡薄、对待税收风险的态度不积极、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企业管理层的不当授意、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不充分以及其他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宏观环境变化下经济形势会影响税收政策、行业市场竞争情况、监管要求以及税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内外部影响因素,科学合理正确进行纳税工作。

二、企业产生税收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纳税意识及风险意识淡薄

任何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而纳税行为是减少企业利润的行为,因此,在很多企业经营者没有对利润最大化目标与纳税之间的矛盾形成一个平衡的心态与正确的认识。不少中小企业仍然没有树立起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税收风险意识不强、普遍存在拖延纳税现象;还有想方设法企图减少纳税额,凭借侥幸心理进行暗箱操作,利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去逃税、避税;还有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迫于领导压力,不及时进行收入确认,更有甚者敢于做假账以逃税。这些行为最终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遭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不得不补交罚款,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损害了企业形象与声誉。

(二)企业税务型会计人才较少

根据大部分地区的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来看,当前市场上资深的税务型会计人才还是紧缺的,很多中小企业目前的涉税工作都没有专门的税务型人才来负责,只是交给一般的财务人员。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普遍精通财务会计,而对税务会计的掌握还是比较浅的程度,税收法律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发票管理能力不足,对涉税工作难以做到百分百的正确操作。由这些财务人员来做企业的纳税工作以及税收筹划工作的确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当税收优惠政策出现变动时,企业财务人员若不能正确解读及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则很可能出现政策使用不当的风险,可能会造成非主观上的少缴税,无意中带来偷漏税的风险;也可能政策使用不当造成多缴税,加大了企业的税负风险,从而加大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此外,水平一般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很容易因为认识误区而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关键,而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税收风险发生概率大的局面,在薄弱的内部控制系统下,企业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经营风险剧增,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企业税收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纳税意识及风险意识

随着税收政策更加多变以及税务机关不断提升的税务管控能力,企业更加需要进一步强化纳税意识及风险意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涉税工作人员要提高法律意识素养,自觉提高纳税意识,主动接受纳税辅导和纳税评估,要在相应的时期内自觉申报纳税,不拖延缴税,不偷税漏税,正确认识依法纳税的意义,平衡好心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保证企业经营的每一个期间都遵守税法规定,按时完成纳税义务。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税收风险意识,根据企业税收存在的薄弱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税收风险。

(二)企业要积极引进税务型会计人才

由于税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加上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对部分经济业务行为的定性有差异,有的会计业务处理运用的法律不同会产生矛盾,为了保证企业的纳税工作得到高水平的正确的执行,企业需要聘请优秀的税务型会计人才来负责企业的涉税工作,也可以与专业的代理中介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经济形势复杂的环境下,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动时有发生,因此,企业涉税工作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要能够正确解读和利用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重视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对把握不准的政策条例及时进行咨询,不可贪图方便自以为是盲目操作,以免政策使用不当带来税收风险。同时,专业的高水平的税务型人员可以更快的学习和吸收最先进的税务知识理论技能,能够恰当运用税法条例规定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税收筹划的水平与质量。由于税收筹划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有需要的企业也可以借助行业内的税收筹划专家,依靠专家强大的专业操作能力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保驾护航,大大提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率和可靠性,降低税收风险。总之,在税收工作中,涉税人员的工作水平对涉税工作的成败有较大的影响,而且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企业必须要重视税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

(三)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领导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及时建立并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收益,也可以提高内部财务会计监督与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企业决策者获得更加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支撑每一项重大的经营决策;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后,企业还应该提高财务信息化程度,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财务会计的质量水平,同时利用系统功能还可以实时监控税务信息,识别税务风险,有效的进行税务风险分析与预警,有利于降低人工分析失误的概率,从而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率。在健全的制度规范下,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得以执行到位,企业发生税收风险、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概率将会大幅度降低,从而有利于企业正常运行,实现稳定经营发展。

四、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一个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就不得不重视税收工作。针对大多数企业在实际税收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可以从强化企业纳税意识及法律意识、引进优秀的专业税务型会计人才以及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几个角度去改善,只有企业能够做到自上而下、从意识到人才到制度都得到加强,才可以提高防范税收风险的能力,从而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得以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昆.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纳税,2019,13(34):29.

[2]郑彦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9(19):37-38.

[3]王朝阳.新时期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问题探析[J].财经界,2019(06):150.

作者:王旻鹏

上一篇:用工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歌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