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求学者的规模日渐壮大,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顺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也推动了学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悟知践行,因需而改。图书馆工作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紧跟“互联网+”时代对工作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本文就技工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新动向进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创新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篇1:

探索教学新模式 推进语文新课改

杨祥明,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少年作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督学。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出版专著有《新经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艺术》《语文思维训练与教学创新设计》《闯-杨祥明语文教学论集》《初中不同课型素质化教学策略研究》等7部。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共9项,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初中不同课型素质化教学策略研究》获全国一等奖。

教学:扎根课堂 梦想初成

陈筑(以下简称陈):杨老师,您好!很荣幸去年在湖南邵阳学院参加国培时听到您精彩的讲座并承蒙签名赠书,回深圳后读到李镇西、魏书生等语文大咖为您的专著《新经验教学》系列书籍出版作的序言,更加感佩您主动辞去学校行政职务,却坚守语文教学一线工作30多年,执着于语文教研,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的精神。请问您是一开始便带着痴迷进入语文教学研究中去的吗?

杨祥明(以下简称杨):陈老师过奖了,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广阔又深邃,能称得上语文教学研究真正的名师大家的,应该是我的师傅钱梦龙先生及他们之前的那一批人,我只不过是语文教研的追梦人。回头想想,当初,我并不喜欢教师这种职业。

我的本族叔叔是小学教师,被打成了右派,回家务农,还被人们叫作四类分子。我心里有阴影,高考成绩上了重点大学分数线,绝不报师范院校,但阴差阳错,我偏偏进了师范院校,而且还降格为一个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学生(因为英语只有4分)。1984年大学毕业时,我憧憬的从政梦想,居然因为我成绩太优秀而化为泡影,恰逢“尊师重教”风起,我“被”做了高中语文教师。

我不愿认命。三年后,我调到了湖南省邵阳市运输公司子弟学校。选择三流学校,是因为我看好这里有进机关的机会,我不甘心今生只做一名教书匠。

陈:您的这份不甘心到如今的痴迷,一定是经历了什么可贵的东西的催化,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段故事吗?

杨:课堂改变了我的教育人生。

1988年那个秋天,我凭借王愿坚《七根火柴》一课的教学获得邵阳市教学比赛东区第一名,更让我惊诧的是,又凭借蒲松龄《狼》一课教学,竟然高居市区第一名,一个三流学校教师,打败了省重点、市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最后,在九县三区决赛中,我以一节酣畅淋漓的《济南的冬天》的教学,同样获得了第一名。我震撼了!也许,我就是天生的语文人,教育就是我的归宿。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怎样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师,成了我最重要的人生命题。

语文课堂孕育了我的梦想。

也許是因为出身农村,我天生就有大山般朴实而进取的性格。自从“被”做了高中语文教师那天起,我也不敢误人子弟。我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从中汲取教学智慧,最初的语文教研就这样鸿蒙初开。看到老教师们传统的课堂,扎实、准确、严谨,可是老气横秋,没有活力,甚至千篇一律。我想,语文课一定要这样上吗?于是,与众不同而又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成了我的教育追求和动力。

我开始向语文大家学习。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让我着迷,我学习他循循善诱,灵活运用“导”的艺术,追求课堂人本相融、师生共融的意境。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大开大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语文教学打开新的视野。

我的语文梦在深圳放飞。

1991年,又是一个秋天,我怀揣着语文梦想独闯深圳,成为罗湖区重点中学——翠园中学的一员。我的教研人生开始远航。在人称遍地黄金的深圳,我醉心于自己的语文课堂,潜心教研,成为罗湖语文界的优秀青年教师,获奖众多,深广对抗赛第一名,教案写作比赛、教师作文比赛、优质课竞赛等都是一等奖。为语文,求发展,自我培养,我进修广东教育学院本科和华南师大研究生班。我一头扎入线索教学法、作文教学程序编码计分法、目标教学法等教改实验的世界。

沉醉于对课堂的热爱与感悟,我开启了语文课程的研究,您用“痴迷”来形容我的语文教研,是比较符合我的状态的,从教几十年,特别是来深圳的这些年,我真的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了我心爱的语文教学和教研上。

教研:研习不辍 梦想领航

陈:据我所知,您发表的文章有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能说说您的研究心得吗?

杨:行成于思,毁于随。90年代,人们忙着积聚财富,而我却在耕种语文教研的土壤,陶醉于语文刊物的纸墨清香,《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接连发表我的教研文章。我享受着这份成功的快乐。自此,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成了我的座右铭。教研的力量,使我的课堂活力充沛,精彩纷呈。

陈:感受到了杨老师教与研相长的快乐,那么请问您获得教研相长快乐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呢?

杨: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成为优秀教师,成为独一无二的教育者。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我们需要找到成长的阶梯。我的关键词是:善于学习、精于研究、乐于创新。常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名师是教学教出来的,是教研研出来的,更是勤写论文、书籍写出来的。这三句话的内涵很丰富,除了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知识学养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学的艺术、技巧和智慧。这些本领从何而来,学习、教研和创新是我们成长的捷径和力量。

先说学习。重点是善学。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史子集,经济律法,科学技术,都可以学习。但是,我们不是学者,不必皓首穷经,而是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学习教育思想,从教育理论到语文名家著作。应该向语文三老(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学习,汲取大师智慧,滋养语文教学。我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深深体会“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理解了“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道理,语文教学要重视思维训练,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向。我读张志公的《语文教学论集》,领会语文科学化的真谛,教学语文有其规律,必须运用这个规律设计教学,改进教法,也学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和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阅读教学也应该遵循读的规律和学生阅读认知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法。

还要向语文特级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方法和经验。向钱梦龙老师学习语文导读法,不断提高自己“导”的艺术,引导学生不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宁鸿彬老师身上学习学法指导艺术,逐步形成学法型语文课堂。正如俗话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再说教研。要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将教研的触角伸向语文教学的每个角落。致敬大师,我撰写了《读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的启示》,自觉将张志公先生的理论和宁鸿彬等特级教师的课例结合起来思考,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指导;解密教材,一批教材分析的文章应运而生,如《学期过渡衔接备课四题》《关于鲁迅作品中的标点符号》等;创新教法学法,一些颇有影响的论文见诸报刊,如《说明文导学五法》《重视课外阅读,引来源头活水——文言文教学课外延伸例谈》等,都被广泛转载;探索实践,投身各种赛课,我荣获湖南省九县三区教学比赛第一名,深圳—广州对抗赛、罗湖区教学基本功大赛等20多项一等奖;善于引进新技术,为教学增添活力,如《精点导析,电脑示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例谈》等论文,登载于核心期刊,有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还要说说创新。教研,就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更好的方向,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课堂。我总是尝试改变。如《依依乐韵,绵绵文思——听音乐作文教学的尝试》《阅读教学的尴尬与突破》《课堂阅读教学的心理特征与对策》《语文教学新经验建构的基本策略》《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兼谈“程序编码计分法”实验》等等,这一系列的尝试、对策、实验和突破,闪耀着创新的思想和光芒。正如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老师所说:“我看到了一名探索者向前的脚印。”“从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超越常规的思维取向也许比探索本身更有价值。何况这些探索也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团队:戮力同心 梦想翱翔

陈:干货满满,学到了很多。那请问杨老师,学习、教研和创新这三者助力您完成了哪些方面的赋能?

杨:教研是最高效的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力量。我乐于上研究课、展示课,面对陌生的学生和教师,我就莫名的激动与亢奋,热情似火,血脉贲张,在露怯与补短中历练,在成功与失利中总结,在展现与反思中提升。期刊杂志的纸墨清香,让我沉醉,历久弥香,虽然也曾有过倦怠与迷惘,似乎看不到教研的未来和方向。但我坚信,没有鲜花不会芳香,是星星就一定会发光。我的教研人生,在特区的沃土里,静待梦想绽放。

教研探索,笔耕不辍,初心不改。成果和荣誉接踵而来。2001年,我成为深圳市第一批“名师工程”的名师,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督学、市高级教师评委等。2015年以来,我连续两届获评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成为深圳市级语文名师,并着手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尝试建构新的语文课型。近年来在语文教学研究上取得一些新成果。

工作室让我在语文梦想的天空飞翔。我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不同课型素质化教学策略研究”,获全国一等奖,省级课题“中学语文新经验体系建构研究”,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思维训练研究”等,发表了系列论文80余篇,其中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我提出了“三三理论”,探索“新经验语文”模式,建构12种新课型,出版专著《新经验语文教学》等7部。该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代表深圳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中央电视台以《追逐语文梦 探索新模式》为题进行了报道。

36载风雨教研路,梦想之光照亮了现实。我成为了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教授级),受聘为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新经验语文”教学思想,让更多教师的语文课堂,闪耀着梦想的光芒。

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曲曲折折,我的从政梦破灭,语文教育梦起航。一束人生的最强光,闪耀在我的语文课堂。我用教研点亮语文教学的未来!

深耕:研精覃思 梦育硕果

陈:杨老师,“新经验语文”对广大语文教师的课堂有实践指导意义吗?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及新的语文课型?

杨:您这个问题问得好,您是深圳市盐田区的教科研专家,广东省优秀教师,您对教育的看法与见解我很欣赏,这个专业的问题,我来分层作答。

中学教师这个群体,对所谓的教育理论新观念等比较排斥的现象还是很普遍。一线老师基本都认为“别整那高深玄妙的东西,应对中高考,成绩才是硬道理”。所以就要面对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教育科研成果出了不少,而能给一线教师以自主自觉接受并经受得起时间检验的教研成果却不多。我基于长年实践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所总结的“三三理论”,预估在很多一线教师那里也涉嫌玄妙,所以我花七年时间去严谨修改再正式出版,主要考虑就是理论需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模型,才能让“已经不知怎么教语文”的同行知晓“语文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用什么方法去教并怎么科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的教学实践也是对上述问题的印证。

我现在所在的深圳三高是一所完全中学。多年前的初一(6)班,是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学生入校成绩最低,学习态度和习惯也很糟糕,甚至有作文交白卷的学生。我当时则主动接手了这个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没有忙着急功近利地“教”,而是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回到阅读上来。其实,语文素养是慢养的过程,是在海量阅读的滋养中培养起来的。

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开启了课外阅读之旅。他们平均两周读完一本名著,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那些起初连课文都不愿意读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逐渐爱上了课外阅读。三年时间,阅读最多的学生仅文学名著就读了50多本,读书笔记写了十几万字。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倡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读了之后一定要有输出”。让学生自主选择分享的角度,并强调“真诚表达”,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鼓勵学生将语言作为载体,勇敢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此外,我还改革了日常教学模式,让“教”减少到最少,把“学”尽可能放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三年时间,学生语文素养明显提高,并且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思辨。到了初三,这个曾经被“嫌弃”的班,语文成绩从排名最末上升到了第一,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

这就是我一直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最好的样态”。最好的样态就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在轻松自然、流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森林里尽情穿梭。显然,这个班给了我更大的信心。

“语文教学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标签和符号,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老老实实教语文,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体味语言文字魅力,在听说读写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曾经在文章里系统阐释过自己的语文教学观。所以说,如果语文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阅读。

陈:语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作为语文教学始终面临的两大问题,您是怎么看及怎么做的呢?

杨: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指明了方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它凸显了语言和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要破解语言和思维的问题,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支架。我给学生提供的支架就是一系列学习方法。“因为学法本身就是知识和能力,是需要学习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新经验语文”确立的实践模式是“思维导学、语言导读、学法先行”。

因此,学法指导在“新经验语文”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思维训练教学中,根据思维整体性特征开展听读学法指导,根据思维同步性特征开展速读学法指导,根据思维连续性特征开展猜读训练指导等;在语言训练教学中,根据语言“形美”特征开展美读学法指导,根据语言“神美”特征开展品读学法指导,根据语言“魂美”特征开展悟读学法指导等。

在当下试卷字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阅读速度显得更为重要。我引导学生学会跳读、猎读和直读等速读方法,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阅读速度。跳读,就是抓住作者思维发展节点,如时间节点、空间方位节点、逻辑进程节点、情感起伏节点等,具体表现为时间词语、方位词语、逻辑起承转合词语、情感发展过渡词语等。猎读,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其他内容扫视或一目十行即可。这种读法有助于快速抓住重点,形成整体印象。直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眼睛在文本上停留时,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眼睛投视区域有较大的余光区,顺着书面的中心线,做上下垂直跳动,在文章里迅速抓住关键词提取有用的信息。此外,我还指导学生训练扫视法、搜索法、中心法、概括法、提问法五种速读方法。

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我倡导默读为主。“因为速读虽然速度快,却容易忽视借以承载的文字,有声朗读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分散了思维的专注度,不可避免受到书面语言的干扰”。所以,如果语文可以教,不能忘了“学法”。

陈:第一次知道“新经验语文”这个概念,几乎无一例外,人们都会追问“新经验语文”到底新在何处?面对这一追问,您怎么看?

杨:如果是同行追问,我更愿意现场上一堂课来解释和佐证。“‘新经验语文’新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新在重新拾起那些口中有却行动中无的常常被忽略的语文教学部分。”

比如,语文贵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实际上,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被忽略的。于是,“新经验语文”研发了“听读课型”“听音乐写作文”等内容。“如果文章用来听,会遇见新的感悟,听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文字的干扰,进入另一种体验。”在实践层面,“新经验语文”最终形成了听读、速读、猜读、听写、说作文、续写作文6种思维型读写课型和美读、品读、悟读、美文写作、抒情作文写作、说理作文写作6种语言型读写教学策略。

实际上,“新经验语文”之“新”首先是与旧经验相对的。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这样的三部曲: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品味。我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种模式却遇到了瓶颈:整体感知流于形式,问题探究不得要领,语言品味方法单一。“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新课改理念的错误,也不是这种新型课堂结构本身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思维训练,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课型变化”。

“新经验语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经验语文”的理论体系被称为“三三理论”,思维的三重性,即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语言认知的三层论,即语言的形美、神美和魂美。

“新经验语文”有效串联单篇文本阅读、文本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逐步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动物笑谈》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斯《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一书的经典选文。

在教学中,我结合自读课文的旁批、插图、阅读提示等助学资源,引导学生抓住“笑谈”这一文眼,从“找笑料”“演笑点”“品笑味”三个角度,思考選文描述了几件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旁人对这些趣事的看法,为何是“动物笑谈”而非“动物趣谈”或“嘲笑动物”,原著中的“所罗门王”是谁,作者为何要与鸟兽虫鱼亲密对话等问题。这些问题以点带面引发学生对这部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美的语言,用美的语言去表现美的生活,训练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正如我书里写的:“学生品出的‘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味’。‘新经验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语文。”如果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就亮了。

辐射:沉博绝丽 梦蕴悠长

陈:杨老师,听说“新经验语文”这一成果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您能再具体的说说该项成果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及影响吗?

杨:好的。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特别是近9年来,“新经验语文教学”为中学语文教学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是语文新课改以来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全国语文界的改革创新范例。

“新经验语文教学”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理论”,即思维的三重性: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语言认知的三层论:形美、神美、魂美,凸显了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价值观。

“三三理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以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为构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路径、新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同时,基于“三三理论”建构了“新经验语文教学”两大实践体系,彰显了思维型读写教学和语言型读写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结构教学观。

第二,“新经验语文教学”全面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构建了多层次读写教学的实践体例,探索形成了系统教学经验。“新经验语文教学”构建了一系列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创新模式,如听读教学、速读教学、猜读教学、美读教学、品读教学、悟读教学等,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全新的天地,提供了有效教学的系统新经验。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解决了语文教师无本可依、少本可依的问题,引导教师以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为突破,加强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新經验语文教学”实现了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独特性和高效性,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新经验语文教学”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建构的听读教学、速读教学、猜读教学、美读教学、品读教学、悟读教学等12种类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多层次运用能力的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四,“新经验语文教学”成果推广辐射到全国多个省市。近9年来,深圳市7个区,11所学校参与“新经验语文教学”实验,广东汕尾和惠州、广州番禺区、湖南邵阳市、贵州贵阳市乌当区、青海西宁市、陕西宝鸡市、山西平陆县等省市共计51所学校参与“新经验语文教学”实验,实验班级124个,开展各级专题培训86场,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5230人。我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应邀赴广东省深圳市各区校、广州、汕尾、河源和湖南、贵州、陕西、青海等10个省市作“新经验语文教学”科研学术讲座,与工作室成员在深圳市主讲了85节次市级观摩示范课,并指导实验学校开展“新经验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推广应用,初步形成较强的“新经验语文教学”分享与合作共同体,在国内语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五,“新经验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9部,发表相关论文45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篇,收录索引7篇,专业网站转载量较大,课例实录10项,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深圳市第四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陈:杨老师,请谈谈“新经验语文”这项成果现在实施效果如何?

杨:“新经验语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新经验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范例,有效推动了新课改走向深入。“新经验语文教学”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系统经验,对语文课改的深化起到推动作用。一是课堂教学重心从知识能力的传授和培养转移到以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策略建构;二是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赋予了全新的内容;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从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角度开展阅读和写作学习。正如李镇西老师评价的“《新经验语文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全国语文界诞生的教学改革范例”。魏书生老师评价:“新经验语文就是深圳语文教学经验,为全国语文教学起到先行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新经验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创新型、智慧型人才,实现师生双向成长。在“新经验语文教学”的引领下,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多层次运用能力得到较好发展,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仅就深圳市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为例,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有效提升,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398人次。我校高中部语文组获评深圳市特色学科组。我工作室的语文教师在实验中成长,成为省市名师、省级优秀教师6人,市、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主讲市级以上示范课15人,获得高考先进个人6人,出版专著9部。

此外,专家充分肯定,媒体高度关注,国内颇具影响。“新经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课改创新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全国语文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实践基地学校51所。

钱梦龙老师题词:“新思维、新语言、新课型”并称赞“这些探索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李镇西老师称赞“新经验语文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全国语文界诞生的教学改革范例,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创新路径”。褚树荣老师认为:“新经验语文教学是开创性的变革,必将引领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全国中语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主编、全国中语会副秘书长张蕾认为“‘新经验语文教学’充满创新理念和智慧,是一种大胆而有效的语文教学改革,值得推广。”

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纪录片《追逐语文梦,探索新模式》,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思维与语言:撬动语文教学的支点》(2021.4.23),语言文字报专版报道《新思维、新语言、新课型——新经验语文教学模式探索》(2019.7.19),《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以“名师工作室”专栏进行报道,《深圳特区报》以“五载探索之路,结出教学硕果”进行专题报道(2019.4.9),《深圳南方教育时报》特别报道专题为《新经验语文教学为课改提供新路径》(2018.9.27),《深圳晚报》“听专家讲新经验语文教学”(2018.6.30),深圳读特网专题报道《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这位深圳名师的新经验教学法引发全国关注》等。深圳市教育局网站也作了专门报道《深圳探索建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等。

陈:听您说完“新经验语文”这一成果的来由、探索、获奖,我对您感到由衷敬佩。看来,获得一项教学研究的成果,得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勇气,还要有创造之心与永不言弃的精神。

杨: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新经验语文”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评价的策略和方式将是后续研究的课题。我想,如何评价“新经验语文教学”的课例和效果,应该有一套量化、易操作的“标准”。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以课题的形式另行开展探索和实践。语文教学探索任重道远,我们将在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融入全国语文改革创新的洪流,敢闯敢试,继续追逐“新经验语文教学”的梦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理想。

陈:好的,这次访谈就到这里,谢谢杨老师接受我的访谈!

作者:杨祥明 陈筑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篇2:

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微课题研究

摘 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求学者的规模日渐壮大,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顺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也推动了学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悟知践行,因需而改。图书馆工作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紧跟“互联网+”时代对工作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本文就技工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新动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 图书馆 工作与科研 管理新动向

职业教育教学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政策方针,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提出了要求。高、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结合国情,联系区域实情,着眼于培养学生诸方面成长的需求而规划教程,坚持贯彻落实“高端引领、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古今中外文化多元化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使学生朝着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过硬的技能、有爱国兴业、科技强国信念的目标奋力前进。历届的毕业生在社会的各行业的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使传统的农业大国向高科技的工业强国、国防强国转变等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国际形势下的援外建设中,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成了建设大军中的骨干力量,扩大了我国的影响力。这积极地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履历了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栋梁,活力四射,创造力无穷,接力棒永不中断,勇往直前,敢于担当国家各方面建设的重任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课题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及意义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程实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具备多用途,是学校知识储存与交流的中心,是文明的载体,显示技能的平台,是弘扬人类正能量的重要标志场所等的功能,是学校知名度的一张亮丽的名片。现实与理论有力地证实了研究图书馆课题的不凡的意义。

我国当代“匠心育人”的职业教育是符合新的历史背景下市场规律需求,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规范要求而必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且与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不谋而合。职校一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投入改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体系本身和课程理论的系统性、一致性与完整性。“满堂灌”的这种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角,课堂上对于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单向的,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只是提问方式,师问生答或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课堂知识点进行记忆,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深刻理解。这与职业教育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为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关键是采用多模式的课上课下的工作方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课堂和课余利用学校图书馆多功能的价值体验式的教育教学,强调思想品德、公益性理念、环保意识、生理与心理健康、活跃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教育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已经成为培养后备人才任务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研究目标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促使学校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法发生了变化。以紧随“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人工智能、智慧型图书馆的概念是指导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理念。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不断跟踪学习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不断地落实各项工作需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措施,营造优雅、便捷、温馨、宽敞、明亮、宁静、舒适的物理空间。例:古今中外各种文献的储存室、自修室、研讨室、文娱室等应满足师生工作与学习的要求。加强图书馆无线网络改造,把能实行电子化工作的内容运行起来,提高师生获取电子化资源的速度。图书馆管理者应不断地学习并掌握新信息,充实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完善教育教学的服务,创造师生双赢的优良局面。

三、研究内容

传统的图书馆采购各类纸质文献,一是利用正规的公共性质的订货会场所,二是利用新华书店门市部进行现书采选。每次进资源前都要在本馆现有的馆藏文献数据的基础上再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信息,征求读者的建议后综合归类应添置的资料,报请领导审批后,再与确定的有关供应商下文献预定目录单,待到货正式入馆时又认真地逐一核对货与清单的准确性。这种全凭手工的流程耗时耗力,效益与“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电子化有很大差距。现课题研究改为事先了解需购的各种资料,再报经领导批准后的采选单据,带上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在选文献现场就可以对口归类对样本进行查阅,图书供应商利用数据采集器同步录入所选样本书的条形码。采选结束就能下实购的图书订货单。这种采选格式的优点为直观性强,可以看实样选文献,它的内在质量、装帧、开本、价格等一目了然,而且时效性强,到货及时,大大缩短了文献采选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在原始的操作方法上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流程而得出的手工步骤,尤其是新文献资源的入库编目工作须经过ISBN号、正题的书名(并列书名)、第一责任者、出版社名、出版年月日、书次号、条形码、去向(入馆)、编目日期等许多项内容的填写。借阅者使用的证也是纸质的,只是填写的项目略简单些。除写明借者部门、姓名、文献的名称、条形码、借阅的日期、告知归还的日期这些主要内容外,其余的内容则在文獻归还时填写。由此而知,年复一年产生了入馆与出馆的文献账册及各种报表等资料需愈来愈多的空间放置。

新形势新要求,研究编目课题改由信息化数据进行,体现编目最核心的关键是信息资源能长期准确无误地保存,类别分明,记录详尽。数据无论编目系统大小或繁简,都是由三种层级组成的分层结构的。第一级别是目录本身,即各部分的存放容器。第二级别是一个层次由资料组成,每个单元对应一条记录,通常称为编目条目。第三级别由每个记录域中的子单元组成,称为字段。规范的编目程序便于检索的快捷与实质地获取数据。以前日积月累的这种繁琐而又耗时耗力的编目工作的手动方法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必须改革,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工作的开展。对新文献的入馆编目、出馆借阅的手续、各种资料报表数据的完成及图书馆年终全面工作运行的总结等事项全部采取按电脑编程的要求操作。把纸质的借阅证也改成电脑打印的格式,一面是借阅者的部门、姓名(并留有贴照片的位置)、书名、条形码、借阅证的号码、日期,另一面打印上4条借阅须知,落实到人后,贴上借阅者的照片,再盖上图书馆的图章,封塑结束后再交给当事人妥善保管,可长期使用至离校时回收作废,持证者在有效期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来图书馆办理业务,如果出现损、丢等现象则按校规处理。

电脑操作图书馆的编目、报表、流通、总结报告等多项重点工作的特点绝对优于手工纸质完成这些工作量。电脑既能长期储存所有的信息资料且准确、清晰、系统、快速办妥,又能不多占空间,还能随时随地查询有关信息数据,代替了传统的不同种类的卡片、贴纸、条幅及账册等。同时,大数据的信息能承前启后,使丰富而海量的馆藏纸质文献得以充分利用。

源远流长的纸质文化功能是我国悠久历史的结晶。它继续鞭策与滋养着世代人们的成长,特别能存优去劣,为学生屏蔽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例:MP3、手机、IPAD等这些移动电子文化鱼龙混杂。如果学生沉迷其中,严重者会玩物丧志,甚至会带来损眼、伤颈椎等许多不利身心健康成长的后果。图书馆被人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其含义是各类各档的文化因素对现当代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精髓、地域文化的广泛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择优吸取等是图书馆选择书籍的标准,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均衡发展,用知识武装头脑,成长为心灵手巧的社会建设者。电子化的工作方法既减轻了工作强度,也使图书馆员在营造书香校园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深刻意识到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多方指导,使能文能工、爱国兴科的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心脑中。

“互联网+”的科技在图书馆也广泛应用与深入,文献资料出现了多样化。可视、可听的随书光盘成为出版界的新宠,日益受到使用者喜爱。如何有效管理光盘,已是不可忽视的课题。熟知随书光盘的几种特性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供应商把随书光盘任意地放在书内会容易丢失,图书馆工作人員就得把它加固牢度,把随书光盘用透明胶带将光盘外套的塑料袋(除开口便取处外)粘好,边界粘贴于所附图书封面内侧不影响内容的地方,又在书的表面有空白处盖上本书附有光盘标志的印章,加深使用者的重视。随书光盘借助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阅读者提供更具体、直观的资料,赋予了文献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同时图书馆员也要温馨地告知读者,随书光盘要文明使用,免遭污损、划伤、丢失等情况发生,延长馆藏资料的使用寿命,降低光盘的无效流通和损耗,节省经费的支出。书盘合一的流通方式提高了书盘共享的使用率,也促使管理者须当着借阅者的面测试光盘的质量,鉴定责任。

即使处在“互联网+”移动化信息化的时代,目前图书馆有些工作也只能靠手工完成,例:安全性、环境卫生、人员交流、防潮、搬运物资等。特别是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由于纸的脆弱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广泛的用途,难免会出现一些破旧的情况。工作人员在馆藏文献分门别类上架、张贴、排列等的过程中应尽心尽职、细心地进行。尤其是流通环节,纸质书籍的破损现象会明显些,管理者发现后应及时修补,保持资料的完整、美观。另外,经常性地开展整理工作,合理利用场所,使纸质文献的价值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化途径相得益彰。平时一旦发现有些因年久使用率达到极点、内容单乏又不适时代的文献,则采用剔旧之法。这可以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质量和利用率,缓和馆舍环境,利于图书馆科学化与时俱进的管理,还能将部分利用率较高和受益性较强的剔旧文献,由校方联系,捐给一些贫困需文化资源涵养的受益者,为提升全民阅读能力,提高国民素质,改变一些陈规陋习,增强他们科技兴业的意识,在生产与生活等方面发生崭新的面貌而奉献力量。

四、研究方向

“互联网+”时代,知识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图书馆产生推力。面对服务对象日渐增多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传统文献的基础上,还要紧跟时代,掌握信息电子化管理等的新动向技能,切实利用新科技手段改变图书馆的管理状况,使图书馆成为集研究、学习、交流、培训、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与精神食粮的供应站。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科技化管理,使智慧型图书馆的玫瑰花香洋溢满校园,是今后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在课题改革实行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顺应时代潮流,稳定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随着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师生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图书馆必将成为校园里最具有凝聚力的地方。

五、实践促研究、改革结硕果

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事业,需各项工作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工作人员更要在专业业务水平上再接再厉,深切领会“互联网+”时代对岗位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本馆至今馆藏各种文献总量计十万余件,全部遵循国家规定的26个英文字母(除L、M、Y这三个字母不采用外)中的23个英文字母从A到Z各代表不同的类别号,规律有序地贴在各书架两侧固定的位置上,所有的文献对号入位,便于阅读者一目了然,快速地找看到自己要用的文献。部分借阅者办理了出馆手续,带着资料满意地离馆,另一部分借阅者自然地坐在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环境优美的馆内早已摆好的桌椅旁,享受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海知识,而且每张桌面上放着一盆文竹,绿意盎然。他们惬意地写微博或思考学习内容等,任意支配自己要办的事情,陶醉在知识的海洋中。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中心,是培养知识和技能新型双学位人才的摇篮。工作人员根据条件的许可,不定期地举办文化知识讲座,可讲课堂学习心得,可讲课外读物内容见解,可讲养生方面的体会等,还可举行知识竞赛、名著演绎、小品表演等活动,传播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精髓,扩展学生的视野,还可讲各层次正能量的趣事轶闻,关注社会前进中发生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纸质文化与电子知识在图书馆的平台上各放光彩,学有所得。学生们胸怀大志,为建设祖国而孜孜不倦、奋斗不息。

图书馆员担负着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图书馆部分工作的任务,为学生搭建发挥他们特长与专长的平台,使他们在岗位上施展才华,品味收获劳动成果的愉悦感,丰富人生履历,体会责任的重要性。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工作经历将铭记在他们心中,受益匪浅。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人性化考虑到师生们时间的宝贵,为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了解馆藏大量文献资源,就在图书馆大门外醒目的墙面上张贴图书导读的墙报刊物。它是图书管理工作中最直观、最具创造性、涉及面最广的办法。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五花八门的文献资源,定期更换内容,路过者一见就清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的改革,改革了原先手写墙报导读的格式,而做了一个改用电子导读形式的刊物,宣传、报道了馆藏各种类别文献的名称、目录、内容提要、检索等要点,固定放在图书馆大门外显而易见又不影响校园美观的地方。刊物版面新颖、色泽艳亮、文句生动、插图恰当,以递进的形式突出内容的广博,而且定期更新导读内容,使浏览者觉得既省时间又实惠,深得佳评。馆内办主题活动的形式、内容、日期也在此刊物上提示。有意向者均会奔走相告,活跃的气氛推动了每次活动圆满地结束。尤其是在朗读活动会上,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锻炼自己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表述能力,有效改善在人多的场合说话紧张、腼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怯场现象。朗读活动是锻炼口才与胆量的好机会,学生们在朗读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亦能从书籍中的正反面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助长正气,增长见识,去劣存优,从玩手机和电子游戏中解脱出来,读好书能使师生与图书馆形成一种难舍难分的阅读兴趣,起辐射与带动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明确了新时代的职高生在认真学习的前提下,刻苦钻研技能,是非常关键的态度。

通过成年累月的业务运作,图书馆积累了庞大的数据信息,例如服务对象的身份、借阅纪录、检索习惯等,还有各种非借阅业务系统的诸多数据,如馆内文献、报表汇总、电子资源的访问利用,各种活动平台的内容、客流系统等情况。在云计算的年代,这些数据有着极高的资源价值属性,存在着被窃取的威胁,信息安全已成为图书馆日益重视的课题。遵照浙江省文化厅在2015年7月出台的《浙江省文化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级别为三级。校领导非常重视,切实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管理而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方面实行了硬件配套设施投资,履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转型性质,以智能化的方法保证馆内一切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各项业务处于安全、可靠、高效的智慧化服务中。

六、小结

综上所述,图书馆员在新形势下产生新思维,相关课题研究已逐步改革了业务服务的模式与质量,也形成了以服务带动科研、以科研促动服务的良好循环。发挥其专业性,不断学习、接受、汲取新科技的发展动态,研究探索工作模式的改变,使中华民族传统的纸质文化与电子文化相契合,与现代社会科学相协调,这既能传承发扬传统优质文化又能弘扬时代精神,从而热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一丝不苟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感知悟行,因需而变,大胆创新,积极进取,运用“互联网+”的概念,担负起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工作中,领导的重视,课题经费到位,专款专用,课题不断地结出成果,都激励馆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勇挑重任。在改革的强劲形势驱动下,图书馆正朝着学习、研究、交流、培训、娱乐、审美等诸多功能的目标不断前进。图书馆是文化交流中心,是师生们的良师益友。图书馆在教育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使朵朵花蕾含苞待放,花开满校园。

参考文献:

[1]赵爱华.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信息化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8(49).

(作者单位:椒江职业中专)

作者:孙怡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篇3:

改变旧观念 创新教作文

一直以来,由于乡村中学信息相对缺乏,环境相对落后,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低下,学生的眼界相对狭隘,知识相对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以及风俗习惯、方言土话的影响,导致农村学生写作词汇贫乏,写作技巧单调,没话可写,他们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以致谈文色变,再加上近年来语文新教材一时多变,一些教师懒以应对,渐渐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成了薄弱环节。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语文教师必须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在农村初中这种特殊的客观条件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改革单一的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生的作文都是由教师布置,学生中除了少部分认真思考,按时完成外,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东抄西拼,应付了事。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师批改作文评分单一,评语少,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去做恰当评改,相反存在压分的情况也是原因之一。去年期末考试,我们语文组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佳作,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也不错,但评卷老师还是用传统的单一的评分标准去衡量,给的分数很低,生怕学生考“好”了。试想,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内,既要完成语基部分,又要构思、谋篇布局,完成600字左右的作文,的确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目光去看问题,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数学中存在滿分,为何作文不能满分呢?教师应摈弃老思想、老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了,有了信心,教师要及时表扬,作文不能一味压分,要恰当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让他们在写作道路上充满信心。

二、突破素材关,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习惯

任何一种文学,都离不开生活。如果把学生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去谈作文,只能是植无本之树,挖无水之井。凭空而虚构的作文是空洞的,甚至是违反逻辑和客观现实的。如果要农村学生去写城市题材,或要城市学生去写农村题材,学生大多胡编乱造。只有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感受,他们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争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初中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有感而发”,要求学生睁大眼睛去观察生活,敞开胸怀去拥抱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第一道作文题目是:来到了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习生活也有许多的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第二道题目是: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爸爸妈妈生日那天,你想到什么?又是怎样做的呢?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这是贴近实际并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的文章。怎样才能抓好这一环节呢?第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深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第二,要求勤写日记。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写好日记,教师要引导他们,大的小的好的坏的事情,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事物,甚至一句话、一首歌,都是日记的内容。农村学生起初可以以记农村的见闻为主,形成习惯后,再引导他们向广向深积累,并且要注意引导他们抓细节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

感悟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写作时,悟性好的学生使用材料能得心应手,而悟性差的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却不那么开窍。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悟性,引导他们善于捕捉生活,善于发现自我的感情点,写出独到的认识和感受。每次写作文时,我都要求学生思考“自己所经历的或积累的材料,哪些可以用,哪些要进行想象、加工,进而升华成为自己写作的材料”等问题,培养学生勤思、爱思、善思的习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求他们既要用眼,更要用心;既要把握整体,又要认清局部,洞悉细微之处,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持之以恒地做到这两点,学生的悟性就会逐渐形成。

三、从文学作品阅读入手,美文示范,传达写作技巧

学生畏惧写作文,教师则一味埋怨学生词汇贫乏,语言不丰富。由于农村学校书籍短缺,信息闭塞,用方言交流等原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教育环境下形成的。而目前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设备远远跟不上城镇步伐,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谈何容易。加上我们的教学一直是重读轻写,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流于形式。即使是新编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对改变教师那种随意性消极的作文教学行为也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要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改变观念,适应时代潮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随意式的教法。(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趣味、情节引人、语言优美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把他们引进一个充满乐趣的书籍海洋之中,并教给他们欣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文学欣赏的基本素养。(3)结合课文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推荐、介绍相关的名著。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里出现了几次父亲的背影,哪一次写得最深刻最感人?通过写父亲的背影达到什么目的,歌颂了什么?这样,从阅读教学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经历体会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如用导读法、故事法、朗读法等,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文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之中,心随“学”动,心随“教”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4)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美诗美文,如唐诗宋词和意境优美的现代诗、散文等,尽可能要求学生背下来。(5)要在书源方面帮助学生。比如,学校要多方节支,多购买些图书,以方便师生共赏共阅,多成立些文学方面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利用好课本中的美文、范文,这是解决乡村中学生作文“写不好”的重要途径。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可从美文中得到示范、模仿和启迪。美文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章法技法等往往给学生以借鉴。范文可以来自课文,也可以来自课外。课文如小说《孔乙己》《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等,散文《春》《济南的冬天》等。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是语言生动,文质兼美,蕴意深刻,富有启发作用的中外佳作,也能显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让学生好好学透,不仅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语文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评析,应打破由教师一包到底的评价方式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统一评析,这样做既浪费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一包到底”的作文评析方式应打破,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在自评处写出自己写作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自评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前后四人一组交换批改作文,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至于文章词句、材料选择、详略安排、写作思路、主旨表达、写作手法运用及修改意见与建议等,应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总之,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要改变旧观念,采取多种策略,多在创新上下工夫。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作者:李浩成

上一篇:商务英语实践性毕业设计论文下一篇:项目一体化教学机电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