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法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1

摘要: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并指出故事悬念法、情感带入法和合作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旨在提高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初中历史;效率;故事悬念法;情感带入法;合作讨论法当前,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寻求全新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历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案例法教学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案例法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篇1:

试论心理暗示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心理暗示法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通过理解心理暗示法内涵,提出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心理暗示的路径,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与技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暗示法;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应用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经常尝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营造活跃地课堂教学氛围,其中,心理暗示法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方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多次应用,教育教学实践效果较为明显。

一、心理暗示法的内涵理解

通过查询《心理学大辞典》,对于心理暗示这个心理术语的理解,其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内涵上,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师生分别扮演施暗示者和受暗示者角色。施暗示者通过对受暗示者进行非语言和言语进行暗示,达到影响受暗示者心理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常常扮演施暗示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受暗示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课堂导入语、个人肢体语言来暗示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学会自我对话,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是心理暗示有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之分。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到学生,令学生感到情绪低落,情感受挫,思维紊乱,判断失误,甚至出现不良心理倾向,如自卑、孤僻、迷茫等心理现象。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调节学生心理感受,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稳定的情绪。

基于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应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铺就平坦大道,同时应该摒弃消极心理暗示带给学生的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心理暗示法的积极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心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主要是教师的情绪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行为。所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情绪、感受有关,例如:在心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参与活动,每次一喊学生参加活动,学生都感到紧张,生怕选中自己,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告诉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有利于自己保持稳定的心态,从心理暗示法的积极暗示消除学生心理的不良感受。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使用活动体验教学法,通过课前暗示本节课活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等,让学生充满好奇,然后再暗示参与活动的对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作为心理教师,要善于结合现有条件,运用心理暗示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也能有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心理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排除不良心理状态,如恐惧、缺乏安全感、学习疲劳感等。

4.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心理暗示法,心育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心理暗示法的應用路径

1.在导入环节运用心理暗示。导入环节是否精彩,事关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法,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学习。笔者在教授《天生我材必有用》这节课时,教学目标主要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从而能接纳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主宰自己的人生。在导入环节,笔者就面向同学们解读本课主题,通过解读题目暗示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以及个人特点,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授《放松身心解压力》导入时,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压力测试,观看两幅有关压力的图片,积极暗示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人人都会有压力,有压力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应该逃避压力,而是如何克服压力。从而 引出话题,最近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大多数回答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压力、学习找不到方法以及学校要求参加的各种活动与学习的冲突等,以此展开深入的探讨学习中。

2.在活动环节运用心理暗示。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教师经常开展心理活动体验教学,目的是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学会自我领悟,感受成长。在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心理暗示法的积极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大胆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活动调节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阳光、开朗的心态。笔者在教授《人际交往有规则》组织活动时,通过心理暗示,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由于年龄、生活背景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导致我们常常会与父母有磨擦是正常的,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就会影响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因此应该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然后,展示案例:爱的冲突,案例中主要把一个苦恼的女儿的心声表达出来以及一筹莫展的母亲形象刻画出来。之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一位学生扮演女儿一位学生扮演母亲。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从子女的角度看,亲子间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从父母的角度看,亲子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从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师适当运用心理暗示之后,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学会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从而找到许多招式化解亲子之间的矛盾。

3.在师生互动环节运用心理暗示。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使用心理暗示,能很好的把控整个课堂教学进度以及活动进展情况。笔者教授《善于说话暖人心》课时,从师生互动中,运用心理暗示,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善于说话,达到暖人心的目的。例如:播放视频,观看“优秀服务员王淑珍接待顾客”的片断。在该视频片段里,服务员王淑珍接待了三种不同人物特征,有知识分子、有工人同志、有乡下老大娘。王淑珍对知识分子:同志,你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溜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对工人同志:师傅,今儿个上班,想吃粉蒸肉,还是丸子?对乡下老大娘:大娘,你进城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您想尝点啥?然后引导学生,善于说话,要看对方的文化程度来定,如对知识分子:用语文雅、委婉;对工人同志:用语直接、爽快;对乡下老大娘:用语亲切、朴实。这样才能达到暖人心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心理暗示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对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心理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心理暗示法,才能不断提高个人育人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琴.暗示心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2]孙建等.浅议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J].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1(1)

[3]张伟.略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0.

[4]李则远.心理暗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3).

作者:莫春蕾

案例法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篇2: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研究

摘 要: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并指出故事悬念法、情感带入法和合作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旨在提高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效率;故事悬念法;情感带入法;合作讨论法

当前,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寻求全新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历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下面,结合历史教学现状和教学的经验探讨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

一、故事悬念法

历史是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其中不仅涉及了大量的史实材料,更涉及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因此教师的历史教学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讲述一些历史故事,让这些故事成为教学的“引子”。个别教师总是抱怨自己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毫无兴趣,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显得疲惫不堪,事实上教师的教学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教学现状,无非就是教师没有学会利用故事悬念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故事悬念法不仅可以以丰富的故事内容来激发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还可以在故事讲述中融入更多的悬念,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明朝军权的强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这一章节内容的过于枯燥和乏味,学生很难在寻常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到这部分内容的趣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便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宋濂是明代洪武年间有名的大学士,有一次明太祖让宋濂说出昨天都做了哪些事,见了哪些人,吃了哪些东西,大学士宋濂都一一回答了出来。明太祖听了以后非常满意,随即他给宋濂看了一个记录,上面准确地记录了宋濂一天的生活。宋濂看了后,不禁直冒冷汗,幸好自己如实回答了明太祖的问话,不然可就要遭殃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太祖是如何了解到宋濂的日常生活的呢?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干着这些事呢?这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作为本堂课的开篇“引子”,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明朝军权制强化的故事情境,同时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热情。如此,在故事的引导下,本堂历史课不再枯燥无味,相反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乐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品尝到了解答问题的快乐。

二、情感代入法

历史课程囊括了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这其中有我国最辉煌的历史,也有令人痛心的历史,可以说每一个历史足迹都对应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要带有相应的情感,从而让历史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情味。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真正融入历史的情感氛围中呢?首先,教师自己一定要饱含对历史教学和对历史的热情。教师是历史教学的直接传递者,教师的教学情感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学生。例如,在讲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带着对历史文明强烈的自豪感和崇拜感来教学这部分内容,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馨情感的历史课堂,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被老师的情感深深折服,并在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带领下会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而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味到了历史学习所带来的更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试问,在这样的情感情境中,哪一个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融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去呢?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情感领悟。随着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不断进步,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旦教师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会为学生增添更多的乐趣。比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事件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当学生亲眼看到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画面时,当学生亲耳听到那一声声绝望的惨叫声时,相信不需要任何的语言,学生自然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心灵最深处情感的迸发。在学生观看了视频之后,教师再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合作讨论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显得弥足珍贵,很多仅凭个人的努力无法实现的事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往往可以很好地完成。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历史学科的学习。比如,在教学“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争斗”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了前言中的抗美援朝的故事,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对于抗美援朝的一些看法。在学生的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让学生的讨论扩展到全班的合作讨论中,并对他们的讨论进行启发。师:阅读了相关的内容之后,你们觉得志愿军战士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呢?生1:保家卫国的精神。生2: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上述提到的合作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诠释了合作学习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惊人效果,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不但体会到了合作精神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真正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应在改革的过程中多发现和挖掘一些全新的教学策略,如故事悬念法、情感带入法和合作讨论法等。同时,教师要大胆地尝试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爱上历史、学好历史。

参考文献:

[1]袁海军,周桂花.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04).

[2]朱煜.论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范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8(09).

作者:孙兴红

案例法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篇3: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情境切入法的运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中开设的综合课程。由于它属于考查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不大,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成为一门“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要改变上述状况,情境切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如能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承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结合教学的相关内容引入情境,切入课堂教学,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推荐以下六种情境切入法。

一、引入“定场诗”,营造好氛围——诗词切入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至今。传统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笔者以为,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若能巧用学生易懂熟识的诗词,一定可以营造出活泼欢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案例1:

在八上历史“盛唐气象”一课教学中,笔者巧用了大诗人杜甫的《忆昔》配乐诗。首先,播放《忆昔》配乐诗,让学生跟着齐声朗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师问:(1)杜甫创作这首诗时正处我国唐朝哪个皇帝的时期?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学生:唐玄宗时期……

师问:(2)当时那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仅仅是唐玄宗一人的功劳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当时那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太宗有关,还与武则天、先进农具的出现等有关。至此,笔者就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学习主题——“盛唐气象”。

由于八上历史“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中展示的宋元时期世俗生活与学生生活现实具有很长的时空距离,为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对教学作如下设计。

教学案例2:

先播放王安石的《元日》(北宋)配乐诗,让学生齐朗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元日”的意思吗?

学生:“元日”就是新年。

师讲: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北宋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请大家找一找诗中反映北宋过年习俗的词句,时至今日,你们家乡的习俗还保留着哪些?并说说你们过年还有什么新内容?

学生兴趣盎然地回答:爆竹……

师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这两节课都以巧用古诗配乐的形式切入,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新鲜感,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求知的欲望,还充分地进行分析、探究和交流,使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更有“史味”和“生活味”,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形象胜抽象,直观有魅力——图片切入法

图片切入法又叫读图、审图切入法。图文并茂是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如果我们能从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细节入手,抓住文章的时代背景,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准确地切入正题,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案例3:

八上历史“百家争鸣”一课中附了5张人物插图,教学前笔者上网搜索了“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历史人物的相关图片,做成课件,教学中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时期的思想家?当时出现了怎样的一种局面?

学生兴致勃勃,准确说出当时正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问:那么,这些思想家有哪些主张呢?他们又形成了哪些不同的学派?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出示图像和表格,让学生以四人小组方式完成探究学习。)

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这堂课使笔者尝到了用图片切入法教学历史的甜头。每当图片一展示,学生的历史感就油然而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歌声引发共鸣,共鸣促成融入——歌曲切入法

黑格尔曾说:“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笔者深以为是。我们如果能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与教材的主题或情节相贴切的学生熟悉的歌曲,一定能扮靓教学语言。

教学案例4:

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改革开放的年代”一课的导语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笔者跟唱了前两句歌词,然后提问:(1)歌词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一个圈”又指我国哪一个城市?(学生回答,略)笔者穿针引线,又问:(2)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个变化,与我国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引导学生直奔学习主题——“改革开放的年代”。

可见,悦耳动听的歌曲能引发学生与课堂内容的共鸣,成为切入新课的先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观看“影片”,解决问题——影片切入法

影片切入法最大的特点在于直观。利用多种媒体,借助于影像,通过声、像、图、文,影片切入法能有效地呈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情境,获得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的表达效果,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力。影片切入法一般适用于较难用语言描述的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5:

在进行七上社会“垂直的牧场”的导课教学时,笔者根据本校学生从小生活在大都市,对高山草原的自然环境以及那里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比较陌生的生活实际,播放了一段有关哈萨克牧民“牧民转场”的视频,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主题。通过影片欣赏,学生感受深切,当笔者抛出“牧人们为什么要赶着一群群牛羊下山到达冬季牧场,而来年五月又浩浩荡荡地返回山上去放牧呢?”这一问题时,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垂直牧场”的兴趣,顺利地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掌握“四季放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转场”的文化景观,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影片切入法生动、直观,富有教学感染力,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大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操作时要注意其多样性,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变通,进行重放、慢放、快放或静止画面等处理;过程也可多种多样,如先讲后放、边放边讲、先放后讲或只放不讲等等。

五、引入时代话题,接触新鲜事物——时政热点切入法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时政热点真正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这既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又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感到引入学生喜闻乐见又贴紧教材内容的时政新鲜事,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有好处。

教学案例6:

在七下社会“奥林匹克精神”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学生喜欢而熟悉的时政热点话题——“北京奥运会”。上课伊始,先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课堂学习。

师问:这段视频具体反映的是什么话题?

学生: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

师问: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奥运之父”又是谁?

学生:四年一次,“奥运之父”是顾拜旦。

师问:你们想了解奥运的历史吗?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吗?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感悟“奥林匹克精神”这篇新课。

笔者在这堂课中发现,学生尤其喜欢奥运名将,国内的有跳水明星郭晶晶、乒乓球冠军张怡宁、篮球名将姚明等人,国外的有美国“飞鱼”菲尔普斯、牙买加“飞腿”博尔特……欣赏这些著名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内涵这一重点知识。教学实践使笔者意识到,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多关心国际、国内新闻,关注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日积月累,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喜欢。

六、边“玩”边学,寓教于“玩”——课堂活动切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就像一块思维的“吸铁石”,能牢牢地吸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变得活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游戏”动画是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娱乐方式,若能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来切入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曾尝试利用Flash游戏地理动画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氛围,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案例8:

在七上社会“行政区划”中, 教材只提供了一幅地图、一张表,内容显得单调。于是,笔者想到利用拼图游戏辅助Flash动画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把一张静态的地图动态化,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拼图。然后,笔者又展示了Flash“行政区划”拼图游戏,要求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地图“34个省级行政区”空间地理位置的拼图游戏。学生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学习……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按逆时针方向拼,依次沿国界与邻国邻海接壤相望的21个省(区)名称,并熟记轮廓图形。学生在学会方法后,对部分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照图记忆5分钟,如东北三省黑吉辽(黑龙江像黑天鹅,大拇指朝上辽宁省);老鹰飞翔的内蒙古……就这样,学生兴奋地展开联想,愉悦地竞相尝试,枯燥的地名变“活”了,呆板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学生获得了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整堂课充满了活力。

情境切入法使笔者尝到了的甜头。去年,笔者接手的七年级(7)班,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情境切入法,一学期后,该班学生喜欢上了历史与社会课,该班学生期末测评总体成绩由原先年级倒数第一上升到年级第二。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如何找准情境切入点?如何给多媒体课件正确定位?如何加强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等等。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实践、及时总结,情境切入法一定能提升其价值,为达成教学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盛香春

上一篇:我国农业科技园发展论文下一篇: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