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改革论文

2022-04-15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护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我国执政队伍建设发展的关键力量,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我国许多地区在进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无法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科学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老保险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老保险改革论文 篇1:

府际合作视角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府际关系,其次对府际合作不足出现的困境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府际合作推动改革困境的突破进行了分析,意在旨重塑府际关系理念,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合作机制,强化府际合作突破改革困境。

【关键词】府际合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突破

一、府际关系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改革

要制定出事业单位工作养老保险改革的相关制度,其所牵涉的府际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商。如由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为主导实施的基层政府办事机构(事业单位)进行编制管理,还有资金上的主要来源财政部,几大部门相互协作。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几大部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职能。

基层政府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区域性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和机构编制的日常工作。财政部是负责政府部门的财务支出,在财政部里设立了社会保障司和管理基层财政社会保障并和相关部门共同拟定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管理。在财政划分上,根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相关规定,会依据事业单位所有的公益种类和编办部门对编制数量的多少进行拨款。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养老保险改革后的主要负责部门,里面共设立了23个机构,其中有7个机构是和养老保险相关的,其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具有推进作用。卫计委等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也应与这几个政府部门共同协商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统筹考虑编制内外的各类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改革、确立筹资机制和养老保险补充策政府发挥的作用。

二、府际合作下导致困境的因素

1.推进各类政府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存在着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不同划分,在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是时候必须都要考虑,但是由于推进政府部门合作的最重要因素利益具有利他性和自利性这两个特点,使得政府部门在平时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只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利益、权利等做考虑,再加之传统的政绩考核方式,让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并非府际合作。如果要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开展,就必须使事业单位编制内外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编办、人社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之间具备合作意识,让利益变得更加利他化,才能促进府际合作关系更加协调。

各个政府部门编制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因为编制影响着整个部门的财政状况,只有编制多得到的财政拨款才会多。财政部门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主要依据是在机构部门都核准完毕并同意后,各事业单位才能够对自己单位的人员发放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内拨出经费。这样的财政拨款机制必然导致财政部门有可能希望少编制人员,减少拨款以此减少自身的压力。

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编制统一到定岗定编再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我们可以看出编制数量只是在不断减少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也是导致编外人员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养老保险改革分担不清楚

分担机制是一项改革开始的后方基础,由于养老保险改革制度的制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所以使得府际合作处于初级阶段,导致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引发了改革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

3.养老保险改革的保险条件不一致

养老保险改革首先就是要保证公平,所以在养老改革进行时府际联合出台的相关政策就应该先考虑到事业单位编制问题上所存在的差异,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全面建立起利益补偿机制,基层政府部门在协调各方面人员的是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府际合作的作用提高改革的整体实力。

4.政策实际落实力度不够

要想使改革的措施得到落实,首先需要的就是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能力。但是现阶段结合我国的国情不难看出,我国府际间合作的协调价值缺少制度性的规范,协调的过程不那么严谨。与此同时,养老保险改革的制定涉及到较多部门,在协调政策要点具体由哪个部门去协调不明确,这会削弱府际间的合作效力。

三、通过增强府际合作走出改革困境

1.把府际合作的理念传播到改革的工作人员中

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主要把握者就是我国政府,在当前协调好事业单位里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是需要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协力合作共同努力。我国政府间关系模式是呈“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机制,导致政府间合作不充分,政府政策没落地,这表明协调好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基层政府办事机构政府工作人员在意识上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因为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不做好养老的相关制度,很容易就出现社会不稳定;在政府改革的行动上各部门应加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积极的交流可以使我国的合作机制更加完善。

2.完善府际改革责任分配制

由于政府在改革中担任的角色,所以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上也担负着保障责任,同时也是改革能够顺利进行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但是国家对二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成本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使得二类事业单位资金负担过重,使得改革措施无法深入施行。

二类事业财政补贴无论从政府责任还是事业单位具备的公益性特性来讲,政府都有必要加大对二类事业单位财政上的补贴,通过这种方式分担一部分改革所承担的成本。对于一些有定额拨款权限的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应该从各个事业单位的级别、运营状况和单位多少工作人员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而实行差异性、动态调整的财政补贴政策。财政部在加大对事业单位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该明确理出府际责任和府际责任边界,对相关三监督和问责机制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需要联合发文出养老保险改革可操作的政策依據。

3.通过府际作用补充养老保险改革

在以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充的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编制内外工作人员的年金制度并没有统一。新政实施后,编内人员就有了强制性的职业年金,但是对于编外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大多却处于缺失的状态下。这就和此次改革的目标不相符合了。

基层政府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对构建一个符合实际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主要的责任。各部门都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财政部除了对一部分养老保险制度成本支出之外,还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财政补贴的力度,健全全面的利益补偿机制,为编外人员也建立起职业年金。人社部也需要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工作信息进行收集与编办进一步推动编制备案制度的发展。几大主要部门在合作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职能贡献出自己的作用,对自愿建立年金的企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贯彻落实财政合理的基础之上,统一事业单位编制的内外人员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只有在财政保障和政策调整这两种情况作用下,编外人员年金制度才能成功建立。

4.加强府际合作细分改革政策要点

通过人社部、编办和财政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创建出政府与政府之间沟通协调的机制,保证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改革政策能够切实履行,府际合作是政府要明确表达出政策内容的前提,所以要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通过加强府际合作以细化新政里面关于老年人参保的要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府际合作视角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困境主要是编制内外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制度的不一致、改革成本分担的制度不健全和补充养老保险政策基础不一致等问题,需要政府有所突破的解决这个问题,协调府际配套相关改革政策,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机制,明确府际合作的作用,增强府际合作突破改革困境,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健元,汪卓雅.府际合作视角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困境与突破[J].湖北社会科学,2017(10):40-46.

[2]陈丽艳.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J].中国市场,2016,0(16).

[3]省人民政府關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0(5).

[4]关于印发在京基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J].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2016,0(1).

[5]关于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J].人事天地,2016,0(1).

[6]吴红梅.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整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贾学萍

养老保险改革论文 篇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及政策探讨

【摘 要】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护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我国执政队伍建设发展的关键力量,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我国许多地区在进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无法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科学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及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在许多险种制度的改革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依旧处于初步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性。同时,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退休职工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我国财政压力不断增高,显著影响了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及政策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加适应于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

1.各省存在较大的政策差异

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根据《社会保险法》以及国务院的决定等相关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国来看,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省各地区可能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改革问题,比如从参保对象和参保范围进行了解,得知有些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全员参保,但是有些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还仅仅是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进行了参保,存在着随意性;就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方面来说,各个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缴费方式都有所区别,有些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固定额度进行养老保险的缴费,有些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月征费、季征费、年征费进行养老保险的缴费,存在着多样性;再就是改革中对“老人老办法”人员处理各省各地区因矛盾多出台的政策,存在着不统一。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科学发展。

2.统筹层次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

我国在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普遍都是以划地而治的格局确定改革试点地区,但是有些地区市一级统筹都还在建立过程中,在省级统筹和国家统筹方面更是任重道远。由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较低,大多数县一级基层统筹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渺小,在收支方面存在较高的压力。同时,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采用的是部分积累模式,坚持着“以支定收,略有积累”的原则。但是在目前的县级统筹模式下,不仅是统筹层次过低,对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弱,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改革,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参保人员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逐渐失调,严重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稳定发展。

3.参保要求缺乏统一性,建账管理较困难

我国各个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要求都各不相同,有些地区是所有公职人员都在参保范围,有些地区是将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排除了参保范围,有些地区是将聘用人员、流动人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等等纳入参保范围。在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有些地区对参保范围进行调整,甚至有些地区对参保范围进行缩小造成了退保、停保现象。此外,各个地区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基数征收方式、参保人员关系转移以及结算上还存在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建账管理,也影响了各个地区的人才流动,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诸多困难。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政策建议

1.调整退休制度,减少财政压力

在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必须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退休制度进行有效结合,以此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能够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且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使得我国人民的人均寿命越来越高,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就成为了当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退休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对退休年龄的调整主要就是采取延迟措施,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使退休金的发放年龄得到有效推迟,使我国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为避免退休制度的调整影响到我国当前的就业环境,降低退休政策的推行阻力,需要确保退休政策具有良好的弹性,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更具有可行性和灵活性。此外,为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出现员工早退现象,要做好退休审批和管理工作,完善约束机制,从多方面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协调发展。

2.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法

为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规范发展,应及时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进行约束,通过权威的立法工作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有效进行。同时,我国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阻碍,但是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可以为其提供有利依据,所以在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政策对养老保险的改革进行约束,而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借助有效的法律法规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灵活调控,有效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3.在建立个人账户的基础上,优化个人账户内容

按照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建立待遇和缴费统一机制,使享受的待遇能够与缴费的费用形成一个正比关系,为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及规范性,有必要在建立个人账户的基础上,优化个人账户内容。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对个人账户及缴费年限和应得到的待遇进行结合,实现统账结合的保险待遇,对“新人、中人和老人”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法,尤其对“中人”的改革要着重考虑和分析,由于“中人”的参保时间较短,缴费也较少,想要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保证“中人”的利益,可以利用“择高舍低”的方法使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实际操作就是选择改革前和改革后的退休金较高的办法进行计算和发放;另一方面,优化个人账户内容还需要从细节方面出发,优化“建账→账户合并→记账→账户冲减→记息→中断、恢复缴费→终止账户→账户转移”等内容流程,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流程的优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結语

综上所述,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为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科学发展,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退休制度、减少财政压力,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建立待遇和缴费统一机制,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更具有规范性。

参考文献:

[1]穆娟.浅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149.

[2]李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158-159.

[3]侯宜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发,2016(07):21-22.

[4]刘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及政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5(09):79-80.

作者:刘汉东

养老保险改革论文 篇3: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摘 要:2015年初,我国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标是使同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国民。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探索出了改革的意义,发现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建议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隨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传统的退休金支付模式使得一些退休人数多的机关事业单位财政负担加重,从而造成运营压力过大,使得一些单位不得不压缩职工的福利待遇,直接影响到在职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2015年初,我国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标是使同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国民。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出了改革的意义,并且发现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建议与方法。

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双轨制”,即对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却相对滞后。2009年,国家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了将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作为试点,试行养老保险,并且逐步向全国推行。

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改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8%进行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进行缴费。

本次养老保险改革的施行是全国性的,直接关系到全国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意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单位管理制度、人员合理流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改革,使退休人员逐步步入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单位的财政负担。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差额拨款单位,财政部门仅仅承担退休人员的部分费用,十分有限,财政状况及运营状况较好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发放所带来的压力较小,反之,财政状况及运营状况略差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较大的压力。而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发放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单位仅需按照相关比例为在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即可。

(二)通过改革,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与其他企业的养老保险基本一致,职工参保缴费转移关系可以更加方便的接续,以此来保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解除了跨地区、跨行业职工由于单位所有制和身份的改变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

(三)通过改革,有效地设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革后,设立了职业年金,能够在职工退休后,提高职工相关待遇,而职业年金也是按照单位工资总额和本人缴费工资进行缴费的。通过此类方式,使职工意识到贡献与所得是成正比的,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励职工、吸引人才的作用。

(四)通过改革,有利于职工养老保险意识的形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构成,打破了原有的基本退休金完全取决于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待遇,而是体现在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等方面,使退休金更加公开透明化,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现出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保障制度模式。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保障模式转变为社会保障模式,减轻了所在单位的经济负担。

(二)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待遇计发模式。由原来的按照本人在职最后一个月的一定比例计发,改革为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计算养老金。

(三)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单一的养老保障模式。由原来的基本退休费改变为基本养老金与职业年金的总和,养老待遇更加多层次、多保障。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就机关事业单位来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一)人员身份复杂多样,如何公平对待成为难点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仅事业单位就存在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种类型。人员身份更是复杂多样,不仅存在上级编制机构批准的正式事业编制人员,也有劳动合同制人员,更有劳动派遣人员。身份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这势必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养老待遇,造成其心理不平衡,工作缺乏主动性,给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造成困难。

建议:一方面明确参保职工身份,界定参保人员范围,即使职工身份不用,依然要实行同工同酬。并且对于编制外的人员,也要一视同仁地设立职业年金,尽量缩小编制内和编制外职工的养老待遇差别,缓解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的矛盾。

(二)改革成本较大,如何分担成为难点

一些差额事业单位要考自身去负担缴费资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要支付40%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完全由单位和个人来承担这些费用,势必会使职工收入减少,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

建议:由于此次改革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模式是由统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政府尽量分担一些统筹部分,也可按照相关政策,结合现有岗位级别进行薪酬调资,减轻单位和个人负担。

(三)改革前后制度衔接,如何保障新制度平稳过渡成为难点

改革前后制度如何进行衔接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此次改革将所有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老人”的已有待遇不会降低,“新人”采取新的机制,即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模式,有利于新人退休后享受更好的待遇。那么,如何衔接好“中人”待遇,是本次改革中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问题。

建议:设立过渡期,同样建立健全“中人”的职业年金机制,使“中人”的养老待遇不会受到改革影响而降低,对“中人”不仅按照新制度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且增发放过渡性养老金,确保“中人”养老待遇平稳过渡。(作者单位:天津市急救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晓芸.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8(9).

[2] 任学功.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南方论刊[J].南方论刊,2010,(4).

[3] 季文生.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9(5).

[4] 刘翠明,朱茂峰. 来自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医院声音[J].中国卫生人才,2015(9).

[5] 谭中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5(9).

[6] 戴伟柱, 陆朝阳.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中外企业家,2010(4).

作者:杜红梅

上一篇:桥梁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商业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