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论文

2022-04-25

[摘要]统一监管模式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将面临地方保护、信息内部化、诚信体系建设滞后的困扰。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需要形成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食品安全双重领导体制,完善食品安全共享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论文 篇1:

基于如何改进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的探讨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当前在食品领域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表现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就要求必须改进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从跟不上解决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主要从四大方面入手,解决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食品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信息不对称 市场失灵

1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本质原因

根据以亚当斯密马歇尔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推导,在信息完全对称、人完全理性假设条件前提下的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完全竞争市场是难以存在的,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过于严格,现实中很难有市场完全满足这些前提条件,从而会导致完全竞争市场并非为最有效的,会产生“市场失灵”的出现可能,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存在了局限性,在市场中难以自动实现供求平衡,导致无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实现。而在食品领域,食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领域都存在着一系列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外部性的出现,消费者难以掌握食品领域完全的信息,无法区分安全食品和不安全食品,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生产者、加工者、经销商及销售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而成本较低的食品,导致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负外部性,假货、伪劣的食品在市场上横行,挤占了安全的、优质的食品,对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危险。

2 关于改进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的相关措施

基于前文的讨论,由于在食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导致负的外部性产生,市场失灵,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因此改进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出发。

2.1 理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

目前现有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存在着严重的交叉、重叠的问题。应该对各个部门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的分工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各司其职,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时候,,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查处,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有关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从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四大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在执法中对食品进行检验,并及时向公众公布不合格产品,使得公众充分了解相关食品产品的安全性,避免购买不安全产品。

2.2 规范名人食品广告代言

广告作为一种向信息传播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着公众对于被广告产品的判断,一些有着广泛知名度的明星,在代言某些食品广告的时候,宣传了一些虚假的信息,主要是基于名人的社会影响力,人民群众对名人具有一定的信赖,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对公众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也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规范名人在广告中推荐食品的行为,不断要从法律上入手,如食品安全就规定了《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查处。一旦名人代言的食品广告出现问题,不但要对生产者进行严厉查处,还要对使名人负起连带责任。同时在媒体宣传的过程中,对于经常代言虚假广告的名人,要进行严厉的批评,降低其社会影响力,使其广告价值大跌,使其产生软约束。即对于名人代言食品要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入手。

2.3 对于加大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的信息管理

在食品领域中,有几个环节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加工领域,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屡次被媒体曝光,作为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重点配置相关资源在这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领域,督促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食品加工领域中食品添加剂问题的信息管理。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2.4 废除食品“免检”制度

1999年国务院曾公布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食品免疫制度,初衷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给企业减负,避免重复性检查的发生。但是这恰恰给一些原本在人们心目中优质的食品企业可乘之际,做出了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不法行为,如“三鹿奶粉”曾是享受“免检”待遇让人民群众放心的产品。作为一家如此知名的企业,却在食品的生产环节做出了严重违法食品完全的行为,震惊了社会。因此食品“免疫”非但没有降低企业成本,反而给食品信息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造成大公司和小公司不公平竞争现象的产生,大公司能凭借一些知名度造假,挤占小公司,因此,《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

3 结语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管理体制存在的一定缺陷理解相对狭窄,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亟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需要从四大方面入手理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规范名人食品代言,加大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的信息管理,废除食品“免疫”适度,从根本上解决食品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马聪.从一般预防理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J].河北法学,2008(10).

[2]王世洲.从比较刑法到功能刑法[M].长安出版社,2003.

[3]宗庆后.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草案))的议案[J].商品与质量,2008(11).

作者:施媛波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论文 篇2:

我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的优化

[摘 要]统一监管模式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将面临地方保护、信息内部化、诚信体系建设滞后的困扰。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需要形成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食品安全双重领导体制,完善食品安全共享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治理

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中重复监管和监管“盲点”问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决定,将原来分段监管的模式转变为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机构的改革、职能的转变,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理念、体制机制、行为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和优化,才能真正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

一、食品安全治理的统一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入商品经济时代,食品供给更多地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在食品生产交换过程中,生产者和销售者比消费者更清楚食品的质量和特性,生产经营者倾向于隐藏产品信息以实现最大化利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食品问题的市场失灵。为矫正市场失灵,政府对食品生产经营进行监管。监管是政府行政机构在市场机制框架内,基于法律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以及伴随其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的干预和控制。〔1〕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由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进行监管,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在行政监管实践中,分段监管模式有利于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复监管与监管漏洞并存的弊端。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责任落实,第十二届全国人大2013年通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2013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确立了食品安全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地方政府将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同时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领导班子由同级地方党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任免事先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食品安全治理由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统一监管的地方分级管理模式。食品安全分级统一监管模式,建立了规范有序、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食品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了权责关系、扩大了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权力,既有利于避免职责交叉,又有利于防止监管空白、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水平。

二、我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面临的挑战

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有利于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管力量的协调。然而,在统一监管模式下,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 地方保护更加严重

从实施行政权力过程及其社会效果角度,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分为僵化型、活力型和混合型。近二十年的食品安全治理实践表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基本是僵化型的。在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下,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分别主要由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分段监管。1998年、1999年我国工商、质监系统分别实现了省以下机关垂直管理,2004年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垂直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相互制约,形成了现实的政策性伙伴关系。而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等,放纵、甚至或明或暗地支持食品企业造假、掺假,要求监管部门放松监管。

为落实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负总责的政策,2008年,食药监部门首先取消了垂直管理,下放地方。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做出了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在2013年随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形成了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纵观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要么垂直,要么地方管理,实际奉行的是非此必彼之路。然而,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之间的跨界联合,同时需要多级政府的协同行动。地方政府分级统一管理模式下,食品安全治理将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挑战。

(二) 食品安全信息内部化严重

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牵涉到政府、食品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新闻媒体、个人等众多主体,科学合理高效地共享有关信息是提高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食品安全法》有23处出现了“信息”一词,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通报、公布、获取等进行了规定。然而,规定过于简单,在治理实践中,政府部门内部信息通报迟缓,对社会公布更是层层过滤,在信息发布的准确、及时、客观性方面各地标准不一。统一监管模式下,食品流通的市场化与信息管理的地域化矛盾突出〔2〕,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信息的损失。食品安全监管由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监管部门只在有限地域行使管辖权,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困难。同时,在分段监管模式下,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竞争,因此可以从不同方面提供信息进而相互比较、印证,信息更为真实、全面。分级负责的统一监管,食品安全信息提供的“竞争”机制将失去作用,将不得不依赖于某一特定部门,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和完整,得不到有效保证。〔3〕

(三) 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

企业诚信是破解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建设诚信体系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举措。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诚信管理体系标准、诚信评价准则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有省份已经全部启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然而,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本身不够完善,并且仅仅局限于食品工业企业,尚未包括食品销售、运输、贮存企业等。更大的问题在于,分级负责的集中统一监管模式下,大型企业如果出现失信行为,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必须接受同级政府领导,而且只有一家,力量有限,很难进行有效惩治。原来部门间共同研究、审议的复杂失信行为,在统一监管模式下转变为组织内部的冲突,很容易出现相会妥协,从而将冲突抹杀,容易产生武断的、任意的行为,导致失信行为蔓延。

三、我国食品安全统一监管模式优化的措施

优化统一监管模式下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机制,应以建立务实高效的食品安全领导体制为核心,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

(一) 建立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食品安全双重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是确保食品安全治理机制高效运转的关键。地方政府能够充分协调各方面力量,快速处理食品安全事件,高效保障辖区食品安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人员和物质保障,协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与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等进行密切配合,将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检验检测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统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合理配置执法、检验力量。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领导干部实行双重领导,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地方党委政府应事先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任免应事先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在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二) 加快建设数据权威、资源共享、内外有别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政府要不断提高召集能力,凭借权威和人力优势,借助技术资源,将食品安全各治理主体组织到一起,实现无障碍沟通。一是建设全国统一、稳定、权威的食品安全网。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协办,承办机构可以由非政府组织承担。建立实施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红榜单”制度,在食品安全信息网上进行信息披露〔4〕。食品安全网应形成网络体系,实现主系统和执法、检验检测等子系统以及全国各个省份子系统的协同,提高信息查询的便捷性。二是制订信息共享的标准和规范。规定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必须披露信息的类型,由相应组织提供在网上共享,对不适合对社会公开而又可以在监管机构内部共享的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共享。三是加强即时查询系统等子系统建设。除涉及商业机密外,职能机构应将通过行政许可、认证认可的食品企业在网站设立动态查询系统,供公众即时查询。在生产经营者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在网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踪、查询。

(三) 加快建设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惩罚与激励并重。一是深入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将食品企业及其主要经营负责人的守法经营情况记录在案,形成信用档案,并和企业融资、保险等挂钩,迫使企业及经营者增强信用意识,从而创建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巡查、回访、年审、强制检验等手段,督促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验全记录。鼓励企业员工举报企业存在的问题,对提供有效、重要线索的员工进行奖励,使企业处在内外双重监督之中。推行召回制度,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要求企业召回。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打击食品安全刑事犯罪,形成对监管人员和生产经营人员的有力震慑。三是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人大、政协要进一步发挥监督作用,促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不断提高为民监管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安全水平,将不合格食品驱逐出市场。社会团体要借鉴集团诉讼制度的经验,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落地生根和深入实施。健全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宣传报道制度,食品安全报道要做到客观、科学、全面、准确,不但要让公众知晓现实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而且要对政府监管进行监督,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科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马英娟.监管的语义辨析〔J〕.法学杂志,2005,(05):111-114.

〔2〕 孔繁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内部流通机制探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2):48-53.

〔3〕 吴风云,赵静梅.统一监管与多边监管的悖论: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理论初探〔J〕.金融研究, 2002,(09): 80-87.

〔4〕 陈煦江,蒋夏霞,高露.食品安全治理的国外研究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食品工业科技,2012,(06).

〔责任编辑:张平凡〕

作者:郭艳平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论文 篇3:

浅议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改革及职能转型

摘 要: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改革是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政府监管效能,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改革;简政放权

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阶段所面临的永恒的主题,如何推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让每个公民从发展中收益,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更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已充分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不等于体现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既有有监管“盲点”又存在多头管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不利于责任落实,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监督管理能力亟待加强。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改革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先锋队”,承载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推进有关机构和职责整合是必经之路,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是必要手段。根据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3年3月22号成立,取代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为响应中央层级的改革,山东省人民政府于7月11日印发《关于整合组建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明确将原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所承担的食品药品相关监管职责进行整合,重新组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中机构和职能调整涉及的工作人员,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划转进入新组建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7月17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将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和药品安全纳入统一监管的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顺利进入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5日举行的山东省食品药品、工商、质监职能划转暨交接备忘录签署仪式标志着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机构整合基本完成,省工商、质监、食安办和原食品药品监管四个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对于今后顺利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的意见》和《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就近管理、便民服务的优势,山东省局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及日常监管职责下放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 及时传达学习了省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的要求,省局召开了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把推进实施好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部署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成立了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机关各处室及相关直属单位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建立法治政府部门为核心,坚持职权法定、简政放权、权责一致、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对现有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严格审核确认权力事项,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强化权力制约监督。

二是迅速行动。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山东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工作部署要求,对照《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具体要求,认真梳理了省局承担的各项行政许可职能,按照“依法合规、积极稳妥、先易后难、逐批下放”的原则和工作进度安排,制定了各项审批事项和日常监管职责下放工作方案。

三是加强沟通。 召开下放工作协调会议,就承接事项与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有效对接,听取市局对承接省局下放监管职责后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为确保第一批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后市局接得住、管得好,山东省局制定专门培训方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各食品生产许可办理人员和现场核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许可审批工作水平。组织开展许可下放工作调研,掌握运行情况,指导市局解决办理许可受理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做好下放权限的承接工作,健全完善集中审批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力推行“审管分离、集中审批”模式,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机构人员到位、技术支撑到位、许可运行到位和服务企业到位等“五个到位”。

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整合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职责,有利于政府部门对食品药品行业进行严格监督和统一管理,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强化和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全程无缝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社会共治格局,更好地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作者单位:德州市德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王绪正.大部制改革如何适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探索 2013年第8期

[2] 马凯.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人民日报 2013-3-11

[3] 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4-30

[4] 石学慧.山东省食药监局启动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工作.中国食品2014-10-01

作者:刘倩君

上一篇:ERP环境下企业会计论文下一篇:会计财务管理企业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