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2024-04-09

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共8篇)

篇1: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为借鉴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英国、德国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证体系,建设部前不久组织上海、广东、江西、安徽等地建设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察团,对英国副首相办公室(ODPM)、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ICE)、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RICS)、英国MARSH保险公司及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德国旭普林工程股份公司(ZUBLIN)等进行考察访问,初步了解了英、德两国政府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强大。英国副首相办公室有30多人,专门从事建筑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评估工作,英国《建筑法》内容完整,涉及到结构、安全、消防、环保、节能、使用功能包括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多种领域,并且根据实行情况,对不适应的法律条款及时修订。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违法即受判罚。作为法律的支持性的文件,还有很多被批准的准则和指南。

德国除联邦政府制定颁发全国性法律、法规外,各州政府也制定和颁发各州的法律、法规。德国《建筑法》主要涉及结构安全、消防、环保等内容。

2、严格的个人执业资格

英德两国政府对企业无资质要求,但对企业内执业人员个人的执业资格有着严格要求。德国政府规定:取得政府认定的质量监督检查工程师才有资格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公司,每位质监工程师允许带8——10名工程师。整个柏林地区仅有40位质监工程师,而且要进行严格考试和高标准的从业经历审核,并实行总量控制,一般情况下,去世一名(或个人提出退出),再考核增补一名。英国政府则将建筑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委托给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英国建筑师注册委员会等协会和学会,由协会和学会对个人执业资格进行严格的注册管理。

3、共同的准入、准出制度

英德两国政府对建设工程的开工和竣工均实行准入和准出制度。英国政府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业主必须向当地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政府审查符合要求后,批准开工。工程竣工后,由质监部门向业主出具质量检查符合性报告,工程方可投入使用。德国政府规定:工程项目开发前,必须经过政府的建筑许可审批(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同时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私人质监公司需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工程竣工后,由质监工程师提供两份质检报告,一份给业主,另一份报政府。

4、灵活的质量监督体制

英德两国对建筑工程质监管理的体制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直接监督检查,另一种是政府委托私人质监公司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检查。

英国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方式为抽查,重点是关键部位。抽查按照预定的检查表进行“√”检查。德国检查内容较多,由原设计图纸审查人员继续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监检查。重点是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并对原材料质量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德国的私人质监公司除接受政府委托实施工程质监外,还可向其他业主承揽设计、咨询等业务。

5、不同的投资主体监督

英德两国政府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德国对于政府投资项目一定要进行招投标,私人投资项目可不进行招投标,对政府工程的质监检查是全过程监督检查,对私人工程可采用抽查方式。德国和英国对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均由政府直接监督,也有个别委托私人质监公司监督。英国政府明确质监检查不以赢利为目的,当地政府都有质监收费参考价;但私人质监公司检查费用可与业主协商。德国政府规定质监费用由政府统一收取,然后再拨转给委托监督的私人质监公司。

6、明确的质量监督职责

英国政府规定,政府质监人员由于工作失职,不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但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政府委托的私人质监公司人员需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承包商、建筑设计师必须建立各自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因为政府或私人质监公司的检查而放松自己的检查管理。政府及私人公司的检查不能代替承包商、建筑师自己的检查,设计建筑师、承包商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德国政府规定,出了质量事故或设计、施工存在质量问题,质检人员在设计图纸审查、施工检查时未发现,首先是设计和施工单位负责,质检人员一般不承担责任,但影响到以后政府对他的监督工程的委托。由于质监工程师过错造成损失,由其个人承担经济赔偿。

二、英国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1、法律、法规的强制性

英国政府涉及到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有350多种,在法律上强制规定了健康、安全监督人员的职责、责任,以及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安全责任。

2、组织机构的完整性

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健康、安全委员会,负责审查各行各业职工健康、人身安全。目前全国有150名国家健康、安全监督工程师,其中25人获得土木工程方面专业资格。与此配套,还有遍布各行业的健康、安全协会,受政府委托,从事健康、安全监督检查。

3、职责、责权的明确性

英国法规明确规定了健康、安全监督工程师的职责和责权:有权收集现场健康、安全信息;有权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在现场拍照、取证、取样品;有权检查现场机械设备;有权颁发健康、安全操作指南的书籍、光盘。

4、工作方式的多样性

英国健康、安全监督工程师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和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方法,要求责任单位整改:一是签发存在问题通知;二是签发书面停工通知;三是向法院起诉。对健康、安全监督工程师签发的书面通知,企业必须作出书面答复,并落实到责任人整改。

5、个人资格的实用性

英国对健康、安全监督工程师资格强调实用性,注重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发现过程中的安全危险,能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从而能减少安全风险。

三、英国建设工程保险

英国法律强制规定,必须购买各种责任保险;其他保险工作强制要求建设工程应购买建设工程一切险。建工一切险可由工程参建各方分别购买,也可由承包商或业主一家统一购买。目前大多数工程都是由业主统一购买建工一切险,由业主控制保险方案。工程险中内容包括:安全、损坏、缺陷、第三者责任险、职业责任险、后期缺损(质量隐患)、工程进度险等。

五、若干启示与建议

1、政府应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从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英、德两国来看,政府都有一整套完整、严密的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有一支技术含量高的专业监督队伍,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不能弱化,只能强化。

2、调整现行政府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行施工图文件审查和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两种管理体制。审图机构仅负责对勘察、设计单位施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监督机构局限于施工阶段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将同一工程分为设计、施工两部分,互相隔离,不利于对单位工程完整、有效、全面监督。因此,建议将审图机构与质监机构合二为一,对建设工程实行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竣工全过程监督。

3、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已有《建筑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距离,在工程建设领域有很多法律、法规空白(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方面),需尽快建立和健全。

4、区别政府项目与私人项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正从原来的政府投资单一化向投资

主体多元化发展,私人投资项目直线上升。对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可采用不同的质监模式区别对待。私人投资项目可适当引入质监公司实行委托监督。

5、逐步推进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明确责任、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市场经济保障稳定的强有力手段。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保险,特别是建工一切险,是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2: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一、德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德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法规可以追溯到1947年7月11日在日内瓦签订、自1950年开始实施的《手工业和流通业劳动监督第81号国际协议》。从那时开始,德国就全面、系统地开展起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工作,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邦立法、各州执法的工作运转模式,已经历时60年。

1.“双元制”劳动保障体系

德国依照欧盟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双元制”劳动保护体系,即通过国家法律和工伤保险的自主法律对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进行约束和调整。前者是建立国家法律后,各州在此基础上建立联邦州的法律,由各劳保保护部门进行国家监督;后者是由工伤保险部门自主立法,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并进行自主监督法规的实施。二者互相配合,通过合作成立联邦职业保护战略联盟。

联邦设有专门的劳动社会部,各州设有劳动局,有州级执法专员3500人,专门负责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工作。法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包括9个农业系统、27个公共系统、13个工商业系统,2007年6月1日起,他们合并为目前的法定工伤保险机构(DGUV),共有约6000名工伤保险监管专员、2000余名心理专家和众多的人体工程学专家。全德国参保人数总计为7500万人,其中包括1707万入托或上学的未成年人;参保的工商企业和机构380万家。与此同时,德国还有许多与职业安全和健康相关的联盟和研究机构,为职业安全和健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良好的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监管体系

德国政府对于企业的监督管理来自2个方面,一是企业依照《劳动保护法》缴纳工伤保险费。2009年平均缴费金额为工资总额的1.31%,最低缴费金额约为0.8%(例如行政管理部门),最高缴费金额约为8%(例如建筑、采矿行业)。二是重罚机制。德国的事故成本非常高,如发生一起死亡事故,经法院确定为责任事故后,企业在下一将要大大增加保险费;反之,如果连续多年不发生工伤事故,则会减免保险费。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的问题,所以企业乃至全社会安全意识非常强,事故率和死亡率非常低。

二、德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1工伤保险机构的作用

德国工伤保险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使用一切适当的方法,防止工伤事故、职业病以及由于工作原因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二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三是保证在事故发生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四是减轻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导致的后果。工伤保险的原则是“先预防后康复,先康复后赔偿”。为了保证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咨询和监督、培训和进修、工作场所检测、工作危害调查、科学研究、定期体检、制定规章制度、工作危害评估等。

2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

德国的《劳动保护法》对雇主的安全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雇主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雇主在组织生产时,首先要考虑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要对各岗位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企业(雇主)设有安全保护机构,必须设置安全工程师、企业医生、安全员和工会人员、急救抢险队伍(由消防队和企业医生组成),安全工程师和企业医生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分工详细、培训、监督到位。

3注重咨询与安全科学研究

无论是政府管理机构还是保险机构,咨询研究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譬如联邦各州劳动保护局和各行业工伤保险部门,都将50%以上的工作精力用在向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咨询,了解安全防护,特别是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用25%的精力对咨询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设备以及管理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各个行业公会都有自己的科研人员,通过咨询和科研,对事故的防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将教育培训作为预防事故的根本性措施 在德国,由政府出资设立职业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理论外,还进行实地训练。由于国家在教育上的高投入,使德国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人的不安全因素。

三、启示与建议

分析我国目前的现状,不难看出我们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借鉴德国的经验。

a)责任追究的形式。我国目前十分重视对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属于私人所有,在发生事故后对责任人员并没有追究,但是由于事故发生而大大提高的保费使企业主不得不重视安全生产。我国正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在运用事故责任追究的同时,辅以经济手段制约,可能比一味追究责任人员责任更为有效。

b)保险公司的作用。我国目前保险公司的作用只是事故后的赔偿,这一点不同于德国。德国的保险公司承担了事前监督和事后康复、赔偿的多重作用。

c)法定保险范围。我国目前法定的保险只有工伤保险,农民、个体工商户、学生、婴幼儿、无业群体等人群都是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自愿参加商业保险。而在遇到突发事故后,往往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伤者劳动能力得不到有效恢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而德国法定参加保险人数占到总人口的95%以上,涵盖面非常之广。

篇3:德国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

德国职业安全状况持续好转, 与德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体系完善, 企业把安全生产作为经营管理重要一环密切相关。《德国劳动保护法》明确规定, 雇主在组织生产时, 首先要考虑提供安全可靠的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要对各岗位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 分析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企业职责与义务

德国《劳动保护法》明确规定, 企业雇主具有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时, 一是要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设立职业安全管理机构或委托科研咨询单位提供技术咨询 (支持) , 即企业规模在50人以上的, 必须由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的职业安全工程师、企业医生来专职管理企业的职业安全与防范职业病;二是要提供安全、可靠的装备和技术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三是要对各岗位职业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 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予以防范。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多少, 依据企业的职业安全与职业病风险程度高低来确定。目前, 德国企业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程度的高低采用最低安全管理防范小时数 (以下简称“最低风险防控小时数”, 现阶段, 其波动范围不同的行业领域有所不同, 一般为1〜3 h) 来换算。即: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企业人数×企业最低风险防控小时数/每名安全健康管理人员年工作时间

对人数少于50人的企业, 可以不配置专职安全健康管理人员, 但必须依据最低风险防控小时数的多少等量聘请职业安全与职业病防范科研中介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提供技术支持。

作业场所风险分析评价

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作业场所可能存在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健康和导致职业病的风险, 是企业做好职业安全健康、防范职业病工作, 确保生产经营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环节。由于德国工业化进程久远, 因此企业安全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法律明确规定, 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即要求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各个环节, 所有设备、设施和生产工艺过程, 甚至建筑物结构, 是否存在危及雇员人身安全健康的危害或可能引起职业病的风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同时, 各同业公会的日常工作, 也特别致力于推动企业及时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安全状况分析评价。

通常规模和技术能力相对较低的企业, 为了切实搞清楚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一切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 会主动聘请职业安全健康科研究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对于政府监督部门和同业公会来说, 专业技术中介机构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防范职业病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方面更专业) 。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职业病风险分析评价、整改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定期聘请科研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场所可能存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引发职业病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鼓励和动员作业人员参与风险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和预防计划。按照所制措施和预防计划对全体员工进行技能培训, 使每一位员工懂得如何防范和避免风险。企业管理人员, 特别是作业场所的安全主管按规定进行督促检查, 及时对贯彻实施新的作业程序和风险防范措施结果进行评估, 依据评估结果, 对作业工序、进行优化和定格。一段时期后, 要再次聘请科研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场所可能存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引发职业病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若发生新的问题, 则再进行下一循环的评价、整改、优化固化程序, 如风险分析评价表1和整改框图1所示。

职业危害分级与防范

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事故隐患的防范, 要求作业场所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检测分析, 进行分级。再针对不同分级的风险和隐患, 采取不同级别的防范措施。目前, 德国企业通常将风险/隐患分为5级, 见图2。

一级隐患。工作场所存在的最低级隐患 (下文所讨论的隐患均指存在于作业场所, 必须通过相关防范措施来消除或防范, 才可能防止或避免作业人员遭受其伤害) , 可以采取较简单的措施或手段来避免或排除。如通过岗前安全培训教育, 使作业人员清楚它的存在和防范措施。最简单的例子, 如建筑工地塔吊吊物频繁经过的悬空区下方, 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可划定禁行区, 防止人员随意进入。

二级隐患。安全危害级别相对较低, 广泛存在作业场所或所操作的机械设备中, 但较易排除或防范。为了保护作业人员, 可以采取合适的技术安全措施或装置来予以避免或排除。例如, 切割式机床操作人员, 为避免作业过程中手或其他部位意外触及刀具或切割装置, 造成对人身肢体的伤害。可以在机床上适当位置安装防切割装置。一旦作业人员的手或其他部位误入切割位置, 防范装置自行动作, 阻止进入或停机。

三级隐患。安全危害中等, 属于作业场所固有特殊性或作业对象所固有的, 既不能将其隔离, 也难以配置合适的保护装置来消除其危害。除了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安全措施外, 还必须采取严密的组织措施才能得以避免或消除。比如, 限定其使用时间, 使用条件等来予以避免或消除限制。

四级危害。安全危害程度比较高,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面较广。除了采取必须适当的技术安全措施和严密组织的措施外, 还必须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保护装置才能防范和消除职业安全健康危害。

五级危害。安全危害程度高, 在作业场所中分布面广, 即无法隔离, 也难以用技术装置排除。除了需要采取前述多项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外, 还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职业安全健康防范技术培训教育, 以切实遵守作业规范, 不得有丝毫麻痹大意。比如作业场所或作业对象属于有 (剧) 毒有害物质 (粉尘) 、放射性材料等, 严格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是防范和消除职业安全与健康危害最有效的选择。

当然, 在大多数作业场所, 通常职业危害可能不止一类, 而是多种危害并存的。极端情况下, 甚至5类危害共存, 那么就必须采取综合性, 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来予以防范和消除。如果危害得不到有效治理, 则严禁进行生产或作业。

由于德国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健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作业人员安全健康意识强, 这也是目前德国职业安全事故低的重要原因。根据事故统计数据, 目前, 德国企业因机械或作业对象本身缺陷导致的, 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的事故已经极少, 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作业人员操作失误或处置不当酿成的。

调查分析事故致因

德国十分重视对事故的防范, 凡发生造成人身伤害或影响企业正常作业的事故均需要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标准进行调查, 以便能发现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 取得经验教训, 防范和消除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上, 注重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和制定防范对策, 对人的处罚则相对较轻。他们认为, 正常情况下, 谁都不希望发生事故, 更不会故意酿成事故。人难免会犯错误, 因此要允许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只要不是故意的过失事故, 鼓励当事人说出事故真相。正因为不处罚或处罚很轻, 对当事人无负面影响, 所以当事人愿意讲出事故真相, 从而有利于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杜绝类似事故的再发生。否则,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进行处罚, 人们就不愿讲真话, 工作时就紧张, 反而易出事故。当然, 如果经过分析, 事故责任人确实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则要考虑调换工作岗位。如果触犯了法律, 将依法处理。一位培训教师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法兰克福机场有一个年轻员工, 自称某天进入机场工作区因踩到地面上的油污跌倒扭伤了脚。机场安全管理部门决定要对这起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希望今后能有效防范这类事故。于是, 要求这名员工详细填写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致害因素 (油污类型、油污面积大小) 等, 并要示机场保洁人员予以确认。由于涉及事故的相关各方配合调查, 且调查细节认真详尽, 结果查清这名员工所受的伤害并不是因为地面油污导致的。这件小事故的调查分析方法揭示了认真详尽的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对防范事故的重要性。

对我国的启示

防范安全生产事故要从点滴做起。德国工伤事故低, 主要是企业十分重视对事故的防范, 把安全生产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德国企业成功的秘诀。政府部门强化立法, 依法进行监管, 决不姑息不关心员工生命安全的雇主。企业雇主有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如早前德国法律规定, 使用蒸汽机的企业, 老板及其家人必须居住在蒸汽机房旁边, 确保蒸汽机房安全得到足够重视。企业必须确保用于安全的资金投入, 严格对作业场所存在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职业病风险分析评价, 并根据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分级进行有效防范, 认真调查分析每一起事故致因, 查清事故致因, 吸取事故经验教训, 防范和消除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篇4: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德国的劳动部门代表国家对各行业的安全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业主在向当地建管局报建的同时,还必须将建设项目以告知书的形式通知当地劳动局。劳动局将对建设项目建成后涉及使用安全的方面进行重点审查,如果发现其中有不符合《劳动保护法》要求的,就不予以审批。此外,劳动部门还对施工中涉及个人劳动保护,即工人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章现象,如工人不戴安全帽,或者每名工人徒手搬运物体的重量超过25kg等,将对该工人和承包商各处以100马克的罚款。

行业协会

在德国,行业协会在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劳动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每个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亦即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的。行业协会负责管理本行业的工伤保险,但不能通过收取企业工伤保险来获利,类似我国即将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保险内容。

建筑管理部门

建设部作为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其项目不论在哪个州(区、市),均与一般业主一样接受当地劳动局和建管局的管理,没有等级之分。德国州(区、市)一级建管局要监督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通常对建设项目进行两次检查,一次是在房屋主体结构完工时,检查施工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房屋结构安全;另一次是在竣工时,检查施工中是否采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和设施。发现违反规定、标准的,可予以停工。工程竣工后还要跟踪检查房屋的使用安全情况,如房屋在功能改变后的防火标准、要求等。

企业内部的安全保证体系

按照《劳动保护法》,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制定相应的措施防范安全问题;并向劳动局书面报告企业员工的劳动保护情况。同时,德国的行业协会规定,企业内部还要设立安全专职人员来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德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依照《劳动保护法》缴纳的工伤保险是一种同企业安全业绩直接挂钩的强制性保险,将影响到企业每年的投保金额,如企业安全业绩突出,保险费最多可以少交50万马克/年。二是重罚机制。

技术监督部门和中介服务公司

篇5:德国“植物生态建筑”

在德国的汉诺威市,建筑师和生态学家联手合作,共同设计规划,建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为“莱尔草场”的住宅区。住宅区内,69套院落式上下两层的民居错落有序地分布着。楼房外表各有特色,内部设计也不尽相同。民居具有浓郁的回归自然的色彩,其结构为砖木骨架,四壁用木材,显得朴实无华。

随着人们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城市绿化的日

益发展,近年来,德国建筑专家提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构思:未来城市里的民居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向来城市里的民居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向植物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植物生态建筑”。

专家们解释说,所谓“植物生态建筑”,指的是按照生态平衡的原理,使植物

与居住空间融为一体,互为依存,建造多层次的新型房屋。可以说,这是古老的建筑学和年轻的生态学有机结合的产物。“莱尔草场”系“植物生态建筑”的“样板”,代表了未来民居的发展发向。请看——

在“莱尔草场”的居室里,使用一种以植物茎条纤维为原材料手工织成的墙纸。

它取材于植物,无毒,无味,吸湿,透气性能好,反射光线柔和,色彩典雅古朴,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所有这些都是塑料墙纸无法相比的,工业化生产的材料会向空气中散发出微量的有害气体,如甲醛等。在建筑物处于密封状态时,这类气体越聚越多,对人体健康不利。

这个住宅区还使用了木质马赛克这种新型装饰材料。木质马赛克以硬质杂木

或杂木的边角料为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木质杂木或杂木的边角料为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木质纹理和天然色彩拼出绚丽多彩的图案。硬杂木具有较理想的耐磨性,这些木质马赛克被用来拼装居室的地板、天花板和装饰家具。

在“莱尔草场”的居室,只见麻织地毯、用玉米皮或麦秆编织的草垫等不拘一

格地铺设在地面上,显得随意而亲切。加上它们的色彩来源于材料本身,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令人轻松平静。

“植物生态建筑”很符合现代人的心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越来越多的人

篇6: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论文

[摘要]随着宿迁建筑业的发展,实行现代安全管理已成为我们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目前安全生产状况,就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危险源辨识、控制,应急救援预案和企业文化谈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建筑企业 现代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文化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作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同时,现代安全管理十分注重企业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

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三、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

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是消除危险源;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三是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Fail-Safe)。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四、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此规定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弥漫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组织风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由于安全的基本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更能够体现“为了人”和“人的管理”的人文特点。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没有全体人员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为此,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上世纪末,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和中国政府的重视。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试行)》,要求企业建立符合该标准要求的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开始试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篇7:艺术留学解读之德国建筑设计专业

关键词: 德国留学

艺术留学

建筑设计 院校推荐 就业前景 摘要:

“建筑设计”不是一个新专业,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因此,值得大家长期投入。本文中,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德国建筑设计专业的概况,并推荐几所德国的顶尖建筑设计院校给大家。正文:

建筑设计师是白领阶层中非常令人羡慕的一个职业。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呢?你既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又需要工程师的灵巧,才能构思绘制出一张精美的建筑设计蓝图。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艺术留学来实现。德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可以留学德国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并获得最有价值的实践锻炼。!

一、德国建筑设计专业解读

建筑设计专业是德国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在九十年代初的德国,不光是有经验的建筑师,连刚学了几个学期制图的建筑系学生都是就业市场上骄傲的公主与王子。东西德合并后庞大的重建东德地区的项目,为德国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室带来了数不尽的合同和滚滚财源。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表示,如今,最受欢迎的是35岁以下、具有建筑项目招标、分配和结算经验的年轻建筑师。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双轨教育体制曾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保证之一。学生在初级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上高级中学,或是进职业学校。德国大学的体制有着悠久的传统,按德国教育家洪堡的理念,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单是去培养可利用的人才。因此,基于这一理念,德国大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获取知识。在大学里,学生注册以后都是自己去安排一个学期的课程,学校只是对学生做一般性的指导,比如会规定学生要毕业的话必须有一个主科和一到两个副科,学习进度则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

二、德国建筑设计院校推荐

通过前面的介绍的,大家对德国的教育以及建筑设计专业有了一些了解,下面,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将为大家推荐几所德国建筑设计院校,供大家参考。

1.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Germany)创办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科院校。其前身是德国著名建筑师魏伯纳1805年开办的一所建筑学校。如今卡大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拥有12个系。国内高校排名 第15名;明镜国家高校排名 第6名;经济周刊德国国内顶尖大学 第3名。

专业类别:建筑设计

所属国家:德国

所属地区:巴登-符腾堡州 申请要求:

如读大学预科,学校要求申请者入学前受过12年以上的教育;读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要求申请者入学前受过12年以上的教育,并在中国大学学习1年以上;读硕士学位,要求申请者已获得学士学位等等。自考、成教等五大生不受限,可以通过身份转换赴德留学,享受正规公立大学免费高等教育。

2.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e)建于1828年,位于“欧洲硅谷”之称的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德国十一所“Elite-Uni-精英大学”之一,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PEGASUS联盟德国六所高校之一。

专业类别:建筑设计

所属国家:德国

所属地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申请要求:

在中国大学本科读满一学期,三年制大专毕业,成绩合格。400学时德语要求。3.斯图加特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 of Stuttgart)是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所国立大学,创建于1829年。斯图加特大学是德国最“富”的大学之一,大学每年的总开支为3亿欧元,总经费7亿欧元。斯图加特大学也是德国TU9(最重要的九所德国理工高校联盟)的成员之一。

申请要求: ●申请预科课程

正规全日制三年制大专毕业生,或正规全日制本科普通院校,且只完成1或2个学期的申请人。

●申请本科课程

“211”工程重点大学完成一个学期者,或普通院校完成三个学期者。●申请硕士课程

国内本科毕业生,或大四在读生。

具备与申请之硕士专业相同或者相关的专业背景。

“211”工程重点大学大四在读生,或本科毕业生优先录取;具备与申请硕士专业相同或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录取。

4.汉诺威大学

汉诺威大学,德国9大工业学校之一,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州府——汉诺威。汉诺威大学的历史要追溯到1831年,在Karl Karmarsch的领导下,Christian Wilhelm Bornemann的啤酒厂,烈酒厂和食品厂改建为了一个高等商科学院。在刚开始的64个学生分布在专业:数学、建筑艺术、机械工程、自然历史、物理、化学等。2005年4月1日学校通过合并17个专业领域建立新的学院规划。大学由建筑学院,建工和地质学院,电子和信息学院,机械学院,理学院,法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哲学院和经济学院组成。1999年《明镜》周刊评比德国大学总分名次:第20名;2003年《明镜》周刊评比德国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第1名。

语言要求:

申请大学预备部最低学时:400-600 申请直接入大学语言要求:DSH成绩2或TestDaf成绩4

5.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可谓大名鼎鼎,该校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德国《明镜》杂志:2005年的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均名列德国第一;德国《焦点》杂志:2007年的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均名列德国第一;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0年的全球大学前200排54名。

申请条件:

入学申请表格、APS考试通过证书、入学前就读学校官方成绩单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入学前就读学校的毕业文凭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个人简历(详细描述之前的学习经历)、个人申请陈述、院系排名前20%证明、教授推荐信、DSH二级证书或德福(TestDaf)考试成绩(各科均在4分以上)。

英语要求:按各系要求不同一般需要TOEFL成绩和实习证明,详见各专业主页招生说明。申请冬季入学的截止日期为7月15 日,申请夏季入学的截止日期为1月15日。

篇8: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1 法国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自2005年开始,法国卫生部根据有关法规每年出台涉及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并在全国设立5个大区医疗传染病管理机构,要求对每个医疗机构进行安全分级评审,具体到医院消耗的清洁用品数量、对医院结束手术治疗采取的预防措施、抗生素使用控制指标等做了明确规定。

1.1 医院安全决策基于科学的风险分析

根据法国卫生部规定,各医院都成立了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患关系委员会、药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血液管理安委会、疼痛管理委员会等来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

1.2 用明确的规范和机制控制医院安全

法国卫生部下设的H A S(健康高等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法律法规,例如:医院消毒、药品管理、输血管理等规定,各医院必须严格按程序执行;负责卫生机构的认证、检查,法国对医疗机构监管主要通过四年一次的医疗质量评审,评审涉及医院的各部门,共400多条款。该项评审规定先由各医疗单位自查、再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最后由卫生部组织评审。评审分四个级别(A-普通、B-二级、C-三级、D-高级),评审时间四天一夜,非常仔细。检查后一个月反馈情况,按得分高低分类,并在网上公布,供医生、病人选择医院时参考。

1.3 注重统一监管和高效合作

安全保卫部门是医院独立运行的重要部门,且分工明确、完善,有严格的内部运作机制,直接向院长负责,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医院专门制定了数百页的规范性文件,其中规定发生重大情况时,启动重大事件紧急指挥调试中心,安全部门可以指挥由各部门参与的处置行动。

1.4 医院装备规范、齐备、实用

法国医院设施精良,突出主体业务建设,工作务实有效。各医院安全设施的共同点是所有系统都不求全、不求大,从基本的应用入手,体现医院安全建设与应用的务实作风。

1.5 缜密高效的消防措施

在我们参观的各个医院,都能看到设施齐全的消防设备,如烟雾探测警报装置、防火门控制系统、排烟系统、灭火器、空气交换通道设施一应俱全。各医院都配有安防监控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监控报警设备直接放在护士站边,有利于护士站能快速发现情况,疏散病人。医院从强调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出发,定期开展真实演练,每年模拟灭火两次,重点抓员工消防实战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新员工3人一组,必须进行消防培训,否则不能上岗。

1.6 严格的药品安全管理

法国医院药品问题反映最多,各医院都非常重视药品的管理。对药品的种类、疗程在病人入院病历上都有详细的记录,避免用药的盲目性。对药品的贮存、配送都有明确的规定,权限清楚,药品库安装密码锁,按指纹开锁,错码即报警;药品配送管理比国内严格很多,住院病人必须由药师按医嘱排药,护士给病人发药有专门标有床号的药盒,统一装箱加锁,很少像国内用药袋或药盘的;病区也必须等药师来开箱才能拿到药,这在国内非常少见。

1.7 注重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建设

法国医院的后勤管理基本上都实行社会化管理,管理模式与国内基本相似,医院主要负责医疗业务,平时保持2名以上技术人员专职负责水电等设施的日常安全巡查和应急处理,后勤等业务都有更专业的公司来承担。

1.8 永续创新的精神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所到医院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医院在设施和制度方面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渗透到各个层面。医院内部装饰整洁、明快、雅致而充满人性,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医院长廊走道宽广,物品运输尤其是对于大型仪器的运输,极为方便。医院还为患者及其家属设立图书室,成为开放式的宣传医学、科普、健康知识的园地。

2 德国医疗器械、药品生产的安全管理

机械劳工安全局是德国负责医疗器械、药品生产安全的管理部门。在德国期间,笔者访问了汉森州机械劳工安全局,重点了解德国在医疗器械、药品生产上的安全管理经验。

2.1 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德国医疗设备和检查手段都很先进,很少出现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致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德国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资源共享等方面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2 医疗保障制度健全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拥有相对发达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德国的全国民众都参与了医疗保险,不存在因无钱而看不起病,医疗无保障的状况,同时保险公司在医院安全用药、医疗安全处置中发挥了严格监控作用,对医疗费用的管理控制较好,杜绝了不合理的大处方和医疗购销中的不合理现象。

2.3 医药产品安全管理,企业是责任主体

在德国,所有医疗产品按危险性大小分等级进行管理,最低一级不必认证可直接使用,其他级别必须由专门中间机构检测合格并出具证明后才能使用,如针头、植入性材料等。

欧共体在1990年对药品生产进行了规定,德国在欧共体的基础上附加了特殊要求,每个工厂有专门机构按照规定,进行药品安全分析和自我监督检查。药品生产必须有新药临床报告,临床报告必须体现药物疗效、副作用、危险性等情况说明。

3 意大利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安全预防研究

与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不同,意大利卫生管理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卫生长官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工资由政府来发。每个省区分布几个社区医疗服务公司,相当于我国地方卫生局,但其履行医院安全等职能却大大超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权限。

3.1 医院安全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医院非常重要,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意大利重视和推行医院质量认证,把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医院内部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推广风险预防计划,有效控制在一定环境系统之下存在的人为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医院将安全、环境、质量进行列表,分橙、黄、兰三种颜色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人为的风险因素,加以防范,通过宏观指导和质量认证执行预防风险机制。

3.2 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

大型医疗设备运用是医院领域的特点,也是医疗安全的重要标志之一,设备的检查和定期维护非常重要。意大利对大型医疗设备运用实行分级保护(1级、2级),设有2个监控系统:(1)设备运行数据监控,记录设备运行的相应数据库;(2)医疗设备维修监控,能有效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当然也要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 医用电梯的安全维护

在意大利生产电梯必须符合CE(欧盟证书)要求,使用前必须上报意政府劳动、工业部门监测,委托第三方与医院共同验收,安装商负责安装,鉴定机构每2年进行一次检查。使用单位必须找具有资格单位进行定期维护、维修,与国内操作方式基本相同。

3.4 生物安全的危险预防

意政府非常重视医生的职业防护,意大利生产安全与预防高等研究院与医疗机构合作,提出预防生物危险发生的管理措施,强调要建立安全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环境。

4 有关启示

通过考察,笔者感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医疗卫生机构安全建设上,不仅仅是统一规范,完善设施系统,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严密、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从而适应本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及服务机构的资源,简化管理过程。

4.1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决定安全工作的效益,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安全效益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三个国家与我国的社会制度有很大区别,但是在推进安全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医院安全工作机制,创造和谐稳定的医院安全秩序和环境。目前,我们国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的医疗卫生安全体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维护安全的积极性。具体到我们实际工作上,要使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担负起治病救人的社会责任,必须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安全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形成全面规范的现代医院安全管理机制。医院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依据不同,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很难由一个部门牵头组织和调动。因此,要确定安全管理的具体范围、内容和主要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是做到事权明晰、责任明确。建立人防、技防、物防安全防范系统,增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能够及时出动的处置力量,在人员、设施上尽量充实一线部门,增强安全部门的实战能力。

三是抓紧制订科学的医院安全管理规范。坚持防范重于排患原则,建立健全适合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环境的医疗安全法规体系,并依法建立安全防范组织。

4.2 珍惜病人生命,重视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是维护医院安全的核心工作

在法国、意大利有关医院安全情况介绍中,涉及最多的是医疗安全问题(Patient safety),即由医疗意外事件和医疗差错给病人带来的意外伤害。据医院负责人介绍,病人医疗安全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医疗过程及执行标准因素、环境不利因素、设备因素、沟通障碍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意大利国家生产安全与预防高等研究院在每次重大医疗安全问题发生时,采取回顾性病历分析、常规数据收集、流程分析等支持相关安全研究,在政策、科研上资助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病人安全准则与标准制定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和完善提高病人医疗安全和治疗质量的必要体系。

由于我国还没有系统的跨医院、跨地区的有关医疗安全问题性质和规模的相关研究,医护人员一直以来就没有被激励去提供更安全的服务,同时,医院也不愿意透露医疗安全问题方面的信息。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落后或其数据录入标准参差不齐,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4.3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营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是现代医院安全的基本准则之一。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医生与患者合作,创造安全有序的医疗环境,预防医疗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经历了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人为安全隐患是他们在发展中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经过深刻反思,在重新梳理、明确医疗服务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比较和证实逐步形成了现代医院安全模式,其共同特点:(1)把医疗安全的着力点放在预防人为操作失误,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防控措施,维护患者安全稳定的医疗环境。(2)医院视患者为伙伴,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教授防范技能。患者对医院工作给予主动支持和配合,共同担负安全防范。(3)围绕建立密切、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调整医院安全模式。(4)尊重患者的权利是评价医疗行为道德与否的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患者隐私权是否得到尊重。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中,医院由“以医疗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通过做到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结构、创建安全就医环境、减轻患者负担,把“以病人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医疗服务全过程。但是,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涉及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诸多因素;在医院实施安全防范的具体工作中,由于观念的影响和惯性的作用,距离视医院患者为“伙伴”和“顾客”,真正将其作为依靠和服务对象,还有不小差距;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今后,我们应该把医院安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密切医患关系、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群众上,动员院内各种力量,挖掘各种资源开展医院安全工作,包括物业管理、离退人员、工会、义务志愿者等,切实形成全院对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4.4 积极探索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后勤建设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

法国十分注重医院安全设施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尽量提高后勤社会化程度,医院最大限度地将精力投入到临床第一线,法国的做法启示我们,在构建现代医院安全机制中,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把安全基础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做到从政策、体制、机制上和经费、装备、待遇等方面向安全工作倾斜,不断促进医院安全重心下移、保障下倾、人力下沉。加强自我宣传,与各专业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用信息化手段,塑造开放的服务民众的医院安全形象。

借鉴法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渠道越来越多,安全工作倍受各级政府关注的情况下,建立安全保障制度,扩展外部资源,增加安全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全新的工作领域里,我们既要坚持遵循总体指导原则,又要注意学习掌握有关的技术技巧;既要善于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做法,又要摸索确立我们自己的特色。总之,要借鉴法国等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运作模式,合理使用人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在安全设施建设中,准确把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建设思路,把医院安全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安全架构和工作机制的建设作为重点,另一方面,在建设与管理中,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和专业化分工的理念,使医院安全建设在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安全成本更加合理的基础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5 强化安全技能培训,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增强预防事故的实战效果

所考察国家的医疗卫生安全管理方式虽然有一定区别,如法国相对灵活,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更好地提高防范效率,而德国相对严谨,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程序办事。但在动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各项工作预案准备充分。二是领导关系明晰,责任明确。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主动发现险情,防患于未然。这些国家的做法提示我们,在医疗安全工作中,首先要制定好各种预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复杂性增加,制定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需要不同的处置方式与方法。而我们的预案相对较少,对有些安全工作的防范甚至没有预案,防范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经验及临场发挥,灵活性、随机性比较大,失误也相对较多。其次要总结提高。通常我们安全工作的情况报告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主要是在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督促下进行,因为利益关系和对集体政绩的维护,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缩小、回避存在的问题,使经验教训的总结缺乏客观性,无益于防范水平的提高。对此,可以考虑借鉴意大利的做法,在一个相对超脱的学术机构里,选择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进行学术分析,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再运用于实际操作,使各单位安全防范专业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更高超的防范技巧,提高现场安全防范水平。

另外,在考察期间,法国、德国、意大利的专家和医疗机构的同道们也把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向我们进行了介绍,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教育培训逐步走向职业培训的轨道,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实战能力为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安全教育逐步从重讲座转到重演练和技能上,同时针对安全特点不断调整训练内容。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基础设施条件差,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增多,由此引发扰乱医疗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医院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医院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其中,重视专业人员的教育是必由之路。法国、德国、意大利重视医院安全培训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我们应加紧探索建立系统、有效的经常性练兵机制,加快制定激励约束制度、保障制度和分级分类的训练标准,推动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完善训练网络,以努力适应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

4.6 危机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对法国医疗机构考察中了解到,欧洲国家医院比较重视医院危机和危机处理,许多设有医院管理专业的学校开设了医院危机处理课程,为医院负责人提供专门的训练;有些医院还开展了医院危机事件模拟,演练医院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意大利国家生产安全与预防高等研究院负责人谈到,对危机的预防工作,首先抓危机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加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程序培训及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教育,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减少自身错失的机会。其次加强与新闻媒介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培养和树立公关意识,减少媒介对医患纠纷的误解与曲解。三是培养机构内部医技、工勤等各科室的合作,建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指挥顺畅的工作机制,减少机构和职工违反规定的机会。四是制定危机处理预案,针对本单位最可能发生的危机,每年最少组织一次危机处理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危机时,能够临危不乱,有序处理。

上一篇:科幻画创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区财政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