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演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三者的有机耦合,将极大地提升内部控制系统的柔活性,充分发挥社会责任高位、前瞻的战略助推作用,以及文化作为一种核心软资源和控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性控制作用。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凸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论文 篇1:

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断增加,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企业文化的两种类型——宗族型和灵活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得出,宗族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灵活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维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企业对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责任的维度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研究对如何塑造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宗族型文化 灵活型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

自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关注,学者们开始系统、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尽管以往学者已经注意到文化或价值观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尝试性实践分析,但是研究的焦点大多是企业家文化背景差异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位的影响(Orpan,1987;Burton et al.,2000)。Barney(1986)、Husted(2003)曾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非只是企业家个人的行为,这个是企业家社会责任,而非企业社会责任。只有当整个企业从价值观和文化角度接受并认可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够在日常的管理中表现出持久的企业责任行为,企业才算真正树立了社会责任观。相关研究对企业文化如何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仍不够,此外,企业组织差异性在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作用仍不甚明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企业文化在企业社会责任中起到的作用,并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总结企业社会责任构建模式。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着手,采用案例研究法来分析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宗族型的企业文化与灵活型的企业文化,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企业对雇员的责任、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对管理者和股东的责任。

1 宗族型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

杭州DY科技有限公司是较为典型的宗族型企业文化类型,其创业者J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并在日本知名企业工作五年,回国后与亲朋共同成立了DY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与J先生有血缘关系或有较好的朋友关系的员工占到了60%,大部分其它员工也是通过员工之间的介绍加入该公司任职。公司内部有着较为统一的价值观,并认同公司的发展目标,人与人之间较为友好团结,组织中互助的氛围较为浓厚。

在整个企业里,总经理十分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员工的参与感以及组织对员工的关怀,奖励的形式也主要为对团队的奖励,而非对个人的奖励,处罚也是对整个团队进行处罚,而非对个人的处罚,因此团队内部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一个团队就类似于一个小型的家庭组织,在组织内部,领导者充当的是长辈、导师、家长的角色,不是以制度和规范去约束员工,而是像培养孩子一般的关注员工的长期发展和自我提升,给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并赋予员工较大的自主权,强调员工的参与、贡献和对组织的忠诚。

这与该企业的创业者早期留学日本并长期就职于日企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较为典型的宗族型文化便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公司。此外,由于企业内部大都是具有裙带关系的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往往十分强调团队的合作和员工的自我管理,组织成员能够将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深度的结合在一起,并影响着企业的行为。Zammuto和Krakpwer(1991)的研究指出宗族型文化往往与分权、信任、高涨的士气、对领导的高度满意、组织成员的平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

命题1a:宗族型文化企业与企业的员工社会责任存在正相关关系

杭州DY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模式也被其供应商和顾客津津乐道,同时DY公司也对员工提出了对产品生产以及供应商关系处理的严格的要求,在公司内部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所有员工待人处事的原则。

如在一次供货过程中,公司一基层检查出货产品质量的员工在检验一箱产品时发现其中有一个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尽管这并不能证明整箱产品的质量均存在异样,但这位员工在当时无法及时联系到上级领导的情况下,毅然越权将这箱本该出货的产品扣了下来,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事后,当总经理知道这个事情后,虽然出于员工的越权行为对员工进行了组织上的处罚,但是总经理个人却奖励了该员工一笔不少的奖金,并指出这是一个企业该有的责任,也是一个企业欣赏的员工。

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以及企业最高管理者所塑造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员工的行为反应到企业对顾客、供应商以及其它外部利益相关者上,同时,这些反应还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传递。所以可以看出,员工是介于企业和顾客、供应商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要信息表达载体。在宗族型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能够自觉地将从企业文化中学到的企业价值观及经营哲学运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也就是说,在宗族型企业文化的企业里,企业文化能够鼓励并强化组织成员做出有助于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从而满足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需求。

命题1b:宗族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消费者、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在宗族型企业文化的企业里,员工所表现出来的对伦理和慈善的关注也较为明显,员工会自愿参与环境保护、社会捐赠、社区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上来。杭州DY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5月发生的汶川地震中企业捐款200万元,企业内部员工自发捐款总额达到50万元,作为小企业来说数额已经十分巨大。

命题1c:宗族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社会、社区的责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从DY公司成立至今,企业的盈利和绩效一直呈直线上涨的趋势,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对企业的发展也十分看好,且对企业的满意度也十分高。可以发现,企业拥有该类型的文化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形成强大的利润创造力,这种利润创造率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企业生产率和组织员工士气的提高,从而改善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对员工承担应有的责任,关注员工的发展,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积极处理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与企业员工对于慈善责任有着相一致的观点,愿意一起为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努力,从而帮助企业赢得较好的社会形象和大众声誉,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元素会形成一个循环,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利润,而对于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来说,最大的保障莫过于企业利润的提升,因此,可以发现,宗族型文化与企业对管理者、债权人、股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命题1d:宗族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管理者、债权人、股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1:宗族型文化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正相关关系。

2 灵活型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

杭州DS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者早期一直在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合作,并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2010年,Z先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带着这个研发团队集体离职,创办了杭州HW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时代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IT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DS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抓到了这一点,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管理者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杭州IT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Z总经理指出,“追求变化,追求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以此为我公司运营和发展的准则”,可以发现杭州HW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灵活型企业文化的企业。

在灵活型文化的企业内部,十分强调的是把握外部市场的机会和竞争,因此员工所面临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因为员工需要时刻关注竞争企业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将这些变化汇总成相应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决策,但是灵活型文化的往往也深知这一点,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以此设计了符合员工发展需求的激励方案。杭州HW科技有限公司Z总经理指出,像我们这一类型的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产品,而IT产品的灵魂在于研发者,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人才,所以我们十分关注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并设计与岗位相匹配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企业内部也十分重视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员工之间的充分交流和资源的分享,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此外,对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进行合理的待遇设计以及在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后予以必要的奖励,都是灵活型文化的企业所擅长的。

杭州DS科技有限公司还设立了一套培训学习机制,对于有意愿的员工,由公司承担学费进行再深造,HR经理表示,平均每年会有五十名左右的员工自愿进行再深造,公司现在的硕士及以上人员的比例近乎达到了40%,这个措施实施后,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也相应提升了。

命题2a:灵活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IT领域,消费者十分关注新产品的研发,因为信息技术更新的十分快,而且变革者往往很快就能占领市场,所以能够研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企业往往能够走在市场的前列。所以对于灵活型文化组织来说,组织的变革使组织产生了持续的创新力和适应性,这种创新力和适应性主要就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服务上,这种类型的组织认为是创新带来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利润源,组织的重点便应该是突破陈旧,打造一种适应于市场的灵活的运营机制。其实对于企业持续保持创新以及研发新产品是否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学者们一直保有争议,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这种行为属于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企业处于自身的盈利并开展的一种企业活动。但是在国内来说,笔者觉得这种行为可以而且应该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一种。在最新的浙江省经信委颁发的《关于促进浙江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相关建议》文件中,明确指出应将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接下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申请专利、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在现阶段我省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在企业内部推行研发为主、制造为辅的管理制度,应该可以视为该企业在贯彻落实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相关政策及精神,是符合我省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而且这些企业在推行这一行为时,可能会面临利润减少、企业风险增大等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企业的研发行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行为,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企业在履行社会创新发展的责任的一种表现。

命题2b:灵活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社会、社区、政府的责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对于供应商、顾客、销售商来说,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特别是IT市场,顾客的需求往往在不断的变化。一些知名的IT企业管理者说,是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正履行顾客责任的企业便是那种能够时刻关注顾客需求并根据顾客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的企业,灵活型文化的企业便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企业。

杭州DS科技有限公司在内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客户部,这个客户部主要承担两个职能,一个是市场调研,另一个是上下游维护。整个团队一共有24人,其中市场调研有8人,这八个员工几乎整天奔波于各个数码城和博览会之间,观察市场的新走向和顾客的新需求,还有16个人主要负责维护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关系,并处理好产品销售的后续维护。客户部总监L女士指出,“企业研发新产品必须依赖供应商和销售商,你需要靠供应商保证你产品原材料的供给,你需要靠销售商把新产品在市场上加以推广,所以公司一直也十分注重这一块内容。灵活的企业文化让我们具备了持续的创新力,但这种创新力也需要立足于良好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关系基础”。

命题2c:灵活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消费者、供应商和销售商责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于灵活型文化的企业来说,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态度并不十分明确,这与债权人和股东的风险偏好性有关。杭州DS公司Z总经理指出,“我们之前一直也在寻找投资者,并不是十分顺利,因为我们这样跟着市场走的企业往往前景很难说,可能你因为研发出来一个新的适合市场的产品,你的企业一下子就起来;但是,你也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好的研发产品,然后大量的研发投入可能会把你企业拖垮”。对于灵活型文化的企业来说,它们往往无法满足大部分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要求,因为绝大多数的资者、股东和债权人希望企业能有个比较稳定的发展,他们较为排斥企业因为研发一个全新的产品而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这样对他们来说也会是个未知数。

命题2d:灵活型文化企业与企业对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结论2:宗族型文化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部分(除对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外)存在正相关关系。

3 结论

从案例研究的结果来看,本文的研究结论得出宗族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灵活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维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企业对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责任的维度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然这些命题的提出还有待于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检验,此外,这些结论是否可以适用到所有类型的组织,也有待于学者通过对更多类型企业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无论如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对管理者更好地构建企业文化从而来最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5):66-71.

[2]王兴.论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3]企业高管价值观、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基于高阶理论的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11.

[4]Husted,B.W.Governance Choices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 Contribute,Collaborate or Internalize?[J].Long Rang Planning,2003(36):95-122.

[5]Carroll,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 979,4(4):500-517.

作者:吕秋慧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论文 篇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构建研究

摘 要?演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三者的有机耦合,将极大地提升内部控制系统的柔活性,充分发挥社会责任高位、前瞻的战略助推作用,以及文化作为一种核心软资源和控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性控制作用。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在全球化和复杂化的营商环境下,打好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三张组合牌,将是民营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文章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产生动因、内容构成和构建路径等做出了分析,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演民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复杂化的营商环境下,打好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三张组合牌,是民营企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文化整合能力,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底蕴淡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也亟待增强。在国际上正在形成的新一轮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中,民营企业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共信度、凝聚力和生命力正接受着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验[1]。社会责任为企业文化注入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两者借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抓手发力,三者的融合能够实现1+1+1>3的效应,从而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微型企业,只有少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甚至跨国公司。衡量一个地方民营经济是否发达最直观的标尺是看中小企业是否兴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议价能力,其生存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更敏感和激烈。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简易,沟通快捷,中小企业的市场触觉非常敏锐,对客户的中低端需求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加以满足,同时根据市场变化来迅速调整自己的资金、供应、生产、销售等价值链条,发挥“船小好调头”的战术优势。

即便如此,做大做强依然是许多中小企业的理想目标,而这离不开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中小企业的发展早已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看其是否构建了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面向客户终端的、可持续的商业协同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国家政策制度为背景,将资源投放到自己所擅长的少部分的价值链条上,通过这部分价值活动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自身发展。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企业文化成为新形式下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三块短板,许多民营企业昙花一现,难以持续经营,都和这三个要素存在缺陷有关。王海兵、黎明(2014)年以汽车行业为例,认为由于科学的社会责任控制理念、控制文化和控制方法尚未建立,以及缺乏系统规范的社会责任报告和社会责任监管平台,致使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践难以有效展开和持续推进[2]。基于此,我们提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种全新资源整合计划——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使之成为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软资源”集合,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沉淀并凝聚成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和社会声誉,而这些无疑将是投资回报率相当高的新型投资模式。本文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产生动因、内容构成、构建路径等做出了分析,以期加快推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产生动因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一些民营企业在片面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空洞、商业伦理缺失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及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体系和落实方面实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3],学术界也开始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的生命过程的解释系统,是企业对生存困境的努力超越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力量[4],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三者的有机耦合,将极大地提升内部控制系统的柔活性,充分发挥社会责任高位、前瞻的战略助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扎实自身基础,为后续参与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竞争奠定坚实基础,以及文化作为一种核心软资源和控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性控制作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由此应运而生,其动因主要包括经济动因(基于古典经济学)、制度动因(基于制度经济学)和伦理动因(基于人本经济学)。

1. 经济动因

经济价值创造、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社会责任承担是依次递进的三个企业道德发展阶段,从只重视股东利益,到利益相关者利益,到社会利益,范围是扩大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受到经济动因的强刺激,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建设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内在诉求。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加之民营企业受到的诸多法制约束和政策藩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承载的经济维度的权重较大,获利成为显性的经营目标。古典经济学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得,并通过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自动实现社会福利增加。但是完全市场化并不能克服自身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日益阻碍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物质资本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及相关的“软实力”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由此应运而生。正如前面提及的现今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国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严重阻碍,民营企业不得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培育,通过运用内部控制手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来营造健康和谐的营商环境。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要保障员工福利、待遇和尊严,提高人力资本,同时会提高人力成本,降低企业的当期盈利性。但实际情况是,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简称SRI)能够提升企业商誉,以及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增加企业的未来经营绩效,民营企业更应该以此战略思维来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来获取更为长远的、可持续的经济利益。从民营企业外部分析,民营企业必须在社会环境中发挥良好作用,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或服务,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水平,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等,这些外部效应理应建立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基础之上,使其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保持竞争优势,使其地位更加稳固。

2. 制度动因

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实现古典经济学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制度工具,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为民营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制度框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受到的外部环境约束增强,企业发展目标必须由单一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植入社会责任文化的基因,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事件,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为企业构建社会责任控制和企业文化控制提供了制度范本,也为民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奠定了基础。“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都是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重要章节和关键内容,社会责任风险构成内部控制的对象,企业文化构成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之一。因此,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三者之间具有融合的基础。在内部控制中,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复杂的,制度是否完善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制度体系不健全、企业制度构建缺乏文化支持的现象广泛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全面发挥作用。制度设计缺陷严重影响制度目标的实现,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必须与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制度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否则制度容易在执行过程中跑偏,沦为形式,或利益操纵的工具。

3. 伦理动因

企业是由人组成,人的思想、动机、心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营思想,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质是建立人本内部控制。人本内部控制不同于物本内部控制,它有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优秀的企业人本内部控制文化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使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树立信誉和扩大影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人本内部控制文化直接与民营企业的兴衰与发展有关,它是民营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必须产生于人,依靠于人,作用于人,服务于人,是人作为控制手段和控制目的的统一。伦理思想在推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任何商业模式,如果忽视伦理因素的嵌入,必然难以长久,制度终将崩塌,甚至遭受道德的拷问和法律的严惩。从当前世界企业文化发展来看,它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企业环境瞬息万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难以适应全球的经济市场。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化的伦理特质始终存在并有加强的诉求。正如Kathy S.Fogel等在《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中讲到,如果公司在治理中忽视企业文化,即使经济效益很大也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破坏[5]。所以植入基于商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人本内部控制文化是构建内部控制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内容构成

战略导向是未来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变革会受到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自身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6],而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是提升民营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分为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和内部控制物质文化。

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包括内部控制诚信文化、廉洁文化、风险文化、创新文化、责任文化、奉献文化和人本文化等,文化境界依次提升,具体结构和层次如图1所示。①诚信文化是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根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不做假账、不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都是内部控制诚信文化的体现。相应地,企业就必须建立会计控制、税务控制、质量控制等。②廉洁文化要求民营企业构建防腐反腐的内控机制和反舞弊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对贪污、腐败、商业贿赂、权力寻租等不良行为进行控制。③风险文化要求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所处风险环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将战略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社会责任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科技风险、灾害风险等纳入内部控制框架。④创新文化要求民营企业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在技术研发、管理制度、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勇于创新,内部控制系统应与时俱进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此外,内部控制设计思路上还应有助于激励创新,让企业在控制之下仍然保持生机和活力。⑤责任文化是民营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民营企业可以借鉴QHSE管理系统的经验,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⑥奉献文化不仅要求民营企业尽责,而且要具有奉献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自身资源去主动承担法律要求之外的各种责任,例如社会捐助、员工培训等。⑦人本文化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最高境界,能够全面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内涵。人本文化要求民营企业实施人本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依靠人、为了人,平衡和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人本内部控制机制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建立人本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7]。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和约束职工行为的功能,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发挥具有强大功效,主导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控制模式的形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强调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内部控制,实质是建立人本内部控制,将控制窗口从物质控制、行为控制、制度控制前移到精神控制。监督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监督,因此,民营企业培育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是实现内部控制“自控”功能的前提,能够极大提升民营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免疫力”。人本内部控制不同于物本内部控制,它有思想基础,理论基础,现实条件。比如,三鹿奶粉造假,内控缺陷暴露,缺乏精神文化,忽视社会责任,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现代民营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民营企业发展内部控制精神文化,适应了信息化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满足了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管理方式随着所处环境、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变化,各种风险层出不穷,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能够相对稳定地指导民营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员工行为。民营企业可以培育与知识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人本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提高组织的柔性和活性,激发民营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提高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缺失,将会对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掣肘。

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包括民营企业的领导机制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和管理制度文化。这些文化形式,分布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企业制度文本中,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部门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经营流程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文化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是落实和强化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根本保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将人与人、物、企业运营管理有机结合,是人的意识形态与观念形态的反映,通过权利与义务来约束民营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化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起着信息传递和行为塑造的功能,先进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是组织的结构资本。在内部控制制度层方面,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行为约束”方式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或者在发生内部控制缺陷时能够发现、披露和及时补救;同时在内部控制执行方面,制定高管激励计划、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动机的“意识诱导”方式来激发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8]。

3.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包括领导行为文化、集体(团队)行为文化和模范人物行为文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行为文化是一种自发性、自觉性的行为文化,是民营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成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标尺就在于员工是否遵循了既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标准。民营企业家思想文化意识的觉醒,直接影响并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9],辛杰(2014)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领导风格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作用,能够作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10]。企业活动是企业员工行为的集合,民营企业家、高管团队和模范员工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是民营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显现,他们的言行对员工产生感召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营企业需挖掘各个岗位的模范人物并加以宣传和褒奖,使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得以外显。培养积极健康的内部控制行为文化氛围,激励员工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使员工能够完成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转变。但是,在建设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中须注意,个人违反,内部控制的牵制功能可能发挥作用;但若领导带头违反,或者集体违反,则内部控制整体失效。因此,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建设,应统筹去抓,并且从领导开始抓,自上而下,顺次推进。

4.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以物质形态为载体,以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物质形态来反映出民营企业的精神面貌。“器物”是物质文化最简单的形态,各种有机器物组成了原来没有存在的物质,由物质、时间、空间组成的一个动态立体组合,可以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味觉等来传递特定信息,这就是物质文化的本质。例如,通过对一些出土的古代器物和简牍的考证,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内部控制设置情况。与内部控制行为文化的动态性特征相比,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能够持续作用于人的心理,比如民营企业员工在正式场合的统一着装,能够带来庄重、严肃和职业感。在危险作业环境下要求员工佩戴安全帽和携带防护设施,能够体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民营企业的建筑、工作环境、生活设施、员工着装等都能够折射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它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是有效控制社会责任风险、实现民营企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处于最内层,具有无形、稳定的特性,对其他内部控制文化的形成和有效性起着重要影响;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处于最表层,是其他形式内部控制文化的物质载体;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指导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建设,并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文化的执行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文化直接指导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内部控制行为文化衍生出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制度对行为予以规范,在制度缺失或不被遵守时,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直接指导个体和组织的行为,形成我们常说的“潜规则”。因此,四种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之中,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处于核心位置,最稳定、持久,但也最不可观测到;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最活跃、易变,最容易被观测到。四种内部控制文化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灵魂,内在动力之源)→内部控制制度文化(骨架,支撑作用)→内部控制行为文化(肉和软组织)→内部控制物质文化(皮肤,可视化的表层)。

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构建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少民营企业在扩展业务时为了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忽视社会责任,从而导致职工工作环境恶化、福利变差、产品质量低劣、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都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有关,政府也在21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责任的规范性文件,但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落实到内部控制的微观基础薄弱,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在设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缺陷,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也非常欠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演化是非常复杂的,本文提出三者的交互作用静态模型(见图2),用于刻画三者的关系,以期为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提供理论指导。分别用A、B、C三阈表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A∩B代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A∩C代表“企业社会责任文化”,B∩C代表“内部控制文化”,A∩B∩C即三阈重叠部分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相交的部分面积越大,则三者的融合度就越高,就越有助于推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1. 打造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将社会责任文化嵌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第一条路径,是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提升文化的生命力和张力,并将社会责任文化嵌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见图3)。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社会责任内容,李连华(2012)探讨了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和控制效率的影响,专制型文化与民主型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路径、执行方式均有显著影响;而在效率差异上,专制型文化具有内部控制设计健全性上的效率优势,民主型文化则更加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11]。潘小梅(2013)论证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企业文化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优化”[12]。以上研究为社会责任文化嵌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是企业的“软实力”和战略资源。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包涵两个层次特征,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前者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利益可能与民营企业直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是持续性短,因为一个理智的决策者必然能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后续效应,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内部控制系统结合之后,就会将社会责任文化的效能充分释放和外化,进而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就要评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形成时机是否成熟,显然公司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监督者们会加速缩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距离,促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全面、深度融合。

2.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强化文化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基础环境性作用

内部控制应该为企业二元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企业的二元目标是企业价值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但大部分内部控制基本是偏向企业价值目标,从而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13]。所以民营企业须建立要素、层面、主体和目标的四位一体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石油石化行业的HSE管理系统、汽车行业的QHSE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典范,但缺乏整合,都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全貌。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并强化文化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基础环境性作用,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

3. 实施企业文化控制,并将其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文化管理成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模式的主要手段,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控制,是文化资源在企业深度开发和利用的表现。王竹泉、隋敏( 2010) 将企业文化和控制结构作为内部控制要素的新二元论,从而为建立新型内部控制提供支持,该内部控制具有经济控制和文化控制并重、制度主义和人本主义并举、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兼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用、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兼容等特征[14]。王海兵、伍中信等(2011)进一步提出人本内部控制文化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内部控制要素,或者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方式,内部控制文化一方面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另一方面与内部控制制度并列存在,共同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产生影响[15]。因此,企业文化控制,不仅是一种内部控制理论创新,更将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民营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战略,积极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是未来民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民营企业文化控制和社会责任战略结合,不仅运用文化控制手段助推其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同时对于“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一内部控制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有三条路径可以选择。无论采取何种路径,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对民营企业建设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作为民营企业的“一把手”工程来抓; 二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发展思路要清晰,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构建路径;三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不能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脱节,一定要相互结合、促进和发展。应充分认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困境和险境,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就一定会改善当代中国企业的发展面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一个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强国。

五、结束语

民营企业文化既不是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也不是单纯的群体心理,是民营企业成员的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的统一[16]。正如约翰·科特等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中大胆预言:民营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将可能成为决定民营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制度和伦理三大动因推动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产生巨大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构建一套与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体系,感悟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遵循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体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创造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文化是民营企业文化多层次的分支,对于丰富和拓展企业文化研究、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需要传播、交流、强化和发展,并通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发挥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作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民营企业战略的框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和动态演化路径,将民营企业战略与其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加以整合,形成民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

[参考文献]

[1] 鲍丽娜,鲍丽.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5):66-71.

[2] 王海兵,黎明.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J].商业研究,2014(7):149-155.

[3] 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

[4] 包立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0).

[5] KathyS.Fogel,KevinK.Lee,Wayne Y. Lee,Johanna Palmberg.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J]. Business Financ,2013,Vol.21(6) .

[6] 刘明明.企业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要素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2.

[7] 王海兵.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机制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3):89-92.

[8] 赵建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13.

[9] 宋继军,邵伟娟,王文锋.成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经验[J].中外企业文化,2013(9):51-53.

[10] 辛杰. 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领导风格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6):30-39.

[11] 李连华. 企业文化的内部控制效率分析[J].财经论丛,2012(5):51-53.

[12] 潘小梅.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耦合性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1-53.

[13] 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1.

[14] 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2010(3):28-36.

[15] 王海兵,伍中信,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7):59-65.

[16] 范广垠.企业文化的新界定与企业文化管理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09(2):121-123.

作者:王海兵 谢汪华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论文 篇3: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

[摘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之中,不仅是对企业的社会要求,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联系入手,简述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初步提出了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路,以期帮助提高企业价值,增加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融入;企业价值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单位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然而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责任行为却严重缺失。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将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学者们逐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问题纷纷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博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家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相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义务。”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企业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周祖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经理层、供应商、分销商、员工、顾客、政府部门、社区等等,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也应为利益相关者服务。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日美管理比较研究的热潮催生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在企业中代代相传。企业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精神文化,通过企业的理念展现出来,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宗旨、道德伦理等。每个企业,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形成各自特定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员工发挥战略性的巨大影响,因而企业文化也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

在企业内部强调社会责任,在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的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企业的文化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许多专家学者对企业社会表现(Cor-porte Social Performance,CSP)与企业经济效果(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CF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不断表明:CSP与C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强调社会责任往往都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内化到企业实体中去。如果企业文化中没有社会责任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则企业可能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更不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之中。结果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必定是被动的、少量的和短期的,这样的企业行为很难为企业增加软实力,并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太多的差异和优势。相反,如果企业能够从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高度认识和接受企业社会责任,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纳入企业的运行过程和战略,具有这种企业文化特点的企业,其行为是企业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受到外界压力即他律的情况下的行为,则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是积极主动的、系统的和长期战略性的。因此,能够使企业较大程度增加软实力,并且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期内模仿,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差异化和优势。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在我国提倡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1.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维护社会和谐的调节机制。“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要依赖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还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如果说法律法规是刚性的,它从外在的角度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行为准则,那么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则是柔性的,它从内在的角度规范了企业更多更好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注重的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长远目标与长期利益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它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生存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如股东、职工、工会、顾客、供应者、债权人和政府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声誉,利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盈利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它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竞争必然要求国际通行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若达不到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就很可能失去客户和订单,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它们追求多种目标,而非单纯的经济目标。这些目标从长远来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中国企业如欲成为国际市场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守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必须注重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文化,也即是以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点,这是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巨头的必经之路。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的思路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借鉴国际通用的现有社会责任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出台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现有国际标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且该标准常常成了贸易壁垒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新评价体系应当从经济、社会、环境三面入手,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要素:(1)法律。包含企业违法违规情况,企业偿还借贷归还情况等。(2)环境。包含企业所从事的各项日常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对环境影响采取的补救措施及其投入,企业主动治理环境的情况等。(3)员工。包含员工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工作时间,是否雇佣童工或非法劳工,员工是否被迫长期加班,工作是否有害员工健康等。(4)工会。包含是否已组建工会,工会是否具有不受企业干扰、独立自主运作的权利,工会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等。(5)社区。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情况,企业对所在

社区的负面影响,企业在所在社区的受欢迎程度等。(6)关联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分享、契约执行情况。(7)捐赠。企业对社会的捐献,对弱势群体的捐助等情况。(8)其它。包含企业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行为,企业做出的其它有利或有害于社会的行为等。

2.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奖惩办法。由相关机构制定具体制定、执行奖惩办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给予适度经济或政策奖励。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戒。对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严厉惩罚,乃至取缔其经营资格,追究法律责任。

3纠正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1)责任意识的认识误区。强烈的企业责任意识是企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若企业及其员工没有责任意识、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诚信、相互的信任和依赖就缺乏基础。部分企业以眼前利益为导向,无视企业责任。必须走出责任意识的认识误区,才能真正形成现代企业文化。(2)表现意识的认识误区。一是以不切实际的空洞甚至虚假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缺乏特殊化与实际内容,企业员工也不知如何来具体贯彻这些理念,根本谈不上真正企业文化。二是把企业文化当作“花瓶”,不是认真贯彻要它发挥作用,而只求好看。(3)目标意识的认识误区。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实践的落脚点,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要建立起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短期利润价值的企业文化。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因此,树立正确的企业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文化基础。

4.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要从其文化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层面出发,自上而下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强化自律精神,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认识统一、行动一致,进而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5.社会责任投入长期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投入过程,通过长期不懈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应当在完成自身的基本任务,生产优质产品或服务,承担好经济、法律等基本责任的前提下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资源和条件,量力而行,分层次逐步去落实。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尽可能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率和效果都实现最大化。

6.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必须将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将使企业从社会获得无形的价值如社会认同感、美誉度、品牌效应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绩效。

7.循序渐进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此,需要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做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将企业社会责任从企业的各个层面分阶段逐步有序地融入企业文化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企业必须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以超越短期利润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软实力。鉴于企业文化的诸多特性,各企业应长期摸索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同时将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的融入其中。

作者:张昊谦

上一篇:IVR语音增值业务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