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28

现如今在我国当前社会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小学教育机构中也不断面临着教学改革,而小学体育本身就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学科可以锻炼人的身体,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世界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论文 篇1: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在强化其体育技能,以及知识水平提高等方面均能产生显著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务必重视展开游戏化教学,从而保证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不断进步,为其更高阶段体育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产生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可使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切实产生愉悦之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开展游戏化教学,对此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及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工作,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其拥有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强化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基于此,本文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通过体育游戏,提高体育能力

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的特性,对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也有较高要求,因此,为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意识,教师应对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引导,进而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能在玩中学,使学生在无形中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和质量。游戏是现代教育模式的重要媒介,通过游戏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达到学生各科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游戏化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成为常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而这也会在无形中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体育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学习品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燃起小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欲望,让小学生可认真思考体育理论知识,并在此期间更为努力地获得游戏的成功。伴随现阶段教育目标的不断深化和进步,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依据,而是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标准,这其中也就包含了学生个人体育能力的培养,而对现阶段的学生而言,运动是一种可以帮助其锻炼身体,实现进步的重要体育教学措施,而体育的教学,也应该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通过游戏教学法实现教学的完善。

例如,在开展跑步、体操等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若通过传统理念开展教学,教师单纯让学生开展跑步、体操活动,这种方式枯燥无趣,甚至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若将小游戏融入上述体育活动,则会降低体育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抵触情绪。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跑步教学引导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多人绑腿跑”“双人夹气球跑”“跨障碍跑”等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跑步,这不仅能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跑步参与意识,也可以让枯燥的跑步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跑步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基本的体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体操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将每一个体操运动以游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呈现,比如,在做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木头人”游戏,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并进行比赛,可以让组内学生舉起双手做举起上肢的体操动作,或抬起单腿的体操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坚持人数最多且坚持时间最长的组即为获胜组。这种体操运动小游戏,能在娱乐中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

二、技能教学的游戏化

在专项技能训练中,教师应确保技能教学的游戏化,这样能降低训练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对小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产生的不利影响。教师应指引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专项训练感受,这能产生辅助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用,并且利用游戏开展技能训练,还有利于缩短小学生获得体育技能的时间,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等均具备显著的价值。比如,在开展竞走等运动技能的训练时,由于此部分内容的学习较为乏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小学生易于产生兴趣的一些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工作,这样非常利于提高小学生在具体学习期间的积极性。现阶段对学生个人的思维培养越来越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思维,就可以提升其总体的综合能力,同时优秀思维的养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对应的帮助,并且为其人生进行有意义的导向。可在体育教学中,因为授课模式和授课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就显得十分有限,甚至难以锻炼学生运动思维,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通过游戏教学法进行对应体育教学的整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之一,游戏教学法不单单从单一角度对课程进行讲解,而会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资源对整体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教授,最后通过高效的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思维,在这一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高效培养,通过各种游戏环节的渗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具体的体育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团结意识和运动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述“两人三足走”方面的知识内容时,就能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展开,促进小学生实施有效的体育学习,比如,教师应先将原地走的技巧讲述给小学生,而后带领小学生开展行间竞走的训练,之后利用“超市购物”这一小游戏的开展,提高小学生投身于“三人两足走”这一游戏中的热情。在游戏开展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游戏氛围,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饰演收银员、理货员和消费者,并让两个饰演消费者的组别分别以“两人三足走”的形式购物并结账,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出现跑步的情况,最后,最先完成购物及结账,又没有犯规的小组应被评为竞走能力最强的小组,并对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奖励。此过程能增强小学生的配合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使小学生在参与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能体会到体育学习的愉悦性,也能收获到更多的体育知识。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往往有着较为强烈的模仿欲望,也十分好玩好动,而对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在展开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具体教学情况等,利用唱游教学法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体育动作。唱游教学法能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体育动作、游戏以及唱歌等诸多元素加以融合,以此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合理论丰富实践内容

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实践学习能力,教师应结合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体育实践引导活动,以此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的原理,这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环节,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这也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核心素养起到较强的助推作用。为有效促进体育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好地确保通过理论完成实践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融入体育理论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理解体育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开展跳大绳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将跳大绳理论知识,包括需要注意的要领和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在跳大绳过程中,应确保上肢、下肢的自然、放松,更应注意同伴之间应保持默契,确保动作的协调性。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对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示范,可以让学生以慢动作的方式模仿教师的分解动作示范,这种游戏化的模仿学习,能活跃教学氛围,营造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应让每个组别的学生进行趣味跳大绳游戏比赛,两队学生分别形成两路纵队,以跑步的形式出场,然后,进行交叉跳、跑动跳、交叉跳、后摇跳、前摇跳,同时,应根据教师的鸣哨更换跳法,教师每吹一次哨,就应按照之前设计好的顺序更换一次跳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缩短吹哨时间,跳法更换错误的队伍出局,而在规定时间内跳绳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

四、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游戏设计

游戏化教学方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以个性化模式进行,体现加强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渗透,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游戏学习效果的发展目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固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不能通过针对性教学方法帮助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合理渗透其中,促使学生结合其基础学习水平进行提升和探究,从而保障以学生个性及兴趣方向为核心设计科学化的游戏形式。例如,小学体育游戏“快快集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游戏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捕鱼游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可以结合教师规定的信号散开或集合战队,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在本课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方法设计,促进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和不足进行改善和提升,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加强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合理化渗透是促进丰富游戏设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根本。

五、结合体育游戏方案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运动观念,帮助学生在多元化体育锻炼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和参与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目的,同时是教学难点问题所在,需要以长期化的教学引导措施作为根本与核心,帮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逐渐实现运动习惯养成目标。结合体育游戏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是非常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学习的趣味性特点,使其在良好的运动氛围中逐渐完成运动习惯发展目的。例如,小学体育课程“自然走,前脚掌走”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走路时放松、上身挺直等基本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挥和引导作用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走路和运动习惯的发展目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老鹰和小鸡”的游戏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良好运动习惯发展目标。在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學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学习要点,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积极性,促进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发展目的。另外,以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为核心目标的小学体育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玩耍的游戏中适当融入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将体育学习元素渗透实际生活游戏过程。因此,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方案的构建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为主要目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游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六、构建合作化体育教学游戏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案设计效果,帮助学生在体育游戏参与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将合作化教育元素合理渗透其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及互动的方式积极参与游戏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合作学习及互动沟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积极合作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合作化体育游戏方案设计期间,教师可以分别结合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两种模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多元互动交流体验中全面掌握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小学体育“直线跑”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传递实心球”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趣味性游戏参与过程中,全面了解传接球的重要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游戏,并全面体会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帮助学生丰富合作体验,提升互动交流效果。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措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合作化及多样化的游戏方案,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丰富游戏教学形式。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能充分展开游戏化教学,那么则可切实凸显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推动小学生获得身心层面的健康发展,也能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宋行军)

作者:张兴堂

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论文 篇2: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如今在我国当前社会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小学教育机构中也不断面临着教学改革,而小学体育本身就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学科可以锻炼人的身体,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世界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就应该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多运用赏识教育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模式,充分认识到上师教育的优势,并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提升与发展,力求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一个良好的进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取得新一轮的改革。

近年来,赏识教育备受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将赏识教育理念充分运用,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让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参与热情,与体育教师积极配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体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能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保证自身有个健康的体魄。那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赏识教育方法,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大幅度的进步。

1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1.1 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下,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应用,为更好地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成为一种必然性的发展趋势。赏识教育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切实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具体内容为:在赏识教育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形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赞赏,能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指标压力逐渐削弱,并逐漸以一种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开展相应的体育学习活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保障与提升,极具现实意义。

1.2 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力

调查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经常得到来自他人的赞赏时,个人的自信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基于学科教学压力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当学生经常无法很好地达成体育学习目标时,学生极易感知到学习活动带来的挫败感,进而对体育学习活动丧失信心,这一现象的出现极为普遍,但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自信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赏识教育教学方式切实应用的情形下,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体育学习自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推动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开展的同时,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较为形式化,教师在教学中对与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晰,认为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比体育课重要,并且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不够关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了教学的表面形式,缺乏对教学的深入研究,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由于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对小学生有重要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此外,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长期持续的学习动力。

3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原则分析

3.1 转变教学观念与态度

学生对体育教学意义认知片面,教师对体育教学忽视,教学形式化与主观化,首先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其次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与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项目教学,对培养身心素质、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以及舒缓压力、激发潜能、砥砺心智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3.2 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特长

赏识教育不仅仅对学生的鼓励、赞赏,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肯定,尊重与保护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培养与发展学生特长。或是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其他学生的优点,从而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赏识教育更利于和谐教学氛围营造,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4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的策略分析

4.1 语言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语言赞赏法是赏识教育方式方法的重要组成,其具体内容为: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赞赏性或鼓励性语言的吐露,给予学生以学习信心,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赞赏性方式的开展,较为直接有效,对学生起到的心理激励和心理安稳效用也较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在运用这一赏识教育教学方式时,为更好地发挥教学方式效用,教师应学会关注并发现学生的优点,就其优点进行相应的赞赏。

4.2 体态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育教学现状下,体态赞赏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传达鼓励信号,相较于语言赞赏法,体态赞赏法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赞赏,却同样能够发挥着鼓励效用。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教师可通过体态赞赏法的实际应用,向学生表达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如竖起大拇指,给予一个拥抱等,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这一无声的赞赏活动的开展,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赞赏作用。

4.3 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切实应用,也是赏识教育实际应用情形下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对学生学科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等,都能起到较为良好的积极效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内容为: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带着赞赏性的目光面对班级每个学生,这一赏识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通过教师的眼神传达出教师的赞赏与肯定,从而给予班级学生相应的学习信心,对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4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赏识

每个学生之间所具有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天生就是有差异的,所以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成果评价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只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各有不同,老师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上课表现,以及学生在平日里的学习态度,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的态度,等等多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加精准的评价数据,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教学评价机制的信服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一个终身体育意识的良好观念。此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不应该只是把体育当成一个课外锻炼的学科,而是要把它当成一个重要学科来对待,重视体育学科,并树立起努力把体育学科学好的学习态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分层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每一个段位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使得学生才会更加有学习動力,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够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兴趣,这对于教师开展赏识教育也会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4.5 合理看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同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其进行集体活动时更加明显。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合理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渴望得到赞美和认可,一定程度的赞美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动力,也能够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给予学生一定的认可和赞美,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使学生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可贵之处,才能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学生拥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性来学习体育技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多给予一些鼓励表扬的方式进行教育,避免让学生产生过多的挫败感。同时在我国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下,老师也不断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是越来越关注体育教学,并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赏识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所以老师将赏识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时,应该重视其具体应用的措施,灵活的运用这一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发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然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充满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作者:胡静

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对策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元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紧密结合学科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如价值观教育、意志力教育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立足小学体育教育,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意义极其对策。

1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德”在第一位。基于素质教育的视角,教师应当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的元素,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关于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滲透,推广时间不长,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德育教育并没有深入贯彻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导致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德育教育的意识,导致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缺失;另一方面,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能力。即教师的教育,重点在于锻炼学生身体,以运动技能的训练为主,教师不懂得如何将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整合起来,这是导致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了教育的目标和使命。那么,就小学体育的教学而言,教师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呢?笔者认为: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重要功能,同时也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如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优美、精彩、扣人心弦,能够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体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的重要课程:如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耐力培养、意志力培养等,这些是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和传统的单一的体育运动训练相比,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德育元素的渗透,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耐力、意志力,让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品格,面对失败和挫折不屈不挠的性格,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有利于改革创新小学体育教育

改革创新小学体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单一的现状,小学体育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巧妙地通过德育的渗透,有利于改变过去体育教育目标仅仅局限为体育锻炼的现状,不断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优化体育教育的效果,进而达到改革创新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3.1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体育活动中

德育无小事,其妙在细节。小学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并非是要开展多么高大上的德育专题活动,而是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那么,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呢?首先,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是较大的。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倡导榜样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塑造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要巧妙地结合日常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在跑步训练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强化对学生的意志品格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在球类运动如篮球、羽毛球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等等。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独有的德育价值。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项运动的德育价值,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元素,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2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将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趣味体育游戏活动:两人三足,游戏活动很简单:两个人各一腿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两个小组进行竞赛跑。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同时有助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除了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开展竞技类的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失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3 结合体育史料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不仅仅体现为体育运动项目中,同时也体现在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田径运动的项目时,就可以结合田径运动员刘翔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良好目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祁素贞.让德育浸润小学体育课堂[J].黑河教育,2018,(09):79—80.

作者:王克恒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我国留学生服务贸易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