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以200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社会责任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而社会责任竞争力又能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论文 篇1:

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在“大政府,小社会”的思想束缚下,行业协会和企业对承担社会公益责任问题不甚重视,文章从企业社会公益责任的含义入手,结合社会现状,分析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可行性和正当性,为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益责任;行业协会;企业

一、企业社会公益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公益责任这个问题,从法哲学角度分析应该追溯到富勒对法律和道德的论述,他认为向往的道德是我们应当追求的道德,如果我们的行为符合向往的道德标准,就会因此受尊敬;如果没有达到向往的道德标准,将因此使人感到惋惜。①企业的社会公益责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向往的道德,若企业将其利润的一部分用来回馈社会,这就达到人们对它的期待要求,会受到大众的尊敬。

1924年,美国的谢尔顿就把企业社会公益责任和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公益责任含有道德因素。美国的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更是明确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乃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之和。所谓公益责任是社会期待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应采取的行动,包括企业为促进人类福祉或善意而在财务资源或人力资源等方面对艺术、教育和社区的贡献。刘俊海教授则认为企业社会公益责任一是企业伦理的维持,一是期待企业对社会的善行。②

综上,笔者认为企业社会公益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之外,主动承担的人们期望企业做的增进社会公众福祉的道德责任。

二、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现状

2007年爆出方便面行业协会联合企业涨价的丑闻,今年又出现了大闸蟹行业协会垄断市场,抬高蟹价的消息。当然,也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比如今年福建达利集团在泉州惠安县捐资一千万设立爱心敬老基金。

综合种种情况,总体上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公益责任感不强,即使有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但要兼顾企业运营与公益事务对企业来说难度有点大。怎样才能很好的协调这些矛盾呢?作为企业和社会的天然协调人——行业协会,必然要作出一些分内的调节促进工作。

三、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正当性分析

1.预防企业滥用其社会力量

企业被看做是“人类的成就”。它聚集着资源、分散了风险,创造了人类经济生活的新文明。根据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知,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了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再参考美国华盛頓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安德森(Sarah Anderson)和卡瓦那(John Cavanagh)在1996年12月2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经济二百强——全球企业经济力量的崛起》中,1982年全球企业二百强的销售总额占世界GDP的24.2%,到了1995年则进一步提高到28.3%。③

这还仅仅是从经济方面来看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政治上,在西方国家,企业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左右立法,游说立法者放松对自己的控制,争取政府补贴,削减自己税收负担。现今,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不创造环境(即鼓励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让企业将利润回流到社会,一旦其滥用经济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

2.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最早是通用电器公司经理Owen D. Young在1929年演说中提出来的,股东、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在公司中都有一种利益,公司的经理们有义务保护这些利益。美国学者唐纳森(Donaldson)、托马斯(Thomas)和普利斯顿(Lee E. Preston)运用合法性的标准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了如下定义:在企业的程序性活动和实体性活动中享有合法性利益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美国学者克拉克森(Clarkson)则认为,对于企业及其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活动享有或者能主张权利或利益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可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这些相关的利益者的存在也为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提供了正当性依据。

3.社会本位理念的树立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不再只局限于它创造的经济价值,还包括它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从民法的角度来看,1804年法国民法典确立了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和过失责任三大基础原则,而后随着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这三项重要的原则就被修正了,以诚实信用限制契约自由,以禁止权利滥用限制所有权绝对,以社会责任限制过失责任。由此也可看出在社会本位的理念下,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是众望所归的事。

(二)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可行性分析

1.行业协会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认为,行业协会是一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④作为企业自发组建起来并为企业服务的社会团体,它具有独特的性质:非营利性,中介性以及自律性。

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即行业协会为成员企业提供包括公益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便利,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能力的提高;二是协调行动,即协调组织在内外行动的一致性,比如政策游说、联合诉讼、价格协调等,⑤这在企业举行公益活动有争议时可以给予调整使得一些争议很好的解决。

正因为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所以对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有着其他社会力量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2.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

按照经济分析法学家的理论,企业被视为“谋求自我利益极大化的理性主体”,理性主体在社会行动中会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最有效的手段达到目的的原则;第二,包含性原则;第三,或然率较高的原则。结合企业公益责任,可以从企业利润分配角度来解读社会公益责任。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的企业,它与消费者及各种相关群体有着微妙的联系,若不做出一定的回馈,那么企业的根基很难牢固,即使有所成就也将被社会公益效应的力量所淘汰。所以说,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是具有可行性的。

四、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建设性意见

(一)观念上,推进企业转变意识,营造承担公益责任氛围

妨碍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主要理论障碍就是,传统理论坚持企业的本质在于营利,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股东的利益。在这一点上,需要行业协会推动企业转变观念,树立营利性和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并重的新型企业目标定位。新修改的《公司法》第5条明确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也有助于企业观念的转变。

(二)制度上,联合企业制定规章,使企业承担公益责任规范化

如果行业协会和或企业一方面高喊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另一方面又没有任何相关规范的制度,那么企业在社会公益这一块是不会有什么突破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在制度发展与创新上可以参考学习政府已经出台了《企业所得税法》《公益捐赠法》等相关法律。同时,行业协会也应该在内部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只有有效地规范才能使各方面有机的运行。

(三) 运作上,建立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企业的相关公益事务

企业的核心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企业若将本應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过多的运用到公益事业中,也会对企业的财政方面造成压力,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合理的管理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和企业的纽带就应该主动承担这个重任,建立专门的公益运作部门,统一管理企业的公益投资基金,组织活动,落实好公益投资,从而优化企业内外部的结构。

(四)监督上,发挥企业监督,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共同作用

有资金运作的地方,就会出现资金漏洞。为了防止行业协会不落实各项公益投资项目,甚至有违法行为出现,对行业协会公益基金的运作需要进行有效监督。鉴于在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中,行业协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对行业协会运作资金的监督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在企业方面,行业协会应该制作完备的财务报表资料,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赠方的资金使用回馈情况做出详实的说明;在政府方面,启动审计监督,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对行业协会公益资金运作的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客观的评价;在社会方面,发挥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大众积极监督行业协会的相关工作,使行业协会的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行业协会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它内在与外在的正当性,可行性以及有效性。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完善,行业协会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方面才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卢代富.企业社会公益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

[2]金晓晨.商会与行业协会法律制度研究.气象出版社.2003.

[3]周梁.论提升企业社会公益责任的机制构建.商场现代化.2009(3).

[4]徐盈群.推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对策研究.管理观察.2008(9).

[5]袁惠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及分析研究.经济视角.2009(12).

[6]周祖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形式与内涵.理论学刊.2005(2).

[注释]

①张显文,《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页

②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

③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5.

④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编:《中国行业协会改革与探索》,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274 .

⑤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4.

[作者简介]徐茜,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经济法本科生;杨颖,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行政法本科生;许祺,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经济法本科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12XZ-BZX-083(主持人:徐茜)。

作者:徐茜 杨颖 许祺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论文 篇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是否影响社会责任竞争力

摘要:本文以200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社会责任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而社会责任竞争力又能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关键词: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竞争力 影响因素

一、引言

企业履行并及时地披露社会责任是公司参与和谐社会的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因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两个方面,企业在本质上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种资本的投入,然而任何投入都是追求效率最大化。因此,社会责任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由于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的回报。通常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与企业的竞争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使社会公众对企业有个好的印象,进而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所以无论从经济效益上还是财务效益上都会给企业带来好处,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而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水平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越多,说明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越多,这样由于履行社会责任是否给企业带来社会责任的竞争力。本文试用联立方程组来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对社会责任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将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形成一个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一个良性循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林恩·佩因(2004)通过假设两家公司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勇于承担伦理责任的公司会获得更大经济优势。并论述了如何追求公司道德,以及在经济利益和公司道德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伊恩·沃辛顿和克里斯·布里顿(2005)从企业环境学角度指出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组织战略决策的重要部分。履行这一义务的企业将会发现收益最终会超过成本。公司责任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非常必要,同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菲利普·科特勒(2006)认为企业社会活动是一家企业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而采取的重大活动,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竞争力。

(二)国内文献 王志乐(2006)提出公司责任理念是公司的软竞争力。跨国公司出现强化公司责任新潮流并且延伸到中国,目的在于强化企业竞争力。田虹(2006)以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学中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企社会责任的作用体现、产生条件以及推进机制等做了深入研究。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是可以与其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并能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柴文静(2007)引用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战略模型,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黄金法则观点。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中,最高境界是通过社会责任活动发现新的商业机会一企业社会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是无限的。姚海鑫(2007)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李玉萍等(2009)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24家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2008年公司网站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评分,并用内容分析得出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标明,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也比较多,而上市公司的性质及其地理位置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并没有影响。刘冬荣等(2009)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5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公司是在2007年前上市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的价值没有相关性,公司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越多,而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些代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不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以上文献通常研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规模等是否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影响,而且大都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而没有从如何让企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角度去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否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提升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因此,本文将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来验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是否和社会责任竞争力具有交互作用,是否是联合决定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社会责任竞争力。林恩·佩因(2004)认为不久前类似于安全、质量、多样性、环境责任等方面的考虑还被人们认定是无力承担的奢侈品,而在今天,产品以及安全通常被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很多的企业主管开始相信公司的道德立场是有回报的。当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及时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会向市场传达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表明企业并不是仅考虑自身的发展,还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增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财富增加。因此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及时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富,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公共形象,进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让利益相关者感觉到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公司社会责任披露与社会责任竞争力正相关

(2)公司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很可能比小公司受到更多的公众关注,会披露更多的信息,而小公司也可能不需要通过年报或者其他正规渠道来同股东沟通有关其社会责任信息。由于大公司具备更多可用资源,因此很可能大公司报告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且公司规模越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越强,通常,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实力越强,越容易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就会使企业的信誉越强,进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竞争力与公司规模正相关

(3)营业收入增长率。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就越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披露的社会责任越多。公司有良好的成长前景,就有可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行使更多的社会责任,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更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竞争力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正相关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经营理念的一个指标。资产负债率如果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公司就会有足够的能力保证贷款的安全,债权人的利益能得到保护。公司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自身会有较大的还债压力,没有精力来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可能履行的社会责任越少,由此使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下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竞争力与资产负债率存负相关

(5)所属行业。不同行业的公司会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由于不同的行业所面对的内部竞争和外部压力不同,所以每个行业均会形成特有的社会责任。因此,在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中应该注意公司的所属行业,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所属行业相关

(6)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长期效应,通常前一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会影响当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上市公司的2007年的社会责与2008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年深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了ST、PT公司,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通过以上筛选最终获得1286个研究样本。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所有样本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数据是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劵交易所网站公布的年报手工收集。上海证券交易所712家,深圳证券交易所574家。

(三)变量定义 (1)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SDI)。文章采用常用的内容分析法,这是由foster(1986)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使用的,并参照Ernst和Ernst以及Ingram1978的分类,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环境保护、对社会的贡献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分为 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和无信息三种,对货币化信息赋值为1分,非货币化信息赋值为1分,无信息赋值为0分,五类信息的权重相同。由此得出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其取值范围在0和10之间。(2)社会责任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是由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两个方面,短期效益表现在资产经营能力,生产效率的提高;长期效益则表现在无形资产的增值。短期效益可以用会计手段加以核算计量,而长期效益除无形资产有专业评估之外,其它一般无法加以量化。故本文的社会责任竞争力指标用ROA来表示。(3)其他变量。本研究中,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解释变量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2007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2008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同时将公司所处行业、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1286个样本共涉及12个行业。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四)模型构建 本文提出社会责任竞争力内生假设下的联立方程如下: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在企业间差异比较很大,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在1286个企业中,披露最多内容的企业披露指数也没有达到1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总体比较低,或者是披露内容不全面,或者是披露不充分。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社会责任竞争力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与社会责信息披露水平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2007年的总资产报酬率与2008年的总资产报酬率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行业、公司规模和社会责信息披露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三)回归分析 从表(4)、表(5)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和社会责任竞争力是被联合决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越高,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越多,而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水平越高,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越高。社会责任竞争力的参数估计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随着社会责任竞争力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假设1得到支持。公司规模(SIZE)的参数估计值在联立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中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会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第二个方程中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社会责任竞争力越强。假设2得到了支持。回归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检验中,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而其他几个行业未通过检验。说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行业有关,假设5得到支持。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LAR)在第一个方程中回归系数为正,并且不显著,说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容易履行社会责任,与假设相反。假设4没有得到支持。在联立的第二个方程中正相关,但不显著。在第一个方程中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越不容易履行社会责任,并且未通过检验。在联立的第二个方程中回归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上与社会责任竞争力显著正相关。公司前一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和本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前一年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越高,则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越高。假设6得到验证。

五、结论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和社会责任竞争力进行检验,得到如下结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和社会责任竞争力具有交互作用。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而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提高又会提高企业自觉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水平,社会责任竞争力越高,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越多,而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水平越高,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越高。而企业由于社会责任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财富增加,企业又有资源和能力去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本文系2007年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博弈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7R15)及2009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来自辽宁上市公司的一组数据”(项目编号:2009B08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恩·佩因:《公司道德一高绩效企业的基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伊恩·沃辛顿、克里斯·布里顿:《企业环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3]菲利普·科特勒:《企业的社会责任一通过公益事业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卢代富:《公司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王志乐:《公司责任一挑战还是机遇》,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7]姚海鑫、陆志强、李红玉:《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8]李玉萍:《网络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软科学》2009年第6期。

[9]刘东荣:《基于企业价值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分析》,《系统工程》2009年第2期。

[10]RobertW.Ingram.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erta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s.Accounting Research,1978.

(编辑 孙艳阳)

作者:姚海鑫 刘敏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责任论文 篇3:

论企业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作为企业管理的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更是企业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承载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论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和谐社会

1 企业文化构成与作用

理论界一般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企业文化的内核是精神文化,通过企业的理念展现出来,主要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等。制度文化是企业理念的外在表现和固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表现和载体。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企业精神文化是灵魂与核心,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从不同侧面反应出精神文化的内涵。

从企业文化产生的必然原因到企业文化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到企业文化产生的现实原因,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竞争加剧和人本主义等一系列外部因素是企业文化产生和兴起的根本原因。正是外部因素的推动,逐步强化了企业的社会性,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企业文化必然要融入社会文化的发展,并承载起社会文化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属性是企业文化的第五层次。

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利益的同时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两轮驱动下协调发展,要在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中体现和渗透出企业要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精神和使命。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内在地表现为企业对员工、股东、经理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外在地表现为企业对消费者、上下游供应商、公众、市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责任。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企业社会属性的高度结合,使得企业的社会属性渗透在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之中,形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责任的企业文化。

2 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2.1 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和为贵”,并将“仁”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也谈到“和谐”,他主张“公正即和谐”。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

和谐社会包括思想观念的和谐、价值体系的和谐、行为规范的和谐、社会风尚的和谐、制度体制的和谐、市场经济的和谐、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等多种存在方式。这种和谐要体现在环保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职业道德与诚信、企业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上面。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的原则、改革开放的原则以及民主法治的原则。

2.2 企业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现代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影响着企业的兴盛衰微,更直接作用于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文化承载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首先,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中,人是最具能动性的决定因素。通过企业文化营造互相学习,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树立起企业的社会形象,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在重视员工的意识和需求、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价值,提供员工释放能量和才华平台的过程中,达到企业和谐与社会和谐目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还包含企业股东、企业上下游的客户和企业服务的社会大众,他们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人是企业的基础、存在的关键和发展的根本。企业是员工和股东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目标的舞台;是满足广大消费者物质与精神消费需求的提供者。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员工和全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质量,直接作用于员工和全社会的行为、思想、情感与信念。

其次,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社会稳定的基础。和谐企业文化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也是最持久因素。企业的战略规划,资金运作,技术改造,服务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等经营活动都是依托在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进行的。和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它具有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它就像企业的遗传因子,维系着企业固有的特性和气质。企业文化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和谐企业文化塑造出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再由企业员工拓展到家庭和社会。

再次,和谐企业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亚文化,是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工程中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社会的和谐首先需要企业的和谐,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组织与细胞,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向社会捐款,它包含企业要遵守市场经济秩序、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关注员工福利和顾客利益,肩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责任与义务,追求和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3 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策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责任重大。只有从企业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才能从企业的灵魂深入焕发出真正的、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从企业中培育出长久不衰的和谐文化,才能真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1 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体现在企业的未来发展导向,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之前有目的地筹划。在企业战略分阶段制定和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中,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需要从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角度指引企业从战略层面肩负起社会效益的责任。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自然资源的科学与合理开发、社会资源的和谐运用紧密相连,从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问题,减少和治理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向生态化和清洁化生产方向努力。

同时,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不是特立独行在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行为文化层面之外,是贯穿和融合在各层面之中的责任。企业在进行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和经营中,在制定各类制度和行为规范中,都需考虑和承担起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

3.2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股东利益的同时,承担起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职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财富》和《福布斯》等著名商业杂志对企业排名时都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企业文化建设要抓住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文化,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产条件,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构建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一方面要在企业外部树立诚信、守法、公正的企业形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社会创造财富,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义务,扶贫济困,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

3.3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企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企业文化的和谐,通过企业文化的和谐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和谐。和谐的企业文化要立足于“以人为本”,和谐处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竞争对手、企业与市场环境等的关系。首先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追求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企业内部和谐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家和经理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个人发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调动和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发展。其次,协调企业与消费者和上下游客户的关系,将尊重和服务消费者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做到尊重消费者的权利,构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再有,正确对待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崇尚在竞争中合作的经营理念,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最后,企业要提高企业家素质,诚信经营,强化自律,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以公德诚信为道德基础,致力于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

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和谐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关系企业的兴衰和永续发展,并直接作用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又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外在环境和内在需求。因此,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今企业的责任更是一种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约翰.科特等.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林坚.企业文化修炼[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4]戴钢书.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邹柳云

上一篇:新时期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论文下一篇:室内设计教学中色彩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