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15

摘要: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分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密切关系。从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规范的电子政务建设决策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才,努力做到电子与政务共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等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篇1:

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

[摘要]政府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政府对自身进行的深入改革,经济发展是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致变因素,政府管理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文章旨在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政府管理创新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政府管理创新;经济发展;互动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政府都十分强调创新的重要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作的报告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不仅是指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生产技术的革新、产品质量的提高等等,同时还应包括政府管理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管理创新比企业领域的创新更为重要,同时也更为困难、更为复杂。

一、中国政府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机构改革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政府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行政改革,这5次行政改革分别是:1982年行政改革、1988年行政改革、1993年行政改革、1998年行政改革、2003年行政改革。通过历次行政改革,中国基本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框架。

从历次中国政府行政改革来看,中国政府改革的历程是一条不断走向深入的道路。1988年以前的行政改革仅仅是寻求机构和人员精简,只是侧重于从数量方面进行改革。1988年明确提出行政改革的关键在于职能转变;1993年提出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的高度推进行政改革;1998年行政改革,是一次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刻实践;2003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使政府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毛寿龙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不能仅仅着眼于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和职能转变,还需要着眼于治道变革的进程,与治道变革相适应。其中的职能转变已经注意到了与中国市场政府的进程相适应,除此之外,还应该与中国民主政府的进程、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以及增强地方发展的灵活性相适应。”从对中国行政改革的简要回顾中,可以发现,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经历了“机构改革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政府管理创新”的从数量到质量、从片面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和实践上的不断深化。中国现阶段所要进行的政府改革就是一场深刻的政府管理创新革命,这场革命比机构改革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同时,政府管理创新与行致管理体制改革相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其全部,政府管理创新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也要丰富。

二、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和结构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语,在英语中,创新(re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汉语·叙传下》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创造之也”。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且必须有益于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组织的发展。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创新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开拓性,即创新实践不是重复过去的实践活动,它不断发现和拓宽人类新的活动领域。创新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打破旧的传统、旧的习惯、旧的观念和旧的做法,提出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原则以及在这种新的思想和原则指导下进行具有开拓性的实践活动。

对于创新的类型划分,从社会部门划分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领域可以划分为三个部门:企业、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相应的,创新也可以分为企业创新和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创新。

对于政府管理创新,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界定,张康之认为:“公共管理创新的目标是要做出制度安排,公共管理创新是由政府领导的自觉地改变行政组织结构、改善行政行为方式、理顺行政关系、增强行政功能的运动。”。笔者认为,政府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行政环境、行政任务的变化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行政政策法规、行政体制、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和革新,这些变化和革新可以提高政府能力,更为有效地满足公众的行政需求。

对于政府管理创新的结构,张成福认为:“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价值观念层次;第二个层次,制度层次;第三个层次,行政与能力层次;第四个层次,管理技术与工艺层次。”笔者认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1.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以及观念的更新。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诸如西方国家提出的从“官僚制”到“企业家政府”的转变,我国提出的中国政府管理模式从“管制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等等。就观念更新而言,政府管理创新是指在明确政府管理模式变革方向的基础上,树立与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行政价值观念,比如有限政府的理念、法治政府的理念、民主政府的理念等等。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观念的转变,没有政府观念的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就无从谈起,因此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和行政理念的更新必然是同步的。

2.中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是指构成行政体制诸要素的创新。中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包括基于组织的管理创新,主要是指组织机构、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基于资源的管理创新,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基于过程的管理创新,包括行政决策的创新、行政执行的创新等等。与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相比,中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的力度要小,影响面也更窄。这一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种是在保持行政理念不变、政府管理模式不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精简,人力资源方面任用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及行政决策方式、行政执行方法的改革等等;另外一种是在宏观层面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之后,紧接着进行的力度较大的中观层面全方位变革。

3.微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主要是指政府具体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比如战略管理方法在政府部门的运用、绩效管理方法在政府部门的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在政府部门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运用,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管理创新三个层次的区分是相对的,比如,微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运用,同时也可以上升为一种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电子化政府”模式的建构,这种“电子化政府”模式的建构也会涉及行政价值观念更新、行政组织结构调整、行政过程的改变、行政管理方法的转变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创新。

三、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质是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问题。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制约条件,是行政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行政管理系统必须遵循行政环境对其提出的改革要求。同时,行政管理系统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行政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为适应其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革新,也就是说,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因是基于政府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当然,政府所处的环境是多样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在这些行政环境中,经济环境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经济与政府管理无疑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是促使政府进行政府管理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即经济发展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致变因素;同时,顺应经济发展潜在要求的政府管理创新是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变量,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功与否,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于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从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中窥见一斑。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国家对政府的认识普遍遵守亚当·斯密的“管事最少,政府最好”的理念,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扮演守夜警察的角色,基本上不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这种政府是一种“自由放任型政府”模式。政府的这种放任、不干预经济政策,结果造成了庞大的垄断公司和托拉斯的出现,尤其是导致了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这种经济领域的濒临崩溃,迫切要求政府转换角色,重新定位。顺应经济领域对政府的改革要求,各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市场调节的严重缺陷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必要性。各国政府摒弃了“自由放任政府”模式,转向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方位干预的“全面干预型政府”模式,并由此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政府模式的转换,在应对经济危机,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和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继续向前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特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停滞、高失业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共存的现象,即进入了所谓的“滞胀”时期,这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政府及时应对,同时也提出了政府对自身进行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这种改革要求,反映在理论上表现为凯恩斯主义雄踞20多年的理论宝座发生动摇。新自由主义趁机兴起,强调市场自由,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分干预,认为政府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不可能掌握千变万化的与市场有关的信息,政府过分干预,会误导市场走入迷途,扭曲资源配置的运作。顺应经济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又进行了一轮政府管理创新,开展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始从“全面干预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干预型政府”,从对经济社会的过度干预转变为有限干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模式转换,集中体现在对政府职能的调整、机构的调整等方面。比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掀起一场里根革命,试图把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缩小到最低限度。同样,英国在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围绕缩小政府职能、行政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民营化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纵观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每一次政府管理创新都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的要求促使政府进行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因。因此,政府管理创新并不纯粹是政府的一种主观意识自觉,更多的是外在环境变化的促生。当然,政府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应该能够敏锐的意识到外在环境对其提出的改革要求,进而按照这种要求进行变革,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历程”,在经济领域推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在政治领域也进行了政府管理创新,虽然政府管理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难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但政府管理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现阶段,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步伐与经济领域改革的步伐不一致,政府管理创新并没有完全达到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这也就是我国一直强调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意义所在。与西方国家所进行的政府管理创新相比,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主要要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问题,而中国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体制转换问题,这种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中国所要进行的政府管理创新必将更为复杂,必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将是一场涉企业及宏观层面政府管理创新的全方位的政府管理革命。

四、结语

笔者主要是对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是,如果把政府管理创新仅仅理解为是由经济发展要求引起,或者将政府管理创新的作用仅仅理解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对于这种错误偏差,可以用下面的模型来进行解释。

可以看到,影响政府管理创新的外部环境,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等,这些外部环境都会与政府管理创新发生互动关系。不同领域的环境变化也会对政府提出不同的变革要求,这就使得政府管理创新变得更为复杂,比如中国政府除了顺应国内社会转型的要求进行变革外,还要应对全球化对其带来的诸多挑战。

从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视角来看,推动经济发展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其唯一目标,更非终极目标,政府管理创新除了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之外,还应该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等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中国政府管理创新必将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庞大工程,要想达到目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走向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党和政府也下了更大的决心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相信随着党和政府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中国一定能够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创新目标。

[责任编辑:李国燕]

作者:陈 建

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篇2:

试论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摘 要: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分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密切关系。从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规范的电子政务建设决策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才,努力做到电子与政务共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等对策。

关 键 词:政府;信息;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

收稿日期:2013-04-20

作者简介:周宇,中共四平市委党校。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社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球化进程加速,由此,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必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不难看出,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同时,政府管理创新也为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也叫做“电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由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公共管理部门利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将服务和管理中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及重组,超越时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民众和企业提供操作规范、质量优良、流程透明的服务和管理。在由美国作家美恩斯和施奈德所著的《资本主义的研究》一书中将电子政务定义为“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政府工作效率,创造价值和建立新的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二是政府从网上获得信息,推动网络信息化;三是建立网上服务体系,让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四是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五是充分利用政务网络,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六是政府知识库。

(二)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所谓政府管理创新,就是指由于行政环境、行政任务的变化而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政府政策法规、行政体制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

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时地用程序化管理代替责任制管理,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程序,并赋予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动力;二是引进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着力建设电子政府,在政府内部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建成结构合理、体系完整、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三是建立新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让管理工作具有可测性;四是政府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划分职责,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同时制定出最优的管理实施程序,以满足社会需求;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行政管理方法,注重规划,多采用间接、宏观管理的方法,做到科技先行,加强协调。

二、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我们不仅要从技术视角对电子政务加以理解和运用,并而且要从现代行政的视角深化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难看出,推广电子政务,一方面,对政务流程操作层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必定会触及制度和体制方面的要素,具有促进制度和体制深化改革的意义。电子政务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所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还会推动政府的转型与改革。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电子政务的普及和推进过程中加速政府管理创新的步伐,同时,要在政府管理创新的进程中把电子政务建设。

(一)实施电子政务是目前政府管理创新的最有效途径

一是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运作更加公开透明。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公众参政议政提供机会, 也可以更好地对政府进行监督。二是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善政府机构设置,使其更为精简合理,还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审批过多和职能交叉等问题。三是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能力。通过互联网电子政务能够迅速和大规模实现对远程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更好地实现对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并做到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理,增强监管者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四是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更有效、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但可以更好地使政府共享各类信息资源和数据,也可以使这些资源和数据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和统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避免资源浪费、闲置和重复建设。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使共享信息资源和数据更加容易检索、存储、传播,共享的数量和范围增大,可以对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五是实施电子政务会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网上办公不仅节约了政府办公费用的支出,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政府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获取公众的想法和意见,使政府能够快速、准确、公正地处理和解决社会大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六是实施电子政务能够使政府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实施电子政务将使传统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将由管理控制向宏观指导转变。

(二)实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相辅相成

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经常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电子政务的实施,不只是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现代行政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公正透明和科学规范的流程,以上这些目标需要通过电子化和政府管理创新得以实现。可以说,电子政务实施和政府管理创新需要相互促进、紧密结合。

(三)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是实施电子政务

一是电子政务能够促使政府整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地方政府可以得到更广泛、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将这些信息和本地方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寻求更加有效的决策方案。电子政务能够将政府机构、团体和个人通过信息网络联系起来,即能够增进社会的信息交流,也能够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实施电子政务,能够使政府的整体效能得到提高,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二是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力。因为政府能通过网络积极、快速地对社会公众的需求作出回应,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公正、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通过网络,公众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信息,极大地增加了政府机构依法办事的透明度,做到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实施电子政务,不仅可以促进公共管理行为的规范化,还可以减少管理失误。与此同时,方便了政府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使政府能够真诚听取人们的意见和心声,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四)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保障

一是政府管理创新创造了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条件。推行电子政务, 需要系统化、成熟的信息技术, 但这只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开拓进取的思想理念、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政府部门的一致行动等。所有这些条件都与电子政务实施的可行性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二是政府管理创新是顺利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电子政府需要通过新的方式实现政府职能, 要求政府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和规范, 这其中就包含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分。同时也联结了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两个方面。电子政务在实际推行中必定会遇到某些问题和障碍,因此,必须以创新的方式加以完善和解决。由此可见,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保障。

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政府管理理念相融合的产物,对政府管理创新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大力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形成科学、规范的电子政务建设决策机制

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这种对于原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变革是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的逐步实施来累积完成的。所以,要使电子政务项目不断推进,就必须要有法律、法规和行政等各方面的综合力量来推动,这样,对现有政府形态的变革才有实现的可能。现有政府形态的改造,不是单纯地将政府的服务放到网上就能实现。在改善政府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进行政府结构的重组,这样,才能降低政府业务运转的成本。

(二)借鉴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目前,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职能的电子化、无纸化正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这样,就为我国引进科学的电子化政务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开支。据调查显示,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排名较前的是加拿大、新加坡和美国。它们的经验各有千秋,通过总结不难发现,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共同之处:一是电子政务由国家投资、受国家控制来发展和提供服务。二是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以缩小“数字鸿沟”为前提。三是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四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要真正树立起“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 和“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些都是他国的经验和总结,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发展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只顾照搬照抄,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才

发展电子政务,必须要培养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电子政务人才。由于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项新兴事物,并不为所有公众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的进程,因此,为了保障政府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才。一是要大力加强对计算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为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提供必要条件。二是要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这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三是不断加强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这是建设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电子政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电子政务的未来提供人才储备。

(四)努力做到电子与政务共同发展

要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就必须做到电子与政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电子不达标,电子政务就无从谈起;政务含量不够,电子政务就形同虚设。因此,凡是可以在网上公开办理的事务,一定要在网上办理,真正建立无边界的、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应采取相关具体措施,了解民意,重组业务,优化流程。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突破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技术性难题,还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公众的信誉度和满意度,做到电子与政务共同发展,真正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不等同于政府改革,电子政务更不能代替政府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电子政务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要想真正完成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使命,就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共同努力做好政府管理创新工作。

(责任编辑:牟春野)

On E-government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Zhou Yu

Key words:government;information;E-government;govern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作者:周宇

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含义,其次探讨了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由此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发展方式、管理重点、机构设置、法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據时代创新政府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

大数据是一场新技术与管理革命,也是人类社会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标志。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有助于全面深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改革。因此,探析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从而发挥引领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积极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大数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既定条件下,结合应用网络技术和统计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集合、管理及分析,挖掘和提取其中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1〕近年来,学界对大数据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狭义的大数据从字面理解,是指数据的形式多样,且信息规模大。广义的大数据不仅包含其字面意思,也包含储存、提炼、处理数据的信息化方法与技术。本文采广义的大数据说,认为大数据时代语境下的大数据是指在巨量数据集合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有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关于政府管理创新的界定,国内学者各抒己见。王澜明认为政府管理创新是指政府通过转变职能,优化管理机制和政务流程,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收益的创新活动。〔2〕张廷君认为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改进不足与优化服务流程,以自上而下的变革切实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的政治和行政策略。〔3〕综合多方观点,结合实际,本文认为政府管理创新是指在适应新环境与形势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的新路径,从而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

二、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就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其有效集成信息资源的能力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电子政务的建设。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界定,国内学者众说纷纭。孙宝文、王天梅等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4〕阎波、吴建南等认为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网络平台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5〕综合多方观点,结合实际,本文认为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超越时空和部门分隔的限制,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高效、廉洁的治理模式。

电子政务为政府实现科学决策和提高管理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理念上的认识

在推进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面临制度结构和权力格局调整问题,还缺乏对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认识。电子政务作为不断发展的新兴事物,“电子”和“政务”如何结合,“电子政务”和“管理创新”是什么关系,这些概念尚未厘清。在缺乏对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认识下,电子政务技术未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及时、有效地解决政府机构在运行上存在协调机制不健全、权力约束不到位和信息共享不完全等问题。同时,电子政务建设在普及程度和平台适用等方面也遇到瓶颈,如信息共享机制中的安全问题,使用者的权利保障与隐私保护问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改革进程中对电子政务平台的依托。目前,我国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联程度相对较低,政务信息公开及社会公众有效参与不足,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推进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

(二)电子政务发展定位不准

电子政务建设被视作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举措。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尤其是在实践中软硬件与管理层面的投资巨大,因此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投资效率和效益。但是,有些政府部门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种获取经济利益的投资行为,而忽略了电子政务建设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功能价值,特别是在政府改革和创新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目前,多数电子政务项目在硬件设施、系统软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本,然而缺乏基于使用者需求的充分考虑,导致部分政务项目成了形式主义,未能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和效果。事实上,电子政务建设更多的是一项为了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应当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以期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三)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关系亟待厘清

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关系尚未完全厘清,不是应用引导技术,而是技术主导应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着重技术、轻应用的问题,虽然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和引用先进技术,但政务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仍未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政府除了投资办公楼建设以外,均对其他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投入不足。电子政务的建设呈现出一种值得注意的新趋向,具体表现为办公楼建设及其他硬件设施愈加先进的同时,软件设施却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导致“重电子轻政务”倾向愈发严重,电子政务建设正面临发展瓶颈。因此,正确厘清技术进步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以“软能力”为根本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大数据时代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效举措。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安全漏洞、网络攻击和虚假信息传播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现有的信息安全基本法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2010年,全球大部分政府机构的电脑平均每天遭受数百次攻击,政府门户网站平均每天遭受 92.7次攻击。〔6〕2016年2月,境内有194万个终端数感染了网络病毒;有5744个网站被恶意篡改,其中87个为政府门户网站;有4298个网站被黑客植入后门,这其中123个为政府门户网站。〔7〕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部分政府门户网站存在安全漏洞,且预防措施有效性不足,多数网站管理权限频遭盗取,非法加挂“黑链”代码,篡改政务信息甚至社情民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因此,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瓶颈,也会阻碍政府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推进。

三、大数据时代电创新政府管理的对策分析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推进行政改革的积极作用,故针对政府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从发展方式、管理重點、机构设置、法律环境等方面提出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以期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一)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行政改革和管理创新。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亟需将传统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化、效能型的发展方式,主要可从建设重点、服务方式、管理和推进方法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重点需要由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转向社会管理智能化系统;服务方式需要从服务部门内部科室和个别领导,转向服务部门管理对象、行业管理对象乃至全体公民;管理方法需要从传统的自建自管转向统筹管理;推进方法需要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转向政府预算绩效评价。行政改革和创新旨在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超越时空和部门分隔的限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高效廉洁的治理模式,从而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在此行政环境下有助于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扩大社会公众有序参与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政府改革和创新的根本前提。政府门户网站是了解民意的主要窗口,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部分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仍比较落后。据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近5年内有10个省( 区、市) 的政府门户网站透明度指数得分呈现出下降趋势,近2年内有17个省( 区、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透明度指数出现得分倒退情况。〔8〕当前,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有效互动交流,及时顺畅地传递信息是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9〕因此,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迫在眉睫,亟需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网站建设,从政民良好互动开始,逐步拓宽政府门户网站的社会互动范围。基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更应紧贴群众需求,从而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避免基层官员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

(三)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设是大数据时代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对实现政府科学决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大影响。首先,在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时不分内网和外网,由国家层面统一指定技术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其次,在全国各省建立电子政务网络分管中心,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支撑体系,实现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一方面需要中央和地方联动,另一方面要规范网络建设和管理技术。最后,在国家电子政务技术管理机构和各省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分管中心之间,建立和加强紧密的业务指导关系,推行网络化绩效考核模式,逐渐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和跨部门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真正建设多向、多部门等复杂结构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四)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

加强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制建设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应遵循立法基本原则,在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建立与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法。其次,结合实践出台司法解释,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充分认识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构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的目标和内容。再次,应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明确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信息的立法意识,从低层级的立法开始,循序推进高层级的立法建设。最后,积极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的建设,从而真正制定出一部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统领性法规,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作用。

四、结语

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其应用工具和分析技术还将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也会随之不断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及时认清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支持,发挥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朱建平,章贵军,刘晓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02):10-19.

〔2〕王澜明.继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1,(01):07-11.

〔3〕张廷君.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模式及抉择规律分析〔J〕.经济学家,2011,(09):62-69.

〔4〕孙宝文,王天梅.电子政务治理:理论溯源及理论框架界定〔J〕.经济管理,2012,(05):163-

173.

〔5〕阎波,吴建南.电子政务何以改进政府问责——ZZIC创新实践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5,(02):01-12.

〔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以电子政务创新推进行政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07-09.

〔7〕第62期CNCERT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

〔EB/OL〕.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http://www.cert.org.cn/.

〔8〕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6〔EB/OL〕.国家信息中心信息,http://www.sic.gov.cn/.

〔9〕胡扬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问题与应对方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3,(05):193-

196.

〔责任编辑:张 港〕

作者:罗甜甜 陈运雄

上一篇:审计质量提高论文下一篇:县域投资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