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主阵地,而良好的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

【摘要】高效课堂就是需要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教师提供的知识,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建设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将成为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学模式改革发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需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积极寻求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学科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学生不可以仅关注语文学科的成绩,而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上。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深刻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选拔机制中都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主要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标准。如果学生和教师都以提高成绩为目开展教学活动,将很难保证学生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体现出了其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和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但是在国民综合素养和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且保持良好水平的背景下,其弊端也逐渐被发现,因此,教师应当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尽可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学生个人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专家和学者逐渐提出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语文课堂之中。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语文课堂较为乏味,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积极了解和应用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多媒体教育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多媒体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了高中课堂。多媒体教育可以让教师更直观地表达抽象知识。它节省了上课时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语文课本产生兴趣,以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具有图片、音频、影视播放等展现功能,在教学中能使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将里面的情景重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教师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现文字,让学生把课文读熟之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画面:寂静的夜晚,作者和友人在岸边离别,随后作者上了一艘小船,小船上有一个抱着琵琶的姑娘,作者一边喝酒一边静静地听着琵琶曲,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同时播放一首琵琶曲,琵琶曲一会儿高昂激荡,一会儿婉转低吟,充分表现出琵琶女跌宕起伏的人生,也让作者在这气氛里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最后让学生感觉身处身临其境之中,充分地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制定不同教学任务和目标要体现学生差异

教师要正视学生差异,有效运用分层落实教学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分层要同时针对学生差异和关注教师备课两个维度。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分层,综合点差和分析学生,分类归档对学生有效分层,层组间要包括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便于学生间辅导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层要动态,教师要适时根据学生学情变化和课堂参与调整。教师备课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分层处理,搭建学生班级施展的平台,促使学生课堂积极回答问题,有效完成层级作业,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语文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尽可能地为班级学生搭建合作与交流学习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高度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分组环节,分组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的教学效果,要保证各个合作小组的综合实力能够大致相当。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能够转换课堂的组成形式,让学生成为了该模式下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时间和频率的把控,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会影响课堂进度和教学任务,还需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及时且合理的指导。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时机不仅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准确地把握,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走向和成果,确保引导工作及时、有效。

(四)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所以在接受语文教学和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而且部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不会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很有可能因为其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太远而无法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在生活经验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積极地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感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触动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果学生能够依照教材的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将生硬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场景,且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可以对人物和情节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实现有效的汉语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成为优秀的学生学习的规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中国教师只有确立自己的教学角色,明确自己的角色,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履行自己的角色,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组织。

参考文献:

[1]李红玲.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12).

[2]王年荣.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0(04).

[3]张海燕.探究如何通过个性化预习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课外语文,2020(04).

作者:宋雄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主阵地,而良好的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提问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也说过“教师提问的角度、运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被你触动。”这都强调了良好的课堂提问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看似简单的提问,却能够轻松地调动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提问也能够反应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要在了解并掌握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改善课堂提问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主体,一定要让学生回答正确

传统模式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已经固化。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者。课堂提问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学生们一定要回答正确,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或者有其他人员听课的情况下,否则就会认为自己的教学是不顺利的、失败的,有时甚至会去批评、罚站回答问题的学生。其实,教师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回答出错误的答案,是很正常的,只有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快速的加以改正和补救。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提问频率过高,却把握不住重难点

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即问题越多越好。语文课堂变成了问题的堆积,一节语文课单靠提问来赶进度、走流程,已成为现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症状。当然课堂提问是必须存在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凡事讲究一个限度,过犹不及。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提问,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大脑还停留在对上一个问题的思考中,老师已经走流程,过到了下一个问题。

同样的教师提问过于频繁,会导致提问时的重难点把握不当或出现偏差。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大多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疏通理解文章的难点而存在的。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住本节课堂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把握课堂提问的这一核心目的,或课前备课不够充分,或教学经验不足,在设置问题时,要么问题过多针对性不强,要么脱离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浮于表面。而课堂中,在这一系列问题下思考的学生也会避开真正的重难点知识,囫囵吞枣。这样,课堂提问环节不仅没有发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影响学生把握课文真正的重难点,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深度不够,缺乏逻辑性

很多缺乏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以全封闭性问题居多,难以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答案固定,学生只需要简单的阅读课文便能轻松应对教师的提问。或许这样的问题能够按照语文教师的预期推进课堂教学流程,师生有问有答,活跃课堂氛围。其实学生的深度思维没有得到锻炼,一直在被教师的简单问题推着走。

除了问题过于浅显,缺乏深度。教师提问的过程也缺乏必要的邏辑性。主要表现为教师设置的各个问题没有建立起先后之间的联系,或是教师所提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又或是提问的内容与文章内容有所关联,但问题难度较大会打击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学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或是无法回答,最后只能是学生讪讪地站着由教师进行解答。这样的问题就是无意义的、混乱的。

(四)提问后缺乏对问题的总结和补充

课堂提问本身,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聪明才智思考问题,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课堂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主阵地,尤其是语文这样的文学类科目,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汉字的魅力,学习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充分的珍视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作答完毕后,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是简单地以“好”“不错”结尾,缺乏对所提问题的总结和补充,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一)加强问题的目的性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经常会有“一问一答”的师生之间的设问形式。比如“本文的作者是谁?”“此人被列入什么?”“作者的两个儿子是谁?”这样的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是过于频繁和集中,使得语文课堂变成了“满堂问”、“满堂答”。而有目的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明确提问的关键点是什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促使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应有目的性,努力创设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核心问题。

有较强目的性的问题,是主问题、重点问题,能够让师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以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文章的标题点明了文章描写的时间和作者的情感。从题目入手,紧扣“怀念”可以设计这样的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是在秋天怀念?怀念什么?再比如讲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围绕“冬天”一词,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作者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冬天的?通过这一类对文章题目的关键词来设计核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理解中归纳总结,整体上把握文章。

(二)增强问题的牵引力

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很大程度上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进程,书本知识大多是枯燥而抽象的,教师的提问语言若能有较强的牵引力,那么便能化抽象的书本知识为具体,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深奥的含义浅显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鲜活的图片及例子,配合有较强牵引力的语言引导,从而形成合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和思路,最终把握课文的中心。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文内容与主旨,或借助参考书,或参考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有较强牵引力的问题,以替代以往死板、无用的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把握课文主旨、理清重点难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讲《散步》一课时,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应适时提出“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找到问题的答案——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紧接着,再提出“作者是如何解决分歧的?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分析讨论原因,强化对课文内容与思想内涵的把握。一起在讨论中感受亲情、伦理和人性之光。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所谓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即把学生引入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教学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变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开展开放、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结合情境分析问题、思考答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语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情境,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一文时,若校园中正好有这一种植物,便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去有秩序的实地感受一下紫藤萝蓬勃的生命力。若错过花期,或周边没有这一植物,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紫藤萝相关的图片、图画和影片等,借助这些视觉元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其有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课文只能借助虚拟的情境来创设问题,比如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观看影片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境和人物关系,进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四)构建半开放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封闭问题、半开放问题和全开放问题。其中,封闭问题结构完整、答案唯一,虽然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而全开放问题,结构不完整、无标准答案,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很容易超出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范畴。所以相对而言,半开放问题更适用于中学语文教学,这一类问题,即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又能够使问题的难度保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以封闭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再进行半开放式问题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应注意问题的实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讲个别思考、同桌讨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适合的形式进行。

(五)巧用追问,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追问”一词被解释为“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地问”。而课堂教学追问,即教师在之前提问基础上的再一次、进一步的提问,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教师同样须注意,追问不是万能的,过多的追问会让学生过分紧张、思维混乱、事倍功半。實施语文课堂追问不妨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在学生回答的精彩部分追问。教师要明白学生的思维就像“万花筒”,随时会涌现出新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应放慢脚步,不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为唯一目的,认真倾听学生回答过程中的精彩或有疑问的部分,融入自己的看法予以适当的追问,给学生足够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问中乐于思,思中有所得”。

第二,对课文的核心问题进行追问。课文的核心问题往往是重难点所在,当指定学生回答而没有得到问题答案时,语文教师予以适当引导和追问会比直接让此学生坐下重新选择回答的学生更为有效,也能够让未回答问题的其他学生提高注意力。比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之后,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那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会变小、直至解决。这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的道理,这时教师便可适当追问:那如果文中的“我”没有能够得到父亲的鼓励与教导,会怎么样呢?借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虽然父母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情仍然会发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还是应虚心听取父母的建议,接受父母的真心鼓舞与帮助。这样便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问题。

三、总结

作为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提问环节不仅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也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把握适当的课堂提问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新.刍议课堂提问的艺术[J]. 江西教育科研,2000,(5):40-42.

[2] 薛彩霞.用好课堂提问 发展学生思维 [J]. 2021(18).

[3] 邵德生.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分析[J].名师在线, 2019(24):56-57.

[4] 杨小洋,申继亮,崔艳丽.学生提问与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4):806- 810.

作者简介:万磊(1997-),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作者:万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3:

试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路

【摘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显得比较高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老师开始采取新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论述了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效率

现在全国范围都在展开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传统的單一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在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中,都在用新的方式进行改革,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学里面也体现地比较显著。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老师开始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些新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上重讲解、轻引导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上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语文教学的引导工作,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了一些语文内容,这样的讲解比较枯燥,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之后遇到一些语文问题,难以快速地加以解决。老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思路,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之后遇到一些语文问题,能够快速地加以解决。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习惯上采取单一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新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工作模式比较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老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率的提高。很多的学生因为没有高效的语文学习氛围,导致自身的学习效率不高,对语文学习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影响了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发展,这样的学习需要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意识到趣味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路探讨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新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老师需要注意打破以往的认知,能够选择合适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来启发学生的心智,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帮助,让学生能够选择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找到语文学习的突破口,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帮助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不能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翻译内容,而是能够对作者陶渊明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一些生平事迹,来促使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之后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2.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切身的体悟与理解,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作用。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学生学习当中很好的能力,老师需要注意让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讲解《我的母亲》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当中与母亲的一些经历,来让学生对课文中作者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胡适先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语文内容。老师需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注重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当中的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来将语文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思考语文知识,理解语文内容的内涵。为了方便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便利的查找渠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查找资料,以方便学生的解决问题,这样会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兰亭集序》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的方式,给学生播放当时作者创作作品时候的场景,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老师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瑞芳.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J]. 新西部,2019(03):45.

张艳.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J]. 现代语文,2019(03):53.

作者:王骏

上一篇: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论文下一篇: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