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更强调文本之间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对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写作能力,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该模式已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要想让群文阅读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阅读一直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获取关键性信息,体会情感,优化知识结构,陶冶自我情操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性途径,文章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对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初中阅读课堂当中,不难发现,整体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阅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学理念偏落后,一味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教学活动大过于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没有深深地扎根在阅读文本当中。基于此,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把控不够精准,对于文本的内涵认知不够到位。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强调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应该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一、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意识指导行为,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维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老师应该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观念和思维的引导之下,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带来更多的生命力,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脱出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时,在课前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讲台上朗读课前收集的关于歌颂母亲的文本,可以是诗歌、散文......通过这样的形式揭示主题。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文章创作的社会背景等,以此为之后的学习活动做鋪垫。接着通过知识链接给学生讲解关于文体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时间顺序,感知文本内容,回忆母亲所做过的事情或者曾经经历的事情,以此挖掘母亲身上所具备的个性和品质。通过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借助文章当中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深沉的母爱,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兴趣引领

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当中,学习环境的创建尤为重要,通过真实的、贴切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学生思维的发散,实现兴趣引领,拓展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探索。

其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互联网背景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有所推进,老师在阅读教学环节,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立体、直观。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从互联网渠道当中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章当中出现的多次背影,渲染氛围,带给学生思维的启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拉近和作者的心理距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二,联系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舞台,生活是文化的源泉,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充斥着语文知识,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可以看见生活的语文美、语文的生活美。基于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注重生活与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生活的教学去观察、体验、感知,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将大自然“搬进”教室,模拟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继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开展实践活动,凸显主体地位

除了课内阅读之外,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积极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书籍,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魅力,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丰富的阅读活动当中自然能够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越。另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可以积累阅读当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身的资源储备库。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仿写或者续写,又或者写下自己的观后感,以此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再者,老师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营造良好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时,通过这一文章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演讲类文章,通过自主性阅读,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老师主要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兴趣引领;开展实践活动,凸显主体地位等方面着手,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实现阅读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蔡腾山.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析[J].读写算,2021(29):114-115.

[2]朱克芳.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2021(20):7-8.

[3]杨永奇.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8):29-30.

作者:于忠久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更强调文本之间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对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写作能力,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该模式已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要想让群文阅读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类学科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个人品质、人文素养等。但是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内容局限,教师常常带领学生字斟句酌地进行分析,缺少全局观,且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常常被固定在这篇文章中,难以将阅读知识迁移到其他文章之中,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在新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将几篇存在某些关联的文章作为一个整体,阅读教学中强调对这些文章之间异同点的对比,同时也更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诸多教学实践证实,群文阅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更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初中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一、合理確定群文议题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开展群文阅读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该模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要想获得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没有明确的议题,随便选择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教学,会导致与真正的群文阅读“貌合神离”,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首先应当对教学议题进行确定,以此作为指引,进行相关文章的选择。议题可以有多个不同方面,如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写作手法、文章体裁、表达情感等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议题也不是随便确定的,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准确把握每一篇课文的特征,在综合分析之后,确定适宜的议题,将教材内容按照议题进行合理整合,划分为若干组结构化文章。从当前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实际上已经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文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几篇都是写景抒情类散文,可以直接放在一起开展群文教学。若教师对于教材文章有更好的安排,也可以将课文顺序打乱,重新按照相关议题进行整合,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合理确定阅读文本

在选择阅读文本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一定,即应当围绕相关议题来确定文本,这样能够保证这组群文之间关联的紧密性,更利于实施比较阅读,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使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在不同文本之间进行迁移,使其阅读水平更加快速地提升。针对教材内容有限的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课外阅读资源,使群文阅读内容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整体教学需要。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两篇文章都是介绍中国建筑的,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故宫博物院》等其他同类文章,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各个建筑特点,更全面、深入地掌握、理解文章内容,进而让学生对于中国建筑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了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如引导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开展自主阅读:1.文章的说明顺序;2.文章的说明对象;3.相应建筑的总体特征。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进行成果的汇报,并进行分析讨论,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补充被遗漏的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之下,每一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通过特定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加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时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阅读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这不但有利于教材教学,也可以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三、合理确定教学时间

群文阅读效果虽好,但是教学时间难以准确把握,若教师不能提前对各课时的教学任务做好规划,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导致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为了避免发生以上情况,教师一方面要确定群文教学的整体目标,一方面要在每一课时制定细致化的学习目标。在课时任务安排方面,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三个课时的群文教学为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组织学生提前进行文章内容的预习。第一课时让学生速读文章,通过阅读,解决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第二课时,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几篇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分析比较。第三课时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精神、情感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几篇文章内容的总结,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指导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证实,教师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钻研,把握好各个教学关键点,使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可以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霞.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思考[J]. 知识窗(教师版),2021,(11):110-111.

[2]夏桂英. 群文阅读——叩开语文学习之门[J]. 试题与研究,2021,(31):121-122.

[3]潘得春. 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21,(33):31-32.

作者:向瑀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不思考,就无法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无论学什么,都要认真深入联想、深入思考。特别是在阅读时,只要用心去想,就可以读得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比较阅读,即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对文本的思考,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是比较理解与思考的基础。在比较阅读中,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学生读同一位作者的不同作品,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提升阅读体验。而怎样以比较阅读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和思考;比较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按照提纲来组织,以单章节方式进行,这难以使学生产生联想,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根据对照阅读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做两个以上的课文,并着重讲几个课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好的横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虽然很多教师对比较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阅读模式必然要求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再设计,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和渗透比较阅读的策略。

一、比较阅读模式的效果

人是通过比较认识世界的。比较是人们认识和判断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一种与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相联系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让我们能够能够观察、对比与衡量进行创造。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是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一种教学策略。何谓比较阅读?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似或不同点的地区进行比较,并对某些有共性和个性的地区进行比较。实际上,在中学语文课中引入“比较阅读”,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都有积极意义。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当前,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常常受教材内容的限制,造成了教师教学过程的繁琐,内容和形式不尽人意。采取比较性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

开展“比较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读书材料,加强课外阅读,丰富积累,开阔眼界。与此同时,不同作者的创作经历、创作情感也有一定的差别。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比较阅读,注意到差异性,对于提高学生语篇理解水平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不同文体之间或内在情感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二)促进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完全,对外部事物常常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开展比较阅读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认知发展。比如,在比较性阅读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异同。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了解文章之间的关系,进而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透过这一过程,能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比较阅读模式的开展策略

(一)品味语言,反复推敲

比较法的先决条件是熟悉文本内容,能很好地理解文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的差异,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替代性比较,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单词,了解自己的创作能力。

為了更好地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训练学生更换词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替换前后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句子的增加和减少来了解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二)读懂课文,反复思考

用对比的方式感觉句子的语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在特定语境下所用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体会语言文学之美。标点符号也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作者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能忽视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同一句话,用问号、用感叹号、用省略号,其最后得出的感情效果、语言情境都是有极大差别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体知觉,引导其平稳地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主要段落,结合上下文环境和日常生活经历,了解重点段落,学生读得流畅、读得深入,方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把握结构,研究段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比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某些文章前、后部分波动较大,期间隐藏穿插着许多伏笔,其前文与后文、段落与段落间的反差较为强烈,如此方便学生比较,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强烈兴趣。文章作者在创作时,从思想上对各个细节进行安排,是为了精确地突出文章的主题。一些文章以一般开头,然后以例证为主,细节有所不同;一些文章一开始就受到有意的压制,最后全面爆发……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段落、不断思想的语句进行对比,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情感、思想脉络,可了解文章核心内容。

(四)关注作者个性,深入阅读

很多作者都因创作内容精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而通过比较阅读,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维特征,从而对教材有一个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透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学生也能感受到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思想变化以及情感起伏。而学生只有对作者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整个过程的变化。

总的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质量低下,就会影响到他们今后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学习与生活。而比较阅读则是学生了解文章、深入文章直至了解作者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进行深度阅读,应运用新型的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扩大其课后阅读范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克仁.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6-118.

[2]许兰凤.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醉花阴》、《声声慢》为例[J].读与写,2020,17(32):90-91.

[3]张静.解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2):65-66.

作者:杨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