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主要就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软件的使用特征以及学习者的需求要求标准等,依据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式,调整课文段落结构等,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来进一步的提升整体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成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篇1: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提供框架,进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化,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当中得到成长。基于此,本文从思维导图以及概念图的概述入手,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设计当中应用该思想,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提供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概念图;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方向的指南针,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挖掘教材等各种视觉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真正作用,改变以往教学偏离正轨的现状。虽然初中语文文字较多,但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设计出增加互动性,强调实际性、创造性、主动性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和进步。

1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概述

1.1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表示的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它最先是来源于美国康奈大学著名教授,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构建的一种教学技术。概念图的组成要素有概念、连接词、层次、连接线、交叉连接,从本质上来说,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呈现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并且还能够以事例对概念进行描述和说明,把基本概念有机统一起来,使其形成有联系的空间网络体系。

1.2思维导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之中,发现了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笔记上使用了很多图画、代号、连线,所以他认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原因所在。思维导图就是基于发散思维的引领,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实现主题主干从中央向四周发射,形成多种分支的图形。除开主题以外,刺激话题和较高层次的话题都是以分支的形式表达出来,分支也是靠节点连接起来。所以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是围绕中心向四周展开形成庞大无比的体系。

2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是能够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之协调平衡发展,所以将两者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之中,能够使其显现出思维可视化的功能,同时能够呈现知识网络,呈现树状结构,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中心和主题,从而向四周散发学习更多的内容,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此,下文从以下三个层次浅谈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1在教学主体框架当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通常在构建教学主体框架之余,会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的中心点,描写出教学计划,通常会将教学分为一课时、两课时或者三课时,进而还会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呈现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所以将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运用于教学主体框架当中,能够使得课程内容、教学重难点清晰凸显。这样也能够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清晰的知识网络,进而减轻学生学习的焦虑。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找到思维导图、概念图的中心点以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景物描写之中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再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可初步将本课设为三个课时,以此再基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确定每个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和实施方式。如此,清晰地将整个教学过程排列出来,更好地为教学过程服务。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2.2在认识作者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语文相对于小学语文其文本理解、内容层次更加深化,通常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师通常会对作者进行介绍,其一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其二在于为学生理解文本服务。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够基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建立认识作者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学生基于背景内容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进而理清作者写作主要方向。尤其是在引领学生学习一些古诗文之中,教师更要以这种趣味化的故事建立框架图,以此,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初中人教版教材“木兰诗”时,此篇文本阅读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初中文本阅读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此教师就可基于思维导图以及概念图引领学生去了解作者写此篇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让学生能够明白作者的意图,进而更好地去完成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基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建立起作者的生平事件,以此让学生抓住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3在呈现写作背景中的有效应用

浓缩性、系统性、直观性的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综合化,为实现个性教学目标搭建平台,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概念图、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之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写作背景、掌握写作要素,进而完成符合主体、抓住主体的写作内容,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成长,让学生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抓住细节”时,此篇写作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采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虽然细节在生活随处可见,但学生缺乏发现细节的眼睛,如此教师就可基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建立作文框架,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基于教师框架逐步完成细节内容,如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抓住主体内容进行写作。

3结束语

简而言之,思维导图、概念图能夠将所有的知识整合在有联系的框架图之中,这样能够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过程,同样也能够让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导图实施教学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调整。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基于此方法设计出来的语文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逻辑化,让学生更能融入学习过程当中,不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一头雾水的状况,进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佳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186.

[2]马梦婷.概念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8.

作者:甄波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篇2: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主要就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软件的使用特征以及学习者的需求要求标准等,依据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式,调整课文段落结构等,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来进一步的提升整体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成效。

关键词:概念图;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用

引言: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之为心智图,其起源于美国,是一类效率较高的思维教学工具,以原本的思维导图为前提条件,合理的利用图形展示知识点,将其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会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强,让其和语文学科特征相结合,坚持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更强,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语文知識。

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和教案无法融合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部分的教案并不能和信息技术以及教材连接在一起,所以其在教学时并无法将直接观察形象的效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还有部分老师受到应试教学类等部分观念的影响,会推行传统滞后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去授课,这就会导致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教学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会比较差。

1.2阻碍学生发散思维

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会比较差,所以无法站在逻辑的立场上使用语言文字表述出自身内心的想法,并且其还会对学生自身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阻碍。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工作时,老师所设计的教学互动方式一般会以语言互动为主体,其所创建的主体活动自主性以及合作性会比较差,并不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缺少主动性

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其涉及到的教学互动会语言互动的方式为主,缺少合作、探究等特性,其无法和实际生活相连接,这就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越来越差。

2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1课文和教案结合

初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并不是十分的充裕,且其基础语文基础能力也会比较差,受到其思维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深度的理解一些概念性或者抽象性较强的文章内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以及概念图进行教学,让其知识能够变得更加的形象化,使用图形符号及线条等多种方式,准确的表达出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课文的内涵以及结构。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老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大致了解文章主题所讲述的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以及概念图,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的形式,大致了解课文的涵义,分析课文的结构以及学习要点等。例如,在讲解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该篇文章字里行间都会透露着春意的盎然之感,同时该文章的节奏较为鲜明,会使用拟人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去描绘春天的景色。所以,在该教学阶段,老师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给学生布置好预习的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够全更为熟悉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设置问题询问学生:“同学们。在学习该篇文章之后你们认为春天的美在哪里呢?这篇文章主要表述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带着问题继续深入阅读文章内容,发挥出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的作用,体会文章所表述的情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2提升主动性

在实际语文教学阶段,老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整理课文当中所出现的各类知识点。在上课之前使用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在完成探索任务之后,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当中探讨各个问题,应用自身的学习模式以及图形,画出大致的思维导图及概念图,这有助于其日后的复习,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的知识点。

2.3增强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为轻松的接受语文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其知识的记忆深度。这些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的色彩较为鲜明,且维度较为丰富,和以往所实行的笔记教学方法进行对比,能够进一步的启迪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视觉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因为人体的思维活动始终是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表现形式,会以树状结构为主,让学生直接观察思维导图,其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会比较好。大部分学生会觉得语文作文的写作难度会比较大,所以可以实行思维导图及概念图的教学对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等不良情绪,避免学生产生对作文产生抵触或者惧怕的情绪,让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想法以及感受完整的描绘出来。在构思作文时,思维导图及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写作思路,充实文章的写作内容,让其写作的素材变得更加丰富。若想要完成阅读写作的任务,学生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比较大,其对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文学素养的要求也会比较高,因此学生在构思作文时,若能够充分合理的使用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那么其学习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3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以及概念图会具备较强的思维发散性以及直接观察性的特征,所以其能够和信息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应用范围会比较大,利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汪爱丽.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5).

[2]蒋霞,徐慧,杨锦天.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4).

[3]余军玲.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7).

作者:许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篇3: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关健词 语文教学 新课程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情境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讨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谊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教育的着眼点。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达不到精神层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作者:孔秋丽

上一篇:化学方法指导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