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

2023-03-22

第一篇: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大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群体。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新的的社会群体中的代表性人士。新的社会阶层工作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这一重要方面,承担着广泛团结、凝集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人士的重要任务。做好新形势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新力量,是同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布广泛,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社会动员能力较强,有着强烈的意愿参与社会治理。他们在社交中的时代特点突出,呈现网络化趋势。许多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以“趣缘”和“业缘”为特征的圈子,这些圈子即是认同度较高的“自组织”。这种因网络而生,也因网络而兴起的圈子,依托网络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反映诉求极具优势。统战工作可以通过组建组织化的载体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有组织地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积极引导他们提供专业化服务,及时了解各方面利益诉求,发挥政府与市场主体及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合理有序地反映社会诉求,使以往容易被忽视群体的诉求得到关注,可以有效话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凝聚共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篇:新的社会阶层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有关。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给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下海”经商,自我创业,或进入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等经济组织,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

2.2经济体制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条件,并为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了新的服务内容。例如,市场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转,离不开以服务、沟通、监督、协调为主要职能的各种中介组织,提供就业、广告、公关、信息、咨询、家政、劳务、房地产等服务的服务性中介组织便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这一新的社会阶层遂应运而生。

2.3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产业

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第

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促成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例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大批劳动力转移的农民纷纷加入到第

二、第三产业。其中一些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索出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等。综上所述,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应当看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

要贡献。其中的一些优秀分子也因此赢得社会的尊重。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新的社会阶层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 要素,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过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据统计,从199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私营企业增长了33倍多,年均增长28.87%(截至201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累计登记已达到334万户);注册资本由1993年底的681亿元增加到2012年底的35305亿元,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48.41%(截至2012年上半年,注册资本已达42146亿元);从业人员由1993年底的372万人增加到2012年底的4299万人,增长了近12倍,年均增长27.72%(截至2012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已达4714万人);私营企业产值由1989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0123亿元,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47.15%;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89年的19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603亿元,增长了近56倍,年均增长49.51%。2012年出口创汇的私营企业74443户,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1749.6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355%和91.68%。3.2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新的社会阶层或者自主择业,或者以 自己创办企业招工的方式,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待业人员和公有制部门的富余人员,从而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1.73人,户均从业人员为14.3人,分别比2001年增长5.68%和6.88%。雇工人数100-500人的有34617户,雇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户,雇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户;2012年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117.47万元,比2001年增长24.16%,注册资本500万-1000万元的有84620户,1000万元以上的51830户。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有1156

户,比2002年同期增加498户。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3.3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不少人,自己富了不忘国家, 不忘社会,积极参加“希望工程” 、“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并且在国家出现地区性灾害时,新的社会阶层捐钱捐物,并积极参加地方灾后重建,稳定了社会秩序。

第三篇: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神农架林区党委统战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近几年,神农架林区党委统战部,以贯彻落实中央(2006)15号文件为纲领,着力健全机制、建设队伍、搭建平台、开展活动,不断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为神农架林区地方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和广泛支持。

一、神农架林区新的社会阶层现状

近期,神农架林区党委统战部由部领导带队,分为3个调查工作组,深入全区8个乡镇、67个行政村、11个社区,采取单独走访与电话访谈相结合、发放问卷调查与召开座谈会议及、数学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认真开展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现状调查。经调查分析,神农架林区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一)人数众多,社会贡献大。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为主体。截止2011年底,全区共有采矿业、水电开发、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各种类型私营企业达160家,从业人员2800人,注册资金91725.25万元,个体工商户2069户,从业人员3824人,注册资金31084.6万元。近年来,新社会阶层人士推动了社会法治作用日益增强,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达540万元。同时,在3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支部。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结构多样,发展趋势快。新的社会阶层覆盖范围广泛,六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由于行业和身份的差别,新的社会阶层内部各个阶层的差异性加大,结构呈现多样性,私营企业的人员一部分是来自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下岗”、“下海”、“退休”人员,另一部分是由农民经过多年创业和长期积累演变而来,人员结构多样化。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大中专毕业生已主角成为这一阶段的主体,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新的社会阶层认识分布范围较广,创业的欲望和发展活力较强。

(三)思维活跃,利益诉求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绝大多数是受党的教育多年,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对党和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感情,拥护党的领导,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当中许多人的思维比较活跃,自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善于独立思考,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强调公平竞争。一方面,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希望政府能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政策。另一方面,随着事业的成功更加关心自身的形象;渴望得到社会承认和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感意识,尤其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的人士,政治上诉求不断提高,对于参政议政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愿望越来越高。

二、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做法

随着神农架林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深刻变化,以“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骋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持续涌现、变化和发展。他们广泛分布于地方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领域,发挥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多种重要作用。因此,对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必须正视其存在、关注其利益、凝聚其力量、引导其发展,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载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制度,构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机制。 一是逐步建立了系列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我们先后了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情况通报制度(每季度、半年、全年通报一次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情况)、人才交流制度(与组织部、人社局等单位建立人才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和交流制度(建立信息交流群、定期发布有关信息)、重大活动的分工协作制度(重大活动及重要工作由统战部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等等。通过制度的制定,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沟通畅通、配合紧密,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合力。特别是党委统战部在联动协调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了牵头、协调、落实的责任。二是建立了交友联谊制度。林区党政领导及统战干部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私营企业主、企业科技人才等代表人士纳入了联系交友范围,带头与新的社会阶层重要人士交朋友,广交、深交重点对象、重点人物,

把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轨道上来。三是建立了定期沟通制度。每半年、全年、中秋节等关键时期,定期召开包括了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 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传达文件精神、听取意见建议,并指导其开展好新阶层统战工作。同时,通过工商联、道教协会、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及医生、律师等行业组织,召开各种座谈、联谊、情况通报会议。通过定期沟通交流,掌握情况,把握思想,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成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座谈会、信息交流会,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动态,制定相关措施,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多方联动、运行高效、齐抓共管的大统战格局。四是建立了工作服务机制。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协调、化解。我们根据部门职责,做好分工,有关部门定期深入到新的社会阶层成员中间去,特别是以私营企业主等非公经济人士中了解其困难,为其提供信息、科技、管理、法律、会计、融资、咨询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在市场准入、融资、职称评定、政府奖励和社会资助等方面提供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其工作、经营、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统战部多次建议,林区党委、政府已于2011年开始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纳入乡镇、区直部门综合责任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逐步解决统战工作越到基层、越加虚化的状况。

(二)培养人才,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是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关键。一是注重物色发现。我们坚持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纳入全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每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新的社会阶层等建立社团组织运行情况,通过联席会议,与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研究,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代表人士,逐步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以及有影响力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台帐。同时,按照有较高政治素质、专业造诣深、有较大社会贡献、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在所联系阶层中有较大影响的标准,并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才库。二是加强教育引导。每采取报告会、座谈会多种方式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他们的政治宣传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三是加强培训锻炼。积极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谐共处能力。每都实现了有一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林区干部教育培训,近5年共参训11次、培训27人。四是注重选拔使用。对培养成熟的新社会基层代表人士,积极向党委及组织部门推进使用,为他们参政议政畅通渠道。同时,紧紧抓住区乡两级人大、政协换届契机,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拓展他们参政议政的渠道。仅2011年,神农架共推荐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担任林区人大代表4名、林区政协委员19名、工商联执委78名;乡镇人大代表21名;林区政府有关机关聘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特约检察员、审

计员、教育督导员、行风评议员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特约监督员36名。

(三)搭建平台,充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发展作用。 一是以社团为纽带。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引导组建了林区旅游业餐饮协会、小水电协会、建筑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导游协会等社团组织。各社团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方针开展活动,有效地调节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益关系,逐步发挥了“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协调利益、规范秩序”的重要独特作用。同时,我们积极筹备,将成立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才在内的知识分子联谊会。二是以社区为依托。广大新的社会阶层都是“社会人”,分布于城乡社区各个地方,必须强化社区统战。我们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与所在社区开展送技术、送卫生、送文化等社会服务活动,一方面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调整充实新阶层代表人士进入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等各类领导机构及联谊组织,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才能,协助社区理清工作思路,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新阶层人士参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吸收新阶层人士进入社区统战工作志愿者队伍,扩大其中社区影响力,达到社区及代表人士双赢局面。目前,全区 15个社区都建立了新阶层人士骨干队伍,通过骨干成员的影响和带动,社区各界统战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三是以宣传为手段。大力宣传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宣传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同时,大力开展“优秀非公企业家”、“纳税大户”、“就业

先进人物”、“十佳经济人物”等评比表彰活动,帮助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其社会影响,从而产生“带动效应”。

(四)开展活动,创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载体。活动始终是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一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每开展一次以上书面建议意见征集活动近5年,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提出了8条建议被党委、政府采纳。二是开展“同心.公益服务.”活动。如,开展“民企联村”活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组织私营企业主与所在乡镇及村结成发展对子,促进发展。如,“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后,积极组织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捐款赈灾、救灾。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他们共捐赠款物540多万元。三是开展“视察考察”活动。神农架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前后,及时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中专家人才参与有关政策资源、项目进展视察考察活动,充分发挥其参政作用。

虽然我们在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上做了一定工作,但这与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新的社会阶层所在组织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党组织在一些私营企业尚未充分建立覆盖,有的虽然建立了,党员没有进入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对企业的重大问题不了解、不知情,作用发挥不大。二是六类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发展不平衡。非公有制企业家、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对象的统战工作比较容易开展,但个体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的统战工作相对不好开展,没有有效载体及抓手。三是利益诉求需要进一步拓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改革逐步深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多,期望值越来越高。

三、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需要继续贯彻“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方针和“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介、活动为抓手”思路。结合神农架实际,当务之急,需要做好两点。

(一)加强落实,提高工作认识。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包括一些统战干部,对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了解较少,对做好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强化统战工作“三纳入” 刚性要求的督办落实,需要强化经费、人员等保障落实。

(二)加强领导,完善落实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统战部牵头,进一步完善各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打造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构筑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工商联等社团组织的作用。

(三)加强培训,打造统战队伍。一方面,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培养选拔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并加强落实,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发展壮大。只有这支队伍出干部、出人才、出专家,统战部门的重要性就能有力彰显。另一方面,要加强

统战系统业务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高、素质好、责任强的统战干部队伍,才能系统做好各项统战工作。

(四)加强创新、探索工作新路。要积极应用互联网为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新社会阶层人士始终活跃在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的最前沿,与网络的接触多,运用互联网开展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十分便捷。如开设论坛,扩大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面;通过开展网络调查,有针对性的掌握和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态度、利益诉求和思想动向;通过网络加大对新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的宣传,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通过网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多种更为便捷的维权、服务咨询服务等等。

第四篇:浅谈基层统战部如何开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既是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统一战线要将这项工作作为新的着力点,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把他们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党中央交给统战部门的一项重大课题,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基层统战部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作为统一战线团结各方面力量的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形成统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落到实处。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组织领导

1、正确定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成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1 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其他新的社会阶层。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基层统战系统只有充分认识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新的社会阶层这一概念了然于胸,才能主动关注并尽力做好他们的工作,及早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其群体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建立信息库,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心中有数。

2、深入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针和内容。 基层统战部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结合本地实际,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畅通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维护合法权益,鼓励和帮助他们发展事业,表彰宣传他们中的先进典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 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支持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积极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3、不断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介、活动为抓手,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要建立新的社会阶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是要把握好联席会的成员构成。由统战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经贸、民政、司法、财政、审计、建设、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吸收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较为集中、行业管理较为规范的单位或组织参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要明确工作机构和联席会的工作职责。及时研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通报和交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有关信息和情况;加强成员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协调新社会阶层各领域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任务要求,

3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部署阶段性的工作。三是要加强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系。相应的工作机构部门要与联席会成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多听取成员单位的意见,做好代表人士的推荐考察、培训、对外交流、人才工作等工作。通过制度规范工作,通过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素质能力

1、组织政治学习。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妥善处理富与贫、公与私、利与义的关系,自觉抵御西方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成长。

2、组织外出考察。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外出考察学习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吸收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非公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帮助企业抢占资源、空间和市场。

3、组织专题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认真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法律、财务、营销、产业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关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企业参与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水平和应对现代社会各种挑战的能力。

4、组织互动交流。通过定期组织跨行业社团活动,将各种不同领域的人士聚到一起,进行交流,建立起横向的沟通网络。组织开展主题突出,新的社会阶层乐于参与、积极响应的主题活动,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事业的发展、视野的开阔、身心的健康和思想境界的提高。

三、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问题

1、开展专题调研,提供思路支持。统战部要整合社会资源,借用“外脑”,上下联动,围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落实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领军企业、品牌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加强综合性、前瞻性问题调研,实行同步服务与超前献策相结合,专题性建议和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力求从全局的高度研究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对策,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提

5 供依据和参考。

2、加大宣传力度,提供舆论支持。要大力表彰宣传,开展各种评选表彰活动,并使之常规化,树立典型;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充分肯定他们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形成关心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光荣感,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热情。

3、搞好定向培训,提供人力支持。统战部要充分发挥协调优势,加强与本地职业技术学校的联系,根据企业的需求就近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既保证企业挑选到合适员工,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事业不断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人员就业的问题。

4、注重举荐安排,提供政治支持。现在我国以阶层来划分人群,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尊重,也就是说,社会地位是可以互动的。这显然是一种更好的社会激励机制。代表人士在协会里面、组织里面,这种归属感在需求理论里面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一种需求,他们的政治需求、利益表达需求、社会价值实现主要的还是在社团以及通过相应的政治安排提供政治舞台来实现。统战部和工商联要着力

6 将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或企业经营不错、具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威望和有发展潜力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安排在人大、政协和工商联中,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满足其合理的政治诉求和愿望,提高并发挥其在社会政治生活和专门行业领域中参政议政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领军人物,以此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知名度,使他们感到党的温暖。

5、抓实党建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加强新的社会阶层的党建工作,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在符合条件的新的社会阶层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加快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依靠企业中的党组织、党员骨干分子、党员企业主,密切围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创业活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好统战工作,更好地把新的社会阶层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非公经济发展、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

6、打造活动平台,提供基础支持。新阶层人员的内心都是爱国的,但在以更丰富形式参与国家建设问题上,始终有

7 些途径和通道的问题。统战部要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着力打造民企联村活动平台、公益慈善活动平台等,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过活动平台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认。

第五篇:论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及意义

林 芳

[内容提要]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这是新世纪新阶段赋予民主党派的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开展这项工作,民主党派有历史渊源可追溯,有现实法规可依据,有明显特色可发挥,有创新榜样可借鉴。这也是民主党派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契机,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然在开展工作时,不能一哄而起、降格以求,而是要特色与适度相结合,发展与培养相结合。

[关 键 词] 民主党派;新的社会阶层

新世纪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它已从现实存在上升为理论概念,并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对于这一个巨大的且正在发展中的阶层,社会学家视其为现存秩序的社会基础,政治学家则视其为必须积极争取的政治力量。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第一次对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作出科学社会定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对新的社会阶层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6年的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党关于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理论和政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同时指出,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这是新世纪新阶段赋予民主党派的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

(一)有历史渊源可追溯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就是适当吸收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组织,把这部分阶层扩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政党的社会基础实际上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因为政党的立场

与性质是可以随着形势与任务而发生变化。”[1]从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社会基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增添着新的内容。回顾历史,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变化已经历了二次调整。一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民主党派存在着是否需要继续存在的困惑,因为当时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同样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了,知识分子也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由于在这部分劳动者中,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各民主党派还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继续联系他们,帮助他们改造。所以,民主党派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在八大对民主党派性质与社会基础作出的科学界定指导下,根据业已变化了的阶级状况,各民主党派纷纷修改了自己的纲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后,由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成员和所联系人士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变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还有一大批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这样的社会基础,使得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的关系,成为建立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在1979年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宣布:“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新世纪新阶段,在深刻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民主党派面临着第三次社会基础的调整,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二)有现实法规可依据

2004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中指出:“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同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历考验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这表明,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成长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0月,从形势发展的要求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充分调研、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各民主党派中央常委副主席两次召开座谈会,形成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基本原则、分工、条件、程序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主要工作依据。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意见》中,从执政党的角度赋予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可见,不论是执政的中共,还是民主党派自身,对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都有相应的文件指导。

(三)有明显特色可发挥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从历史来看,这些人员本来就是各民主党派联系的对象。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了他对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较容易与民主党派建立起联系,加入党派组织。而各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色和优势,其成员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与社会各阶层有广泛的接触,而且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拥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号召力。这些都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人脉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四)有创新榜样可借鉴

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同样也是执政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之一。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理论,同时提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十六大应势而动,将党章中党员发展对象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被明确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2006年11月《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中央对各选举单位的代表构成比例作出了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的具体规定。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政治发展的态势,对新的社会阶层这个新的政治资源,不仅在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实践力行,从法律上保障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如修改宪法来保障其正当的私有财产;在政治上提供管道让他们参与政治;在制度设计中,合理安排各社会阶层代表的比例,以增强政治结构的科学性等,这无疑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最好借鉴。

二、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意义 (一)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契机

在2000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阐明了参政党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性。民主党派没有了进步

性,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民主党派没有了广泛性,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理由。如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空前的社会变革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体现自身特色,使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与进步性得到进一步充分的体现,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政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在时代的变化适当地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越是成熟的政党,越是表现出这种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新的社会阶层扩大为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反映和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就能使民主党派的广泛性和进步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诠释。同时,社会基础的扩大,也使得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基础得到拓宽,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与实效都会有相应的促进,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二)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主就是在保障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动员民众,扩大政治参与面。反之,则不会有稳固的政治基础与社会公平、公正的保障。亨廷顿认为“如果社会要成为一个共同体的话,那么每个集团的力量应通过政治体制而发挥,而政治体制则对这种力量进行调节、缓和并加强引导,以便使一种社会力量的支配地位与其他许多社会力量协同一致。”[2]随着新社会阶层在经济上的崛起,他们必然追求政治上的发言权,要求更多的参与政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必然需要通过政党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其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利用其组织资源,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将他们扩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并通过反映和代表他们的具体利益要求,疏通他们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渠道。当然,民主党派不是简单地反映所联系、代表他们的要求,而是通对自身组织优势、群体优势形成合力,把分散的、个人的愿望和要求转换

成集中的、有组织的政治体系内的参与。将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通过科学理性的“过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制定提供丰富的材料,从而实现“民意输入”和“政策输出”的良性互动。作为法定的参政党,它可以利用“直通车”的优势,为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关心的问题进入决策层的视野中提供合法渠道,从而使决策层能够尽可能客观全面地了解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各方利弊以求得最大公约数,实行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新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数已经超过1亿5000万,约占总人口的11.5%,使用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无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生力军。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关系的协调性是确保社会和谐的首要点。社会需要稳定,而有效的政治参与和畅通的参与渠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化解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需求而可能引发的政治冲突的最佳选择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吸纳他们的政治热情。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就要把他们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纳入到现行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拓宽其政治参与渠道,推动其健康成长。从长远看,这既筑牢了社会稳定的基石,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

三、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006年,浙江省社院“政党互动中参政党能力建设机制研究”课题

组在浙江省各民主党派中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其中有两项是涉及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问题的,分别是“你觉得所属党派是否有必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和“您所属党派是否已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问卷统计的结果是: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党派成员中,80.8%的人认为所属党派有必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有50.5%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的党派组织已经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了成员。具体到每个党派,则又有所不同。民革、民建、民进和农工党,这四个党派对“有必要”充分肯定(均达到了80%以上),而且持否定态度的人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为8.8%、2.3%、1.0%和3.2%);民盟、致公党和九三学社,这三个党派虽然态度也较为鲜明,分别有78.6%、75.8和75.9%的人选择了“有必要”,然而这三个党派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持否定或模糊态度(民盟成员中选择“没有必要”和“说不清”的分别占6.0%和15.4%,两者相加为21.4%);台盟与其他七个党派不同的是,在接受调查的台盟成员中,对“有必要”持否定态度的人超过了持肯定态度的人(35.3%的台盟成员选择了“有必要”,47.1%的人则选择了“没有必要”)。

从以上数据分析,浙江省各民主党派已普遍将新的社会阶层纳入自己组织发展的视野中,组织发展对象特色明显、定位明确的党派要么对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的做法认同度较高,如民建;要么就不太认同,如台盟。这同其组织发展的对象定位有关。民建成员本身就有一部分是属于非公经济界人士,这部分人同时又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一部分。因此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也就比较顺理成章。而台盟成员的定位比较“小众”,因此部分成员对是否在有必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工作执否定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各民主党派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时,要稳妥,不能一哄而起、降格以求。而是要结合本党派的实际,做到以下几点:

(一)特色与适度相结合

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的对象上都各有特色,这是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便于八个民主党派从不同的角度代表和反映特定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也是参政议政中发挥独特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开展工作、吸收有代表性的进步人士加入党派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一定要保持党派的特色,要正确处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与在发展组织的重点分工范围内发展成员的关系。允许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代表性的先进分子加入党派,但并不意味着把这些人作为发展成员工作的重点。同时要适度发展,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既要避免把一些有加入党派要求的新社会阶层有代表性的进步人士拒之门外的现象,又要防止那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加入党派,更要防止以经济实力强弱、为社会捐助财物的多少、个人名气的大小作为衡量吸收成员标准的做法。有的基层组织为了解决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就盲目地吸收一些有经济实力的非公经济人士加入党派,而不管其素质如何。这种以牺牲特色和质量为代价的作法是要不得的。

(二)发展与培养相结合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吸收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先进分子加入党派,承认在政治上代表他们的具体利益,这不是单纯为了增加组织发展的数量,而是由此扩大社会基础,拓宽组织发展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参政议政,发挥参政党的功能。因此,民主党派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时,要注重其代表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除应符合各民主党派《章程》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已作一定政治安排或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2)私营企业主还应是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遵纪守法,热爱公益事业,在同行业中影响好、代表性强[3]。在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后,绝不能忽视对其培养。1.加强政治学习与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可以说是社会的知识精英、技术精英。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经济上

有实力,社会活动比较丰富,有不少还有留学国外的经历。这就不免使一部分人政治观点淡薄,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他们往往平时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脱离中国国情,个别人还不能客观、辩证地对待一些社会问题,存在着偏激情绪。这就需要民主党派在他们加入党派后,利用党派组织的平台,组织他们进行政治学习和各类政治培训,进行政治的引导,注意加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方针、政策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要加强他们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认同度,进一步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培养参政党意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往往参政意识很强,但仅仅只限于功利型的经济性政治参与的层面。他们虽然已加入党派,但还没有从理念上加入,参政党意识薄弱。他们在单位里往往是管理阶层,较少会有配角意识。因此,要教育新成员确立正确的参政党意识,树立配角意识,转变思维方式,建立与共产党同乘一条船、同唱一台戏的观念,处理好舵手与水手、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参政的目的不是与共产党唱对台戏,与共产党抗衡,而是帮助共产党更好执政。3.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随着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政治需求不断增强,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越来越强烈,有强烈的知情和参政的期望。各党派应对这种期望与诉求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参政活动纳入现有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并加强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由衷的忧患意识,增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将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各方面的优势与参政能力相互结合,有序互动。多一点冷静的理性思考,少一点偏激的挑剔对抗;多一点建设性的可操作的观点,少一点无用的批评抱怨。

* 林芳,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1] 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 [2] 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3] 《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2004年月10月25日。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优势

作者:浙江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处处长谢辉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师 林芳

有历史渊源可追溯

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就是适当吸收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派组织,把这部分阶层扩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回顾历史,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变化已经历了二次调整。一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同样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了,知识分子也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由于在这部分劳动者中,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各民主党派还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继续联系他们,帮助他们改造。所以,民主党派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在八大对民主党派性质与社会基础作出的科学界定指导下,根据业已变化了的阶级状况,各民主党派纷纷修改了自己的纲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后,由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成员和所联系人士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变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还有一大批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这样的社会基础,使得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的关系,成为建立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同志式的合作关系。新世纪新阶段,在深刻的社会结构变动中,民主党派面临着第三次社会基础的调整,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有现实法规可依据

2004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中指出:“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同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历考验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己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这表明,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成长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了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0月,从形势发展的要求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充分调研、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各民主党派中央两次召开座谈会,形成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基本原则、分工、条件、程序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主要工作依据。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意见》中,从执政党的角度赋予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可见,不论是执政的中共,还是民主党派自身,对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都有相应的文件指导。

有明显特色可发挥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从历史来看,这些人员本来就是各民主党派联系的对象。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了对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较容易与民主党派建立起联系,加入党派组织。而各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色和优势,其成员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与社会各阶层有广泛的接触,而且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拥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号召力。这些都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人脉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有创新榜样可借鉴

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同样也是执政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之一。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

指出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理论。十六大应势而动,将党章中党员发展对象中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被明确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2006年11月的《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中央对各选举单位的代表构成比例作出了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的具体规定。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政治发展的态势,无疑是民主党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最好借鉴。

把握新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组织的关键 作者:廖建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逐步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目前社会新阶层大约有5000万人,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人。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社会新阶层人士涉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他们不但与国内各阶层、各方面有密切接触,而且与国外组织和个人有广泛联系。社会新阶层人士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新阶层人士内部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中还存在着某些缺点、错误甚至严重的不法行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新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随着这部分建设者人数不断增多,力量不断壮大,他们的政治诉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中央强调指出,既要充分肯定和发挥社会新阶层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

经济健康发展。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好新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充分认识社会新阶层的发展趋势及其统战对象属性

首先,从新阶层的组成看,我们初步把社会新阶层分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个体户是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是技术的所有者,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是知识的所有者,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是管理要素的所有者,私营企业主又是资本的所有者,他们凭借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社会分配。这一阶层是财富的创造者和祖国富强的贡献者,是一个关乎民富国强的群体。其次,从其发展趋势上看,新阶层长期发展的趋势始终不会变。新阶层是在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随着我们党治国方略和各项大政方针的日臻成熟和定型,新的社会阶层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得到优化,从现在一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更高级阶段,多种阶层共同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社会分工和差别的消亡,社会阶层才有可能消失。第三,新阶层的统战工作对象属性始终不会变。新阶层之所以成为党的统战工作对象,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具有非公有制人士、非党人士、非工农群众等质的规定性。根据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些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有制经济将长期发展;在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特质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始终是全体人民中的少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队伍将逐步缩小。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阶层统战工作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历史过程相始终。因此,正确做好社会新阶层工作,不断开拓出统战工作的新领域和新空间,不断地把新出现的新阶层人士和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纳入党的统一战线之中,从而以

变而不衰、历久弥新的同盟者队伍,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地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二、正确看待社会新阶层人士日益强烈的政治诉求

社会新阶层是一个正在形成阶层意识的社会阶层 ,其人员构成不同于传统的统战对象,其统战的性质和色彩更为鲜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新阶层从人员构成上存在知识分子多、年轻人多、党外人士占绝大多数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绝大多数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的教育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都深深知道,他们是靠着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发展起来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反映和维护自身利益,要求公平对待、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新阶层的利益诉求,已不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的自身利益,而逐渐希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实现自身政治价值。尤其是社会新阶层中一些素质较高、实力较强的代表性人士,这方面的要求更突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作为新的社会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的私营企业主,在力求经济上有所作为的同时,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有28.8%的私营企业主认为,“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迫切。有关部门在常州调查发现,社会新阶层中,有意愿加入共产党的占34.86%,有意加入民主党派的占8.77%。从社会新阶层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能够从整体利益出发,发挥较好的作用,他们的提案内容并不仅局限于自身的要求,关注比较多的是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有学者调查发现,深圳社会新阶层人士对于“是否关注政治现象”问题,有50%表示“非常关注”,表示“一般”的占35.5%,表示“不关注”的只有11.9%;对于“是否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满意”问题,表示“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是48.7%、14.7%和10%;对于“是否愿意参与政治”问题,表示“不愿意”的只有14.8%,表示“非常愿意”、“一般”、和“让我参与就参与”的分别为22.2%、33.1%和28.1%;三者相加,有政治参与意愿的高达83.4%。另外,社

会新阶层人士普遍抱怨不能够经常参加由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举办的座谈会,以反映他们的呼声,也缺少有效途径将其愿望和要求纳入党委和政府决策过程。基于社会新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加入中国共产党会成为他们的政治诉求,同时,由于他们比较明显的“社会人”和“自由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政治诉求方面的多样性,对他们来说最信奉的是“在商言商”,最重要的是成就事业,参与政治主要是为了更好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的政治诉求不会仅仅局限在执政党上,参政党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某种意义上讲更符合他们参与政治、维护个体利益的需求。因此,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必将成为一部分社会新阶层人士的政治需求。

三、严把党派“入口关”,保持党派特色和优势发挥

民主党派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具有政治上的进步性和成员的广泛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但还存在一些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的差异。一是对“三个为主”的认识上有差异,要求打破按分工范围和对象发展成员的界限,提高跨界别发展成员的比例,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民主党派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地实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度”的把握上有差异,认为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发展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增强民主党派的活力。三是对人员整体素质的把关上有差异,特别是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上要求还不够高,没有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造成政治上比较成熟、业务能力较强、社会有影响力的成员相对匮乏。这些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的差异,对民主党派特色的保持和优势的发挥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必须把好民主党派成员的入口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着力从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上去思考。

1、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坚持民主党派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基础,也是保持特色和发挥优势的前提。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与广泛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民主党派工作主要依靠代表性人士发挥作用,多党合作主要是通过与代表性人士的合作体现出来,代表性人士联系着众多的知识分子,他们通过这部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充当了这部分群众的代言人;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如果离开了他们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他们就缺乏了代表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参政议政的深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要求更高,重视发挥民主党派整体优势越来越成为众多民主党派采用的一种形式和措施,但是不管任何时候,代表性人物始终将走在前面。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进步性与广泛性的问题,既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实际上,否认了进步性,多党合作就缺乏了坚定的基础;否认了广泛性,民主党派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坚持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特点的具体体现,是民主党派特色保持和优势发挥的基石。只有坚持进步性,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中共进行良好的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只有坚持广泛性,才能协助中共和政府在团结、联系、教育一部分人士方面,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矛盾、反映意见建议、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正确把握“三个为主”的组织发展原则。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以协调分工的范围和对象为主,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原则。随着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法制化的大步推进,统战对象的结构、地位、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结构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社会地位明显上升,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态势,政治观念趋于理性。因此,民主党派要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发挥其优势,就必须在组织发展中,正确把握“三个为主”的原则,做到:一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发展方针和成员标准,要依据这些方针和标准来考虑组织发展问题,而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发展成员。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注重政治素质,坚持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要防止把加入民主党派作为一种荣誉,作为一种政治安排的台阶。民主党派是与中国

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确认了与中国共产党一致的指导思想,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民主党派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按照自身建设的目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新世纪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广泛团结,求同存异,在多党合作道路上成为走向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二要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按照各自分工的范围和对象,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正确处理好70%与30%的关系,不能改变自己的主体,过分地扩大分工的范围和对象,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别要把好30%人员的入口关。在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士尤其是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问题上,要按照中央统战部1996年制定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1999年制定的《关于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的纪要》和2004年《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从严掌握,严格把关,不能搞大发展,特别是不能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解决经费的途径,更不要相互搞攀比。要充分考虑到民主党派各自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服从多党合作这个大局。要坚持标准,决不能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发展进来。

3、加速培养代表性人物。在各个历史时期,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是各民主党派的一面旗帜,对民主党派成员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人物,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人物相对较少,对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带来或多或少的困难,对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物色和推荐年轻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吸收到民主党派组织中来,以增强民主党派的活力。

要开展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统一战线内部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这些年来民主党派新成员不断增加,组织不断扩大,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已经成为党派工作的主导力量。因此,必须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

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加强政治引导,特别是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的引导,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这是培养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共南宁市委统战部分批举办了党外科级年轻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培训班,成效突显,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入开展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九三学社南宁市委会被九三学社中央列为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示范单位。

要提供各种舞台,创造知情条件,努力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知情活动等形式,为民主党派成员知情参政提供各种舞台,构建各种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培养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民主党派的特色,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四、运用统一战线力量团结联合社会新阶层

社会新阶层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新阶层将继续壮大发展。如何把这支社会新阶层纳入统战工作的视野,更好地把他们引导和团结到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上来,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一个具有全新的、开拓性的重大课题。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校举办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学习班、法律知识学习班、党的方针政策(某些方面)学习班、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班等各种类型的学习班。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社会新阶层成员进一步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识,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同心同德,为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真诚关心爱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社会新阶层成员十分希望得到政治上的关心爱护。除了党委、政府直接关心外,统战部门特别要发挥好职能作用,注重在政治上关心爱护他们。一是要从思想

感情上更加贴近他们,敢于和他们交朋友;二是要转变作风,经常深入下去,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牵线搭桥,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在政治上关心培养,特别是要做好物色、培养骨干的工作,按照政策规定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提名工作,作好政治安排;四是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批评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之认识和改正错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

3、多给鼓励表彰,引导他们多做贡献。对社会新阶层,多从政治上肯定,多鼓励他们的企业精神,团结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不满足现状,继续奋力开拓创新,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给予宣传、鼓励,树立典型,给予表彰。要引导他们按照“建设者”的政治定位、经济定位和社会定位要求自己,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诚信结合起来,带动这个群体爱国、敬业、守法,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积极引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的发展观,对社会新阶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运用统一战线团结和联合社会新阶层中,要积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解决好推进发展的认识问题,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上一篇:校长在党员大会上讲话下一篇:心道德事业四部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