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高校图书馆空间职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

2022-11-15

一、引言

网络将生产工具和发明工具大众化, 其强大影响力不仅仅是在于因软件改变引发的服务业, 更将渗透到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开源硬件、开源软件、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为大众降低了将创意转化成为原型产品的门槛, 他们用很低廉的成本即可完成传统由精英企业或个体垄断的研发创造过程。且定制化产品需求日益显现。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创客运动”愈演愈烈, “创客空间”的数量直线上升。高校图书馆可借助此等势头开展创科空间的建设。

“创客”一词来源于引文单词“maker”, 最早出现时是“hacker”, 后渐演变为“maker”。意为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起源于《创客杂志》, 其英文名字“hackerspace”或“makerspace。它是创作者将创意与沟通、互动与创新、创意与产品相结合的场所。最初是由一群兴趣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 一些创客空间仍旧以最初的定位为工作主要内容, 还有一些则转而以面向社区或者所在地城市的技能培训为工作内容, 还有其他的一些创客空间以提供场地、工具、设备等资源为创意团队提供服务, 进行产品孵化[1]。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服务的必要性

(一) 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 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图书馆开始升级技术, 创新服务方式, 提供包括参考咨询、自助借阅、定制推送、举办活动等等各种方式的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使命, 引入创客空间服务使得图书馆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服务, 还能够为读者提供知识共享、技术共享、创意产品化的场所和服务, 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二) 更高效地利用人才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是高校师生, 其科学文化水平较高, 有更加强烈的创新意愿, 且在法律规范之外也受高校环境约束。高校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服务, 一方面能更好地吸引师生进行创意创新, 能够提供跨学科交流创造的平台以满足高校师生的创新需求, 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创客空间强调活动的连续统一性, 协同合作 (Coworking) 是贯穿于活动全过程的核心要素, 客观地反映出用户价值观的转向:聚焦创造 (Making) 而弱化消费 (Consuming) 图书馆将成为社区创新的活动中心和师生实践的“第二课堂”, 能够准确地识别用户的潜在需求并将隐性需求显性化, 引导用户参与、激发用户创造、提升用户体验, 借助于多元化服务方案以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2]。

三、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几个关键问题

(一) 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是否需要构建创客空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用户需求。 (1) 用户是否对创客空间服务有现实需求或者潜在需求。 (2) 用户具体需求倾向。不同高校的学科结构、生源、师资力量、文化价值等不同, 用户对于创客空间的具体需求形式也不尽相同。

(二) 资金投入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创客空间时, 应结合本馆实际能力进行硬件设施的采购。创客空间为参与者提供的软硬件设施主要是:一是动手 (Hands-on) 学习。参与者利用新兴技术、设备或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意产品, 激发潜在的创新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STEAM教育。创客空间对促进学生在深层次、理解性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在提升参与者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综合素养方面, 常见的如学习新技能和计算机软件等。现有的已构建创客空间的图书馆普遍提供的服务包含计算机工作站、3D打印、3D建模、Arduino、工艺美术、图片编辑、视频编辑、焊补修造、动画制作等等。高校图书馆应该持续投入这些软硬件设施, 以保障为师生提供创客空间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结合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资金问题, 在构建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资金分配和持续投入等问题[3]。

(三) 社会关注

作为非赢利性组织, 创客空间的使命是普及创客文化、引导全民创造的文化精神。它需要相关政策、资金和公共服务的引导和支持, 凝聚社会力量, 创造创新环境。为支持创客空间的发展, 深圳市再次走在前列, 率先出台了深圳促进创客发展措施》以及《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措施, 它计划在未来三年至少投资6亿培养培养一批10万人的创客群, 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创客中心。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开展创客教育, 加强对创客科普的宣传, 鼓励经验丰富的资深创客、企业家和技术专家投入到创客教育, 建立起创客、创客导师以及企业家和技术专家的互联协作机制, 以达到从资金、技术、人才安居等方面对创客空间进行支持。高校图书馆在对本校用户进行宣传的同时, 也要争取社会力量关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图书馆可以利用现有的政策和条件, 开办创客文化展, 整合网站、微信、微博、报纸、杂志等线上线下渠道, 大力宣传个体创意、跨界创新、合作实践、资源共享的创客精神, 鼓励全民参与创客运动, 使创客文化深入人心。

(四) 创客教育

创客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工具等, 还需要交流和跨学科的教育培训等。高校在创客教育方面具有优势。高校有系统的学科建设、专家教授等, 可以加强与院系、导师的合作, 定期开展创客教育。借鉴清华大学创客空间与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开展的创客教育, 开办创客课程服务、学科交流、工具设备方案等针对高校师生的创客教育, 以鼓励和培养师生们进行跨学科创新创意和交流。

(五) 管理模式与馆员素质

参照美国创客空间的运作模式, 创客空间的建设可通过搭建与各方的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 打造一个开放协作式的网络, 在发挥机构专业技能的同时, 与参与各方共同策划、整合资源, 达到协同构建的目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以支持跨界创新及提供体验式学习场所为使命, 应当对馆员的专业核心技能进行一定的培养, 包括馆员的服务意识、硬件操作、信息检索等, 着重塑造人力资源开发。还应当对相关及交叉学科的专业人员采取引进手段, 扩充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储备, 包括具有科技、媒体或市场管理等背景的专家学者。同时, 鼓励馆员积极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主动学习, 不断提高个性化知识服务技能, 争取成为用户的战略性创新合作伙伴。

四、结语

创客空间的兴起与图书馆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促进创新发展的社会价值不谋而合。目前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迅速, 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创客空间数量急剧增长。但开展创客空间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数量很少, 部分还停留在场所服务的层面。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国内外创客空间服务的成功案例和自身情况有效地开展这项服务, 即使没有条件进行创客空间的构建, 也应积极寻求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有效。

摘要: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了将创意产品化的场所。社会价值趋于一致、拓展高校图书馆空间职能、延伸社会化服务等形势均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提出要求。高校图书馆可适时需根据自身条件及用户需求, 合理进行规划, 并借鉴国内外优秀创客空间的经验构建自己的创客空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空间职能,创客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婧.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构研究——以美国学术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 2016, (03) :47-55.

[2] 陈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 35 (02) :56-58.

[3] 沈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J].现代情报, 2014, 34 (09) :158-161.

上一篇: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下一篇:自性的实现——叶芝“面具”理论的心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