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文思潮与图书馆空间构建的关联

2022-11-10

纵观历史, 人文思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也并非是与科学的发展进步相统一的, 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就好比日心说“统治”了世界观念很久。人文思潮演变至今, 逐渐的构建了以人为本, 确立了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梳理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创造的依赖和因果的关系。从人的价值观念、兴趣等方面出发去进行思考和创造的过程[2]。对于图书馆空间的再造和改变,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文思潮的变化。因此研究人文思潮以及变化历程, 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图书馆空间构建模式的更变规律。从而对于未来图书馆空间的创建提供可靠的思路。

一、人文思潮与图书馆空间构建中借阅模式之间的关联

图书馆对于人类的文明建设和进步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进作用, 自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踊跃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以来, 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了图书馆的重要性, 作为智慧的主要来源之一, 图书馆空间的构建任务尤为重要[3]。针对人们获取智慧的途径和方式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针对保护智慧财产的意识和行动等均逐渐重视起来。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图书馆借阅方式:

(一) “三进”式空间模式

“三进”式空间模式起源于佛罗伦萨圣洛伦佐图书馆, 其前身是私家收藏馆, 为了迎合人文主义思潮, 皇家为了提升政治地位, 扩大政治的影响力, 开始重视与民众的关系和距离[4]。于1571年针对收藏馆进行空间改造, 在二层走廊, 为了实现对公众开放的功能和效果, 专门将门厅的两扇窗户和挨着的收藏馆一扇窗户改造成可出入的大门, 即由三个空间组成的图书馆, 人们将这一壮举称为“三进”式空间图书馆。紧随其后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构建, 大多数以“三进院”模式进行建造, 流行一时。

“三进”式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结构十分的简单, 从入口开始向纵向延展, 为纸质图书和资料的在馆阅读和借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通常人们进入图书馆, 首先看到的是阅览室, 然后是藏书室, 走到里面是管理人员, 图书和资料的借阅以及咨询工作都可以通过管理人员来实现。

(二) “三横”式空间模式

“三横”式空间模式起源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 随着人文主义的不断推进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壮大, 对于以人为本中的自由与平等, 兼爱与尊严的呼声不断的高涨和扩大[5]。于1734年构建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没有沿用以前的图书馆构建模式, 而是调整了三种空间的占地比例, 为了凸显“人本位”思想, 特意加大了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中间大厅的空间占地面积和比例。随后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模式逐渐的从“三进”式变成“三横”式的空间模式。

“三横”式空间模式在进入图书馆的大门之后, 与“三进”式最大的区别是, 向横向延展, 中间的大厅空间位置是阅览室, 而两旁的旁厅空间位置分别作为藏书室和管理服务室。与“三进”式比较来说, 这种模式的可视距离更近, 正是迎合了人文主义提倡的平等与兼爱的人文思潮, 进一步拉近了国家与民众的距离[6]。根据实际地点经济状况和实际藏书情况, “三横”式空间模式分为单层和多层。并且大厅房盖使用采光条件好的建筑材料。极大的体现了对人的关心以及关爱。侧厅中的图书管理人员的数量也比“三进”式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多, 与此同时, 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都能承担多项业务的开展工作, 为图书的在馆阅读和借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的条件和服务。

(三) “大开间”式空间模式

“大开间”式空间模式起源于柏林国家图书馆, 于1916年建造, 在“三横”式空间模式基础上, 对于划分大厅和侧厅的墙体进行了撤除更改, 从视觉效果上来看更加的宽阔明朗, 撤除了空间中的一切遮挡物质, 图书馆在功能上以及空间上都形成了有机的整体。除了平等与兼爱, 增加了朴素与温馨之感。随之图书馆空间模型逐渐从“三横”式变成“大开间”式。

“大开间”式图书馆在进入大门之后, 对馆内布局一目了然, 能够清晰的看到三个空间的位置和管理人员。减少了空间格挡和跨区寻找的麻烦。

(四) 多元复加式空间模式

多元复加式空间模式起源于利物浦的威廉·布朗图书馆以及与伯明翰公共图书馆。于1860年开始, 图书馆外观依然沿用古典精美的风格, 然而在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布局当中, 不仅彻底去掉了三种空间划分的壁垒, 而且还增加了很多功能性, 比如休闲区等, 不断的加入美与艺术的元素, 比如艺术画廊、空中花园等等,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 对于有限的占地面积上的空间利用趋向最大化发展。实施上下扩建的模式, 不仅沿用传统的多层理念, 而且还向地下进行扩展, 典型的图书馆例子是英国剑桥大学“塔楼”图书馆。针对图书馆书架的使用情况也在持续的开发最大化利用率, 合理的减小书架的间隔, 有效的增多书架的层数, 在增加书架高度的同时实施书籍摞放, 榨干最后一点书架空间。

二、人文思潮与图书馆空间构建中空间经营原则之间的关联

受人文思潮的影响和演变, 各种空间模型的图书馆均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追求和优化工作:一方面, 在不断的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的通透性。针对图书馆内空间和功能的布局以及管理人员的配备方面, 逐渐向透明化、清晰化方向优化。纵观历史, “三进”式<“三横”式<“大开间”式, 为了提高人们寻找咨询、借阅等服务项目的及时性和便利性, 很多图书馆专门在管理人员工作地点留有可视空间或者明示导行图的指标。另一方面, 图书和资料的摆放空间位置和顺序不断向越常用越好找、距离越近, 反之越远越高。越新的越好找、距离越近, 反之越远越高。期刊类非专业的靠前, 专业的靠后。管理人员的服务无限接近“零距离”以及“零障碍”。空间的划分和改造秉持着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读者找寻和享受资源的便捷性, 以及持续性的丰富和增强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类型。

三、结束语

作为建筑物类型的其中一种-图书馆建筑, 都会受到当时人们普遍的、主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所引导, 并且会适当的加入信仰元素。随着历史的变迁, 社会人文思潮的涌起和不断的发展进步, 也在逐渐的影响着图书馆空间设计布局以及功能服务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 作为智慧的守护和提供地带的图书馆, 其空间的改造与变化主动迎合着社会的人文思潮。能够及时的满足社会与人们发展中的各种需要。随着人们思潮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图书馆的空间构建总是处于不再满足人们的长远发展和进步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空间构建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变革工作。

摘要:自古以来, 图书馆空间的构建和改造一直受到社会中人文思潮的强烈影响。人文思潮是图书馆空间构建更新换代的内在规律之一, 具有因果关联性[1]。本文着重针对历史过程中人文思潮对于图书馆空间构建以及演变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为未来的图书馆空间构建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文思潮,图书馆空间,构建,关联

参考文献

[1] 邱源, 徐方.人文思潮与图书馆空间构建关联探究[J].图书馆建设, 2018 (10) :92-99.

[2] 陈廉芳, 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关联主义学习环境构建研究[J].图书馆, 2015 (4) :102-106.

[3] 钱国富.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探析——以兰卡斯特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 35 (4) :30-34.

[4] 杨鹤林, 李宾, 朱前东.从创客空间到数字人文场所: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iSpace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8 (3) :56-62.

[5] 姚春美.空间·人文·技术——论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下一代图书馆建筑[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 (9) :12-16.

[6] 陈冬阳.基于数字人文的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 30 (5) :103-106.

上一篇: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下一篇: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对心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