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探析

2022-09-11

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 以承载知识传播为重任、以文献情报信息资源服务为中心、以馆舍的构建的功能化服务于高校的师生。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和设计在当今的时代下应更加注重其人与人、人与信息和人与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 要由传统的单纯的进行信息资源存储方式, 向信息和知识文化资源传递、制造等方式转变, 而要做到这些则需要对图书馆空间进行优化, 做到“以读者为中心”是高校图书馆空间构建的主旋律, 让这个理念指导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与空间规划。

一、现代图书馆特征

1.设计构思的遵循以用、阅、读者为主的办馆理念, 基于开架或半开架的模式进行建筑设计。

2.图书馆建筑空间由封闭式、固定式的空间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人性化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上空间的转变标志着图书馆由传统到现代的重要转变。

3.实现图书馆三统一的设计原则, 三统一是指统一层高、统一柱网规格、统一荷载, 而且柱网的尺度在逐渐扩大。

二、高校图书馆有形空间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和空间规划体现了图书馆的办馆理念, 而当代高校图书馆在空间规划上利用信息化的借阅形式和服务方式引起了“藏、查、借、阅”模式的变化。构成了“及时服务”的系统, 形成了服务空间支持信息空间的新型空间形式, 在已知的空间实现不同的功能区域, 即有形空间。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基于开放式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在物理空间功能上发生着演变。

(一) 教学区与阅读空间

面对高校读者阅读需求的多元化, 图书馆加强了阅读空间个性化、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新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和教学空间在设计中应扩大新型阅览室的使用面积, 如小组式研究、讨论式教学、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和人—机—网络的阅览模式等。

(二) 资源检索空间

文献检索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中心, 而在信息化、网络化下的高校图书馆检索步骤已经可以发生在图书馆外, 检索区的功能在减弱的同时也在其空间中内容表现上逐渐多样化,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的检索区内以图片展览、新书发布、报刊阅读等众多功能形成多样化组合形式。不仅如此, 阅览空间内分布着的检索机也方便了读者在开架阅览空间中对文献的查询。

(三) 公共服务空间

公共服务空间包括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咖啡室、展厅、陈列厅、门厅等。公共服务空间是由学术报告厅为中心, 在空间上构建既独立又关联, 基于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将参加学术报告等活动的读者与其他读者分流。通过将这些功能性空间域阅览空间进行有效的布局, 让读者在图书馆进行文献服务的同时, 又能让读者穿梭于图书馆的自由空间, 最能体现人文关怀、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是图书馆空间的灵魂。

图书馆强调开放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以全新的、先进的、开放的空间展示了新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有形空间的改变使得高校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三、高校图书馆无形空间

图书馆无形空间是由读者自我需求导向为形成的, 无形空间是相对于有形空间而言的, 高校图书馆的无形空间是在构建高校的学习型模式, 让学生以图书馆为依托对自我知识需求, 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空间需求, 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合理引导。无论是在图书馆内部还是校园内, 这种无形空间所带来的作用培养读者自身的品味、创造力、学习和思考能力。这种无形空间的设计让读者不仅依赖图书馆所呈现的舒适宜人、温馨雅致、宁静自然的物我交融的意境, 而且让读者体会到人与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 使读者愉悦并高效的交流、学习和研究。

四、高校图书馆交互空间

吸引学生不仅仅依靠软件和硬件实力, 更要提供满足学生们交互学习需求的新型协作式和学习环境, 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共同使用的公共信息场所, 不仅体现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建筑设计空间中, 同样展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交互空间是图书馆最能彰显图书馆活力的空间形式。

(一) 交互空间特征

1. 自由度高。

对于进入图书馆的读者,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随意进入, 不以对读者交互的空间上进行限制或约束, 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对空间上的设计, 包括全开放空间、半封闭半开放的空间和独立封闭空间等。

2. 空间形态多样。

图书馆应用灵活的空间设计, 形成单层型、多层型和中庭型等体系的空间模式。

(1) 单层型是将建筑内各层空间分为不同规模和封闭程度的空间, 适应读者对交互空间的需求的多样性。

(2) 多层型将交互空间构建在一体化的空间, 空间至上而下。无论是书库、展厅、陈列室等空间设置在一侧, 将延伸的平台放置休息座位。在空间上类似帐篷, 台阶式的楼层配合着曲线形外立面轮廓, 为读者呈现出极为开阔和通透的格局。

(3) 中庭型的内部空间近似于灯塔式设计, 建筑体的屋顶呈透明状, 阳光直射至室内空间, 功能部门设置在空间内的四周, 内部空间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并形成塔状式上升, 更重要的使得在交互空间中的读者体会到身处于不断上升之中, 以一种在攀登知识的山峰一般的感受;在图书馆的任何公共空间内, 无论是门厅、楼道、回廊或者是平台上都笼罩在图书馆空间阳光里。

(二) 高校交互空间的重要性

1. 针对读者需求。

建筑空间本身的功能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而高校图书馆交互空间的设计目的则更是注重在实现其功能的基础上最大满足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和休闲等需要, 并让读者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交互行为。作为在校学生需要参与社会交往, 通过交流来提高自身知识素养, 并且通过交互空间得以休憩、放松心情。

2. 高校教育理念的革新。

高校的教育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和传授为主, 而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交流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 因此图书馆承担者为学生提供交互平台的使命, 交互空间的设计体现其功能的定位, 主要为师生提供交互、教学场所等重任。体现高校图书馆对提倡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的认可和重视, 使得信息得到真正的共享和利用, 体现开放式的新型教育理念。图书馆的交互空间以营造人与人良好的交流氛围, 使得让来到图书馆的读者真正体会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和独特魅力。图书馆交互空间是新型教育理念的最好证明。

(三) 交互空间设计

交互空间是由建筑设计体现其功能, 交互空间的设计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基于流通空间。

图书馆的流通空间大到门厅、中庭、廊道, 小到走道、坡道和楼梯等区域, 都是交互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建筑将以往所谓的非交互空间设计为新型图书馆的交互空间, 而且舒适、温馨和人性化。如香港大学图书馆在楼梯下面设置名为“New Adittions”的交互空间, 设置木桌、沙发和阅览书架, 以简单却人性化的形成了一个精致交互空间。诸如此类的交互空间在满足读者其基本功能以外, 形成了空间功能上的重叠, 并加以布置, 设置书架和座椅等设施, 使得原本功能单一的空间成为多功能的空间。

2. 功能型空间的交互式。

基于如借阅室、自修室、检索区中设置交互空间, 在设计上即存在于其空间之内, 又在设计上避免对相应空间产生影响, 这就需要设计开放式或半封闭的交互空间, 而且此类交互空间势必以人性化的设计服务于读者, 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设置座椅、新颖的摆设、陈列、展览等人性化的设计来吸引读者, 并能够灵活的满足各种需求, 真正实现以交互为目的的空间设置。

交互空间是介于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之间的空间存在的, 在物理空间上依托着有形空间, 而在抽象空间上依托着无形空间。交互空间提供读者真正需要的以交流、研讨和互动为目的空间服务, 让在此的读者体会到交互空间所带来的新教育理念下的开放式教育的成果。高校图书馆不应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场所, 更应是一个愉悦身心、交流互动的活动空间。

五、有形空间、无形空间和交互空间对高校文化和教育的作用

图书馆空间是由物理层面的有形空间、抽象层面的无形空间和核心层面上的交互空间组成的, 而图书馆建筑设计是为了实现其功能, 图书馆空间的行与意、空间与功能, 势必会对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产生情绪、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交互空间为主导理念的建筑设计中, 利用有形和无形空间同交互空间的相互作用, 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就是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文化的体现是密不可分的, 而高校图书馆对于文化的建设应倾向于学科特色, 如建筑类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和空间表达上体现专业特色, 利用一些建筑类雕塑或浮雕巧妙的融合在图书馆建筑内, 给人一种震撼以及对学习的向往。

图书馆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引导的重任。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是启迪人们聪明才智的圣地, 图书馆的馆容馆貌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体现出图书馆特有的蕴涵和风貌, 通过优美的环境去对读者心理产生暗示以营造一个求知的空间。图书馆的有形空间应用能够彰显学校学科特色的建筑设计, 如模型、展示墙等方式突显教育特色, 这些有形空间的设计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教育氛围。

高校文化与教育在交往空间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在图书馆所提供的交互空间, 学生可以和教师在各种布局的交互空间中进行如教师、研究、指导等活动, 图书馆提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

六、总结

新型图书馆不再仅仅是“读书馆”, 而是更具吸引力的信息交互空间, 高校图书馆应该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来进行对自身有形空间、无形空间和交互空间构建, 而空间构建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三者融会贯通在环境当中, 才能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 将空间为之所用。建筑、环境、人这三者间以人性化的方式相结合, 才能让读者真正从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中获取图书馆内在的精髓, 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应始终贯彻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坚持传统和创新服务共存, 在传统藏书模式与现代空间拓展、功能强化等方面寻求完美的契合, 将先进的建筑理念、服务理念和科学理念融入到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之中, 更能够让图书馆的空间发挥其重要作用。

摘要:本人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研究, 阐述了图书馆空间分别由有形空间、无形空间和交互空间组成, 新型高校图书馆通过对这三项有机的结合, 最大程度的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和教育的最优化, 实现建筑、环境、人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有形空间,无形空间,交互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广利.新馆建设与图书馆现代服务理念实现[J].图书馆论坛, 2005 (6) :68-70.

[2] 王亚.论人话关怀理念在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3) :202-203

上一篇:虚假网络消费评价中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下一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