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2023-01-28

1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新颖性不足:方式大同小异

我国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已有一些年头,时至今日大部分院校业已建立了对应的教学考评体系,但究其形式而言,大同小异居多,特色创新较少。具体来说,大多数院校采用“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学院对实习报告进行打分”的形式进行考核,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甚至采用“实习报告替代毕业论文”的策略,将学生实习报告的质量作为其毕业考评的重要依据。

1.2 实效性不佳:评价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教学中,学生主要以深入农林类企业一线岗位从事实践工作为主,在日常的工作中,又可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员、花卉种植员、农业机械维修员等,整体而言,教学的实践性很强。然而,由于大多数高校针对学生实习的考核以理论总结性的“实习报告”为主,这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平时实习消极怠工,以一纸报告应付考核”的想法,整个教学评价的过程流于形式,实效性不佳,长此以往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1.3 互动性不够:学生处于弱势

在传统“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客体,而校方和企业为主体。因此,整个教学中学生只有“服从安排”,被动的接受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安排。

2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企生共评管理机制”探析

2.1 校企:“互益型”互管互评机制

高职院校和涉农企业,是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两个主体,在“校企生共评管理机制”中,两者之间应建立起“互益型”互管互评关联,其原则为:通过有效地机制使双方实现对学生实习成绩考评的联手,达到互益效应。例如,校企之间建立起《互益管评监督制度》,由企业和学院各选派2-3名人员组成“互评监督部门”,负责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考评,在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依据制度进行有效沟通,实时地对学生实习的业绩进行联手考评,而考评的权重项目应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内容可包含:学生职业道德、出勤率、技能掌握情况等。总而言之,双方联手动态考评,互管互评,不断提升考评的实效性。

2.2 校生:“互动型”反馈评价机制

美国企业管理学家William Ouchi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认为:在员工培训管理考核中,应积极鼓励员工自身参与考核政策的制定中,体现管理的“人本思想”。为使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企合作考评实效性获得提升,在具体考评政策的制定中,各级院校亦可以《Z理论》为依据,鼓励学生建言献策,构建符合学情、校情和企情的考评政策机制。此外,在考评过程中,学院应与学生建立起过程性互动模式,学生可以不定时地向学院反映实习情况,而学院也不定时地抽查学生的实习业绩,整个考评注重过程性、互动性和反馈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校企合作教学考评中的能动性。

2.3 企生:“约束型”量化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考评中,企业理所应当地是考评的主体,在具体的考核中,涉农类企业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建立起“约束型”量化考评机制,所谓的“约束型”量化考评机制,应包含量化考评体系和考评影响体系两个部分,首先,量化考评体系的制定可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情加以调整,着重将职业道德、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等纳入其中,展开过程性和总结性双向考核。其次,考评影响体系的制定则应重点体现出“约束”的效果,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考评结果纳入学生的毕业、就业认定,如此一来,以凸显出考评机制的实效性。

摘要:涉农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使涉农专业的实践性、社会性充分体现出来,然而,如何对校企合作办学中涉农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成为摆在各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本文探究了一种“校企生共评管理机制”,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估中,该机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够得到推广。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平方.对“校企合作,对等互补”教学模式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6):59-60.

[2] 李玉娟.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师,2009(18):16-17.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易发生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